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我有三个孝顺儿子在线阅读 - 第12节

第12节

    庄翰屾的表现是后话,现在的乔宜贞换了一身衣服,入了庄家的座。

    老太太的眼睛有些红肿,庄昌也不像是一开始冷淡的态度,频频给两个池蕴之、两个孩子夹菜。

    庄昌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池蕴之私下里的话。

    那位嬷嬷是侯夫人的身边人,做了不少恶事,而四弟疏远庄家,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庄家,当年的侯爷尚未中风,只消出手,刚到京都的昌平商行就会被碾压而死。

    当年是庄昌捡到的池蕴之,包括池蕴之以前在庄家的小名,知知两字都是他起的。

    他恨四弟疏远了庄家,让人来羞辱庄家,又忍不住关注他,他自然比章氏更清楚池蕴之不过是个闲散世子。

    铺天盖地的愧疚淹没了庄昌,道歉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池蕴之阻止了,所以现在的庄昌能做的就是对池蕴之好一些,再好一些!

    养兄的热情让池蕴之吃得有些多了。

    饭后,庄家一群人把世子夫妻送到了大门口。

    “刚刚知知把药膳方子给了我一份。”老太太在门口握住了乔宜贞的手,期盼地说道:“下次要来之前使唤人说一声,咱们都提前准备好。”

    乔宜贞应了下来,对着老夫人说道:“我还和嫂嫂说了梁公公的事情,还等着嫂嫂给我消息。”

    章氏点点头,对着有些疑惑的公婆说道:“爹、娘,等会和您细说。”

    “哎。”老太太应了下来。

    乔宜贞牵着两个昏昏欲睡的孩子上了马车,“你们先回去?我和你们爹爹回乔家?”

    一听到要回乔家,池长生就说道,“我和二哥也要去!”

    池子晋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哈欠,“我和弟弟在马车上小睡一会儿,我们也要去外祖家中。等回到了,娘再喊我们起来。

    乔宜贞点点头,让马车行得更慢一些。

    两个孩子本来都靠着乔宜贞,等到睡着了之后,池蕴之就和乔宜贞换了座位,让两个孩子枕在他怀中。

    庄家是在城西,而乔家是在城北,因为马车行得很慢,差不多花了大半个时辰到了乔家。

    乔家守门的婆子看到了乔宜贞掀开帘子,手脚利落拆下了门槛,让马车入内。

    乔宜贞刚下了马车,就看到了一位头戴褐色卷云纹抹额的老太太站在马厩前,她精神矍铄,仔细打量着乔宜贞,“好些了没有?”

    “祖母。”乔宜贞上前一步行礼,池蕴之也是如此。而两个孩子也揉着眼睛喊人,“外曾祖母。”

    老太太的表情有些严肃,听着两个孩子喊人好看了许多,紧接着仔细打量着乔宜贞,之后没有好气地点在乔宜贞的脑袋上。

    “上次就说了让你不要去探监,你非要去,你是不是病了?怎么瘦这么多。”

    老太太点得用力,看的池蕴之有些心疼,对方是乔宜贞的祖母,他又不敢说什么,只能够自己表情变化不定。

    乔宜贞的祖母姓冯,冯老太君看着池蕴之的模样,就笑着说道:“世子还是老模样,会疼人,心疼咱们贞姐儿。”

    她夫君乔老太爷到儿子乔侍郎都不怎么喜欢长青世子,冯老太君倒是挺喜欢这个年轻人,学问差一点也不打紧,这孩子她第一次见到就知道,池蕴之的满心满眼都是贞姐儿!

    事实证明她也没看错,池蕴之与乔宜贞成亲多年,一个通房小妾都没有,一心守着她的贞姐儿过日子。

    而且池蕴之看着就好看、精神!他要是和孙女儿生孩子,一定生出来个顶个的好看。

    果然,乔宜贞的三个孩子,从池嘉木到池长生都是好看的孩子。

    被打趣的池蕴之连忙拱手,“宜贞先前去探望祖父,也是因为担忧祖父的身子,是人论孝事。”

    提到了丈夫,冯老太君没好气地说道,“咱们这府里头谁不担忧呢?老头子年龄一大把了,还那么倔,让全府上下都跟着cao心。你看看你岳父,现在在户部做冷板凳,再看看贞姐儿瘦得脱了相,那老头子真是的!”

    这话池蕴之就不能接了,乔宜贞看着生机勃勃的老太太,想到梦中自己死后没多久,祖母也去世了,心中一疼,上前挽住了冯老太君的手臂,“祖母,您先前可不该训我,还说万事不用我cao心,结果我回去就病了好大一场,还当真准备万事不cao心了……”

    她当时半条腿已经踏入到了阎王殿里,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看到了那本金色书,知道她的孩子们的命运,她乔宜贞硬生生迈开腿从阎王殿走出来了!

    她喝药,她努力吃饭,她努力去行走,让自己的身子快快好起来,重新去cao心她的家事。

    乔宜贞同老太君说道:“就像是蕴之说的,祖父是我的亲人,他的事情我怎能不cao心?”

    第13章 葱花面

    冯老太君连字也不怎么认识,生得寻常,也不爱穿金戴银,看上去就像是个手头阔绰些的乡里老太太,但是乔宜贞从不敢小觑了自己的祖母。

    她尽量带过自己生病的事情。

    但冯老太君几乎是立刻意识到,孙女绝对是生了重病!

    老太太一改笑呵呵的表情。

    严肃起来后,她目光锐利如刀。

    空气安静。

    就连池长生也感觉到了不安的气氛,乖巧地站在二哥旁边,池子晋则是抓住了弟弟的手。

    每当这个时候,池长生就觉得二哥就是二哥。这个只比自己早出生半个时辰的兄长就是比自己沉稳。

    “贞姐儿,你之前病得有多重?是不是起不来身?”

    乔宜贞看着祖母的神色,连忙说道,“是病了几天,侯府里的大夫用不惯,换了胡大夫,胡大夫还说正好这次把我先前生孩子的亏空给补上了。蕴之,你说是不是?”

    这话刚落下,冯老太君立即看向了池蕴之,但很快她就闭上了眼睛,对着池蕴之摆手,让他不用说。

    不用池蕴之的回答,老太君自己就知道答案。

    孙女儿一定病得厉害。

    仔细想想看,夫君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她担心连累到了已经嫁人的乔宜贞,就不许对方回乔家,更不许再去监牢探监,不许乔宜贞管这件事。

    她训斥以后,孙女儿当真就没有消息,她先前还觉得安心,现在来看,她当时就是蠢的!

    孙女儿是会乖乖听话的人嘛?除了生病还能有什么原因?

    乔宜贞瘦得这样厉害,能够补上亏空的病说明她当时在经历生死劫,那么当时的乔宜贞是不是病得半只脚踏入了棺材?

    只靠着只言片语,不识字的冯老太君就拼凑出来了事情的真相。

    身形一晃,冯老太君痛心疾首。

    她捶着胸口,眼圈霎时间就红了:“贞姐儿病得那么重,怎么不派人知会一声?”

    “是晚辈的错处。”池蕴之撩起长袍,直接跪在了冯老太君的面前,“晚辈本应当告知祖母,只是……”

    他这样跪下,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乔宜贞连忙去扶他,就连冯老太君也上前搀扶。

    池蕴之起身后,垂下脑袋,表情惴惴不安,“对不住,都是晚辈的错。”

    他当时一心一意想着让大师化解开乔宜贞的死劫,其他事情都抛之脑后。

    等到胡大夫的药起效,乔宜贞一天天好起来,池蕴之心中升腾起来一个念头。

    印尘大师窥见的乔宜贞的死劫,或许一直是因为他的懦弱、窝囊而生的。

    假如自己成长起来,对乔老太爷的事情自己就有章程,也不会让乔宜贞探监之后一病不起;假如自己早早去换了王大夫,换成胡大夫,乔宜贞也不会病得险些去了……

    归根到底,他自己种下的因,结下了那般的果。

    被池蕴之这样打岔,老夫人愧疚的情绪一下中断了不少,而乔宜贞看出来了,连忙推了推池长生,又在池子晋的肩膀敲了下。

    池长生打了一个激灵,是他出马的时候到了。

    “刚开始爹爹把我和二哥送到庄子上,娘好多了的时候,就让我们回来了,娘一天比一天好!”

    池子晋说道:“爹爹还去书院里告假,大哥也回来了两日。我们还去了书院,山长很和气呢。”

    池长生想到的则是蜂蜜山楂水,砸吧了一下嘴,“我也想快点去飞鹿书院念书,想继续喝山长的山楂水。”

    孩子的童言稚语让老夫人心中的难过减少了不少,而乔宜贞连忙继续哄着老夫人。

    “病的事情,是我不让他说的,乔家现在多事之秋,病了就应该看大夫,说那么多有什么用?”

    “祖母,也别怪蕴之,要说起来是我的错。”

    “现在都好了,当务之急是祖父,他还在天牢里受苦。”

    冯老太君打起精神:“你祖父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圣上也算是个仁厚性子,在天牢里也没人亏待了你祖父,我前几天还去一趟天牢,你祖父的气色还算是不错。”

    老太太口中说圣上还算是“仁厚”是有缘由的,当今的圣上皇位来的并不正统,在当今圣上还是皇子时期,当时的皇帝倾向的是四皇子裴玧,而不是这位九皇子裴胤。

    四皇子与九皇子是同一生母,九皇子本应当做贤王,辅助兄长,结果兄弟两人刀剑相对,镇西王裴胤把已经继位的皇兄从皇位上拉了下来。

    那一场动荡,宣武门的地砖都被血给染红了。

    听说宫里头的所有内侍与宫女出动,把地面反复冲刷了许多次,三天之后,文武百官上朝,仍有血腥味萦绕在鼻尖。

    裴胤的手段太过于残暴,朝臣以为他会是个暴君,结果他在继位之后却展现出文韬武略,不同于先帝的无能,这位野心勃勃的帝兴文兴武,兴百家之学,让整个大齐都呈现出中兴之相。

    等到祖母说完,乔宜贞才开口说道:“祖母,我想再见见祖父。”

    “见他做什么?”冯老太君连忙说道,“贞姐儿,我才见过他的,当真是什么都好,而且你祖父的性子你也知道,就像是个倔驴,他说倘若是阻止了这一场祸事,他就算是死了也甘愿,还让你父亲不许插手这件事。”

    死了也甘愿?

    乔宜贞觉得有些不对,祖父确实实在朝堂上参了贵妃,说贵妃作为后宫女眷,居然干涉朝堂政务,奏请降贵妃的份位,但是……

    乔宜贞知道,参政的事情不论,平日里祖父对贵妃娘娘并无太多恶感,贵妃娘娘独宠在身,家族行事却并不跋扈,治家学着那些清贵人家,听说新近还增加了规矩,男子不到三十不可纳妾。

    贵妃这样的德行,别说是做贵妃娘娘了,甚至还有人觉得她应当为皇后,只是圣上似乎一直没有再给贵妃娘娘提份位的打算。

    祖父为什么死都要拉下贵妃?

    平日里贵妃做的不错,那就是因为贵妃这一次的干政实在不一般。

    乔宜贞此时豁然开朗,她前世只觉得问题的症结是在贵妃,现在来看,干涉的那项政务才是最重要的。

    是什么政务?

    乔宜贞回想那本金色的大书,她的记忆力很好,尤其是看故事里的情形,格外注意细枝末节,很快就想到了攻打灵州的事情。

    去年秋收,西南之地生了蝗患,可以说是国库空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齐肃帝(裴胤)竟是定下了要夺回灵州的仗。

    因为西南粮食欠收,所以粮草需要运输过去,这就格外耗费银子,而且最糟糕的是,西南因为多瘴气,送入的粮草还必须带有大量的药材。

    因为蝗患,粮草、药材的价格飞涨,再加上这次打仗,还被敌军摸到了粮草储存的兵营,一把通天的大火,把昂贵的药材和粮草烧得干干净净。

    这一次去打灵州,非但没有收回灵州,最关键的是领兵的人赫然是当今圣上,他还胸口中了一箭,或许这就是当今圣上命不长的缘由。

    相比于继位的那位皇帝,还是如今的齐肃帝要好。

    “皱着眉做什么?”冯老太君抚平了孙女的眉心,“可不许那么cao心,你之前病的重是不是就太过于cao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