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林悠和韩霁会意应声。

    韩氏说道:

    “难得来一回,得多住些时日,不然平哥儿下回定要说我怎么当姑母的。”

    林悠反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韩氏口中的‘平哥儿’说的是谁。

    是了,就算是现如今这老油条般的韩凤平,也有追着jiejie花轿跑几里路哭鼻子的时候。

    韩霁察觉到林悠的笑意,猜到她在笑什么,捏了捏她的手做警告。

    韩氏说:“你们初来乍到,要出去逛不认识路,我叫勤哥儿领着你们去玩。你们年轻人定能趣味相投。”

    韩氏这般说完,就唤来在外等候的贴身婢女吩咐下去,叫窦勤套上府里车马,带韩霁和林悠到延陵街上去玩耍一番。

    **

    林悠两人到房中稍事休息,换了身衣装,出门的时候,果然看见窦勤已经早早等候在门外,坐在车夫的位置上。

    “世子、夫人请上车。”窦勤招呼他们。

    林悠见他一人,没有车夫,问他:“怎好劳烦大郎君驱车。”

    窦勤爽朗笑道:

    “夫人放心,我的驾车技术很好的。有时候我母亲和老夫人上香去也是我驱车。”

    林悠只是客套一番,事实上无论是窦勤赶车还是车夫赶车,对她来说都一样。

    韩霁看了看天,却说:

    “今日阳光正好,坐在车里未免可惜,不如骑马吧。”

    窦勤看向林悠,问道:“也成。世子夫人会骑马?”

    林悠摇头:“我可不会。”

    韩霁说:“她与我共乘一骑,我们自己有马。”

    出发的时候,韩霁特地命人将他素日骑的马一并带走,有时候坐马车累了,就出来骑骑马,放放风。

    不用窦勤驱车,窦勤便也跟着他们一起骑马。

    看着韩霁驾轻就熟的将林悠抱上高大马背,自己翻身而上,马背上已经换上双人马鞍,十分匹配。

    窦勤在前方引路,从绵延两条街长的窦家外墙走过,窦勤开始向他们介绍延陵的各种风物。

    刚从窦家的外墙经过,就听见后面有人唤他们。

    林悠绕过韩霁的腋下向后观望,就看见先前引他们进门的窦侨带着另外两个年轻男子一同骑马追了过来。

    韩霁勒住马缰等窦侨等过来,问他:

    “有事吗?”

    窦侨捏着缰绳,骑在马上对韩霁拱手说:

    “听说世子和夫人出去游玩,我们便赶了过来,勤哥是个书呆子,成日抱着书本,对延陵风物未必我两个成天在外面转悠的弟弟了解,不知在下等可有荣幸随行。”

    窦侨是个爽直性子,开口就是笑脸,一点不怕生,推荐其自己的弟弟也不含糊。

    韩霁和林悠没什么意见,反正都是窦家子弟,窦勤却是有点尴尬,说道:

    “是了,我先前只顾着安排马车,忘了知会诸位。若论对延陵地界的玩乐之处,我确实不如两位弟弟,大家一同更好,可以热闹一点。”

    与窦侨一同赶来的与一样,都是窦家二房的郎君,分别叫窦巢和窦韫。

    韩霁和林悠便在几位窦家小一辈郎君的簇拥之下,去到延陵大街,人多一点,你一言我一言的介绍,确实热闹很多。

    逛了一些地方以后,韩霁见林悠额头上开始出汗,说道:

    “找个地方坐坐,休息会儿吧。”

    窦侨他们立刻引他们去了延陵城中最大的福运茶楼,原本是要包下楼上雅间的,但林悠觉得这延陵的街景很好,大堂又有戏台。

    延陵茶馆里唱的是地方戏,咿咿呀呀,林悠听不明白,也就听个调调,看看周围的热闹。

    窦家几个兄弟在跟韩霁聊一些科举上的事情,韩霁有问必答,也给了明年要考春闱的窦侨和窦勤不少建议。

    聊完这些后,韩霁对窦勤问:

    “对了,今日来府怎的没见姑父?”

    窦勤说:“得知世子和世子妃要来,父亲一直在家等候,期盼能与二位见上一面,只是不巧前天他相交多年的友人家出了些事,请他去做仲裁,这才不得不离家,临走前还嘱咐我定要向二位说明缘由。”

    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得一套一套,真有心等他们,窦博涛又怎会在他们快到的这两日去做什么友人家的仲裁呢。

    林悠兀自喝茶听戏,韩霁也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而窦侨和窦巢窦韫他们也意味深长的互相对望一眼,从他们的表情很明显就能看出他们对窦勤为窦博涛找的借口都不是很相信。

    这四人虽然都姓窦,但显然大房和二房不是一条心,窦勤虽说是大房长子,可毕竟是过继来的,只因过继到了大房,就压着二房这些正牌郎君们一头。

    窦家如今的族长是窦博涛,将来很有可能落到窦勤身上,窦侨他们不服也也合情合理。

    窦勤应该也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一顿茶喝得各怀心思。

    林悠和韩霁只当没有发觉,兀自喝茶听戏,韩霁还顺手给林悠剥瓜子吃。

    忽然窦勤支吾了一声:“咦?”

    众人看向他:“什么?”

    他立刻摇头,将愣愣盯在街上某处的目光收了回来:“没,没什么。”

    他越是这样,就越吸引人顺着他先前看的方向望去。

    窦勤先前盯的是茶楼斜对面的一家木工铺子,木工铺子前挺着一辆马车,马车里走下一对中年男女,看着像是夫妻,他们牵着一儿一女走进木工铺子,儿子大些,看着有十几岁,女儿小些,才七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