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刚坐下不久,便听邻桌一人向同伴道:“你听说了么?陛下要给齐王和陈王选妃了。”

    另一人道:“陈王真可怜,和齐王放在一起,谁愿意选他啊?”

    “好歹也是个亲王呢。”先头那人道。

    “亲王又怎么的,”他同伴笑道,“别说那些高门贵女,连平康坊的伎子都不爱招待他呢……”

    两人说着便笑起来。

    春条小心翼翼地觑了眼随随:“娘子,这些市井中的胡话,多半是乱传的,你可别放在心上啊……”

    随随心不在焉地点点头:“我知道。”

    不过春条这回没说中。

    不出半个月,皇帝要替齐王选妃的消息便不胫而走,据说皇帝为此特地在曲江亭子设了踏青赏花之宴,广邀高门华族的适龄女郎参加,誓要为器重的三子选个德才兼备、品貌超卓的王妃。

    所有候选贵女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太子妃家中行六的堂妹。

    而几乎是同时,随随接到剑南传回来的消息,她派去的人找到了当初参与毒害桓烨的医官,供出的主谋正是陈王桓炯。

    第34章 三十四

    长安的春意像是随着南风倾入城中。

    昨日杨柳抽出第一片嫩芽, 一眨眼城中已是桃秾李艳,莺啼燕语。

    二月进士科探花宴一过,转睫便是三月三上汜节。

    一场春雨过后, 齐王府正院里落花无数, 高迈踩着遍地落花穿过庭院,走到齐王的书斋门外, 看了看手里的木匣子。

    平平无奇的一只黑檀匣子,不过巴掌大小,捧在手里却似重逾千钧,他清了清嗓子, 硬着头皮道:“启禀殿下……”

    “进来。”湘帘里传来齐王寒泉似的声音——自从和鹿娘子闹别扭,他又恢复了以前孤僻高傲的模样,比之从前更离群索居,连豫章王也不肯搭理了。

    桓明珪递了几回帖子名刺进来, 有两回人都到了, 他们家殿下愣是称病不见。

    高迈打了帘子进去,桓煊正坐在书案前, 手里拈着笔管,正笔走龙蛇。

    “殿下书艺又有精进。”高迈称赞道。

    能不精进吗?不能去山池院, 又不出门酬酢,除了隔三岔五去宫里和兵部,就是窝在书房里, 不是习字就是打棋谱。

    桓煊撂下笔, 撩了撩眼皮:“何事?”

    随即他的目光落在那只小巧的檀木盒子上:“这是什么?”

    高迈深吸了一口气道:“这是殿下上回吩咐下去寻的胡药,今日送来了。”

    桓煊这才想起自己年前见那猎户女一大碗一大碗地灌避子汤,某天路过尚药局顺便去问了问相熟的医官,这才得知有一种西域来的避子丸, 药效不比避子汤差,又不似避子汤那般寒凉。

    只是宫禁中讲究太多,不能给帝后嫔妃们用胡药,医官们为求稳妥,也尽可能在用老的方子上添添减减。

    民间用得起这药的人家也不多,是以很罕见,他派了人去边陲买,这会儿才送到。

    可惜已经用不到了。他上回踏足常安坊还是上元节那日傍晚。

    桓煊蹙了蹙眉,垂下眼帘,佯装端详自己的墨宝:“那边怎么样了?”

    高迈当然知道他的“那边”是“哪边”,但还是明知故问:“殿下是问常安坊那边么?”

    桓煊只是掀了掀眼皮,不说话。

    高迈便接着道:“回禀殿下,山池院一切如常,前日校场已经竣工了。”

    桓煊道:“有人用过了?”

    那校场是为鹿娘子练习骑射特地改建的,要用当然是她用。

    高迈遂试探着道:“鹿……氏用过了。”

    桓煊淡淡地“嗯”了一声,继续端详自己的大作:“她最近在忙什么?”

    高迈暗自庆幸,好在他对山池院那边留了个心眼,三不五时地打听一下鹿娘子的近况,以备齐王殿下心血来潮问起。

    他斟酌着道:“除了习骑射外,鹿氏还时常按照殿下的吩咐打棋谱,钻研弈道……”

    “不用拣好听的说,”桓煊用眼梢瞟了他一眼,“她是不是没心没肺地照吃照睡,照样出去逛市坊?”

    高迈一时无言以对,心道你这不是了如指掌么,还来问我。

    这话当然不能说,高迈低眉顺眼道:“殿下英明。”

    顿了顿,看那盒子:“这药……”

    桓煊凉凉道:“拿去烧了。”

    “这……”高迈小心翼翼道,“这药不好觅,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孤说烧了。”桓煊挑了挑眉。

    高迈只得道:“是,老奴这就拿去烧了。”

    说着便要退出去。

    “慢着,”桓煊用指尖点点几案,“先放着,孤自己烧。”

    高迈无可奈何地道了声“是”,把匣子放在案头。

    桓煊又吩咐道;“明日一早要去曲江池,早做准备。”

    说起上汜的流水曲觞宴,桓煊的脸色便沉了沉,他最不喜欢这种人多的场合,何况阮月微也会带着她那个堂妹出席。

    但这回上汜宴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庶弟陈王与他相差只有三四个月,也到了纳妃的年纪,他不想娶妻,母亲也不管他,可淑妃为了儿子的婚事已经cao心好几年了。

    左右他是不会纳妃的,桓煊捏了捏眉心,不过虚应故事罢了。

    可是那猎户女并不知道,她肯定听说皇帝要替他选妃的事了,可她那边还是毫无动静,照常吃喝玩乐,骑马射箭,昨日还有闲心去逛市坊买脂粉——他都不去,也不知她涂脂抹粉给谁看!

    桓煊瞪了那黑漆匣子一眼,越看越来气,又把高迈叫了进来,吩咐道:“你拿去烧,孤没空。”

    高迈暗暗叹了口气:“遵命。”

    桓煊又道:“往后那边的事别向孤禀报。你带人去常安坊把孤的衣裳用具都取回来。”

    转念一想,以那村姑的性子,能不能发现少了东西还未可知。

    他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让高嬷嬷也一起回来。”

    ……

    三月三上汜当日,惠风和暖,天朗气清,曲江池上烟波弥漫,南岸芙蓉苑中繁花如锦。

    池畔沙帷画屏连绵,映着碧绿池水,雾鬟云髻、衣袂翩然的妙龄贵女穿行其间,便如画中的人物一般。

    虽然朝野上下都知皇帝是为了替两个儿子选妃,世家与皇家心照不宣,但却不能摆到明面上,于是便由淑妃出面设曲水流觞、赏花玩景之宴,不但广邀年龄、家世适宜的闺秀,还请了宗室贵女作陪。

    男宾由太子下帖,除了几个嫡庶皇子、宗室郡王,还有公侯之子。男女宾客的帷帐虽分了两侧,但帷幔用的是轻纱,即便在帐中也能将体格身姿看个依稀仿佛,何况攀花折柳、流杯浮卵之际,总有机会将人看个分明。

    为表对两个儿子婚事的重视,皇帝特地提前从骊山回长安,亲临芙蓉苑,还携了淑妃伴驾。

    桓煊一早便到了芙蓉苑,与皇帝、太子同坐一帐,时不时有银铃似的娇笑声随风飘来,连太子也不禁循声望一眼,桓煊却是目不斜视,只是端坐这饮茶。

    太子往女宾那边张望了一眼,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滞,他分明看见了张相的独女张清绮,她是阮月微的手帕交,偶尔去东宫做客,他是见过几回的。

    他万万没想到张秋湖那滑不溜手的老东西,竟也来凑这个热闹,这是看见齐王势大,起了投靠的心思?

    他当年与阮月微订下亲事时,张秋湖还是礼部侍郎,不曾入相,他有意纳他女儿当侧妃,他却百般推脱,说膝下只得一个女儿,要多留她几年,实则是看不上侧妃之位。

    太子想了想,看着桓煊笑道:“方才我似乎看见张家女公子了,她是阿阮闺中密友,才名不在阿阮之下,三弟可以多加留意。”

    桓煊道:“有劳二哥费心。”

    皇帝看了眼太子笑道:“张家这位女公子聪明伶俐,性情活泼,只是张氏寒族,出身低了些,有些委屈三郎。”

    顿了顿道:“不过只要合眼缘,门第也不是不可以迁就。”

    桓煊道:“张相是股肱之臣,只得这一个女儿,儿子领兵,长年驻守边关,恐怕耽误了张家女公子。”

    皇帝轻轻一笑,不再说什么。

    太子脸色微变,意识到自己又着相了。

    出席花宴的人并非都在王妃人选之列,张秋湖把女儿送来,说不定正是出于皇帝授意,就是为了看看他的反应。

    回过头一想,桓煊根本不可能娶她为妃,皇帝既然将神翼军兵权交给了三子,便绝不可能让他娶宰相之女,张秋湖结下这门亲事,宰相也就做到头了。

    这是极浅显的道理,然而他却一叶障目,自己先乱了阵脚。

    他并非沉不住气的人,可自从桓煊执掌神翼军,他便感到有一柄利剑悬在头顶,日日坐立不安。尤其是在皇帝免了他监国之责后,他更是心忧如煎。

    早知如此,当初若不和桓煊争阮月微,而是娶了张清绮,桓煊就不会远走西北,也不会手握重兵,而张秋湖毫无疑问会成为他的助力……

    太子心头一跳,定了定神道:“阿阮今日也带了她三叔父家的堂妹来,上回提起过的,一会儿叫阿阮带着她来见个礼,给三弟过过目。”

    桓煊道;“二哥有心,太子妃的姊妹自是品貌出众,不见即知。”

    太子待要再说什么,皇帝忽然“咦”了一声,皱眉道:“五郎怎么还没到?”

    众人这才想起陈王来。

    这次花宴,谁都知道是为了齐王设的,陈王不过是个添头。

    但即便是添头,人总不能不来。

    太子道:“许是王府中有什么事耽搁了。”

    皇帝冷哼一声:“他能有什么正经事。”

    转头对中官吩咐道:“你遣人去齐王府,命他立即过来。”

    其实不用他派人去请,淑妃见儿子迟迟不来,早已偷偷遣了内侍去陈王府,这会儿已经回来复命了。

    “不在?”淑妃惊诧道,“莫非已经出门,正好错过了?”

    内侍低声道:“敢请娘娘借一步说话。”

    淑妃脸色微变,起身向宾客们笑着道了失陪,然后匆匆走到帐外,挑了个僻静无人处,方才问那内侍:“到底出什么事了?”

    那内侍也是一脸焦急:“回禀娘娘,据王府下人说,殿下前几日出城了,本来说了今早一定回来的,却不知为何耽搁了。”

    淑妃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出城做什么?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