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叶落惊寒在线阅读 - 菡萏缭缭娉婷色,一望却是在云中

菡萏缭缭娉婷色,一望却是在云中

    “朱老夫子可曾找过你?”

    花折梅这句“无心一问”却莫名烦扰了叶寒一个下午。

    花折梅到底想说什么?他到底又在向自己隐瞒了什么?还有朱老夫子为何要找她?是有正事还是这只是花折梅无心一说而已,又或者是自己太过敏感了,其实什么事都没有?

    叶寒一人坐在屋中想得脑瓜仁都疼了,心里早把花折梅骂了上百遍,他们俩认识也这么多年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货竟然还跟她玩起哑谜了,看她明日不做几道变态辣菜辣死他。

    不过,这朱老夫子叶寒未等到,可他那一同而来的孙女却先主动找上门来,虽然不知她为何而来,叶寒还是让常嬷嬷先请了她进来,也许她还能旁敲侧击打听点什么来。

    正午虽去暮间尚早,炎炎不走,凉阁冰鉴充足,身居其中犹如是在初秋气爽时。而当阁门半开、暑风直扑而来,清凉忽作破散,暑风闷热潮湿之气好似从南塘田田荷叶吹来,叶寒正坐主位席间逆光而看,只见一如菡萏娉婷的粉衫少女缓缓走近,纤纤做莲步,蛾眉正无双,清浅眼儿媚,最是玉娇娘。

    “民女朱娉婷见过王妃娘娘。”

    声若菡萏倏然绽放轻破一响,清脆入耳不输山涧溪流叮咚,好一初芙娇美人,纵是叶寒已见青川公孙释之人间绝色,也不能否认此女芙蓉明艳之姿。

    叶寒和颜说道:“朱小姐请起。”

    这算是朱娉婷第一次正式面见叶寒,她听端王府下人说端王妃待人和善,不喜以权势欺压人,这或许是与她平民出身的缘由有很大关系,今日独处一见,果不其然,端王妃确实平易近人,这让她半吊着的心也落了地。

    客已落坐席间,茶饮也已奉上案,众人退下,只剩常嬷嬷和几个贴身奴仆在旁随侍伺候。

    碧珠白钗轻粉水衫,见朱家小姐恢复了女儿装束,不似初见时的小厮打扮,这是叶寒命人早放在她房中的衣束,贴心问道:“这身衣服可还合身?若是哪有不适合的,可与府中裁缝说说,让她给你做几身合身的衣裳。”

    朱娉婷婉拒谢道:“王妃好意,娉婷在此先行谢过。可娉婷只是寻常一介小女,因祖父缘由才有幸入住端王府,已是无功受禄,不敢再奢求多物,还请王妃莫要见怪。”

    三朝帝师风骨清,一门无不知礼人,不愧是朱老夫子的孙女,容貌品德皆是上品,怪不得方云中那个书呆子肯为之投笔从戎,以抱美人归。

    “朱小姐今日前来,可是朱老夫子有话要交由你说与我听?”比起其它事,叶寒更好奇她今日来的目的。

    水红裙缭缭如软香红烟升起,朱娉婷突然站起又跪在席间,直言说道:“还请王妃莫怪。娉婷今日来合璧庭并未与祖父商量,是娉婷一人之意。”

    美人跪拜在下,似有难处,叶寒与常嬷嬷默契交会一眼,各自心有所猜,然后叶寒好奇问道:“朱小姐可是有事相求?”

    朱娉婷抬眸一笑,若微风轻拂晃过菡萏,露出一软浅粉娇羞,“娉婷听说,并州城虽处西境偏远,但繁华不输江南云州。娉婷来并州也有些时日,所以想出府逛逛,一览并州繁华。”

    骄阳白日金光耀,叶寒不由偏转过头来,别开那竹帘漏下来的刺眼白光,看着朱娉婷认真问道:“现在?”

    竹席绿帘下,朱娉婷若一支不胜凉风的浅红菡萏轻轻点头,叶寒也是从这般青涩年华走过来的人,这席间少女虽未说明来此真实意图,可那双含羞的眸子却早已出卖了她。

    叶寒瞧了眼阁中滴漏,刚过酉时,而外间酷暑曝晒依旧炎热难耐,于是想了想说道:“端王府再大待久了也觉无聊,朱小姐出府逛下也好。这样吧,我派人给你寻辆马车和一识路的车夫,你现在我这儿坐会儿等等。”

    显然朱娉婷没领会叶寒的好意,叶寒刚说完她便起了几分焦急之色,并不是怕端王妃给祖父通风报信,而是她真的很急,她想现在就出府,她想去见那人,可这话她一女子也不好当着她人的面说出来,只好慌不择食找了些蹩脚的话推拒着叶寒的好意,“不了不了!王妃好意娉婷谢过。其实无需这么劳烦,娉婷若是不识路随便找人问问就知道了,不会走失的。”

    前是淑女后是活泼,叶寒看着慌乱间面色异常生动的朱娉婷,心中暗然失笑,估计这才是这位朱家小姐的真实天性吧,二八少女天真随性,刚才最初那番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礼是装出来应付人的。虽然自己差点被她给骗了,但不过说真的,叶寒还真有点喜欢这位有点跳脱的朱家小姐,真不知正经严肃的朱老夫子是怎么教出个这么好玩可爱的孙女的。

    见朱娉婷未听懂叶寒的良苦用心,常嬷嬷好心上前为之解释道:“朱小姐还是听夫人的话吧!在这儿等一会儿,待马车准备好自是立刻带你出府游玩。”

    “可……”,朱娉婷想要拒绝,可一看眼前这位和颜悦色的妇人又说不出口来,只好恹恹坐回席间,低眉塌肩耷拉着头,完完全全一副小女儿家的样,哪还有方才的大家闺秀风范。

    叶寒向常嬷嬷点了点头示意,然后常嬷嬷便向朱娉婷说着并州城中某地“风俗”,“朱小姐可能不知,这并州城一到夏日,白昼渐长,不似云州城那般黑得早,所以城中很多百姓不到落日不会归家……”

    这与她有何干,朱娉婷心里嘟囔着,可毕竟还在合璧庭不能失礼,只能勉强打起精神坐直身体,全身上下无不生着难受,耳朵还得遭受这那位嬷嬷的喋喋不休,“……尤其是并州城中的斜阳巷……”

    听到那个熟悉的地名,朱娉婷不由浑身一震,双耳立即竖了起来,认真听着,“……那里多是些穷苦之人,在外做衣的女人都想趁着天未黑之前多做几件衣裳多挣几文钱,所以往往归家更晚,未到酉时斜阳巷是见不到炊烟的。而在斜阳巷育荫堂读书的孩童,只有见到自家炊烟起才会下学回家吃饭。”

    茶水剩半,常嬷嬷还是为之斟满,“朱小姐还是稍安勿躁,待日头落去炊烟升起,马车自会送您去斜阳巷看学童散去,雏燕归家里。”

    一话说完,朱娉婷已是臊红羞了半边脸,一半是为了自己早已被看透的小心思,一半是自己误会了叶寒的一番好意,惭愧低头致歉,“……王妃好心,是娉婷太过急躁,是娉婷的错,还请王妃莫怪罪。”

    少女思春时,何时不是春时,同为过来人叶寒又怎会怪她,只是嘱咐道:“朱老夫子那里我帮你瞒着,但你得答应我天黑之前必须回府。”

    “谢谢叶jiejie!”

    朱娉婷一时大喜,情不自禁喊道,常嬷嬷听后不妥,本想出言提醒这朱家小姐一二,可叶寒摆了摆手便算了,直到朱娉婷走后常嬷嬷才忍不住向叶寒和颜悦色“抱怨”道:“夫人,您方才是不是有点纵容朱家小姐了?”

    “不就是喊了一声‘jiejie’,何必大惊小怪?”叶寒虽初听见时也有一些吃惊,但不似常嬷嬷有这么大的排斥。

    常嬷嬷久居后宫,宫闱之间嫔妃争宠看得太多,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她警觉起来,“并非老奴在人背后嚼舌根,只是这位朱家小姐太……”

    话说一半,叶寒忍不住好奇,主动追问道:“太什么?”

    “……没什么,可能真是老奴想多了。”常嬷嬷如常回道。

    叶寒上午刚被花折梅弄得好奇心痒痒,现在常嬷嬷又来了这么一道,说话的人说一半藏一半,苦恼的却往往是听话的人。反正她也猜不出谜语,还不如跳出苦海,来个自我解脱,看时辰阿笙也快下学了,她也该去一贤堂接他回来了。

    叶寒便带着秋实去了一贤堂,常嬷嬷站在合璧庭里看着叶寒离去的身影,思绪又不由自主回到了刚才两人时被她截断的对话上。

    太什么?

    她想说,这位朱家小姐太像夫人了,她说的这种相似并非是指两人容貌上的相似,亦不是指少女特有的一种娇憨,而是一种极其奇怪的感觉:或许是她先识得夫人在先,所以当朱家小姐一举一动在她眼中经过时,她会觉得很是熟悉,抬头垂眼扬眉转笑,这些举动像极了夫人,明明最初她做小厮打扮时并没有,就连方才进合璧庭前亦没有,直到见到夫人后才有的,这着实让她起了几分有趣。

    之所以后来欲言又止,未与夫人说透,其实想想亦是没这必要,毕竟她不知朱家小姐这种有趣的模仿、目的为何,是纯属好玩还是别有用心,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只是不知道朱老夫子知道自己孙女此番行为又有何想法。

    浸泡在皇宫几十年,她早已没了菩萨心肠,她从不惧以最坏的心思来揣测人心,因为人心从来经不起揣测。或许有人说她敏感多疑,亦或是臆想过度,更甚是心坏所以想其他人都是坏的,她只会笑笑不会反驳。

    把人把事做最坏打算有什么不好,若是判断对了至少有所准备,不会栽得太惨,若是错了那还不是自己赚了,只可惜她活了三十二年的生涯里,前者多后者少。可即便有时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得到的下场仍比这最坏的还要坏上不知多少倍,因为人心的坏可以没有底线。

    常嬷嬷环视着这葱葱郁郁的合璧庭,目光最终落在那一架开得正盛的蔷薇花墙上,她曾经见过比最坏还要坏的下场,看过比脏得不能更脏的人心,人生经此一次便够了,她不愿再看见第二次。

    垂暮斜阳下,桥南柳枝倾河东,那拉长的柳影若缠绵徒长的情丝,越得过淙淙流水三丈宽,却牵不住一路行人回头看,更留不住一人停足不走。柳树有情,抛柳枝飞絮、柳影传情,却多是一场良人无意的自作多情,生生被经过的马车碾碎成末,终成无情客。

    并州偏西北,夏日昼长夜短,纵是起得最早的扫地人也起得没初升的旭日早,一觉醒来窗外已是鱼肚翻白蒙蒙亮了,而至夜,方云中抬头瞧着头上这一方依旧耀眼灿烂的暮云天,这并州的白日恐怕还得被拉长几刻,这被延迟的黑夜才会被允许落下。

    斜阳巷的炊烟从一根渐渐变成几根几丛,缓缓升起缭缭吹散,菜籽油煎炒青菜叶的香味与枯枝噼叭爆响的烟火气构成这斜阳巷最寻常的人间百态,生活虽苦,用柴米油盐一煮再拌点酱醋茶调下味,这一日辛苦不就这样咽下了吗?

    不知谁家妇人扯开嗓门大声唤着还未归家的孩子,然后这狭窄错乱的斜阳巷便此起彼伏响起母亲回家吃饭的呼唤声。闻着百家朴实却各不相同的饭菜香气,听着慈母呼唤孩童嬉跑,方云中独坐育荫堂偏角大树下,和颜淡笑生着羡慕之情。

    他自幼生长在世族大家,父母虽对他爱护有加,但毕竟是知书达礼之人,每每相处时总少了一种寻常人家才有的亲密融洽,他亦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只能日日与诗书经纶为伴,虽得学问小成受人推崇,却难得心安意满,可恰恰结庐于这喧哗人境中的几年里,他才得了几分难得自在,心静日趋。

    学堂早已下学,还剩五六个学童未走,多是家中无人,母亲做工还未归,要在学堂多留一会儿。这些学童家境情况他亦理解,所以会留下多做陪同,闲来还可指导其课业一二,况且这些学童都是聪明好学之辈,好生教导将来自有一番出息。

    见窗内学童一一刻苦用功,方云中翻着手中书卷,也想趁着天晚夜落之前多看上几页,莫负这夏日好时光。

    目光专注于书卷白纸黑字之上,或许是他看久了眼累生花了,怎么这书上的字开始扭动起来,方云中眨了未觉酸涩的双眼,依旧如此,不由奇怪凑近一看,“啊……”

    一声尖叫,书卷抛上腾空落下,院中惊魂一声惊到了堂内发奋用功的学童,纷纷侧目以望看向院中,然后好奇的目光皆聚集在跌落在地惊惶失色的夫子身上。

    朱娉婷灵活从树干跳下,拍去手中泥土和未扔完的小虫子,灵眸上扬,好笑地看着坐在地上被吓得毫无血色的方云中,别来无恙说道:“方大先生都上过战场看过厮杀,怎么还这么怕几条小虫子?”

    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上人突然从天而降,方云中连忙站了起来,掸去一身尘土与狼狈,正襟衣冠,惊喜道:“娉婷,你怎么在这儿?”

    “我怎么不能在这儿?”朱娉婷没好气白了方云中一眼,扮作恶相挥手散去了趴在窗边的一众看热闹的书童,捡起被他扔在地上的书,拍干净放在石桌上,有气道:“我未婚夫婿一声不吭就走了,抛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我不应该跑来找那负心汉要个说法吗?”

    “娉婷,我……”,是他先做愧疚之事,他现在又有何颜来说歉意。

    其实娉婷随朱老夫子要来并州这事,母亲已写信提前告知于他,他亦跃跃欣喜有所期待,也曾碾转反侧彻夜难眠。当年他瞒着众人离京独自奔赴并州从军,未落只字片语,娉婷苦等他多年未嫁,怨他也是应该,反倒是他不知该如何面对她:一别多年他在并州一事无成,他没能成为她喜欢的英雄,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迎娶她回家。

    方云中黯然无光,低头不语,朱娉婷怎会不懂他此时的心思,直言有气道:“我当时年幼不过看了几本闲书,说了些不着边的话,你干嘛就入了心?一声不吭就跑到并州参军,招呼也不打一声,害我找了你好久。若不是赫连哥哥给祖父传信提及你在并州,我差点就我爹娘打死了!”

    朱娉婷也是真气方云中这个书呆子,他俩自幼相识,认识十几年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虽说两人之间的婚事是双方长辈订下的,可嫁给他,她从不觉委屈或不喜,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他是能做到一辈子对自己好的那个人。

    可这呆子,也不知发了什么疯,自己不过说了句喜欢手持利剑豪情盖世的英雄,就真一个人跑到并州参军。他又不是不知道当时并州有多乱,后褚年年攻齐战乱不断,就他一介文弱书生跑来当兵,不就是来送死的吗?当她知道这个消息时,天知道她有多悔恨,若是他真出了事,留下她一个人该怎么办?

    “我不想你后悔。”

    “后悔什么?”朱娉婷双眼微红,含怨瞪着他问道。

    “我不想你有一日后悔嫁于我。”君子坦荡荡,方云中直言道,“娉婷,你我自幼相识相知,我自问我比任何人都懂你,你喜欢我的陪伴,喜欢我对你的纵容,喜欢我不知生气为何物的好脾气,可当你说‘你喜欢有豪情壮志的英雄,希望他骑着高头大马来娶你’时,我迷茫了,我不知你对我的喜欢是不是如同我对你的那种喜欢,经此一世只认定你一人。”

    此时的朱娉婷还是懵懂的少女,她不懂感情,方云中说的一番话于她也是半知半解,她对方云中此时更多的是气怒,是一种担心过度而怒不可遏的心有余悸,“那你可以直接来问我,为什么一定要跑来参军打仗,你知不知道你会死的?”

    浮云散落天幕,黄昏落去仍有明浅的余光映染一穹宝蓝,此时的天不似天,似湖,倒转落在了天上,浮云成了一座座浮出宝蓝色湖面的浅白色小岛,待天色再暗上几分,浮云染了夜的墨色,它成了望不透的水,而露出的斑驳如碎块的苍穹反倒成了水上的地、湖中的岛。

    方云中目光从天上落下,看着眼前满含担忧质问着自己的少女,有些话好似现在不合时宜,今日相见还是应留给重逢应有的喜悦,“你看我现在好好站在你面前,哪有什么死不死的。端王爷知道我不是当兵的料,我在军营时根本就没上过战场,我当时也执拗过一阵,反倒是将端王妃一番话让我想开了,世上千万人各有不同,我就是一读书拿笔的命,何必要固执去拿我根本扛不起的刀枪。你看,这里才是我应该待的地方。”

    朱娉婷随着方云中的手环视了这一不算大的学堂,贫巷穷宅,还不如方家一处院子来得宽阔与奢华,她为方云中有些不值,“你在京城时已是国子监祭酒,现屈尊于此教一群孩子识字,不觉埋没了你的才华吗?”

    方云中淡笑不语,而是拉着朱娉婷站在石桌之上,两人视线可轻易越过学堂不高的围墙,一览墙外斜阳巷万户人家,“你知道在这儿之前斜阳巷是什么样子吗?”

    朱娉婷茫然摇头,她的茫然不仅仅来自于对答案的不知,更多的是来自于突然变得颇有活力精神的方云中,“你看见远处那座较高的乌楼吗?那是军营建在城中制作军服的地方,斜阳巷大多数人家的妇女都在那里做工。”

    然后,方云中的视线又回到这一片炊烟袅袅的斜阳巷里,朱娉婷也随之望去,“住在斜阳巷的多是些孤儿寡母,丈夫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家中无人养家,家中妇女只好出去给人洗衣打杂赚钱养家,可即便如此依旧是吃不饱穿不暖,每到青黄不接时卖儿卖女到处都是。端王妃心善,便想了个办法,说服端王爷将乌楼建在城中,让斜阳巷的妇女去那里做工,既可保障军士军服用度,也可解决斜阳巷的生计问题。虽然挣得不多但至少能养家糊口吃得上一顿饱饭。”

    “你再看这儿。”方云中掀开长袍一越从石桌跳下,兴致盎然向朱娉婷介绍着这一处他负责的学堂,可施展他才能的地方,“端王妃不仅让住在斜阳巷的人家有口饭吃,还在此处建了这处学堂,所收的全是斜阳巷的英烈遗孤。”

    身为男儿身,谁无豪情志,他方云中虽为一介书生,亦有保家卫国鞠躬尽瘁之心,亦愿尽绵薄之力,“娉婷,这里虽不如国子监,但你看那窗内读书的孩童,他们的父亲为了并州今日之安宁都死在了战场上,一个个都是正值盛年的热血好男儿。与他们相比,我方云中算得了什么,我方云中的功名前程又算得了什么。我在这儿看似微小无用,可我能尽我所能教导这些英烈遗孤,让他们成材成志,为朝廷、为天下、为苍生培养出一批批治世安民的栋梁之才,这难道不比坐在国子监来得更有意义?”

    负手而立尽生豪迈气概,挥斥方遒尽是赤子之心,这样的方云中虽只着灰布麻衣的书生打扮,可也难掩他浑身的豪情大气,而这样赋有血性的方云中也是朱娉婷从未见过的样子,朱不由对他蓦然改观,钦慕赞叹道:“见你如此,真好!”

    方云中第一次在朱娉婷眼中看到敬佩之色,一时不知所措有点不好意思,幸好迟来接学童回家的母亲们来了,一一牵着自己孩子向方云中感谢道别,这才让他躲过了方才尴尬。

    黄昏尽落西山底,仅余一弧微白的光晕夹在山与夜之间,给晚归家的路人指着最后一丝光亮,也给未归家的人提醒着归家的信号。

    学童已经走近,方才还略显不大的学堂顿时变得空空荡荡,住在学堂的长工开始沿着堂中灯笼一一点亮,朱娉婷也向方云中告着别了,“我也该走了。”

    多年未见哪是一两个时辰就够的,方云中自是不舍,“要不吃了晚饭再走,我知道斜阳巷外有一家馆子做的菜很是不错,我带你去尝尝?”

    朱娉婷看着快落下来的黑夜,想想还是拒绝了,“还是下次吧!我今日出府未与祖父说,还是叶jiejie帮我打的掩护,我才能偷跑出府见你一面。若是天黑未回,祖父寻不到我,岂不是无端连累了叶jiejie。”

    “叶jiejie?”方云中奇怪朱娉婷口中的叶jiejie是何人,宛转一想就瞬间明白了,好心提醒道:“娉婷,以后还是莫叫端王妃'jiejie'。她毕竟是君,你为民,你与她非亲非故,即便她待你再亲密,也不可忘了君民之别。”

    听着方云中迂腐唠叨的话,朱娉婷没好气道:“才对你有所改观,怎么又变回书呆子了!不说了,我来不及先走了,下次再来找你。”

    说完,朱娉婷便钻进了马车里,马夫缰绳一挥,马车便飞出了狭小的斜阳巷,没入了无尽黑夜中。方云中立在学堂外,看着空空只剩下晚风吹拂的小巷,挥别的手很久才落了下来,“离人先去无留意,空留故人是离人”,方云中喃喃细道,关了学堂大门,莫让晚风吹散了这一院重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