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

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

    谨身殿,朱棣看着面前犹如恢复了年轻活力的姚广孝,也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半个时辰之前发生的事情,朱棣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看到姚广孝如此模样,忍不住笑道:“少师现在相信有生而知之者了吧!”

    姚广孝叹道:“太孙之才,实乃我辈可揣测。生而知之者上也,孔夫子诚不我欺。”

    朱棣笑道:“去岁开始,太孙进学,就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才华。我开始还以为有人在背后教他,但是有些东西是别人教的来,有些东西是别人教不来的。”

    他招了招手,王彦立刻拿过来了一叠写满字的白纸,放在了矮几上。

    朱棣摊开说道:“太孙初学字,虽然笔画有些生疏,但是却拥有常人难及的间构感。如今才不足两岁,笔迹已有大家风范。试问,谁人能教?解缙虽然大才,但是屡屡向太孙灌输儒家那一套,却被太孙以胸怀天下,儒家一言不足为凭反驳了回来,谁人能教?太子生下庶子,张王妃不愉,太孙却哄得王妃前嫌尽释,如今也已怀胎,谁人能教?皇后宫中寂寞,他小小年纪,彩衣娱亲,哄得皇后恋恋不舍,谁人能教?”

    姚广孝稽首叹道:“恭喜陛下,江山承继有人。”

    朱棣哈哈大笑说道:“是我的福气,也是大明的福气。少师既然愿意附骥千里,朕当然不会阻拦。不过太孙毕竟年幼,人情世故还有生疏,所以还请少师多多指点。”

    “这是臣的荣幸。”

    朱棣扭头问道:“太孙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彦当然知道他是在问正常学习之外的活动,俯身禀道:“回皇上1,太孙一如既往,只是让余先他们盯着马和的行踪,想必是对马和下西洋一事好奇。”

    朱棣笑道:“朕已赐马和郑姓,视为华夏后裔,马和这个名字以后就不要叫了。传口谕,命郑和明日午后觐见太孙。”

    第二日午后,朱瞻基回后宫陪徐皇后吃过了午餐,在她身边睡了大约半个时辰,然后才起身前往文渊阁。

    他的年纪还小,每日练功虽然强身健体,但是睡眠必不可少。

    他不是小孩子了,不会有小孩子的贪玩,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刚进文渊阁侧殿,他就见到许久没见的郑和和一众手下等在回廊下,见到朱瞻基,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免礼。”朱瞻基上前扶着郑和的手臂,说道:“听闻郑太监欲扬威西洋诸国,不胜好奇,故遣人打探太监行踪,不想今日得见。”

    郑和借势直起身来,笑道:“陛下知道殿下欲寻和,故让和亲自来给太孙解惑。”

    朱瞻基看了看他身边两个贴身太监,他们跟郑和的年龄相仿,身穿少监服。这是只比太监低一等级的职位,比他身边的金阔和余先还要高两个等级,显然是郑和的得力助手。

    他心中一动,问道:“这两位少监英勇不凡,是何人?”

    两人立即行礼拜道:“臣候显,王景弘拜见太孙殿下。”

    明朝的小太监自称奴才,奴婢,但是官职高一点的,也可自称臣。

    朱瞻基笑道:“想必是常在外奔波,所以不曾得见。今日一见投缘,赏……”

    成为太孙以后,朱瞻基也偶尔会接触一些外臣,有一些应酬。所以宫中也有定例,方便太孙打赏下人和外臣。

    朱瞻基用这笔钱让人打造了二十把横刀,作为礼物送给他人。

    不过他比较挑剔,至今为止,二十把横刀,也只送出了九把。郑和是春天的时候就得了一把,所以也不羡慕候显和王景弘能得赏赐。

    他能带着他们来,也是存了提拔他们的心思,现在能让太孙喜欢,自然皆大欢喜。

    两人接过了余先递过来的横刀,都忍不住抽出看了一眼。

    “大胆……”余先和金阔连忙挡在朱瞻基身前,连在一边观看的一清子和玄真都慌的跃了过来,将朱瞻基挡住。

    两人这才意识到自己逾规了,宫中岂可让宝刀出鞘。他们连忙跪在地上,俯首叩道:“请殿下赎罪!”

    朱瞻基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宝刀赠英雄,见猎心喜,这是真性情。恕你们无罪。起身吧,进殿回话。”

    候显和王景弘都是郑和下西洋的得力助手,也是在历史上留名的英雄豪杰,朱瞻基当然不会吝于赏赐,更不会因此怪罪他们。

    两人再次拜谢,将横刀连忙递给了跟在身后的小太监,跟着朱瞻基的身后进入了大殿。

    时值寒冬,这种进步深,房梁高的大殿夏凉冬更凉,进入大厅能感觉到沁骨的凉气。

    宫中有定例,像这种大殿,可以点两盆炭。不过朱瞻基不喜浪费,也想锻炼自己的抗寒能力,增强体质。所以每日只让上午点一盆炭,下午多数时间在活动,不让点炭。

    朱瞻基站在自己的座位旁边,请了郑和在左手第一个位置上座,自己才登上了椅子的一个特制台阶坐了下来。

    没办法,年龄小,皇宫的椅子为了衬托他这个皇太孙的地位,又比较高大,所以必须要做一层台阶。

    众人倒没有笑话他,而是见他如此礼遇郑和,都心有所思。

    刚坐好,却又有太监报:“少师大人到……”

    众人又纷纷起身,还没有迎出去,姚广孝就已经跨过门槛走了进来,见大家行礼,他也稽首笑道:“我为太孙师,不是人,诸位不必多礼。”

    给朱瞻基又行了一个稽首礼,众人为了座次又争了一番。

    这一次,郑和怎么也不敢坐左手第一把交椅了。他是内宫监大太监,却也不过四品,而姚广孝少师一职是正二品,中间隔了四级。

    更何况,姚广孝还是郑和正儿八经的老师,学生如何敢坐老师上首。

    让姚广孝坐了左侧上首,郑和作陪,其他人依次排下。右侧这边,一清子和玄真也知道高低,空出了首位,坐在下侧。

    至于金阔和余先,他们负责伺候朱瞻基,没有座位。

    上了热茶,朱瞻基自己端起煮沸加糖的牛奶喝了一口,这才开口说道:“前段时间随军北平,也学了一些地理知识,才知在我大明之外,还有蕞尔小邦。返京后闻知郑太监要于明春下西洋扬我国威,这才一时兴起,想要找郑太监闲聊一番。”

    郑和武将模样抱拳道:“陛下将如此重任交于和,和不胜惶恐。年来对西洋各国也详查了一番,殿下有求知之心,和尽力解惑。”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未知我大明此番出海,船几何,人马几何,耗资约几何?”

    “回殿下,此番出海福船五艘,两千石大海船三十七,一千石以下战船二十。抽调沿海卫所编足五卫,共两万五千人。加上內监随员,锦衣卫,鸿胪寺随员,总计两万七千人左右。距离出行还有半年,但是人数大致如此。造船耗资不计,仅俸禄与易货筹备,预计耗银百万两。”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那太监如何赚回这笔耗费?”

    郑和楞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姚广孝笑道:“殿下有所不知,此番下西洋乃是扬我国威,朝廷也不是商贩,如何能以赚钱为目的?”

    朱瞻基就知道现在的人根本没有一点经济意识,郑和下西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航海,却只图一个扬名,完全不计较开销,也难怪后来要停。

    造船费用不算在内,一次航海就要花费百万两白银。

    现在的明初可不比明末,西方的白银没有流通进来,大明不仅缺金缺银缺铜,什么东西都缺。

    官员发工资都是发实物,根本没钱可发,不想着开发贸易,光玩一些虚的。

    自己指着自己左前方红木桌上一盆珊瑚说道:“此物在南洋乃是海里生长,一文不值,到了大明却价值百两白银,一匹大明的绢帛三两白银,锦缎也不过五两上下,到了南洋却能换同等重量的黄金。为何不以货易货,岂不是轻易将开销成本就收了回来?”

    所有人都傻眼了,还是姚广孝说道:“我泱泱大国,何以能行商贩之举,何况能换同等重量黄金不过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暹罗,南掌等国,丝绸价值也不过五六番,何来等重黄金?”

    朱瞻基也不争辩,他本来就是随口胡诌,说的太多就会露馅。所以让余先拿过来了比例失调的大半个亚洲地图,指着印度的方向说道:“此番下西洋可有天竺?”

    郑和点了点头说道:“欲往此国。”

    朱瞻基装作好奇地说道:“我听皇祖母讲故事,这里是佛教的老家,还是黄金之国。”

    “是!”

    朱瞻基笑道:“郑太监,孤交给你一个任务。”

    听到朱瞻基用孤自称,郑和立即跪下应道:“殿下请讲。”

    “我要知道大明周边诸国,每个国家产什么,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哪些我大明有,哪些我大明没有,还有要多打听各国有那些矿产,无力开挖者,我们大明可以协助开挖。还有,各国除了特产,肯定也会缺许多物产,此番出海,多带我大明富足之产,换回我大明稀缺之物。记住,不要无用之物……”

    1明朝太监称皇帝其实是皇上爷爷,不过这个称呼在如今听来太别扭了,所以直接以皇上,陛下相称。

    (第二更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