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日常田园在线阅读 - 第120页

第120页

    就差丢脸的响起咕噜咕噜的伴奏声了。

    将五菜一汤上齐,顾昭阳拿着一碗饭,碰的一下就砸在苏黎面前,动作怎么看怎么粗鲁,表情怎么看怎么不爽。

    不过苏黎现在没心情管顾昭阳的情绪,他已经被面前的米饭香味吸引,如果不是从小养成的礼仪习惯,他恐怕已经要拿起筷子,不顾主人大吃特吃起来了。

    等到唐谦和洗干净手坐下,顾昭阳这才宣布吃饭,顾之礼早已经准备好,于是筷子准确一夹,成功从苏黎手里抢走一块水煮rou片。

    苏黎眉头一皱,筷子一转,换另外一道菜,然后顾昭阳的筷子又来了……如此反复,总之就是跟他对着干。

    餐桌上,兄弟两人配合的默契十足,唐谦和也只能哑然失笑,然后低头专心喂窝在他怀里的顾予乐。

    顾昭阳看着桌上四道菜都是自己喜欢的菜色,又看苏黎憋屈的脸,别提多开心,甚至都多吃了一大碗米饭,撑得差点打饱嗝。

    当然,虽然前期顾之礼跟顾昭阳都在故意捣乱,让苏黎十次筷子八次夹空,不过到后面,他们两个也没心思了,这饭菜味道那么香,等吃饱了再来——

    然后,苏黎终于能够安生的吃一顿饭了,虽然五道菜里头四道是辣的,不过辣的够味,也过瘾,让苏黎这种没怎么吃过辣的人,也吃得停不下嘴,即使辣的眼泪都出来了,还是只想继续往碗里头添菜。

    一顿晌午饭下来,苏黎不知不觉就把之前的事情忘干净了,直到停下筷子,这才想起来。

    晌午饭之后,唐谦和再次坐到苏黎面前,言辞委婉,但是确实是送客的意思。

    苏黎并不想离开,他想要带上唐谦和一起走,他并没有放弃。

    “小洛,跟我走吧,这里不是你的家,沈府才是。”苏黎再次开口。

    唐谦和摇摇头,轻笑起来,他根本不可能去承担原主的人生,何况还要去面对那糟心的弟弟和后母,争权夺势什么的,他不在意,不然上一世的时候,他就不会去救人。

    “苏黎,说到底,其实你更爱你自己吧。”唐谦和本不想说出来,只是他被缠的烦了,而且他不认为,以苏黎现在的能力,即使他失去记忆,改名换姓,也不至于一年多来都找不到他,除非,没有尽力……

    苏黎闻言,眼底闪过一抹慌张,而后升起怒气,拍着桌子指责:“小洛,你在怀疑我对你的感情,你怎么能如此?”

    唐谦和却笑了:“我没有怀疑,我只是说,比起你口中的小洛,其实你更爱的人是你自己。不然,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你会找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你明明知道小洛在哪里失踪,却始终没有在城里或者城外的村子寻找过,你派的人都在哪里寻找呢?你敢扪心自问,对天发誓,你不是有私心?而事实上,你也只是抱着找一找的态度罢了。”

    至于那私心是什么,唐谦和并不需要直白的说出来,无非就是关于利益的问题,或许是来自沈家那位弟弟和二夫人,也或许是来自其他,总之,苏黎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深爱着沈洛。

    苏黎被直白的戳破了心思,脸上一道红一道白,却再也没有说出反驳的话语,很显然,唐谦和说的,确实是实情。

    那年苏黎的生意出了问题,得了礼部侍郎的帮助才得以解决,而那侍郎的女儿喜欢他,要嫁给他,而财富权利的欲望让他在沈洛和那千金之间徘徊不定,本来就已经更加偏向侍郎千金了,而听闻沈洛失踪的时候,不可否认,在那么一瞬间,苏黎是松了一口气的。

    后来他也派人寻找了,只是下意识的回避掉沈洛失踪的地点,于是,即使天南地北的找寻,也再找不到沈洛这个人。

    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来,可是却被唐谦和一眼就看出来了,苏黎再也不出什么话来,一瞬间整个人怔在原地。

    良久,苏黎才抬起头,看着唐谦和的眼神虽然还是有着感情,但是更多是歉意。

    “……是我错了。”苏黎说:“对不起小洛,我不会再强求你离开了,也不会再出现打扰你现在的生活……从此,你只是唐谦和。”

    “如此,最好。”唐谦和以茶代酒,敬了苏黎一杯,就当做是作为原主,跟过去,正式告别。

    将苏黎送到村口,唐谦和看着对方的马车摇摇晃晃消失在群山之间,自己则牵起了顾昭阳的手,偏着头,眼底笑意弥漫,眉眼弯弯。

    阳光洒在唐谦和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光芒,明亮温暖的不可思议。

    唐谦和说:“小阳,我们回家。”

    顾昭阳点头:“嗯。”

    又过了一会儿,顾昭阳紧了紧与唐谦和相牵的手,认真说:“小谦,我喜欢你,这一辈子,我定不会负你。”

    唐谦和闻言,嘴角的笑意加大,随后,与往常无异温和的嗓音响起,他说:“我也喜欢你。”

    【正文完】

    重生之日常田园 第69章 【番外一】携手白头

    时间如白驹过隙,走的飞快,春去冬来反反复复,转眼之间,三年已经过去。

    邻水村如今跟三年前对比,当真是千变万化,村民们不再贫穷,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家家户户修了新的房子,整个村子焕然一新,甚至村民们还自愿出钱,造了一所学堂,并且从城里找来了先生,终于,村里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