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小麦低着头,良久才站起来,面向徐宜深深地鞠躬。

    “贵人,您,您为什么要帮我?”

    小麦拖着八个小孩,过了几年勉强糊口的日子,当然知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

    可他想了许久,还是想不明白秦皓和徐宜为啥要帮他,他们图的是什么?

    今天上午他去船上送货,上船之后他以为自己闯进了仙境,听管事的说这是海贸司的船。

    既然是朝廷的人,应该不会抓他们发卖吧?!

    “你想什么呢。”徐宜扑哧一笑,知道小孩子想歪道了。

    “我家住在徐家村,郎君姓秦,郎君和我都在海贸司做事,海贸司在徐家村建码头,学院,我郎君任总管事,我们都是好人。”

    “这次来府城,本要采买些花树,恰好遇到了你,就买了你的樱花树和向日葵,不算故意帮你的忙。”

    “几年前,我家父么也是海难没了,家中还有两个弟弟,我知道你所受的苦,所以我想自己能做点什么帮帮没有父么庇佑的孩子们。”

    “郎君支持我的想法,于是我就叫上了刚走的那位夫郎一起,凑些钱,在徐家村开一间福院,收留没有父么的小孩。”

    徐宜讲得口干,端起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接着说:“我觉得你是个利落的哥儿,能担事,你如果愿意的话,我想你来管福院这一摊子事。”

    “刚走的夫郎是海贸司司长的主君夫郎,如果你愿意的话,他会派得力的人来帮你,你先在府城找没有父么的孩童,等徐家村的院子盖好,你们再一起搬过去。”

    小麦心想天上真掉馅饼了,还砸了他个中着。

    忍着喜意,小麦故作镇定地问:“没有父么的小孩都可以吗?”

    “不满十四周岁的小孩都可以收,福院管到十四岁,十四岁之后自谋生路。”

    小麦实在忍不住了,激动地跳起来:“贵人,这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呀,我愿意,我太愿意了。”

    徐宜敲了下小麦的头,学了秦皓的语气,呵斥道:“还叫贵人呀,以后叫宜哥。”

    “哦。”小麦摸着被敲疼的地方,嘴角却高高扬起,须臾,他想起了阿生。

    阿生已经十六岁了,又长了个大块头,以后他们难道要分开吗?

    “宜,宜哥,阿生可以去徐家村吗?他很会照顾花树,可是他年纪超了。”

    小麦的心一下子变得七上八下,他觉得自己有些贪心,宜哥掏钱办福院,自己还想着占便宜,可他们和阿生在一起好多年,早就成了一家人。

    “宜哥,树苗的钱,我们不要了,可以让阿生搬到徐家村来吗?不用进福院,就在旁边搭个小屋就成,他能养活自己。”

    徐宜想着这孩子倒是蛮讲义气的,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徐宜随口就答应了。

    “为什么不要树苗的钱,让阿生拿着钱去徐家村租或买个小房子,你不是说他很会侍弄花树吗?自己去徐家村找负责园艺的管事,有真本事的话,会要他的,实在不行,总还有几把子力气,现在徐家村有力气就能找到活。”

    “宜哥,嘿嘿,你人好好呀。”小麦傻笑着恭维徐宜,暗想徐宜莫不是上天派来的神仙,怎么会这么好呀。

    “少贫嘴,品鉴会上好好表现,和夫郎们处好关系,以后总有用的着的时候。”

    小麦眼珠子一转,懂了,拍着胸脯打保票,他最会的就是让心软的贵夫郎心甘情愿地掏钱。

    八个小孩两耳不闻世事,埋在面碗里,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下人收拾好屋子,带着吃饱喝足的孩子们去安置,徐宜朝门外不时张望,皓哥怎么还没回来。

    今晨,阿九从京城赶来参加品鉴会,秦皓,王理带着他上了船,迄今未回。

    四日后,阿九会返回京城,在京城办一场相同的品鉴会,京城那场也是重头戏,京城人才济济,希望能引来几位大儒,有大人物镇场子,学院招生就不愁了。

    直等着天黑,秦皓拎着一只烧鸡回院,紧跟着他进来的是两名抬着木箱的大汉。

    徐宜迎上来,接过秦皓手里的烧鸡,轻声问:“皓哥,怎么还没吃饭呀?这箱子装了什么?”

    “回去再说。”秦皓转身对两名汉子说:“兄弟,就放这吧,辛苦二位了。”

    两人走后,秦皓抱起了木箱,徐宜赶紧上前去开门,两夫夫默契地没惊动下人。

    “皓哥,神秘兮兮的,木箱里到底是什么呀。”

    “你自己来看吧,送给你的。”

    再过几日,是徐宜19岁生辰,徐宜想着这回又是什么稀奇物什,虽然现在什么都不缺,有礼物收还是开心的。

    嘴里却念叨着:“皓哥,你哪的银子买礼物,阿九是不是又偷偷塞银子给你了。”

    一边说,一边去掀木箱盖,话还未说完,徐宜眼睛睁圆,捂住嘴巴,笑意又蔓延到了眼角。

    “哇,皓哥,哪来这么多金子呀。”

    徐宜想起家里还有一笔海贸司的分红没领,一万多两银子,皓哥该不会真换成了黄金吧?!

    “不是你说要黄金吗?你自己数吧,一万两千两白银,换成了一千两百两黄金。”

    秦皓捏着徐宜微嘟的rou脸蛋,家里的小财迷看到黄金两眼冒光,好玩得很。

    “你和王理夫郎说了福院的事,三个有钱人担心咱俩银子不足,紧着让人把分红送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