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 第242节

第242节

    而刘仁轨上书的最后一句,便是请战:“臣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3]

    第136章 ‘统’与‘治’

    显庆五年七月。

    朝上就熊津都督刘仁轨所上‘请征倭国事’,展开了激烈讨论。

    讨论的议题倒不是打不打——拒不交出大唐的人(没错,百济王子已经拥有大唐户口了),以及阻拦大唐使者登岸两件事叠加——打肯定是要打的,否则正如刘都督所奏,倭国强保百济王子,必会给辽东局势留下后患。

    争论点也不在能不能打赢,朝臣们没有一个觉得这是个问题。

    分歧之处,主要在于此番作战规模——是要打到倭国俯首称臣,从此成为大唐属国?还是就打一场警告战,逼令倭国交出百济王子?

    朝臣们各执一词,都有理有据。

    事关军国大事,皇帝也很慎重,令三省宰辅详议后,再各自报上最终的意见与详奏。

    *

    尚书省下辖六部。

    于是在刚刚返回京城的,尚书省左仆射李勣大将军主持下,六部内五品以上官员,全体集合开了一场大会,来统一尚书省的观点。

    虽说六部齐聚,但与此战事有关的,主要还是兵部、吏部、户部三部。

    工部管造器事,也算有一半牵连。

    而刑部和礼部的官员们,都自觉都坐到远一点的地方去了——专业不对口,纯纯来旁听。

    姜沃是习惯了什么会议,都要做会议记录的。

    自李勣大将军开口,她就提笔,准备开记。

    李勣叩了叩桌子,神色一如既往肃然:“首先,先说说诸位疑惑的问题——”

    “何为倭国?”

    姜沃:……

    然她抬头环顾屋内,就发现许多朝臣都在认同地点头。

    之后带着一脸求知,等着刚从辽东回来的李勣大将军,讲解下倭国到底是什么国家。

    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是啊,此时的大唐朝臣,又怎么会关注、了解倭国呢?

    就像此时向大唐朝贡的数十个西域国家一样,若是随意拎出来一个,姜沃对其国的了解,也只会停留在‘这个名字有印象’的层面。

    倭国在大唐朝臣心中,就是如此。

    *

    于是姜沃摆正心态,认真做笔记:她也要站在此时大唐朝臣的角度,来看问题。

    李勣大将军简短介绍了倭国——

    “倭国,处于新罗之南的海上,依山岛居。冠服颇似新罗人。”

    没了。

    姜沃:……真的,好简短啊。

    而且全都以新罗作为对照组,倭国听了不得破防啊。

    好在,李勣大将军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据灭百济时所得的军报,倭国的国力,应当与百济新罗仿佛,甚至略差。”据说当地军械很落后。

    听到这儿,便有朝臣不解发问:“既如此,倭国如何敢扣下百济王子,截我朝使臣?”原以为倭国面对大唐这么刚强,多少得跟吐蕃、当年突厥等一个体量呢。合着还不如新罗啊?那为什么这么猖狂呢?

    李勣大将军摇头表示不清楚。只是他也并不在意——无论原因是什么,问题解决了就行。

    说来,若说此时满屋朝臣,对倭国最了解的,真无过于姜沃。

    她起身要求发言。

    今日,她不光想让在座六部朝臣们了解倭国,去开发下倭国银矿,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紧的构思。

    **

    李勣大将军很痛快准了姜沃发言。

    姜沃就先与朝臣们解释了下,此时倭国对大唐的认知和态度——

    不单大唐朝臣不了解倭国,其实此时的倭国,根本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

    从诸多事件分析可知:此时倭国的心态,是想要跟大唐平等论交,甚至觉得两方势均力敌,可以试着伸手抢大唐看中的地盘。

    姜沃一一道来:“倭国第一次与我朝往来,是贞观五年,谴使者入朝。”

    彼时先帝还派出一位刺史高表仁,也去倭国回访了一下。

    当时两国的认知就产生了严重偏差:先帝当然是把倭国当成来依附的附属国看待的。

    但倭国不觉得,只以为是两国平等论交——

    以至于高表仁过去向倭王宣旨的时候,倭王不肯按照臣子礼数接旨。

    而倭王不面北行臣子礼,高表仁便也不肯宣大唐天子诏书。

    两方各不相让,高表仁一挥袖子走了,终未宣诏。

    倭国也很恼火,觉得大唐瞧不起人。于是终贞观一朝,倭国再未谴使臣入唐。

    而大唐二凤皇帝这边,早把倭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直到当今登基,为新罗事,倭国才又三番谴使臣来唐——

    依旧不是来朝贡的,而是来走外交手段跟大唐斡旋,让大唐勿要助百济的。甚至想跟大唐一起瓜分下朝鲜半岛。

    一言以蔽之:此时的倭国还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对待大唐,完全是想争锋的心思。

    所以才会出现扣留百济王子、拒绝大唐使臣‘登岸刺探军情’等行为。

    **

    至此,大唐朝臣们才总算对倭国,有了个比较立体的了解。

    有了解,才有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李勣大将军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准备让在坐朝臣开始发表意见。

    还未开口,就听姜侍郎又补充了几句:“对了,还有一事。”

    “之前倭国使臣被扣留在长安城中,经由与他们交流其本土风物——”

    姜沃声音愈加和缓道:“倭国虽孤悬海上,土地贫瘠,然多矿产,尤其是银矿。”

    宽阔的正堂中,霎时人人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

    李勣大将军都‘哦?’了一声。

    “展开说说。”

    *

    其实原本,大多数朝臣,对倭国成为大唐属国是无可无不可的。

    毕竟,倭国跟百济不同,百济是朝鲜半岛的一部分,百济不安,高句丽也会一直难以安定,朝廷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之地的计划,就会收到阻挠。

    所以,唐灭百济之战,说到底还是灭高句丽的延伸,是安定辽东的必要一战。

    相较之下,倭国却是孤悬海外的岛国,可没有这种重要性。

    然现在,倭国在朝臣们眼里又变了。

    现在的情形是,矿产匮乏的大唐,听说了一个矿产颇丰、实力一般,而且还一直在跟大唐作对争地盘的敌国。

    那……就没得说了。

    **

    “其实今日,我还有一事,想与诸公商议。”

    李勣大将军颔首:“姜侍郎只管说。”

    对姜沃来说,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其实并不是倭国和银矿。

    而是——

    “是我朝对于藩属国的‘统’而不‘治’。”

    大约是自古以来的强大与文化传统的缘故,中国历朝历代对‘属国’,其实更看重是一种名义上的‘称臣’和‘朝贡’。

    是一种‘统’的理念,而不是真的去‘治(理)’其下属国。

    对属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其实基本是不管的。

    这也就造成了,‘宗藩’之间的联系,其实很不牢固。

    最要紧的是,中国历朝历代,还多以‘天朝上国’的心态,对于属国的朝贡,返还更多经济的馈赠,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

    甚至……还会给予先进文化、技术指导。

    这些举动,在宗主国强大的时候自然没问题,属国会是老老实实顺从的好孩子。

    但到底是两国两心,一旦宗主国衰弱,很可能就会被属国反咬一口。

    故而,姜沃想提出的是:当民族没有彻底融合,不是一家人的时候,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不能任由他人带走!

    正如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对自己的高精尖技术,一定也是最高级别的保密程度。

    姜沃想到银矿的那一天,就想起了这个问题:如今大唐开山采矿,已经习惯了用火药,航海也已经用上了罗盘——

    若是为了开采银矿得到些许银钱,倒是让倭国反手把火药的炼制、罗盘的制作、大唐的先进造船术这些技术拿了去,那才真是大大的倒赔!

    因此,在今日六部皆在的大堂之上,姜沃说出了此事。

    银子固然很香,武德充沛指哪儿打哪儿的大唐,更不愧是威名赫赫的天朝上国。

    但在大唐不断开疆扩土的如今,该如何治理被打下,却并非一心的‘属国’,已经是一件近在眼前的事情。

    这世上没有什么毫无代价的取得。

    正如兵法所说‘未胜先要虑败,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