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边塞特有的吃法:把羊用香料腌制,整只烤熟,吃的时候用小刀把rou片下来,蘸少许青盐,入口鲜香四溢,外焦里嫩,让人胃口大开。

    少年慕义气,老病思故旧。与君结金兰,足以慰平生。

    临别前一天,郭嘉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做了麻辣牛rou、红烧牛排、拔丝芋头、香菇野菜心、鱼头豆腐汤,用的是随身空间中家里的厨子配好的调料。

    这年头还没出现很精美的小炒,所以这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到张辽面前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赵雨埋头于餐盘,不仅速度快,吃相还挺可爱。

    当天晚餐过后,赵昂看郭嘉的眼神都变了。居然有会下厨的公子,烧饭还这么好吃!被丢给郭嘉当护卫其实也挺好的……

    赵云:本来只想护送郭先生到家,现在么,想当护卫~

    其实郭嘉是理论型选手,动嘴的能力强过动手的能力十万八千里,他把郭府的厨子都□□得煎、炒、烹、煮、炸样样拿手,唯独自个儿会烧的菜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还煎、炒、烹、煮、炸吃嘛嘛香。

    没办法,他上辈子腿脚不好,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宿舍看书。他记性好,看过的菜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可惜后来有了厨房,照着菜谱做出来的都是黑暗料理。喂狗狗都嫌。

    他因此和一个喜欢花草,却只能养活仙人掌仙人球的同学产生了牢固的友谊。

    郭嘉的随身空间里存了很多调料罐,每一个上面都刻着小字:烧烤、红烧、麻辣、清炒、清蒸、水煮……如果能打包一个厨子多好。(厨子:为了不品尝公子的黑暗料理我也是很拼的。努力配制出各种美味的手残党专用调料。)

    虽然很希望大家热热闹闹地走下去,不要分开,但张辽是难得一见的智勇双全的良将,若是离开了并州这个优质武将的摇篮,离开了将领必须的成长环境,恐怕就没有日后纵横南北、威震江东的传奇了。

    所以郭嘉帮张辽设定的短期规划,和史书上记载的一致,先成为雁门郡的郡吏。

    只是今年青州、兖州、翼州等地都在闹旱灾,这一路行来,田地多荒芜,入冬粮价必然要大涨特涨,建议张辽多存粮。

    山高路远,车马迢迢。

    回到阳翟,已经是十月末。

    一进门,先沐浴更衣,收拾齐整了向郭母问安。

    郭母仍然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轻轻拧了郭嘉的耳朵:“说什么出去走走,散心,一散就是几个月,几盒胭脂几封家书就想打发我?哼!”

    郭嘉秒怂:“我错了,母亲大人。”好汉不吃眼前亏。

    郭母大约是觉得刚才揪得有点狠,又给他揉了揉:“你也老大不小了,我瞧着韩家六娘爽利大方,是个能管得住你的,就做主定了亲,你早点儿去见见岳丈,把婚期定下来。”

    郭嘉如遭雷击,一直心疼还没断奶就被包办婚姻的荀彧,闹了半天,他也半斤八两?

    他打定主意先拖几天。亲一定要退,但不能影响女方的名誉。

    “娘,这事容后再议。伯父那边说让我抽空过去一趟。”

    郭母:“少找借口……咦?你这鸟怎么回事?我的胭脂,我的布!”

    白滚滚不知什么时候把郭母随手放在妆奁上的胭脂打开了,还在胭脂盒里踩了几脚,又落在一匹素锦上,印了一串嫣红的小爪印。

    郭嘉赞许地看了白滚滚一眼,悄悄开溜。顺路去看望赵云赵雨兄妹。管事给这对兄妹单独安排了一处小院,离郭嘉的主院很近。

    赵云的功夫很俊,性子又谦和。赵昂一路跟他切磋比拼,武艺进步神速。

    十一月中旬,郭嘉出名了,若说“颍川小太公郭嘉”可能没什么人知道,要说败家子郭奉孝,在阳翟城那简直是家喻户晓。

    因为他卖地卖宅子。这年头房屋田地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家业,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易主的。卖房子卖地,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败家子孙。

    一时间,颍川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事。

    路人甲:“这种败家子要是生在我家,直接搁在夜壶里溺死。”

    路人乙:“得了吧,您一个破落户,家里有地让他卖?”

    路人甲不服:“我再破落也比那败家子强。至少我子承父业,没弄丢祖传的手艺。”

    路人丙:“阳翟郭竟出了这样的不肖子孙!想当年,老子在定颍侯府上当客卿的时候,这小子他爹还没生出来呢,真是凤凰下鸡,一辈不如一辈。”

    郭嘉:我就卖了几处没人住的空宅,十来个负收入的农庄,和几十亩零散的田地。至于吗?

    这些东西也就现在还能卖个好价钱,要知道黄巾之乱,整个阳翟城都失陷了,那些豪族大姓仓促撤离,来不及带走的财物都被洗劫一空。

    颍川作为官兵和黄巾的主战场之一,被毁得不成样子。司马徽等一大批名士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荆州等地躲避战乱。

    黄巾一乱末平,董卓一乱又起,颍川离洛阳比较近,直接成了凉州将领和并州将领纵兵劫掠的好地方。连荀彧都无奈将宗族迁往冀州,带着族人去投奔韩馥。(虽然没投奔成)

    不过这些理由能直接对郭禧说吗?怕不是要被当成失心疯。

    郭嘉踌躇了一下,缓缓开口:“伯父可曾看到太守府大门上的“甲子”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