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马士英点点头说:“正是!”

    阮大铖说:“可是,史可法为人正直,恐怕难以为我们所用!再说,即使用了,以后也会难以相处,有碍我们的手脚。”

    马士英笑笑说:“阮大人的担忧有理。不过,对于史可法,我们可以用其可用之处,摒弃其无用之处,这样,岂不为我们所用了么?”

    阮大铖赞叹道:“马大人真是高见!”然后,他又问,“到时,我们用何法排挤他呢?”

    马士英说:“史可法是刚直之人,有如精钢,你强,他愈钢,排挤之法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不利。岂可用这种办法对待他?”

    阮大铖心中暗惊:马士英果然是老jian巨猾之徒!以后与其相处,自己得小心。想到此处,阮大铖故意装着一无所知的样子请教道:“小人愚拙,请大人明示!”

    马士英便有些洋洋自得:“史可法喜带兵打仗,到时我们借福王之口,让他在外镇守即可,这也算是投其所好吧!”

    阮大铖由衷地赞叹道:“马大人实在是高见。”然后作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此事若能成功,小人唯马大人马首是瞻。”

    马士英开怀大笑,然后对阮大铖说:“阮大人不可自谦!现在,我们是同舟共济之人,岂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同心同德,方可成其大事。再说,现今便有一事须阮大人出马。”

    阮大铖一惊,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道他马士英为何亲临敝府,原来是有事相求,好个老jian巨猾的马总督!但他面上神色不动,他问:“不知是何事?”

    马士英说:“阮大人不必惊慌!此事对于别人来说,也许较难,而对于你阮大人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

    阮大铖问:“马大人说的可是对付东林党?”

    马士英说:“正是。东林党人多势众,据称有七百余人,分散在江、浙一带。他们自诩为有节cao之人。”东林党此时已变成复社,但他们仍习惯于称东林党。

    阮大铖说:“据说他们的纲领是:‘毋从匪彝,毋非圣书,毋违老成人,毋矜己长,毋形彼短,毋巧言乱政,毋干进辱身。’他们且以此为荣。”

    马士英说:“正是如此!这些自命不凡的高雅之徒,将来必为我等祸患。所以,我请阮大人出面,想你有制服他们之良策,必能抑制他们,不让他们出来捣乱。”

    阮大铖笑道:“马大人此言差矣!其实,对付这些自命的高雅之徒,从来就没有什么良策!最佳的策略就是不理不睬,任其自然。”

    马士英问:“你是说,随他们怎么鼓噪,只是不理么?”

    阮大铖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任你怒骂冲天,我行我素得了。我从来就没有看到哪个当权者被人骂下了台的。”

    马士英恍然大悟,大叫:“高论高论!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马士英借史可法之力拥立福王为新君

    马士英与阮大铖密谋之后,便伙同阮大铖一起来寻史可法。

    史可法此时正忧心忡忡地蜗居在家。在他看来,国家新灭,京城沦陷,各种政治势力纷纷抬头,国家不日就要陷入混乱的战争之中。再加上早就对大明虎视眈眈的清朝,随时都可能入主中原。因此,史可法痛心疾首,他终日思索,想寻到救国之良策,然而没有结果。

    史可法在客厅接见了马士英与阮大铖。史可法历来就有点看不惯马士英与阮大铖二人,尤其是阮大铖,但是今日情况不同,他们二人来是与自己商量救国救民之计的,史可法看到他们,不仅不鄙视他们,甚至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自责起来。

    马士英问:“国家已灭,时局纷乱,不知史大人有何打算?”

    史可法说:“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现君不存,但大明的江山还在,我得守住大明疆土,直到自己命归黄泉。”

    阮大铖赞叹道:“史大人果然非同凡响!其勇可嘉,其志可彰,令人仰慕。”

    马士英试探地问:“史大人除了有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之外,是否另有良策?”

    史可法说:“本人尚无良策!”

    马士英说:“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史大人纵有热血,也是师出无名。到时候史大人保谁之江山?若没有君王,便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其势不能长久矣!”

    史可法赞叹道:“马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太子现在何处,我们尚未得知,又如何拥立新君?”

    马士英说:“大明是朱家之天下,只要是朱家子孙,我们臣子便可拥他为王!”

    史可法说:“大人的意思可是拥立福王?”

    阮大铖说:“正是。”

    史可法陷入了沉思。他与福王交往甚厚,知福王虽然宽厚,但非为君主之人。于是他说:“福王仁慈,恐难胜任。”

    马士英说:“我们拥立福王为新君,非为新君之威,只借新君之德,树起一杆旗帜,对内可剿李贼,对外可拒外夷入侵。到时候,只要我等竭力辅佐他,不愁李贼不灭,国家不宁。”

    史可法被马士英说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立刻赞同道:“马大人的计策可行。”

    马士英见火候已到,便示意阮大铖。阮大铖立即对史可法说:“到时候我们举荐史大人为首辅,一者可让能者尽其能,再者可令百姓对新君生敬仰之心。”史可法连忙推辞,马士英立刻表态,说阮大人所言极是。史可法本不是扭捏作态之人,见二人如此真诚,再也不好推辞。他哪里知道,这其中埋着他二人的勾当。

    于是,在一六四四年六月十九日,即阴历五月十五日,在马士英,阮大铖与史可法等人的cao纵之下,平庸无能的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后来被称为弘光政权。

    五月十五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自从当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以来,南京便成了明朝政府除北京之外的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然而,今日虽是福王登基的大喜日子,但南京城内却并不见喜气洋洋的祥和之气。

    当登基的钟声敲响以后,整个南京城里就飘荡着悠悠扬扬的钟声。

    福王颤颤巍巍地登上了御座,他并非老态龙钟,而是心情激动所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皇帝。如果不是崇祯皇帝被逼死,他就无法作这个皇帝。说实话,他的心里也并不认为作皇帝就是件好事。

    然后就举行了懒懒散散的登基仪式。

    福王登基以后,就封马士英为大学士,封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然后又宣读了一份马士英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圣旨。圣旨的内容大概如下:

    “朕凉德弗胜,遗弓抱痛,敢辞薪胆之瘁,誓图俘馘之功,尚赖亲贤戮力劻勷,助予适度忾。”

    透过旨意,便知其宗旨是:今日宗社大计,莫过于讨贼复仇。

    史可法既为弘光皇帝的首辅,自然是竭力为之。他深知福王资浅德薄,难以号令天下,又加上政府之中缺乏能人,因此,他劝福王召集天下名士,收买人心。

    马士英没有想到史可法还真干上了。尤其是他那召集名流的动议,令他感到惶恐不已。在他看来,所谓天下名流,便是东林党那些自以为有节cao的自命不凡之徒。如果真让他们入主政府,自己岂不会遭受排挤么?想到此处,他又去找阮大铖商量。

    阮大铖正在为自己没成为新宠而气恼,见马士英要排斥史可法,自然快意不过。一则可以泄其愤怒;二则可趁机升迁。阮大铖对马士英说:“马大人只要对皇帝说现在局势混乱,要保江山社稷,必须以有用之人去镇守边陲。”

    马士英一想,此计甚妙,于是立刻跑到皇宫觐见皇上。

    马士英对皇上说:“陛下新近登基,人心不稳,政权不固,边疆纷乱,不知皇上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