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大时代的梦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1)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1)

    蓝桉去苏州舟山旅游,那里的核雕村是全国闻名的核雕艺术品集散地。这个村有五百多户人家,家家从事核雕艺术品的加工制作,全村年创收约三亿元产值。

    该村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是这项技艺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宋水官月出生于吴县光福乡舟山村,1967年进入由老一辈雕刻艺术家须吟生等人创办的舟山工艺雕刻厂学习红木和橄榄核雕刻。

    宋水官也是从那时起与村上一批年轻人一起开始跟随须吟生等老艺人学起了核雕。由于他勤奋好学,脑子又灵活,很快在青年人中脱颖而出。

    “不过当时规模也不大,村子里只有五、六十人从事核雕生产,核雕产品主要销东南亚,那时我每个月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人也算很不错了。”

    宋水官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1973年,作为技术能手,宋水官被吴县政府调到吴县雕刻厂负责雕刻生产,虽然管理工作要占去他许多时间,但他对核雕艺术的钻研却从来也没有放松过,所雕罗汉深得行家好评。

    曾经十八罗汉等传统体裁也被视为封资修而不能体现在核雕上了,这倒促使原本以雕罗汉见长的宋水官另辟新径,转向动植物及风景等体裁的创作。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狮子、荷花、花生等体裁的作品深受市场追捧,他的这一转向大大拓展了核雕的艺术创作空间,同时也提升了自已的核雕创作技艺。

    后来,传统体裁回归市场,宋水官在创作新品的同时,也将传统体裁玩出了新高度。他历时一个多月创作的《乘风破浪》虽取材于传统题材"核舟"。但其细腻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这条小舟上共有八扇芝麻大小的窗户,用牙签轻挑,小窗即可开关自如,每个小窗里还坐着4个人,其人一人还在探头朝外张望。细细数来,一条小舟上竟然有23个人物,令人惊叹不已。

    要知道,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所见那篇明朝魏学洢《核舟记》中所刻人物也只不过七、八人!宋水官还给这枚作品起了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名字“乘风破浪”。

    他说“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给它起这个名字也是寓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乘风破浪去创造新的辉煌,争取更大的胜利!”

    月,这件作品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一举夺得最高奖“山花奖”。说起这次获奖,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这件作品长度仅有45厘米,相对石雕、根雕等大件作品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这么小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怎么能参加大奖评选呢?”初审时有一位评委对此提出质疑。“古时王公贵族、文人墨客都视核雕为珍宝,爱不释手,怎么能说是不登大雅之堂呢?”

    向来能言善辩的宋水官以核雕的历史与技艺特色据理力争,最终使这件作品通过初评,并一举夺得山花奖。当然,《乘风破浪》之所以能得奖,关键也是在于它高超的雕刻技艺。

    继这次获奖后,《乘风破浪》还在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获“迎春花奖”,在迎奥运首届中国农民艺术展获“奇品奖”。

    一枚小小的核雕竟然获得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宋水官作品乘风破浪获奖后立即引起轰动。要知道,两年一次民间艺术最高奖评选,每次只能评出35件山花奖作品。

    难怪一位评委当即对宋水官表示祝贺说“宋老师,你的核雕作品获得山花奖可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其实,这位评委只说对了一半。自宋水官开核雕山花奖先河后,后来又有两位核雕艺人的作品荣获“山花奖”。

    在核雕界摸爬滚打五十余载的宋水官如今已是舟山核雕村扛鼎式人物。这不仅在于他有着对核雕事业的执着力,同时也是缘于他在核雕艺术方面的功力。

    他的核雕作品造型活泼,线条明晰,风格细腻,很好地体现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特点。宋水官擅长雕罗汉、弥勒、八仙等传统吉祥图案,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他说“核雕这活儿并不是人物越多越好,其实人物少更难雕。人物多至多就是雕刻一组头像,而人物少却需要雕刻身躯四肢、衣纹饰物,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如果单纯从技艺来讲,今天很多艺人的水平达到或超过陈祖章,但陈祖章作品所彰显的巧妙构思、意境、章法、布局等,匠心独运,显现出大家风范,在橄榄核雕的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除了创作传统体裁外,宋水官还注重体裁上的创新。凡是一些重大赛事,他都要搞出一点“动作”来。北京奥运期间,他创作了核雕作品《福娃》,大运会期间又创作了核雕纪念品吉祥物“uu”。

    此外,他还创作出了核雕《苏州园林》等一系列应时作品。他说“传统核雕题材大多以奇山胜景和桃源天地为主,表现文人对隐逸野趣的追求和向往,但这仅仅是我们创作内容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与时俱进,创作一些反映现实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只有这样,核雕艺术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高超的创作技艺使宋水官的核雕作品在各大赛事中频频获奖。《十八大罗汉》、《核舟》与《龙腾奥运》分别获得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他与女儿宋梅英共同创作的《后继有人》获首届中国集美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并入围“山花奖”;《苏州园林》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宋水官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福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而此前,他已先后被评为苏州市、江苏省非遗核雕传承人。

    大凡去过舟山核雕村的人大多会对那琳琅满目的核雕工作室招牌以及来来往往的八方游客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舟山核雕村之所以有今天,宋水官可谓功不可没。

    2011年,根据江苏省规划局规划,舟山村要与其它自然村一并搬迁至新的地点。宋水官获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以民盟会员身份向民盟吴中支部反映此事,再由民盟组织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保留舟山村的报告。

    他还找到市有关领导力拆迁舟山村的后果“核雕技艺与自然村落唇齿相依,如果盲目拆迁,传统核雕产业失去传承的根基与环境,将大伤元气,苏州也会失去一张特色旅游的名片。

    希望能将舟山村保留下来,打造中国的核雕村。”这份民盟的报告及宋水官的游说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苏州市市长的阎立还专程对宋水官进行“家访”,并在他家中召开座谈会,研究舟山村去留问题。

    经过这次现场办公室,市政府最终采纳了民盟的提案及宋水官的建议,并向江苏省规划局也提出保留舟山村的报告。得知舟山村免于拆迁消息后,宋水官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不会为子孙后代留遗憾了!”

    在救下舟山核雕村后,为了发展核雕业,宋水官又与同伴们开始谋划核雕村发展大业。他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一种民间工艺的发扬和传承,光靠几个人是不行的,一定要成规模,创品牌。

    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和引领舟山村民从事核雕产业,另一方面大胆创新。除此而外,我们还积极通过媒体宣传我们的核雕,为打造品牌‘先声夺人’;同时,我们通过‘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和利用全国各省、市宣传活动及展览会、展示会的舞台,推广核雕技艺,提高在业内的知名度;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国家知名艺术团体活动,提升核雕品牌价值,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

    通过上述措施与多方努力,舟山核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原来一些外出搞石雕、木雕、玉雕甚至连泥瓦匠也纷纷回村搞起了核雕。如今舟山核雕村已由原来200人小村落发展成为4000人的核雕大集市。

    核雕已从生产、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从业核雕人数达4000余人,各级各类工艺美术师6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核雕艺人齐上阵,谋发展的新气象,年销售入超亿元,人均收入超过八万元。往日的雕虫小技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为了使核雕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宋水官还积极为培养核雕人才而劳心费力。自1973年带第一个徒弟须培金起,至今宋水官手下弟子不下百人。

    2015年宋水官率43名弟子参加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举办“核中天地—宋水官师徒核雕展”,展会上形态各异的核雕吸引了大批顾客,而这么多弟子集体亮相核雕展也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核雕、关注核雕,2015年宋水官还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宋水官核雕班”,亲自为学生讲解核雕历史与创作技艺,还让学生设计核雕作品,并自请专家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评奖,奖金也由宋水官自掏腰包。

    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核雕的创作兴趣。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美术的大学生文化底子好,脑子活,创作的作品也更富有时代感,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核雕队伍,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越开越艳!”

    除此而外,宋水官还积极走出国门宣传核雕文化,在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访美期间,他的核雕作品在展览中引起外国观众的赞美和惊叹!他创作的另一枚核舟作品还被美国少年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2月24日,宋老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核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任主任。使苏州核雕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做好非遗传承发扬工作。

    2017年8月23日,丁酉处暑节气,宋老师领衔苏州核雕艺人,在文化部恭王府国家一级博物馆举办了"芥子纳须弥核雕藏大千"苏州核雕展,第一次使苏州核雕展在文化部组织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宣传。

    如今,作为国家级核雕艺术家,年过七旬的宋水官不论有多忙,每天都会在那间偏辟工作室拿起雕刀进行创作。

    他说“别人都在闹市区设工作室,我则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创作,雕核心首先要静,不能浮躁,核雕设计比例及雕法都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是不行的。核雕是我一生的事业,如果那天不拿雕刀,心里总象缺少些什么似的。”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中国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核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盘玩后晶莹剔透的玉质美感,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北京,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着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核雕艺人王毅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核舟记》已被选进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

    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

    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兰桂技艺精绝,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

    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兰桂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苏州人陈素英即为都兰桂之后又一核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