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王侯归来时在线阅读 - 第116节

第116节

    他左右瞧了瞧,冰肌莹玉, 甚是满意。

    “你小心着点,和人打架的时候可别摔坏了。”

    她放到眼底欣赏片刻,于是活动了一番手腕, 将其仔细地遮在袖下。

    “嗯。”

    两人刚回金府, 江流和三哥似乎还在外面,府里的小厮却急急忙忙送来一封信,说是给观姑娘的。

    观亭月伸手接过,猜测道:“八成是大哥。”

    还没等她拆开, 后者又从怀里抽出一份,恭恭敬敬递上,“这是给侯爷的。”

    燕山微微惊讶,“我也有?”

    平日军报大多是亲兵整理后再由他批复,很少收到邮驿的信。

    观亭月手里的信件却并非出自观长河,她一目十行读得很快:“四哥写来的。”

    “他从大哥那里得到了我们的消息,大概是心急,先写信想问问平安。”

    燕山颔了颔首。

    观亭月:“你的呢?”

    他把信纸一扬,“李邺寄的,万寿节快到了,催我尽快回京。”

    末了,双方不言不语的对视,最后都无奈一笑。

    “那你还瞧我作甚么?”观亭月将书信随手塞到他怀中,“走吧。”

    知道留在襄阳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养病,其实她的伤早已好得差不多,余下的所谓还须调养的部分,在她看来大多可以忽略不计。

    大夫们总是谨小慎微,动骨伤筋皆恨不能让人躺上十天半月,再喝个一年半载的药,非得要恢复到完美无缺才算是正常人。

    观亭月自己不兴这些,反正问题不大,只要能下床就算是全好了。

    启程日定在清明雨后,给观林海上完香,他们便动身往北。

    观天寒要与金词萱去嘉定同大哥会面谈生意,届时再一道来京城相聚,此番就不和他们同行了。

    而万寿节在五月初一,紧赶慢赶,时间还很充裕。

    抵达京师广宁门外正是四月二十六,刚下过一场雨,地面是湿漉漉的水气,偏北之处果然要比南边气候更凉爽些。

    巍峨雄伟的城楼拔地而起,禁军五步一守,神情肃穆地立在墙头。

    眼下刚过辰时,赶着牛马骡车入城的百姓络绎不绝,从郊外起就汇聚为一股笔直的人流,不疾不徐地朝着门洞进发。

    “诶,诶,你们几个。说你们呐,张望什么!”

    观亭月一行刚到城下,就被一个五大三粗,虬髯满面的武将叫住了。他看上去四十好几堪堪壮年,身披的乌甲水珠弥漫,俨然沾满了晨露。

    “有事吗?”她问。

    “看你们几人带着护卫,拖着马车,还佩有武器。”武将冷眼打量,“不是本地人吧?什么来路?”

    燕山不耐烦,“刚不是给你们瞧过路引了?”

    “路引也可能假造,要怎么盘查是军爷的事,少多问。车上呢?”他不客气地呵斥,“装的是人还是货物?”

    听到动静,江流不解地打起帘子,只见他肩头倏地冒出个睡眼惺忪的少女来,双目圆溜溜地盯着此处,那武将顿时一愣。

    “行了卓芦,是自己人。”

    人来人往间传出极熟悉的嗓音。

    从虎头山回到京城的李邺显然结实了一圈,精神抖擞,春风满面,不愧是进了他的地盘,告别了收拾烂摊子的破差事,整个人容光焕发。

    他上前拍了拍武将的肩,凑在其耳畔不知说了什么,后者当场肃然起敬,冲着燕山抱拳打躬。

    “原来是侯爷,恕下官无礼,恕下官眼拙。”

    “嗐,没事儿。”李邺臭不要脸地替燕山原谅了他,“他长年待在漠北,无怪你对他不熟。”

    言罢又随口介绍,“这是京城城门兵的统领,卓芦。”

    燕山略一点头,“最近怎么查得这样严?”

    李邺手底下几个有眼力见的兵赶紧前来帮他俩牵马,众人边说话边进了城。

    “圣上大寿嘛,自然是要严加防范,以免混入什么心怀不轨之徒。大绥毕竟才建都不过五六年,总有些贼心不死的前朝余孽想兴风作浪。”

    尚未听完,燕山的眉便意味不明地一跳,继而眸中投出警告的目光。

    “诶咳咳……观姑娘我不是你说啊。”他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正在一片刀尖上行走,连忙解释,“这个自然是和你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你放心,放一百个心。”

    “其实这京师多得是前朝的官,比如你瞧站在茶楼外的顺天府同知,他从前就是大奕朝的御史,还有那位国子监大学士,这个邢狱的顾推官,哦,方才守城的卓统领也是……所以,你不必紧张。”

    李邺安慰道。

    观亭月望着他慢条斯理地笑,“你也不必紧张。”

    李邺:“……”

    万寿节是当今皇帝的生辰,因而沿途除了寻常商贩之外,还有不少胡商,更有许多红头发高鼻梁的西域人出没,大概是来朝拜贺寿的。

    广宁门大街行至第二个十字路口,李邺站定在原处,与他们暂时道别。

    “我还要巡视城防,就不送你们了。”

    然后又挨近燕山,低声问,“你这会儿才回京,进贡的贺礼备好了吗?”

    他神色未变,只轻描淡写地弯起唇角,“不必担心,我有分寸。”

    “该不会又是在淮化搜罗的那些毛皮药草吧?上年他就对你颇有微词,嫌你敷衍。”李邺颦眉提醒。

    “没事,”燕山从容不迫,“今年我奉上一份他最关心的大礼,届时便没功夫在意我的这点敷衍了。”

    李邺怀疑地盯着他端详,听不明白打得这什么哑谜。

    据说当年绥军兵临城下,攻陷京城时竟比以往的所有战役都来得轻松,十三道城门几乎不攻自破,一撞就开,连半个守门卫也未曾见到,街上百姓与官兵混杂不清,全是落荒而逃的人影。

    正因如此,城内遭到的破坏反而是最小的,眼下才能这般欣欣向荣。

    观亭月作别京师转瞬已是五六年时光。

    她待在这里的日子不长,过了十多岁便随观林海东奔西跑了,所以对于京城的印象不算深。

    只记得那时很繁华,而现在依旧繁华。

    “接下来我们去哪儿?”她问燕山。

    燕山:“定远侯府。”

    观亭月虽是嗯了一声,仍自语道,“我其实挺想先回观家老宅看看的,也不知因为密室的事,驻守的官兵多不多……”

    对于这话,燕山难得没有应答,他默不作声地在旁带路,跟随于后的玄马悠闲地“喀哒喀哒”漫步。

    上了两道台阶,走过牌楼,四周忽然要清静许多,微风轻拂花木,窸窣静谧的声音都能听得格外清楚。

    观行云是最先觉察出来的,他神色一亮,从驾车的辕上跳下,身法矫健地腾跃而出。

    观亭月走着走着便不自觉驻足。

    立在三哥面前的宅院古朴厚重,青砖斑驳,朱红的门在风吹日晒中掉了漆,与京城里的其他高门大户相比,格外老旧悠久,带着岁月与历史的沉淀。

    而匾额上,暗金色的“定远侯府”四个字深沉内敛。

    她怔愣了好一会儿,望向燕山时,似乎是在笑与吃惊之间辗转不定,“你……”

    “它原来被你买下了?”

    青年笑容温柔,眉眼是长久等待之后的平和释然。

    “去瞧瞧吧,里头的东西都没动,还是按照原样放着。”

    观家老宅比襄阳的侯府要大上许多,但由于无人居住,更显得空旷。

    府内常年养着婢女仆役,间间房屋打扫得干净整洁,只在观林海的书房外安排有大内侍卫把守。

    观行云准确无误地摸到了自己的住处,颇为兴奋地和双桥叨叨,“你三哥我从前便是在这儿长大的。”

    “来,看见这个藤球没有?”

    他抛了两下,得意道,“小时练脚上功夫就从它开始的,六岁以后没人踢得过我!”

    正如嘉定被大哥凭记忆还原的府邸,老宅一切似旧,若说有什么差别,大概是少了人气。

    观亭月的思绪漫无边际,听他三哥侃大山,突然朝燕山问,“那你住在什么地方?”

    他们几兄妹的房间空着留着,而观林海的又被拦了起来。

    “东厢房。”他语气随意,“你家那么多空屋,住哪里不是住。”

    他还是说的“你家”,而不是“我家”。

    *

    故土旧地重游,作为曾经的观家人,大家的情绪都很高,草草用完饭,便各自回房安置行李,也有去四周逛一逛的。

    午后就要往城郊,找她四哥观暮雪了。

    东厢距离正房不远。

    而观亭月之所以有所一问,是因为她知晓老宅里除了观林海和他们几人,别的房间大多偏小,比方说燕山现在住的这个。

    卧榻挨墙而放,因为睡床宽大,几乎开门就能看到。

    他解开衣带,打算将沾满风尘的外袍换下,手刚往后腰探去,就摸到了挂在其间的某只做工精巧的娃娃。

    燕山莫名起了兴致,干脆撩袍而坐,将那布头缝制的小玩意儿拢在两手,闲来无事地观赏。

    怀恩城的百姓十分淳朴,尽管是作为卖书的添头物件,这娃娃在用料、工艺、设计上仍旧是精美的,针脚细密,连观亭月裙子上的绣花也考虑到了,整个儿揉起来匀称柔软,内里好似填充有各色的草药,芳香浅淡。

    燕山捧着嗅了嗅,没嗅出什么名堂,似乎糅杂了菊花、艾草。

    他皱眉思索,愈发深深地吸了口气。

    正在这时,房门被人“哗”地打开,观亭月站在门外,恰好看见这一幕。

    燕山:“……”

    观亭月:“……”

    四下里短暂的尴尬僵硬了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