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贵妃起居注在线阅读 - 第387节
翻页 夜间

第387节

    “此事之后再说吧。”见太后有疲惫之色,她便接过话头,“今日让你过来,也是要和你们交代一番,心里也明白一些……你既然已经知道了,一会儿皇后、周妃那里,还要着落得你去劝说。”

    万宸妃寻思片刻,又道,“方才匆忙,没能问个究竟,妾身还有几件事不解。”

    她问了几句,倒都在点子上,一是问此事由谁提议,二是问郕王是什么态度,三是问皇嗣变更的脉络,徐循一一答了,整件事便是条理清楚了起来。

    ——万宸妃的反应当然是要比钱皇后和周妃都冷静得多,除了个人质素以外,也有个身份差别的问题,听了徐循说明,她默然片刻,便是苦笑道,“先皇居然真是败得如此惨烈,也是大出妾身意料,既然如此,也无他话可说。妾身会和jiejie们分说清楚的。”

    又犹豫了片刻,方才是有所试探地道,“只不知,先皇既去,宫中原有殉葬的规矩……”

    以刚才钱皇后和周妃那不配合的态度,尤其是周妃的愚蠢表现,换个心狠手辣点的当家人,直接就能给殉葬了去,免得日后还闹出什么事来让人堵心,就是钱皇后,要下什么暗手也容易得很,反正一直都在哭了,来个‘忧急成疾’也不是不可能。钱皇后和周妃要远早于万宸妃收到消息,两人指不定还商量过了,就这也没商量出什么统一态度来,还做出触怒太后如此愚蠢的事情,这根本就是对局势毫无了解,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对比万宸妃的表现,怎能不令人叹息?太后听了万宸妃此话,也只是沉沉地叹了口气,便目注徐循,并不回答。

    徐循心中也是早有盘算,闻言便道,“殉葬本属恶政,自唐宋以降也未有这样的事,我意实无此必要,只还没和郕王商议罢了。”

    话虽如此,但郕王现在如何会在这种事上和太妃斗气?徐循说出来的话,差不多已经等于是现实了。

    万宸妃眼底,感激与放松也是一闪即过,她深深对徐循行了个万福礼,“如此,妾身告退了。”

    太后和徐循目送她出了屋子,一时都是无人做声,过了一会,太后才慢慢地叹道,“这一代,好福气。”

    徐循想起何仙仙,想起诸嫔,想起记忆中模糊不模糊那形形色色的妃嫔们,也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可惜直至今日,方能说出这句话来。”

    记忆最深处的梦魇,又再现眼前,多少人在屋梁上成行排列,脚尖随风轻荡的情景,仍还历历在目,她仿似还听得到韩丽妃的哭声。

    “娘,我去了,我去了,我去了!”

    “娘,我要——”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第291章

    不论身份有多尊崇,终究不过是后宫里几个女人罢了,她们的事情,现在还不够让皇帝cao心,当日下了朝会,徐循直接就被请到文华殿去了——很明显,郕王心里还是有些发慌,总是希望徐循能在身边给他壮壮胆。

    “朝会上争吵得很厉害。”金英是伺候郕王上朝的人选,此时也是在旁殷勤地为徐循解说着局势。“典礼所需的各色事物倒是都齐备了,只是这迁都还是留守的事,倒是没个准数,诸多大臣都是愿迁都回南京去的,在朝会上双方争吵不休,还是郕王殿下听了不耐,方才渐渐止住。”

    徐循的眉头不禁一皱——郕王上位的事实,在得到现存重臣的认可后,已经是几乎无法改变的了,刚才金英也提到,虽然典礼还要明日举行,但今天众人对郕王已经用了大礼朝拜,郕王已经是事实上的帝王。当然作为帝王来说,他的经验还很新浅,要说有什么高妙的手段来平衡朝局,恐怕也是奢求了,不过最基本的手腕应该还是要有的。比如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身为帝王决定支持哪边,哪边就有压倒性优势,这点道理,郕王心里应该还是明白的吧?

    进了文华殿,看到郕王的神色,徐循心里也是有底了:毕竟是经验少,还是比较冲动的年纪,自己这里给鼓鼓劲,就觉得瓦剌也没什么可怕的。等到了朝会上,大臣们吓唬几句,就是又害怕起来,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率众抵御住瓦剌。

    刚掌权,能做得尽善尽美的也没几人,只可惜他是临危受命,没有多少犯错的本钱。徐循在心里叹了口气,坐到屏风后头,几个大臣都是行了礼,吏部尚书王大人方道,“虽说什么星象有变,乃是佞言,但眼下没粮、没钱、没人,如何又能抵御瓦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怕京师被破,情况会更糟糕。”

    金英一路上没说完,此时又继续和徐循解释,“刚才在殿上,侍讲徐元玉言星象有变,请迁都南京,为于侍郎所斥。”

    徐循眉头微微一挑——难怪连素来稳重的王大人都说这是佞言,就是南迁,也不可能是因为星象有变,扯这个话题无非是觉得郕王和内廷需要一个南迁的借口,搞一把投机而已,此人人品,可见一斑了。

    “他是钦天监的?”徐循问道。

    “非也,翰林侍讲耳。”金英回答道,“此人博学广闻,曾献《武功集》,言兵政事,颇受称许。”

    翰林侍讲是升官的快车道,一般来说,不是进士而至庶吉士,庶吉士而至编修的话,是很难得到翰林侍讲这个职位的,毕竟其接触皇帝的机会不少,很多想法都可以直接灌输到皇帝那里,将来就算入朝为官,也是简在帝心,升官的脚步会加快不少。别看位卑,但却清贵,兼且此人还有著作发表,听起来名声也不小,那就更增添了他的分量。徐循皱了皱眉,道,“此人我原来怎么没听说过——献书是什么时候的事?”

    “是七年前的事了。”金英小心翼翼地回答。

    “哦。”徐循呵呵一笑:此人性子,看来也是真的很上进——正统七年,不就是先帝亲政的年份吗?上书言军政数策,一直都是后进出头的捷径,这个徐元玉,功名心不浅啊。“既然也不是朝廷新进了,怎么不知道私习天文乃是大罪?”

    她进来以后,肯定要弄清楚现在到底在说什么,对此众人心里都是有准备的,都是静下来等徐循跟上节奏。因此,她声音虽不大,殿中人却是听得分明,只一句话,便令众人都是色变:说对方说的话是佞言,对方是佞幸,其实都没什么,朝廷辩论,这样的激烈言语并不罕见。太妃却是一上来直接给人打到私习天文居心叵测的行列里去了,认真要治罪的话,进诏狱都不是没可能。这怎么让人不要心中一凛?

    郕王虽然年轻没经验,但太妃可是多年观政,掌过皇帝大印的,昔年不言不语,那是因为毕竟不是皇帝亲母,身受重重限制,今日只是一句话,便让人绝不敢小觑了她。

    这些老臣各各都是多年宦海沉浮,方才爬到眼下这个位置,有哪个没经历过章皇帝逝世时的风风雨雨?思及这些年来太妃在朝廷风云中若隐若现的身影,心里都是各自戒惧:日后有些事,还是不能做得太过分了……

    她这一句话,也等于是把自家的立场摆得清清楚楚了,郕王也道,“娘娘说得是,现在回头想来,此人用心,着实可恨,倒是把我当成什么了。就是要南迁,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惧怕瓦剌就是惧怕瓦剌,难道说是星象有变,天下人还真会信不成?”

    当然,话说到这一步,那任谁也不想担上惧怕瓦剌的名声的,再说这南迁失土之罪,就算大部分的确要算在先帝头上,但郕王如果下令南迁的话,将来也扯不开这耻辱的罪名。再加上又有母亲坚决果断的表态,郕王声音一顿,本来的些许动摇,现在怕也是消散了,他直接点了于侍郎的名。“侍郎知兵,又是最反对迁都的,不妨畅所欲言,说说你对局势的见解。”

    于侍郎上前一步,在众人复杂的眼神中从容地施了一礼,侃侃而谈起来,“如今敌军暂且得意……”

    徐循在屏风后听着,其实于侍郎的做法也没什么出奇制胜的妙招,无非就是收束粮草、调令兵源进京,号召军民坚守而已,他提出了几个可以提拔任用的人选,并且说话底气十足,给人信心。——能做到这一点的,现在满朝文武里也是没几个人。在大多数人都是慌张失措的情况下,这样胸有成竹的态度,已经是让他自然而然便脱颖而出了。

    看来应该率众抵御瓦剌的主帅,应该便是此人了,徐循在心中回想了一下,肯定其虽然不是如王大人般首倡郕王登基,不过也是第三位附和的大臣,也就安下心来——虽然这么说有点无奈,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坚定站在郕王这边的大臣,他们母子肯定也不能放心任用。

    至于朝局平衡什么的,那都是日后的事了,现在既然皇帝意思已经是赞同留守,而诸臣除了于侍郎以外,并无人有更完善的计划,那么顺理成章也就是由于大人来主持大局,郕王便和徐循商量,要给他升职为兵部尚书,说话时语气迟疑,还有些气虚。

    徐循笑道,“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你和内阁商议决定就是了。若是生怕自己事情没办好,做错什么惹得人笑话,也可以问司礼监的奴婢们,他们对这些时也是懂得不少。”

    “话虽如此,不问过娘,我心里也不安宁。”郕王看来却不觉得事事都问徐循有什么不好的,“若是娘觉得这样做好,我心里就有底气了。”

    他略微踌躇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件事,想要娘给我分析一下个中利害——今日朝会上,除了登基、御敌两件大事以外,群臣也是众口一词,要求将王振族诛,党羽尽斩。可我觉得,王振入朝未久,此事就算有错,多数也在哥哥身上……族诛是否过于残忍了些?”

    政治毕竟不是过家家,真的是会死人的,而且其最令人讨厌的一点,便是往往会牵连无辜亲属,但千百年来,朝廷都是如此行事,这其中自有一套规则在。如今王振兵败,本人应该已经身死,王家的富贵,业已化为流水,倒台只在旦夕之间。但他毕竟入宫不足一年,很多事情大家心知肚明,都是揣摩上意,奉承而为。说穿了,千错万错,最错的也就是先帝了,王振顶多一个从犯,而且郕王对于他如此作为的内幕也是很清楚的,多少是有些逼不得已的滋味,斩了他大概此事也就算了,还要族诛其家人,心中不忍,倒也正常。

    “族诛虽然过分残忍了些,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安然无恙,”徐循道,“抄家流放肯定是要有的,否则也难平众怒……以我之见,这件事还是要往大了办的好。”

    郕王神色一动,“娘的意思是……”

    和郕王说话,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徐循直接说,“现在都说先帝是死了,那是为了不扰乱民心,这当口要是传出皇帝被瓦剌俘虏,事情只会更复杂,群臣心里的犹疑也只会更多。但是明白人心里都是知道先帝到底死没死的,你看今日昨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没人说先帝葬礼的事情。万一他真的被俘虏,又居然没有自尽,瓦剌那边要把他送还,或者是让我们出钱赎人,而我们这里又把葬礼都办了,那朝廷可不就是贻笑大方了?都是在为日后的事情考虑呢。”

    郕王脸上顿时掠过了一丝阴影,“儿子明白了。”

    处置王振,只能说是抹黑——或者说抹黑也不适当,只能说是清算先帝所为的第一步,接下来自然少不得大肆贬低先帝的政绩,再进一步收买群臣心思,降低先帝的名望,这虽然不是当务之急,但很多事现在也可以开始伏笔了。徐循道,“如今日徐元玉一样的人,朝廷中是从来都不会缺少的。你今日把王振家人大办,明日就会有人献书倍言先帝之过。很多事你不能明说,不过底下人都会揣摩,谁揣摩得好,你就升谁的官,旁人看懂了风色,自然也就会有所抉择……这都是颇为简单的御下之道,多接触接触政事,你就明白了。”

    郕王连连点头,“如此,明日便下令将王族与党羽都是抄家示众,下大理寺论罪。”

    徐循对王氏家人根本毫无认知,其实,这还是她头一回真正主宰一件政事的进展,以她的意志来决定结果——只因她一句话,便让多少陌生人的命运发生转折,从此只怕是要流离失所,从云端跌落。她未能感觉到权力的甜美,心头倒也是沉甸甸的,只是点头不语,没有多少说话的兴致。

    不过,她的话倒是勾起了郕王的又一重忧心,“事发至今,也快十日了,有人若逃出来了,应该也快到达京师,若是哥哥没死,被瓦剌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