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一代武后在线阅读 - 第72节

第72节

    涉及大事,也毋须客套,先说话的柳贞,“六关里的政务,多由知府统筹,新来的知府乃是三年前京中吏部任命……”

    太孙吴打断他的话道:“军务与政务不同,这一点我还是知晓的。”

    因此他并不会将两者混作一谈,好似六关里的知府犯了事儿,常将军也逃不掉一般。

    常将军在一边听得军务政务的,插了嘴,“说是管事儿,我倒是管过一件。就那糙米换细米的事儿,我可没让他干成!”

    细米就是精米,这事儿之前萧安也与自己说过,太孙点了点道:“此事我知晓。”

    柳贞见太孙如此,便继续道:“就我在落日城所得消息,却是从他们所需粮食那一条商线里得到的线索,因此只追踪到八卦山方向便因担心被发现就再也没有继续追下去,要说具体地方,还是赵大郎与那山匪所提供的更为确切。”

    见太孙吴再点了点头,柳贞就继续道:“发觉有异的缘故,却是因那一笔粮食在合拢之前均为分批运送,而那些护送的人却只出现过一回。”

    军械之事柳贞自然也更怀疑三关,也没放过林氏许为了上位而动手的可能,当然从那批军械的运送方式之隐蔽来看,更没放过边关里最大的商会。

    “在此之前,我之所以让人盯住秦家,不过是因秦家贩卖米粮,若是拿精米换糙米,面上看秦家自是有赚的。然而糙米已是米中下等,秦家就是在与三关军户里交易出来,这路途遥远里多加的损耗不说,就那一批军户或是贫苦处老百姓才会吃的糙米,运送在哪怕都抬不起价来。除非是他们想要囤米在灾害年间涨价,祸害米市。”柳贞一一说道。

    灾害年间,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就是糙米的价格,也能高出精米的倍数来,因此便常有米商借此机会大发国难之财。

    “只是,”柳贞顿了顿,“奇怪的是,秦家米铺却是从来只有从江南米乡里运送大量的精米往边关里来,却从无糙米大批往别处去,就是与外族交易也数量不多。”

    这就说明糙米一直在边关里,就是屯米发国难财,这也该去水患与干旱更为频繁的南方。

    “然而不管是从三关还是六关、九关里,除了军中粮库,却都没有装得下每年那一批批累积起来的糙米能用到的仓库。”柳贞又道。

    这就表示着那一批糙米一直在被消耗,而消耗在哪,联系到六关里可能有私开铁矿之事,目标便极为明显了。

    只是秦家那位掌事的秦泰素来做事谨慎,而魏侯出事后柳贞能调用的人到底不多,在要监控全盘之下,进程缓慢。

    然而虽是缓慢,里面却也有不少精英,都是受伤的斥候从军中退下的,到底还是查出了许多来。

    “只出现一次的外地帮工、一直在消失的糙米,总过是要有个去处的。”柳贞最后道。

    太孙吴点头,这与张公公从那山匪的口中套出的信息也相吻合。

    张公公便接着道:“那山匪,倒也交待得清楚。本之前也只是一群山野匹夫,后被人收拢在一起,就在八卦山中充当了山大王,面上当着土匪打家劫舍,实际上却干着那些害人的勾当。在外是不允猎户们接近八卦山,更是放出流言说山中有恶鬼,以防人因好奇进出警觉,在内就监工被骗去的矿工们,一有反抗就任意打杀辱骂。”

    “这一回,他们七人进山之前也并非是一伙,出山不过是因发现山中有人迹,被上面的人下令从中追捕。说是最好留下活口,因此才一直没得将人拿下。”张公公又道。

    也是赵大郎运势好,要对方说了见尸,他许也活不到被萧安等一行救下的那一日。

    太孙吴听着,却是有个疑惑,“那群山匪怎焉知赵大郎其人?又与凤阳城如何说,才得了凤阳县发出的通缉令?”

    张公公倒也问出了这个,“他们一行本是山匪,自是不敢追进城中的,多少有些忌惮,因此便将之告知了在凤阳城中的管事者。后面的事他也不知晓了,再次动身却是因有人向官府告密,说是得见赵大郎,他们一行本也朝着谷阳的方向去,自又是在黑风岭上一番搜查才寻到赵大郎,然而随后便发觉了山中还有别人,因此兵分了两路,一路来查看在山中的人是谁,另一路继续追捕赵大郎。”

    “所以连山匪也不知赵大郎的身份,而是被人告知的?”太孙吴又问。

    张公公默认。

    太孙吴心中却是有了想法,回头问道萧安,“莫不是那群乞丐里也有人告了密?然为何没有当场将人抓住,还让人送了走?”

    萧安已回京三年,对那堆乞丐其实也不太那么熟悉,倒不是因乞丐堆里的人换得勤了,而是人已多年不见陌生了去。

    倒是柳贞十分清楚,道:“雷帮主能顺利将人送出城去,就表示乞丐中没人前去告发。赵大郎多在谷阳城中走动,密告之人许是在谷阳见过他,又恰好是商会里的人。不然就是从乞丐们的嘴里打听到这一点,也不可能只有通缉书,而是直接抓人了。”

    林氏的商会,在谷阳里也开有商铺,柳客卿之话,却是十分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萧安这时才插话道:“既是在谷阳见过赵大郎,又到一见便知是谁的地步,那便是在谷阳久居了才行。不然赵大郎不过一两月才下山一回,旁人如何才认得这般容易?我就不信赵大郎一路逃跑进了城跟乞丐们混做一堆了,还如从山里出来到谷阳这般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当当像个人样。”

    这样一来,竟是连告密之人的身份都能猜出了。

    “赵大郎每一两月才出山一回,总是要置办些用度的。米铺、布庄、打铁家。”柳贞敲了敲桌面,“那就只有米铺去得最多了。赵大郎身上的衣服,许多时候还是直接拿野味来将军府换的,打猎要用的器物,将军府中自也有铁匠一直愿意替他搭一把手。”

    太孙吴明白了,“谷阳城的米铺,只有泰安米铺一家!”

    第059章

    本这些,也不用说得这般清楚,然而太孙吴先前一番作势,已经让张公公与柳贞及魏氏不能将他还是当做菩萨一般供起来。

    不说张公公心中是何考量,至少在柳贞与魏氏这里,太孙吴主动地伸出手要真的管事,他们也没傻到与太孙吴作对,玩个劳什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要魏侯之事能得以翻案,就是让太孙吴事事亲为又如何?

    萧安在太孙吴背后接口道:“在谷阳的泰安米铺做事,还能走动在凤鸣城的,那就只有泰安米铺分行里的二掌柜了?”

    见太孙吴回头看向自己,萧安就解释道:“泰安米铺里有三个掌柜,大掌柜是要日日守在米铺里盘账的,三掌柜要时不时在谷阳周边农户去收点东西,就二掌柜能出得远处。”

    太孙吴点了点头,就好似皇帝不得轻易出京城,然而下面的臣子却更为容易,倒是好理解。

    泰安米铺开有分行数十家,如此规模之下,在管理上自也有它的长处。

    只是张公公与柳贞说的这些,在太孙吴这就有了新的问题,“私开铁矿,还有私出兵器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如今瞧着跟着三关里的商会还有了干系,就怕我们微微一动,就算是拿下了铁矿,那三关里也不好下手。”

    三关里的商户胆子这般的大,那便是在三关里打通了门道了,不说被困在京中的南阳侯与此事有无干系,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今三关新掌兵的刘希庭与此事有无干系。

    若只是跟三关里的县令知府有关,不过是将人拿下便足以,然而若是刘希庭在其中有干系的话,少不得太孙吴也要朝着这人是否想要造反了的方向里想。

    不说太孙吴,就是柳贞与魏氏及张公公也往了这方向想去,皆神色凝重起来。

    反倒是萧安想到了别处去,“要说这六关事务是归县令跟知府管的,当年要瞒着我外祖,现在要瞒着常叔自也容易,可那几个当是瞒不住的罢?还有那边关御史难不成也不知晓?”

    虽是三关边防,掌兵的将军势力一向横起来比当知府的还说得上话,但事实上从官制上而言,两边却是进水不犯河水,只要不是野心勃勃的将军,都没插手边关政务的道理。

    魏侯是只会打仗的武疯子,自不会管三关里的政务,常将军就太孙吴见这一面就知晓跟魏侯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也不是个会多管事儿的。

    如此,当年御史参魏侯那一桩,太孙吴当然知晓萧安的意思,道:“此事重大,恐需得快马加鞭回去与祖父说个明白了。”

    三关里再愁也还有南魏及杨家三爷在,在座的众人,倒是被太孙吴提醒才想起有个那么个德行的陛下。

    这边关之事越是重,就要越请示他方行,否则日后被当今觉得太孙独断专行,他们这些跟着的也不会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