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凤难为在线阅读 - 第9节

第9节

    黄锦的话仍旧是絮絮不停:“也是亏得王妃聪慧,便是在景王府里都能把折子递上来。陛下已是准了,赐号静敏仙师,连白云观都赐了。”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陛下虽是口上不说,心里总是念着王爷您的,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事情也都解决了,您也赶紧回去吧。”

    裕王薄唇用力抿着,湿漉漉的眼睫慢慢垂下,遮住了他漆黑的瞳仁和复杂的神色。

    李清漪身在景王府中既然有能力把折子递来西苑,那为何不递些消息去裕王府给他?不过是不信他罢了。她能这般快的下了决心,干脆果断的舍弃王妃之位,不过是不把这些放在心上罢了。

    这样的折子,是打在他面上的巴掌,把他所有的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全都打掉,只剩下被抛弃的事实。

    闭上眼,他还能记得洞房那日的情形。她端端正正的在榻上,仿佛是一尊玉人,雪似的白,唯有眉似墨、唇如血。执酒对望时,笑语盈盈,唇间一点红好似鸩鸟身上最艳的羽毛,红得发紫,只需一点就能夺人性命。

    她说:“君不负我,我不负君。”

    他出生在以谎言装饰锦绣的宫城之中,看遍世间最荒诞可笑之事,本应该知道什么是真心与假意、分得清假语和真言。可他却还是信了。

    到头来,果然只他一人当了真。

    裕王苍白的面庞看上去就像是铁石一般冷得出奇,声音听上去也如寒泉一般冰寒入骨,竟是透不出半分的喜怒:“是啊,往后的日子还长呢……公公好意,本王感念在心。”他慢慢站起身来,如松如玉,口上徐徐言道,“今日之事,乃是本王这个做儿子的不孝,还请公公能替我给父皇问个安。”

    他头痛欲裂却为着最后的一丝尊严把话交代清楚,挺直腰杆,待出了门方才吐字吩咐一句:“备车,去景王府。”

    语声还未落下,淋了半天雨的裕王腿一软,竟是一声不响的晕倒了,正好砸在汉白玉砌成的玉阶上。

    ******

    要说这折子如何递到西苑,却又是另一番话了。

    李清漪自然是不知道西苑里的那些事,她自觉入了皇家之后常见奇葩,更衬得自己乃是个少见的正常人。却不知道,身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大明,以“靠人不如靠己”为人生哲学的她也是个罕见的奇葩。

    从她醒转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这回是大意中了江念柔的计。

    皇帝素来刚愎自用又甚是看重子嗣,此事一出,轻则废她王妃之位,重则必要让她以命相抵。与其忐忑不安的等着那“雷霆雨露皆君恩”,倒不如以退为进,直接上折子请罪来得好——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当然,这请罪的折子也是有些讲究的:一是不能轻易就认下这罪,至少要给日后翻案留给底;二是要想法子把折子递去西苑。

    她夜里思忖了半宿又反复斟酌着折子要如何下笔,到了天明时分方才略略阖眼。第二日早膳刚刚用过,便叫人去请景王妃来见:“我有事要和你们王妃商量。”

    门外守着的几个宫人却是半字也不敢应:“王妃还是莫要为难我们了,陛下那里还未下旨,我们又怎敢替王妃传递消息?”

    李清漪不怒反笑:“你们既然知道陛下还未下旨就该知道我如今还是裕王妃,怎地,竟是差遣不得你们了?”

    那些宫人闻言身子微颤,一时全都跪了下来却还是俯首不应:“王妃息怒。”她们口上念着“王妃”二字,面上十分恭敬,想来心里也是瞧不起李清漪这个“前途堪忧”的裕王妃。

    李清漪面色却是渐渐缓和下来,她垂眸看着下面几人,慢条斯理的接着道:“我若是你们,传句话的功夫还是有的。毕竟,我若有万一,你们王爷王妃或许没事,但你们……”她的笑声微微有些冷,带着一种冰冷坚硬的质感,就像是利刃抵在喉间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领头的宫人果是反应过来,神色一顿,不由得把腰弯的更低了,咬牙道:“奴婢这就去请示王妃。”

    李清漪微微颔首,扬起下巴,再没有理会这人,重又抬手把门合上,回窗边的罗汉榻坐等。

    闲着也是无事,她索性自顾自的倒了一盏茶,慢慢喝了起来。

    倒也不是什么坏茶,信阳毛尖,只是泡茶的水不太好,一壶茶又是过了夜,早就冷透了。她只是徐徐抿了口,从舌尖到喉间,简直是苦透了。不过李清漪不计较这个,慢悠悠的抿着,喝蜂蜜似的。

    虽说以江念柔的身体状态不一定能来,但是以她的自卑自负的性子,好不容易设下这般大局,必是要借着这机会来嘲笑一样李清漪这个失败者。

    果然,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江念柔扶着林嬷嬷的手来了。

    江念柔的的确确是个罕见的美人,哪怕是病中憔悴也依旧是花容月貌惹人怜,尤其是那双桃花眼,似诗画里的桃花潭,脉脉含情,欲语还休,当真是勾人神魂。自她嫁了景王,心思越发内敛,等闲喜怒不上面,那灼灼容色便如淬毒的长针,带着幽幽的绿光,无声之间便可夺人性命。

    她乌黑的眸子一动不动看着李清漪,忽而勾唇一笑,轻声软语道:“我还以为嫂嫂你是再不愿见我了呢。”大概是中气不足的缘故,她的声音轻飘飘的,语声末梢就像是羽毛一般拂过耳畔,柔软动人。

    李清漪不为所动,冷眼看她,顺手把手上的成窑五彩小盖钟给搁下了,语气淡淡的念了一个名字。

    江念柔的脸色顿时变了。

    煞白煞白。

    要李清漪说,还怪好看的。

    第17章 野味

    李清漪说的不是旁人乃是当初那位替江念柔看脉的太医,周松榆。

    江念柔的面上微僵,一时没了声音。她脸色依旧是病态的苍白,语调却很是镇定:“怎么,嫂嫂身子不适也要请周太医来看脉?”

    李清漪摇摇头,一动不动的看她:“这倒不是,久闻周太医妙手仁心,我只是想问他些事情罢了。”

    江念柔用力咬住唇,探究似的盯着李清漪并不应声。

    李清漪并无太大把握,知道这事只能点到即止,重又含笑言道:“好了,我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弟妹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未想过要做什么裕王妃。若是可以,我现在便可给父皇写请罪折子,上表请闲。”

    江念柔垂眸看她,几乎生出杀心来却是边上的林嬷嬷悄悄扯了扯她的袖子——李清漪这时候若是在景王府中出了事,他们是要招惹非议的。事已至此,收尾也要好好收尾。

    江念柔很快便收了杀意,沉下心来:周松榆乃是严家的人,所以才会替她和景王府把事情给掩下去。可是,若李清漪不管不顾的把事情闹开了,就算周松榆不敢多言,但素来疑心极重的皇帝会如何想?能够废掉一个裕王妃,让裕王在皇帝面前丢脸,已经算是达到目标,李清漪的性命又何足道?

    江念柔并非莽撞任性之人,左右思量之下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嫂嫂既然有此心,我哪里会拦?我这就让人拿笔墨来伺候。”这是要亲眼看她写折子,以防她另做手脚的意思。

    李清漪心里悄悄松了口气,面上却依旧是从容自若。

    至少,这条命是保住了。

    至于江念柔,她此次吃了这么一个大亏,来日必会好好回敬。

    ******

    皇帝那边准了李清漪的请罪折子,不过三日功夫,很快便有人备了车马来请李清漪出城去白云观。既是带发修行,自然不许捎带凡俗杂物,只能带些简单的衣物,就连边上跟着的如英都算是额外开恩附加的。

    李清漪做了这些事,自问无愧于心——那样的情况下,保住自己性命并且不牵连到裕王才是真要紧。依她所想,只需等上几年,裕王现今这窘迫的境况大概就可以大有改观。到时候,她也能跟着鸡犬升天。

    可是,真等她见了裕王却又心虚起来。

    裕王自西苑回去后便病了一场,这一日却是撑着病体来送李清漪。他面色苍白,颊边带着病态的红,一双乌黑的眸子深不见底,极黑极亮。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掀开马车上的帘子,静静的端详了李清漪几眼,许久方才扶着太监的手从车上下来,不疾不徐的道:“看王妃这成竹在胸的样子,必是已对日后之事有了打算。”

    李清漪其实很想纠正一下他的“口误”——依照皇帝旨意,她现在已经不算是裕王妃了,正确叫法应该是“静敏仙师”。不过,她端详了一下裕王这不同寻常的神色,只觉得他似乎和往日有些不太一样,很是乖觉的低了头,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不吭声。

    裕王一直觉得自家王妃聪慧不下男儿更兼心底良善,真真是仙子一般的人物。如今见了她这装出来的乖巧模样,不知怎的倒又是平添了一份恨来:她这闷声不响的模样,倒是真能把人气死了。

    裕王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又恨又恼,明明已是发疯般的想要把自己的一腔心意全都说个清楚,狠狠打破她外头的壳子,逼出她的真心,可是到了头来,他却只能端着一张苍白的脸,不动声色的问她:“你信我吗?”

    李清漪不知就里,斟酌了一下,口是心非的应道:“自然,是信的。”

    裕王忽然伸手按住她的肩头,手指用力的几乎要按到她的骨头里,目光直直的望进她的眼底:“本王已经派人去白云观安排妥当了,王妃尽管放心——最多三年,本王必会迎你回府。”

    他在李清漪面前一般都喜欢用“我”这个字,可这句话却用了郑重其事的用了“本王”,显然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到需要用他的身份来提醒自己和李清漪。

    李清漪心头咯噔了一下,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好半天才颔首应下:“殿下既然有此之言,我,我自然是等着的。”

    裕王心下稍安,目光流连在李清漪白玉一般的面颊上,十分眷恋的端看着她纤长浓密犹如蝶翼般的眼睫。他几乎要忍不住说几句“我会抽空去白云观看你,安心呆在观里别乱跑,可别叫我遇见旁的男人”云云。好在,他还要脸,虽很不是滋味,但听着那句“我自然是等着的”竟也微觉宽慰,倒也压了一小半的火气,可以勉强维持住体面。

    真是没救了。裕王闷闷的想着,临别前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记得《玉台新咏》里有首诗。”

    李清漪诧异的抬首去看裕王,好半天方才试探的接口道:“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孔雀东南飞》里,刘芝兰和焦仲卿分别时的寄语。刘芝兰被迫归家,临别前对着焦仲卿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

    刘芝兰和焦仲卿最后的结局固然不佳,但是这句诗用在此处却是颇为恰当。另外,李清漪私心里也觉得皇帝颇有点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坏婆婆模样。

    裕王得了话,心里终于觉得有些满意了,他微微点头,拿眼盯着她,重重道:“记着你的话。”说罢,扶着宫人的手,头也不回的上了马车回城去。

    临上车时,裕王看了眼服侍自己的小太监,忽然道:“你说,送行的那些人眼看着对方离开,是什么感觉?”不等太监应声,他已经自语把话接上,“若是本王,一定要比对方更早转身,让她眼睁睁的看着本王离开才好。”

    然而,裕王心里却十分清楚:不过是小小意气罢了,先转头的人不是赢家,先动心的人却是输家。在李清漪面前,他永远都是那个无能为力、一退再退的输家。

    李清漪被裕王莫名其妙的言行弄得一怔,目送着他的马车离开视线,回过神后便推了推如英,道:“我们也走吧,山路难走,得趁着天还亮赶紧上去,要是天黑了就更麻烦了。”

    如英连忙点头,轻手轻脚的扶着李清漪也上了马车。

    她早年就进了宫,后来随着李清漪去了王府,一辈子也没出过京城。如今见着城墙渐渐远去,颇有惆怅,不禁开口道:“您说咱们还有机会回去吗?”

    李清漪并不应声,心里却生出几分想望来:听裕王那意思,大约是可以的吧?事到如今,一切发展一如李清漪的预想,可临到紧要关头,她反倒是生出几分不自信来。

    如英瞥了瞥李清漪的神情,深觉自己实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因着自己的软弱很是羞惭,连忙道:“山上也好呢,我在宫里的时候有个认识的,家就住在山脚下,听她说山上许多野味,秋天的果子尤其甜,旁的地方还吃不到呢。”她仰头想了想,去了些许愁色,抿唇道,“蕨菜嫩嫩的,捏点嫩芽和嫩茎,凉拌清炒都很入口;还有槐花,拌面蒸着吃、做馅、炒着都行;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做野菜包子,一定好吃……”

    被如英这么一说,坏事都成了好事。李清漪心底里那点儿愁绪也跟着散了,跟着笑了笑,随即又蹙眉:“只可惜在山上不好常见外人,我家里怕是正替我担心呢。”

    如英安慰她:“没事的,等进了观,再问问能不能捎信。总有法子的。”

    李清漪被她这么一说也点了点头,伸了个懒腰回看一眼巍峨的宫城,见它渐渐远去,懒懒笑道:“也对……”语声微顿,很快又扯开话题道,“依着这速度,大概是要在观里用晚膳了,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呢。”

    温柔的霞光映红了半边的天,云霞仿若极艳极美的花,一朵接着一朵盛放开来,从天际一直到人间,绮丽多彩。

    马车跑在山路上,车轮“咕噜咕噜”的在石道上滚动着,偶尔颠簸一下,碾过清脆的绿草地,系在车上的金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微风不知不觉间卷起窗口的帘子,恰有温柔的光从窗口折入,静静的落在李清漪的肩头。她半闭着眼,靠坐在车上,犹如身披彩霞,面上那淡淡的笑意也在光晕中显得柔软了起来,美得犹如一幅画。

    是了,她总是会回去的。她今日如丧家之犬般狼狈离开,来日必会被人恭恭敬敬的迎回去。

    这一刻的她忽然有些理解江念柔费尽苦心、舍弃自尊和孩子,求的是什么——

    她求的是那一言决人生死、至高无上、无人能拒绝的皇权。

    那本该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第18章 玫瑰蜜饯

    因赶车的也想着要在城门关闭前回去,故而车也赶得很快。

    古语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年头,皇帝一门心思修道求仙,底下的老百姓也多喜欢来道观拜拜,求个平安什么的。要有人敢说三道四,只一句“皇帝都信这个呢”就能把所有的话全都堵回去。所以,来京里混饭吃、求前途的道士倒是尤其多,多到一块牌匾下来能砸死三个,道观的香火也都很好。因着山顶有两座道观,山路也被往来香客压得平坦宽敞。

    将到山顶了,如英心里稍稍放宽了些,掀开车帘去看,忽然惊呼道:“王妃快瞧,那白云观好生气派!”

    李清漪微微一怔:她是无奈之下才选了出家避难这一条路的,为了消皇帝那口气也为了少些事情,这才故意选了个破道观——记得当初在家的时候,就曾听母亲黄氏感叹过一句“自从温宜师太过世,那城西的白云观真是越发破败了,说不得过几年连几个道姑都要守不住了呢。”

    李清漪这般一想,顺着如英的目光看了眼,忍不住摇头失笑:“你看错了,那是青云观……”她左右看了看,指着那气派道观对面那破败小道观指道,“那才是白云观。”

    如英凝神去看,这才发现适才被树木遮了一半的牌匾慢慢露了出来,上头写的是“青云观”三个字,而对面那不起眼的小道观前头歪歪的挂了个木匾,果是写了“白云观”三个字。

    若是未见着青云观,如英大约也不会说什么,可如今两相对比,如英这般的宽和的性子也忍不住蹙了蹙眉:“这也差太多了吧?”

    “这世道,女子本就比男子艰难的多,更何况是道姑?”李清漪似是自语的叹了口气。因着已经到了山顶,李清漪很快便下了车,给了赶车人银钱让他早些回去后才带着如英和大大小小的行李踏上白云观的门槛。

    只是,还未来得及看一眼白云观里头的景致,立时就有一团黑色的影子扑面而来。

    李清漪到底是武将人家出身,平日里虽是陪着黄氏作女红学家事却也很有几手,她仓促后退一步,眼疾手快的抢过如英手里最重的那包行李直接砸了过去。

    她这一抢、一砸的动作极快,电光火石一般,偏偏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从容不迫,一旁的如英都看呆了。

    那黑影被砸了个正着,顿了顿,随即后头便有人急匆匆跑出来,急忙出声。

    “大黑,停下!”

    那黑影果是乖乖停了下来,李清漪与如英这才看清了;原来那团黑影竟是一只毛光油亮的大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