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凤舞隋末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

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

    前面说过,孔家因为传习儒学,自汉朝以后便屡受历朝历代朝廷的优待。

    孔氏家族所居的曲阜本来只是一个乡野蔷圉之所,后来经过孔氏族人不断繁衍生息,慢慢也就形成了市政,到了南北朝世代更是形成了集合城镇功能和学府书院为一体的小型城池。

    到了如今,孔城虽然占地规模不如正儿八经的县级城池,但麻雀虽小五脏俱,不但内有学府、书院、学社、私塾等学习型的建筑数十处,还涵盖了周边数千顷的土地,随便寻个当地人一打听,便能得到一个城中学子数千,城外农奴、佃户数万的模糊数字。

    而孔家人历代入朝为官,有了过错惩罚的形势多种多样,可一旦立了功劳,朝廷或者皇帝则都喜欢赏赐食邑和土地,久而久之不但曲阜一地的田亩皆为孔家所有,甚至山东境内也有大片的土地慢慢也都姓了孔。

    如果说这隋末时空,一如历史般的发展,没有因为双鱼玉佩让黄娜舅侄俩乱入的话,那么李唐一旦得鼎,自然还是要优渥的对待孔家,加上唐朝延续隋朝的制度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绵延了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极度吹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后,更是把儒家的儒学一步步抬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你看,汉魏时不过给孔子后人封褒成侯、褒尊、宗圣,到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到了宋仁宗时又定为衍圣公,可见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认为要掌握天下的读书人(文化界),就得先把“孔家店”给掌握好。

    而不管怎么说,黄娜是双学位的学士毕业,马哲史观的学分肯定是修够了,而黄小刚虽然高中学历,但也在社会大学潜修多年,至少他这代人还是知道有关当年“打到孔家店”的一些情况,加上近些年社会上什么国学、女驯还有弟子规等等的乱象,在各种新闻和社会热点的疲劳轰炸之下,想要不接受与之相关的信息真的很难,所以对于如何处置孔家这个问题,二人都有明确的共识,那就是要把儒学从根子上好好的改造一番,引导儒家和儒学不再去走唐宋元明清时走过弯路,一步到位直接升级成为“东华现代新学”!

    那么,什么是“东华现代新学”呢?

    那就是:二黄主义、黄天凤思想、黄小刚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新的理论高峰——黄天凤新时代特色理论思想,为决胜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目前,二黄主义、黄天凤思想和黄小刚理论尚且还在编撰当中,至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黄天凤新时代特色理论思想,这些文不过千把字的东西已经草拟完成,准备等到定鼎天下之后便展开推广学习的活动就是了!

    所以,这也才是黄小刚私下给窦建德的指示里,明确提出对于曲阜孔家,只要儒生不要孔家人的原因,毕竟对于儒家经典也就只有孔家人有注释和修改的权利要是没有了孔家人的话,想要怎么去改造就得看当权者的想法了。

    当然了,改造儒学肯定还是需要cao刀手的,不论是黄小刚还是黄娜都不好亲自下场,不过人选两人却是早已经选好了,那就是后世各类隋唐穿越小说里绝对必不可少的金牌配角,时常与唐初开国将领开怼的万金油人物,并经常被小说主角拉来刷经验的唐初之经学大家孔颖达!

    对于孔颖达这人,黄娜自然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但偏偏黄小刚因为看过的几本小说里都给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反倒是记得整整齐齐。

    首先,这孔颖达虽然也姓孔,也算做孔子的世孙,但他却不是曲阜孔氏的人,并且在多部的小说里这家伙还跟曲阜孔家的人是死对头,颇有一朝不容二孔的态势。

    其次就是黄小刚恰好记得,他是《五经正义》的作者,这《五经正义》可是唐代科考“明经”科的标准教材,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所以,仅凭此点也就不难明白,曲阜孔家的人为什么要跟他是死对头了!

    那么,历史上的孔颖达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其人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本是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子的第31世孙。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宿儒,集中于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天下大儒辨论,门下省纳言(侍中)杨达评第高下,以颖达为最。由于当时孔颖达年少,“先辈宿儒”对比不上他而心怀羞耻,于是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孔颖达,幸得杨玄感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使孔颖达幸免于难。之后,孔颖达补官位空缺而成为太学助教,因隋末战乱而避乱于武牢,唐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武德九年(626年),孔颖达被擢授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唐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忠言因而备受亲待。

    唐太宗曾问孔颖达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回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唐太宗对孔颖达的回答十分赞许。

    后贞观十七年,孔颖达因年老退休,十八年(644年),图形于凌烟阁,赞词为:“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

    后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