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我有三个孝顺儿子在线阅读 - 第9节

第9节

    王巽燮想着,这池蕴之还是和当年一样愣头愣脑的,摇摇头对着两个小一些的孩子说道,“这水的温度可好?”

    “好的很。”池长生摇头晃脑说道,“多谢王山长,山楂也好吃。”

    三个孩子的茶盏里还放了小勺子,可以让他们喝过了水,再舀里面的腌山楂吃。

    池子晋也说道,“我还以为会很酸,结果甜甜的。”

    王巽燮抚须道:“这是我女儿做的,用蜂蜜腌制的,所以会有些甜味。”

    池嘉木捧着茶盏,有些惊异山长的表现,他是严厉的夫子,居然也有这样温情的一面。

    “若是喜欢,我晚些让人送到贵府,你们今后可以泡水喝,是健脾胃的。”

    池蕴之简直是坐立难安,他想要开口拒绝,又怕山长来一句他对幼子苛责。

    两个孩子相视一眼,看向了爹爹,发现爹爹像是鹌鹑一样缩头缩脑,就看着大哥池嘉木。

    池嘉木不明白爹爹的表现,想了想开口说道:“多谢山长,那就却之不恭了。”

    秦嬷嬷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小零嘴,到时候可以回赠给王山长。

    王巽燮对着池嘉木问道:“你娘好些了吗?”

    “多谢夫子关心,我娘气色好了不少,今天还教了学生功课,我虽说缺了一天半的课业,有娘亲的教导,课业上不会落后的。”

    王巽燮:“你母亲的学问很好,若是她能够提得起精神教你,身子确实应该好了大半。”

    想到了乔御史(乔老太爷现在的官职),王巽燮对着池蕴之说道,“长青世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他想要问问看乔家的状况,还有乔宜贞的事情,有些话不好当着孩子的面问,就准备私下里问问看长青世子。

    “是。”池蕴之应诺。

    王巽燮在房中就觉得,池蕴之有些太过于敬畏他,等到出去私谈,池蕴之那种畏惧的神色没变化,而且离得近了,他清楚地看到了对方频频擦汗,这样的表现让他有些失望。

    “这里有一封信,你记得给世子妃。”

    “是,我回去就给她。”

    天色已经擦黑,书院的下人们用竹竿取下灯笼,点燃之后悬在长廊里,晃晃荡荡的灯笼里透出朦胧的光亮笼在池蕴之的身上。

    长青世子确实是好样貌,不过他答得快让王巽燮觉得,乔老太爷出狱的事情只能靠着乔宜贞,而不是靠着池蕴之。

    捏了捏眉心,王巽燮忍不住说道:“你与世子妃夫妻一体,她又与你生下三个好孩子,乔老太爷的事情,你也应当费心思。”

    池蕴之听到了这里,对王巽燮施礼说道:“我不过是空担了世子这虚位,在朝中并未有官位在身,也没有钱财可以疏通天牢。这次乔祖父受难,我并无他法,只能够靠着内人费心。幸而内人饱读诗书,才学机敏。”

    提到了妻子,眼前人语气不像是先前惶惶,宛若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池蕴之继续说道:“宜贞与我说她有些想法待病好之后去做,我会陪着她一起努力让祖父出狱。等到祖父度过这一劫难,我也会替自己找一门出路,不再这般荒废度日!”

    第10章 拜访庄家(上)

    听出了池蕴之话里的真情实意,王巽燮表情好看了许多,乔家出了事,池蕴之还能够与妻子一起面对是再好不过的。

    心情好起来的王巽燮仔细看着池蕴之,把后者看得再度紧张起来。

    王巽燮见状呻之一笑,与池蕴之说起池嘉木的课业。

    这位学生不同于当年的池蕴之,是可塑之才,最为难得的是敏而好学,教导起来很有成就感。

    池蕴之听着山长说话,时不时去看屋中的池嘉木,他自觉不是读书的料,在书院里也没有好回忆,他虽说知道长子是个读书料子,却没想到资质竟是好到这般。

    而且以前王巽燮对他太过于严厉,现在居然对自己的儿子赞不绝口。激荡的心情让池蕴之面上带着笑,胸膛也不知不觉高高挺起。

    面上流露出得意之色,口中却很是谦虚:

    “还多赖山长费心。”

    “犬子的学问都是内子教得。”

    “内子的学识很好。”

    王巽燮发现,池蕴之是真心实意喜欢乔宜贞,提到了对方都眼中带着光。

    王巽燮回头看着屋子里,池长生那个孩子正悄悄靠着门框看过来,目光与自己的碰撞,小胖子缩了缩脑袋,连忙回到了位置上。

    眉心一点红痣的孩子攥住了小胖子的手,也冲着他笑。

    年龄大的人就喜欢这样鲜活的孩子,王巽燮又发觉了池蕴之的一个长处,能够把三个孩子孩子养得性子烂漫又不失礼节,落落大方。

    “好了,时间已经很晚了。”王巽燮看了一眼被夜风吹得晃荡的灯笼,说道,“你们也早些下山吧,以后这两个小的要上学了,自然会到我这飞鹿书院来。”

    池嘉木留在了书院里,池蕴之牵着两个孩子下了山。

    上山的时候是傍晚,树木穿戴上五色霞光,而现在夜幕高升,漫天的星子,山风也尖锐起来,发出了呜呜的声,就让池子晋有些害怕了。

    池蕴之把嘴硬的二儿子抱入在怀中,拉着一丁点都不怕,还跑来跑去的池长生下了山。

    等到回到了屋里,乔宜贞把有些怕的池子晋搂在怀中,再抱一抱吃醋了的池长生,等到两个孩子洗漱了,才从池蕴之的手中接过信。

    这信封里装的是一枚薄薄的金叶子,还有一封王湫沭(王山长之女)送到父亲那里的信笺。

    王湫沭在未嫁人前与乔宜贞是手帕交,王湫沭嫁人后随夫去了外地,两人仍有书信往来。

    王湫沭没有直接给乔宜贞信,是担心这封重要的信笺被侯夫人扣下,也不敢直接寄往乔家,于是就寄给了父亲。

    里面的东西可以让乔宜贞去见梁公公,梁公公是一等一的大太监,就连收养的义子也是宫中的红人。

    乔宜贞攥着信,她本就是想要走梁公公的路子,这片金叶子能不用就不用,最好还是通过庄家的路子来走。

    池蕴之鲜少提起庄家,外人总以为庄家和侯府世子再无干系,乔宜贞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乔宜贞正想着事,池蕴之忽然开口。

    “梁公公有在宫外建府。我曾听人说过,他好一些罕见的金贵摆件,我的养父母替我准备了一些,我想先带上那些宝物去拜会梁公公,金叶子能不用就不用的好。”

    乔宜贞猛地抬起头。

    所谓是灯下看美人,朦胧的光会让美人更增添韵味,而此时的乔宜贞便是如此。

    只穿白色中衣,因为临近安歇,如云的秀发散落垂在身后,乌压压的长发衬得她的脸极小、极白,病中的唇色很淡的,像是春日里初生的花朵一样,带着幼嫩的娇。

    池蕴之握住了乔宜贞的手,这让后者一惊。

    乔宜贞看了一眼他的手,低眉道:“多谢。”

    池蕴之道:“不用同我那般客气,只要能够帮到乔祖父,做什么都好。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等到好了之后,想要做什么,我都陪着你。”

    乔宜贞心中情绪翻涌,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就像是池蕴之说的,现在当务之急是养好身体。

    乔宜贞强迫自己不要太过于cao心,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她也是这样做的。

    先按照食谱和药谱养身子,等到胡大夫说可以下床走动了,乔宜贞每天让粗壮的婆子撑着她,缓缓在院子里走动。

    胡大夫的方子卓有成效,她的气血渐渐充盈起来,脸上的蜡黄病气褪去,过于惨淡的肤色带了血气。

    柳叶虽然被整治了,竹香院里还是有人传消息。

    今儿说的是池长生的消息。

    他不用像是乔宜贞一样吃药方,而是定了养生的食谱吃。

    龚茹月现在不耐烦听这些,外人都说乔宜贞生了三个儿子好,她心中觉得乔宜贞生了三个女儿才更高兴。

    又不想让池蕴之袭爵,生那么多儿子干什么?越优秀越不好!

    所以龚茹月对三个孙儿严厉有余,亲近不足。

    想到池长生胖乎乎的还要补,龚茹月嗤笑着摇摇头,“蠢货。”

    小丫鬟是第一次过来传信,以为是说的自己,她脑袋埋得更深。

    “在青霄成亲之前,竹香院的消息不必传过来。”

    上次想见过了闵小姐,龚茹月心中是有些不大满意的,这位闵小姐的容颜也太过于娇美了,十指不沾阳春水不说,眉眼之间更是带着些天真,宛若是枝头脆弱的昙花。

    这样的女儿家能够担得起侯夫人责任吗?还有她的身体过于单薄,不知道能不能像是乔氏一样,连生好几个孩子?

    龚茹月最终还是决定早早定下闵小姐,池青霄已经耽搁了两次,京都里有些难听的风言风语,怎么都不能再错过闵小姐了。

    再约着与闵家的夫人小姐一起去踏秋,既然是要出行,少不得要增添衣衫、首饰。

    还有若是婚事定了,要给儿子下定,准备聘礼,她还需要打理整顿整个侯府……

    这样算下来,龚茹月哪儿有空过问竹香院的事情。

    听侯夫人这样说,小丫头磕了头。

    她果然不如jiejie机敏。

    后面世子和世子妃想要去拜访庄家的事情就不说了。

    能下地走动后,乔宜贞与池蕴之选定了去拜访庄家的时间。

    提前一天给庄家送了帖子,等到了约定的日子,乔宜贞五更天就起身去厨房里做糕点。

    做好了糕点,用蟹爪笔沾红曲在糕点上勾勒出双鱼庆吉的图案,乔宜贞把糕点放入到食盒之中,双生子也是这个时候醒来的。

    双生子换好衣服,吃过了饭,拉着母亲的手一起登车。

    池子晋与池长生两人分别牵着乔宜贞的左右手,两人窝在乔宜贞的怀中,硬是不给池蕴之近身的机会。

    侯府下人拆下门槛,乌木帷车载着大房一家人驶出了侯府。

    马车顺着四通八达的朱雀大街一直行到西城,再走入渐渐狭窄起来的巷子,便到了折柳胡同。

    京都里官宦人家一般是住在东城和北城区,而西城区和南城区只是外来搬入的在此地置办家业。

    两个孩子先是下了马车,继而是池蕴之,他摆正了脚踏,伸手扶着盛装的乔宜贞。

    乔宜贞今日里穿得是宝蓝色的留仙裙,裙尾绣着四君子图样,因为大病初愈,外罩着绯色斗篷,一圈白色的狐毛托在她的脖颈处。

    长发挽成单螺,用上好的碧玉作为点缀,手腕上也悬着翠玉镯,衬得肤白如雪。

    下了马车之后,乔宜贞就见着乌压压一群人在巷子口候着,这些人便是庄家人。

    为首的两人须发皆白。

    乔宜贞不由得看向池蕴之,不是说老太爷和老夫人不在京都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