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谢良钰垂首想了想,这句话出自论语乡党篇,是道相当经典的经义题,意思很简单,直译便是“同本乡人在一块儿饮酒,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这才出去。”

    从哪个方面破题好呢……从孝道?从德行?从礼教?

    ……怎么跟现代高考的半命题作文似的,理解意思容易,可又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讲出所以然来,还真是有点让人头疼。

    他转头看看叶审言,发现对方也是蹙着眉头,显然并未想到太好的破题方式。

    “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

    见他们两人的样子,叶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们还年轻,时间也还长,莫要急着去投机取巧,琢磨什么考试的捷径——考试是没有捷径的,国家取士,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须得腹中有物,才能言之有的,做出花团锦簇的文章。不然……就算是侥幸得中,也是才不配位,只会给国家带来灾祸罢了。”

    谢良钰认真地点点头,坐直了身体,他终于发现,自己之前,似乎是把所谓科举之路想得太过简单了。

    “所以,现在告诉我,”叶老微笑道,“你们要专修哪一经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边,梅娘与虎子的烹饪大业,也正进行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

    这条小巷僻静,可此时,凡是走进巷子,或者路过巷口的人,都无一不耸动着鼻子,被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香气所俘获了。

    这香味儿开始的时候还不明显,若有似无的,得仔细去闻才闻得到,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快到中午的时候,这香味儿却开始越来越重,一个劲儿地往人鼻子里钻。此刻正是饭点儿,可无论是没来得及吃饭的,还是已经用过餐的,在闻到这股味道的时候,却都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饥饿,被勾得口水直流。

    这是哪家饭馆儿在烧卤?厨子的手艺真好极了!

    谢良钰他们选择的这处住所附近多是中下等收入阶层的百姓,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意人,这些人不至于像苦力一样多一个子儿都不舍得往外掏,可平时吃饭也最讲究实惠,对饭菜的卖相之类却不怎么在意。

    此时被过于浓郁的香味吸引,不少人读不由自主地打开家门走出来,互相看一眼,顿时热闹地讨论了起来。

    “哎,这什么味儿,可真香啊!”

    “是啊,我们家那边味儿可浓,给我小孙子馋的,连平时最爱吃的糕饼都不吃了。”

    “是不是附近又开店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要真有闻着这么好吃,真想去买一份回来!”

    “可不是,就算rou卖得贵,买点豆干啊毛豆什么的,这汤汁下碗素面都香呐!”

    附近住着的都是多年的街坊邻居,互相之间很是熟悉,各家各户之间挨得也近,平时谁家做了什么菜,顺着烟囱都能闻到,可今天这味道,却不是普通做家常菜的主妇能做出来的。

    外头的味道尚且如此,一起闷在厨房里的梅娘和虎子,更是被那浓郁的香气惊呆了。

    先前吊好的高汤在经过各种香料调味之后,由漂亮的奶白色转变为了鲜亮的酱卤色,里头熬化了的猪皮早化成了浓稠的胶质,使得原本的汤汁变得粘稠起来,在熬煮的大锅里欢快地翻腾着——这种卤料其实用来卤猪蹄或酱rou最好,但限于经济拮据,他们没能买到,只能先以猪脚圈代替,多卤些豆干土豆之类的东西,再加一些便宜的rou料调味——即使是这样偷工减料的版本,效果也已经非常惊人了。

    而且卤汤这种东西,熬得越老越入味,倒不用担心浪费。

    由于煮之前用特殊手法事先处理过,食材炖好的时间比预计的断了不少,梅娘见煮得差不多了,便把锅里煮着的最大的一块猪脚圈捞出来,灶火生得旺,脚圈上那一围肥腻的皮rou已经被煮得软烂,整个被染成了红褐色,上面那一层要化不化的脂肪随着动作微微晃动,晶莹剔透的样子,光是看着就让人口水分泌不已。

    梅娘手里的筷子一个使劲儿,就将一大块rou囫囵个儿地剔出来,夹到虎子早已经喝完汤的小碗里。

    “烫,慢点吃啊。”

    小家伙早盼得望眼欲穿,哪里还顾得上烫,啊呜一口就吞进嘴里——这可是刚从烧开的锅里捞出来的东西,还净是些能锁得住热气的油脂,虎子给烫得眼泪汪汪,可生是不舍得吐出来,再原地蹦跶两下,嘶哈嘶哈地把rou吞进了肚子。

    真是太香了!他就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梅娘好气又好笑地点点他的眉心,也夹了一小块rou和其他东西尝了尝,那rou炖得已经完全入味,骨rou分离,一放进嘴里就软绵绵地化开,偏偏又保留着一点猪皮的嚼劲,混合着各种完美搭配的香料的味道,简直能香得人舌头都掉下来。

    不仅rou好吃,其他辅料也半点不逊色,豆干中豆子的香气和卤味完美融合,土豆也软绵绵的,渗透了rou汁,又带着食材本身的清香,好吃极了。

    两个人一时没忍住,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全然忘记了这是要卖的东西,也忘了旁边还小火炖着一锅本打算中午吃的高汤,不一会儿就吃得肚子滚圆,连这个家可怜的第三位成员都快忘了。

    实在吃不下了,梅娘这才猛然想起她亲爱的相公还饿着肚子,连忙把锅里所有到火候的东西都捞出来,把大块的rou都切成薄厚均匀的小片,又用小碟子装了解腻的调料,码了满满的一大盆,叫虎子给隔壁送过去。

    厨房门一开,被封锁多时的香气顿时一窝蜂地从门里涌出来,小院外头被香气勾引出来的人们顿时找到了香味来源,一双双眼睛都集中在了新搬来的这一家人的门扉上。

    这……听说不是个读书人吗?难不成打听错了,其实是个厨子?

    梅娘一开院门,顿时被外头一双双眼睛盯住,她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

    “小娘子,”有个膀大腰圆的男人最先忍不住,他们都看见了谢虎手里拿着的托盘,那股要命的香味正一阵一阵从上面传出来,“你家这菜做得可真香啊,这……还有没有?我愿意出钱买!”

    一上来就说这种话,委实有些唐突,但都是街坊邻居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后相处的时候还多了去,也不用太生疏。

    他每天干的可都是力气活,最大的爱好就是吃点儿好的,因此那汉子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忍不住这样问了,结果问完一看那小娘子娇娇怯怯的,又想到人家可是读书人的家眷,恐怕没见过这阵仗,又有点赧然。

    “咳……不好意思,实在是您家里这香味,真太勾人了。”

    梅娘可不觉得他们唐突,她可高兴——这卤味做出来,不就是为了要卖的嘛!

    “有,还有不少呢,”梅娘愣了一下之后,马上大大方方地回答道,她拍拍虎子的肩膀打发他去隔壁,然后直接招呼着外头那些邻居们进屋,“我煮了不少,正是想着卖些小吃来贴补家用呢。今日算是第一天开业,大家又都是街坊,本就该都送些过去,只是这香料不便宜,家底儿都贴进去了——大伙看着给些成本好周转着便是,待明日买些更好的食材,再请大伙尝尝鲜!”

    作者有话要说:

    *出自清代桐城派古文开山祖方苞之《四书文》(这种时候就当架空世界与我们世界之前的历史一样吧……不然这么有水平的话我实在说不出来233)

    第38章

    有人开头,再加上主人家也开了这个口,大伙便也不再拘束,纷纷上前来,都想买点卤味回家去吃。

    他们生活都不算困难,平日里偶尔也会上饭馆或者买点熟食回家打打牙祭,如今自家附近就要开这么一家卖卤味的地方,味道闻着还如此之香,自然没有不捧场的道理。

    梅娘动作很利索,先是说明这第一锅卤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然后便按着先后顺序,给要买的人捞出来,包好带走——她还不太会算账,所以就只是一份一份地卖,即使如此,那满满一大锅的食材竟也很快就被抢光了。

    随着大门敞开,又有一份份卤味被带出院子,那勾人的香味也随之散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浓郁,弄得很多原本还想观望观望的街坊也纷纷掏出了腰包,不拘买什么,总都想买些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鲜。

    这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不一会儿的功夫,竟然就有街面上的人顺藤摸瓜找了过来,可惜夫妻俩之前手头紧,食材总共就买了那么多,等后面被介绍来的人急匆匆赶到的时候,刚才还满满的一大锅早就被捞得见底了。

    “怎么那么快就买完了啊!我还没买到呢!”

    “老板娘,再多卤些啊,你们明天还卖吗?”

    “就是就是,我刚没忍住先吃了一块——这味道真是好极了,比那鸿宾楼都不差什么!”

    “切,你吃过鸿宾楼的席么?”

    “闻还闻不出来嘛!”

    见好吃的卤味宣布售罄,排在后面的人都颇为遗憾,再加上一再听买到的人说有多好吃,心里更是痒痒的,不住地叮嘱梅娘明天定要多做些,他们肯定来买。

    梅娘一一都笑着应了,她今天可收了不少钱,不仅收回了今天买材料的本,还颇有盈余,明日便能多买些好rou,而且经过今晚一晚上的熬制,明天的这锅卤,只会更香!

    而且,他家这卤味竟然如此受欢迎,大有供不应求的架势,之后价格再炒上去……那利润空间可就更大了。

    洛梅娘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见天色还早,索性自己出了门,到菜场去买了一大堆猪蹄和肘子之类适合酱卤的rou,也没忘了买些鸭脖鸡爪之类的零碎,这些适合做辣卤,同样受欢迎得紧。

    相公说得果然没错,还是县里容易赚钱,他们搬来县里,可真是做对了!洛梅娘喜滋滋的,充满成就感——这样下去,可就再也不用担心家用了,相公也能够安心读书,等过几年,他们再……

    嗯……再生几个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多好啊。

    卤味霸道的香气席卷了整条小巷,叶家后院里,三个人再怎么专注用功,也不免被这味道袭击了个正着。

    当时叶老先生正讲到六经:“选择修习哪一经,对你们今后的人生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一般来讲,山长们会建议学徒修习与授业恩师相同的经典,这样一来,便能走前人走过的路,能避免许多谬误,二来,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通常也喜欢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学生,自然更适合同样的路数。”

    谢良钰和叶审言点点头,这些他们是明白的。

    昔日孔子论六经,曾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这段话大致解释了不同经典求道塑成的不同性格,治《诗》者多温和柔顺、朴实忠厚;《书》则令人通晓远古之事;若是心胸广阔坦荡者,多会选择治《乐》;而如果是清洁沉静、洞察细微者,则多是研习《易》之所得;而治《礼》者端庄恭敬;治《春秋》则多善于辞令和铺叙。

    当然,这只是客观上对研读经书的读书人做的一个分类,算是对君子之艺的美好期待,但这个人最终是什么样,又走了怎样一条路,就要看他自己了。

    叶审言显然心中早有定量,没思索多久,便肯定道:“孙儿仍愿治《春秋》。”

    叶老没说什么,而是转向谢良钰:“你呢?”

    “……”谢良钰垂首凝眉——他一个骤然接触古文都没多久的穿越者,现在让他思考这种哲学问题,实在是……

    可先生问话总不能不答,他匆匆选定一个,正要开口,鼻端却忽然闻到一股难以言喻的香味。

    不单单是他闻到了,屋里三人没一人能够幸免,叶审言的目光眼看就控制不住地飘向窗外,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感觉到一阵饥饿。

    此时本就是饭点,他们说了那么久的话,可是水米未进,此时一闻到这霸道的香气,登时都有些把持不住。

    味道刚飘进来,谢虎就在外头敲响了房门。

    “叶先生,叶先生!我来给你们送饭,前院儿大哥哥说你们在这儿呢!”

    叶老顿了一下,随即无奈地摇摇头。

    “罢,你再好生想想,先用午饭吧。”

    话音一落,就见谢虎小小的个子捧进一张硕大的托盘,谢良钰连忙起身去接,却被弟弟灵巧地一躲,给闪过去了:“我来我来,哥你歇着!嫂子说你不能干重活儿~”

    谢良钰:“……”

    他摸摸鼻子,在叶审言“你不是吧”的目光注视下忍不住老脸一红,那边谢虎已经轻松地将托盘放到了几乎跟他一样高的餐桌上,小脸绷得很是严肃,恭恭敬敬地朝叶老鞠了一躬:“叶、叶先生,我来给你们送饭!”

    就没有老人家不稀罕这种虎头虎脑又懂礼貌的小孩子,叶老面对两个学生时端严肃穆的面孔也放松下来,慈祥地笑了笑:“你一个人把这么多东西带过来的?能端得动?”

    “当然!”小孩儿很是得意,一挺胸,自豪道,“我力气可大呢,梅娘姐……嫂子都夸我说今后一定能当个好兵!”

    叶老一愣。

    “当兵?”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谢良钰一眼,疑惑地重复道:“你想当兵?”

    “是啊!”谢虎没心没肺,理所当然地应道,“大将军多威风,我以后要跟着叶将军一起保家卫国呢!”

    童言无忌,可这话一出,房中另外三人都是一震。

    在大齐提起叶将军,十成十的都是指叶长安,而这个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如今却被朝中jian人所害的男人,正是这里其中两人的儿子和父亲。

    而谢良钰,从前日明寅铖的举动,多多少少也能猜到这家人跟叶长安有关系——当然了,他绝对想不到是如此之近的关系。

    谢良钰忍不住上前半步,按住虎子的肩膀,接着他的话笑道:“您有所不知,我们这地方,从募军是很吃香的行当,小孩子……”

    叶老手向下按,示意他不必解释了。

    “我知道——”他对着谢虎招了招手,矍铄的样子忽然间有些苍老了起来,“你真的很厉害吗?”

    小孩儿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眨了眨眼:“是呀,村里十几岁的大哥哥都打不过我呢……老先生,你们不先吃饭吗?凉了就不好吃啦。”

    “吃,吃。”叶老笑笑,摸摸他的头,“既然这么厉害,是该有保家卫国的好志向的——我跟你哥说说,让你去募军营里看看他们训练好不好?”

    他一边说着,揭开扣在托盘上的大海碗,里面封锁的香气一下气全部冒出来,梅娘还备了米饭和一些鲜嫩的青菜,青菜绿油油的码在洁白的米饭上,再浇上一勺深褐色的卤汁,每一粒米都被鲜而不腻的油脂浸润,看上去诱人极了。

    谢良钰乖觉地没有再接话——反正说一句话就能让小孩子上军营去耍的人肯定不是他。他见只有三份饭菜三副碗筷,便问谢虎:“你们两个吃过了?”

    “吃啦,”虎子笑嘻嘻地回他,又去缠着叶老,“老爷爷,你说的是真的嘛?”

    这么快倒连称呼称呼都变了。

    “自然是真的。”叶老淡道,“如果你长大以后也能一直这么想,再好好训练,保准有一天,也能打得倭寇闻风丧胆,振我大齐国威!”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