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像是这次对北戎作战,英郡王就在朝堂上自动请缨,表示自己一定会踏破北戎王廷,将北戎王族抓到太庙献俘。

    他要是光是嘴上一说也就罢了,他还将北戎如今的情况都做出了一番了解,然后做出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还喊出了打到北海的口号,可以说,各方面都搔到了圣上的痒处。

    圣上对此颇有些心动,就算是不让英郡王作为主帅,但是,颇有些想要让儿子出去历练一番的意思。

    而根据东宫的推演,以如今朝廷的实力,此战的胜率超过了九成,那一成无非就是担心天时,毕竟草原上总是会有各种灾害,说不定就要坏事。不过,就算是打持久战,以朝廷如今的财力,也是不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领兵的不是傻瓜,几乎就是白捡军功,而英郡王如今已经是郡王之尊,若是他立下大功,回头该如何封赏呢?

    因此,东宫詹事府这边,一帮人都觉得,必须要破坏此事,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想要让太子也率领一路大军出征,太子差点就心动了。

    第59章

    太子的思量其实也有道理。就像是当年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建成也是从过军的,只是到了后来,李建成留守大后方, 而李世民却是带着他的天策铁骑征战四方。哪怕李建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但是因为李世民军功卓著, 所以, 李建成做得再好,也是没用,在大多数人眼里, 李世民就是比他强!许多人愿意支持李世民, 即便是李渊坚定地站在了长子身后, 李世民依旧有着坚定的支持者,哪怕只有几十个, 也足以奠定最终的局面。

    后来,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换个人搞出这种事情来, 只怕天下早就乱了,毕竟,李渊虽说嫡子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但是其他庶子还是很多的。但是, 因为李世民立下的诸多功劳, 还有他身边那些支持者,另外就是一些原本中立, 但是对李世民还是存着一些好感的文武官员,这让李世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住了局势。

    若是英郡王立下战功,说不得许多勋贵就会转而坚定地站在英郡王那边,甚至, 一些文官也会动摇。因此,太子觉得,自己也需要军功来保护自己,或者说,增加自己这一方的筹码。

    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太子如今在朝堂上的实力已经非常强了,他要是真的立下军功,难不成回头让圣上禅位吗?

    因此,圣上一番权衡之后,直接否决了太子请战的想法,至于英郡王,圣上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给英郡王一个机会,当然,不是上前线的机会,而是让英郡王镇守玉门关,监视那些内附的北戎部族。

    英郡王对此很失望,这又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此次大军是要直接在草原上开战的,玉门关那边就是大后方了,英郡王能做的,无非就是防止那些北戎人生乱,另外就是接手一部分的后勤工作。如此,就算是有军功,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但是圣上理由也很充分,这一次大战非同寻常,不是什么普通的战事,英郡王虽说熟读兵法,对于北戎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从未真正上过战场,无非就是纸上谈兵,不能因为他是皇子,就将二十万大军的命运寄托在英郡王身上。

    英郡王闷闷不乐地回去,他手底下也有几个幕僚门客,愿意给英郡王做幕僚门客的,本身就存着投机的心思,指望着英郡王日后能够荣登大宝,他们以后便是从龙功臣,可以一飞冲天!这些幕僚门客凑在一起一番商量,得出的结论就是,圣上是想要平衡英郡王和太子之间的实力,太子不能掺和此次大战的事情,那么,英郡王就不能立下足以威胁到太子地位的军功,所以,即便是圣上愿意让英郡王历练一番,也只会给他一个听起来很重要,实际上很难干出功劳的差事。

    这些幕僚的结论让英郡王恼火不已,他承认,太子读书挺在行,问题是,又不是考状元,读书读得好又怎么样?

    英郡王因为从小的教育,对于皇位是非常渴望的,他是庶长子,身后还背负着母族妻族为代表的勋贵的利益,何况,他这些年作为英郡王,手掌权柄,一呼百应,而若是不能得到皇位,他面临的局面就是如同自己的叔叔们还有其他的宗室一样,被宗人府当猪一样养着。宗室有爵位的,除非是在宗人府做官,否则的话,不能在外朝担任什么实职。一直到宗室的爵位到了头,他们才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从军,或者是寻找别的出路。

    一想到未来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就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英郡王就不寒而栗,他不愿意沦落到这样的下场,而同样,跟随他的那些人,也将筹码都压在了他身上,一旦他失败,他们就算是不会被满门抄斩,也会一落千丈,从京中的豪门,直接落魄下去。

    想着圣上从小就偏心太子,英郡王愈发不平起来,心里头将东宫诅咒了不知道多少遍,又想到之前东宫嫡长子出世没多久,就有人鼓吹着要将那个还在吃奶的小东西立为太孙,英郡王只恨不得直接跑到圣上那里质问一番。可惜的是,他是真没这个底气。英郡王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送子观音,连续四个孩子,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女儿,本来有个庶妃生了个儿子,结果还没满月就夭折了,前段时间,英郡王妃石氏终于又怀上了,根据太医的意思,这次八成是个儿子,这才让英郡王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