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孤女在六零在线阅读 - 第97节

第97节

    第140章 最后准备

    也许是邱明爹的事儿震慑度太高的缘故, 在这事儿之后, 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很是安静了一阵子,连带着县城里的人们日子过得都松快了好多, 就好像又回到了一年前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邱明家附近的邻里对着邱明几兄弟都有那么一股子愧疚,似乎认为邱明爹用生命换来的公道不仅仅是为自己洗刷了清白,也间接关照到了周边的其他人,反过来他们却没能在邱明家最倒霉的时候搭把手, 实在是不讲究。因为这样的心思,让他们在面对邱明的事儿的时候十分的热情。像是邱明一家子要搬到葫芦村,院子要租出去这事儿上就很帮忙。自动自发的寻着租户,人多力量大, 不过是三两天的功夫, 这人选就给寻到了。

    这租房子的说来也是倒霉人, 就是那个被合并的机械厂的人,一家厂子搬迁搬来从来都不容易,从计划开始,到全部落实搬完, 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完成的,像是机械厂这样的已经很快了, 而等着彻底搬走之后, 这土地,房舍自然要交还给国家,等着上头重新安排。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机械厂的干部职工什么的,因为是全体搬到其他城市去,自然有跟着走的,也有不方便跟着走的,理由千奇百怪什么都有,走的人不去说,反正这个年代,什么都能靠组织解决,等着就成,留下来的就事儿多了,那厂子还给了国家,也就是说原本厂子里的集体宿舍什么的也要收回去了,那这些人住哪儿?总不能让他们睡大街吧!当然了,那些提前已经找到门路,去了新单位的就不说了,这挤一挤总能想到法子的,可一时半刻还没有安排妥当的人呢?他们怎么办?

    所以喽,临时借房子安置一下这些人是必须的,甚至这租房子的钱都不用这些人自己出,这属于工会的工作,而邱明家的一个邻居就在某个工会打杂,两头给牵线那是妥妥的没问题啊!

    县城住房问题说紧张也不紧张,空屋子其实不少,可说不紧张吧那还真紧张,因为这空屋子都是有主的,谁知道人家啥时候回来啊,总不能强占吧,这可是不行啊,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说了那么多年可不是假的。所以尽快找到可以暂租的房子很重要,当然了这不是说工会真的一间都没有,真说起来这国家单位,不可能这么挫,关键是,这留下来的人很整个厂子比起来虽然不多,可真放到工会手里解决问题起来,却不算少,又不好塞到本就住房紧张的其他单位,有家庭的还要一家子分在一起,就是其他单身的也要避免分的太散了惹事,还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问题,等等,这样一来,想要寻到合适的真心不容易。

    很显然,邱明家的房子和合适,独立的小院,五间屋子(每间的土炕就能睡三五个人,妥妥的集体宿舍标准,有家庭的还能单分个房间),还有厨卫(土灶茅坑),水井天井不单晾晒方便,还节省了水费,这样的便利,塞进去两户人家,四五个单身职工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要不是邱明家刚出过事儿,曝光度太高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人家工会都有心直接把这小院子买下了。当然了目前来看,不买似乎也没事儿,人家一家子工作学习的都要搬到别处去了,这借房子的长短就灵活了,倒是让工会也松了口气。

    另一边邱明对工会来借房子也挺满意,房租是国家出钱,工会不会太计较价格,省去了讨价还价的事儿不说,收取租金还特别的有保证,这年头可没有打白条的政府人员,信誉杠杠的。而这些住户多半过上些日子就会一个个分到新的单位,有新的集体宿舍,也不用担心这房子被占了就不还,再来等着人都分出去了,到时候若是工会不再续租,有了工会的关系网,想在寻个合适的租户也比他们蒙头苍蝇一样去找容易的多。

    当然有利就有弊,像是邱明这样的人家,又有故事,又是一家子有三个职工的人家在工会也是少见的,而工会别的不多,就是爱八卦的人最多了,也是,若是没有点八卦精神,也不可能了解各家各户家庭情况对吧,所以在搭上了关系之后,工会的人对邱明一家也很是关心,问东问西,就差连着给邱明做媒都给包了,差点把这一家子都给吓着。好在也因为他们的存在,人手上倒是让邱明省事儿不少,搬家的时候帮着干活,分派工作的时候还跟着关心,明明一家子昨儿还感觉孤独寂寞冷,一个转眼好像就变成了人多势众!弄得邱明脑门子天天挂黑线。一直到邱明一家子彻底搬到葫芦村才算是好些。

    邱明一家子的到来对葫芦村来说似乎也没有带来什么改变,人们依然遵循着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邱亮的自行车了,作为一个邮递员,有一辆自行车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正常,甚至还有些简陋,人快递小哥都有电动车了,某些物流都开上小货车了,咱们邮递员有一辆自行车有啥?

    可是在这个年头,自行车那妥妥是大件,一个村子有一辆都是稀罕的,邱亮那么一个臭小子,刚到邮局才几天?居然就分到了自行车?这待遇也太好了,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进国家单位呢,这条件真是让人羡慕。

    村子里的人眼红的不少,羡慕的更多,可真为了这生出不好想头的却没有,都是淳朴人,不会见不得人好,倒是阿米被弄的心痒痒的,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那自行车啥时候能拿出来用,那大家伙买了那么久,居然只能在储物格里睡大觉,实在是太浪费了,更要紧的是,如今她在县城上初中,每个礼拜回家的时候很不方便,不是自己花上好几个小时走回去,就是要等村子里有牛车去城里才行,实在是太折腾人了。若是能把自行车拿出来,那能省下多少工夫啊!

    越想阿米就越是心动,开始琢磨可行性方案,甚至还给自己寻了个借口,现在不赶紧的拿出来,那到了明年,被人盯上了可就麻烦了,万一来个啥罪名怎么好?她可不想被批,斗,更不能肯定,万一被盯上了她会不会冲动的揍人。所以还是趁着时间还有点,用自己今年去县城读书来回不方便的借口赶紧把这自行车给拿出来吧。

    至于这自行车票的来源?那不是有个隔着千里远的顾小麦嘛,最佳背锅人员,想调查都没处去,恩,当然,这沟通的事儿还是要做的,阿米这点小心还有,另外你说钱?谁不知道顾小麦每个月工资寄来好些?谁不知道阿米打猎本事大?这样的两兄妹凑个一二百块钱还是不打眼可以理解的对吧!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等着放暑假的时候就往省城走一圈,然后把车子弄回来。

    你说为啥不在县城?亲,县城自行车有几辆估计整个现成的八卦们都已经心里有数了,莫名的说多了一辆谁信?更不用说这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了,阿米说是这里买的,一转眼让人戳穿说谎可怎么好?还是省城吧,人流量也好,物资数量也罢,都没法子统计,也少了人民群众的监督。

    愉快的做好了计划,阿米乐呵了,半夜还偷偷的将自行车拿出来稀罕了一把,这才甜甜的睡去,连对明年的担忧都放到了脑后,可见这山里住久了,阿米也学会了怎么享受简单的快乐。

    时间永远过得那么快,阿米盼着暑假的到来,日日过得很着急,而另一边邱明一家子反过来觉得这日子过得分外的快,时间都有些不够用,好容易在去往山谷田地的方向,靠近山缝的一处林子边上的碎石地起起了院子屋子的邱明一家突然发现,自家的钱还是不够用,屋子起了,这屋子里的家具却有点少,县城搬来的很多在这里不是很适用,所以想法子置办又是个事儿,在一个,这山里村落粮食都是村子里分的工分口粮,而他们一家却没有,这样一来,这粮食只能照旧回到县城,用户口本去买,这一来一去实在是麻烦,时间,精力,银钱都是个事儿,怎么调剂目前还在摸索中,自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会儿邱明也心心念念的盼着暑假到来,好歹到时候他能一门心思收拾家里的琐碎事儿了。

    纷纷扰扰中,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六月盛夏来临,随着火热的天气而来的是外头火热的新消息,在最初的支援边疆运动之后,知识青年下乡又开始了苗头,在城市的街头,总能听到激情澎湃的演讲,扩音喇叭中热血沸腾的歌曲从不停歇,还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冲入这纷纷扰扰的世界,跑向最艰苦荒漠的边缘。

    阿米带着几分茫然看向那街面上一身绿军装的学生们,她的心有些难受,这些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真的明白他们挥霍的青春有多珍贵吗?真的能青春无悔吗?她不知道,只知道她或许也该抓紧些了,做一些最后的准备。

    第141章 自行车来了

    不同的生活环境, 自然有不同的心境, 即使外面闹的再厉害,在葫芦村依然过着属于它们自己节奏的生活。即使是新加入的邱明一家子也满满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比如邱明娘, 这个在丈夫死后差点奔溃的活不下去的女人,在来到了这里之后,被香皂厂的山里大娘们一顿的教育,如今也风风火火的过着日子,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她还有三个儿子呢,哪怕是为了替丈夫等着看孙子,也要好好活下去。要挣钱给儿子攒结婚的钱,攒家底, 只有日子过得好了, 才能让丈夫在地底下放心。

    虽然说这个说法在这个时候很有些封建迷信, 一个不小心很容易被上纲上线的人逮着了去批、斗,可你也不能不承认,这样的由头其实真的很能稳定人心,特别是这样的妇孺们, 让她们心里多了点希望,多了个目标, 能支撑自己活下去, 支撑着这个家重新恢复生机。

    邱明家的老三在村小学里入了学,这个和阿米同岁的小子读书并没有什么天分,脑子也不聪明可你还别说, 人家还是挺有自己的本事的,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一手做模型的本事,能用一把小刀就削出坦克,汽车等等,凭着这个在学校很是受欢迎。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友谊很单纯也很简单,几个孩子凑一起说话,只要说的拢,或许半个小时后就是朋友了。

    邱亮拥有村子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即使只是公家的车,也足够让这孩子成为村子里小伙子们羡慕的对象,有了接触自然熟悉起来也快的很,没几天来来去去的,这小子也开始成为村中小伙的一员。还常利用优势,一早上班的时候顺带带着村中人骑车去城里,或是帮着采买东西,寄信等等,出了点力气换来了村中人的借纳和好感。

    新搬来的这一家子中最陌生的都一点点的融入了村子,即使在下放人员的仓库小屋子借助都没能受到影响,甚至还因为邱明爹的冤案问题,让他们和这些老人更有共同语言,相互怜惜着舔犊伤口。那么对这村子熟悉到一定程度的邱明自然更不用说了,刚办好了正式教师资格的邱明第一时间就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折腾他们在村中的家,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屋子弄起来。

    这不是说对住在仓库有什么不满意,事实上这房间虽然都是隔出来的,可也不算太小,住着也挺舒坦,有这么些邻居,每天晚上他给自己加油读书的时候还有人能问,比当初自己学校的老师还厉害呢。若是可以他都想多赖上些日子了。

    可问题是老村长在他们借屋子的时候就和他偷偷说了,秋日后或许这地方还会来人,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可到底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一间间屋子估计也挺吃香,到时候就要用上了,他们家已经麻烦了老村长不少的事儿,自然是不能再在这事儿上添乱的。所以对抓紧一切时间起屋子很是卖力。

    说起来他家人不错,村子里人又大气,还有些个情分牵线,两相里一加,邱明家的房子起起来速度不慢。邱明几年里常在村子里走动,和不少人关系不错,还跟着不少人家的当家男人去打猎,说家家户户都认识都可以了,这样的情况下,能搭把手的事儿,自然没人推辞。

    再加上邱明爹的事儿也人尽皆知的关系,人不免多了几分怜悯,淳朴善良从来都是山里人的本性,所以在葫芦村,他们一家子受到了不少的帮助,光是起屋子免费送来土胚石头的就占了总量的近半,这不仅仅是给邱明省了钱,也一样省了时间。让这建在村边边上,靠近山林的小院起来的分外的迅速。

    这年头的院子其实没啥区别,基本都一个样,无非是屋子的多少有点区别罢了。邱明家的屋子比阿灿家稍大些,因为地段的问题,好歹有个后院,虽然也不大,也就能搭个茅草棚子做的茅房,再加不到一分的菜地,前头倒是有个像样的院子,邱明还移过来一颗柿子树,就立在那厢房边靠着院墙,让着院子看着敞亮又凉爽。大热天能遮出好大一片绿荫。

    三间正房加两间厢房,和当初县城的小院也没差了,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那厨房和柴房因为要省钱,只是搭了个半人高的土墙加茅草的棚子,另外少了个水井,以后吃水有点费劲,全靠自己挑。围墙也勉强了些,黄泥家碎石子糊了半人高,再往上需要他们一家子空闲的时候自家慢慢往上加。

    还有屋子里头,还是因为想省钱,只有正房两边的屋子里起了土炕,将县城搬来的家具什么的安置妥当后,在没有添新的一分一毫。两间厢房目前那是啥都没有,空空荡荡的。不用说,这是一家子三个小子准备在经济问题没解决的之前就这么在一个屋子里挤着了。

    不管怎么说,六月底的时候,邱明家终于在村子里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家,虽然为此不单用去了全部的积蓄,还欠了不少的钱,可邱明对此依然很是欢喜,这是他在爹死后,成为一家之主的短短时间里为家里添置下的最大的家业,也是他第一份最大的成就,怎么可能不高兴。

    按照他的算计,那城里的房子,一个月15块的租金是很妥当的,而且人家工会说了,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让自家老二去工会领就成,这多爽利?再有娘,虽然香皂厂实在是小,只能算是大集体一般的企业,工资只有正紧国营厂的八成,可那也是正紧的肥皂厂,国家有工资标准的,到了娘手里,也能有24块一个月呢。自己作为新进的小学教员,那最低一级的工资也有26.5元,老二是邮递员,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过去上班,可他们到底也算是邮政子弟,对这些心里都有数的很,就他所知,刚开始和自己也差不离,而且作为邮递员还有每日1角5的补助,这样一算,总能有三十多块,这一家子加在一起,以后一个月都能有90多近一百的总收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欠下了阿灿和阿米那么多钱,邱明感觉自己也不用太发愁,总是能还上的。有稳定的工作,有往来城里的关系,村子里那些好心人的人情,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回报。

    别说是邱明心里稳稳地有底了,就是邱明娘,再房子起好,一家子搬过来之后,也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么一个家,有了稳定的工作,他们这个家就真的在这里能安安稳稳的继续过下去了。只要继续努力俭省着过日子,过上一二年,还上了家里的欠款,还能存下老大结婚的花销,只要顺顺当当的,或许再过两三年,自己就能抱到孙子了,到时候她也算是对得住死去的丈夫。

    这一家子就那样躺在土炕上,傻傻的看着还带着木香的房梁,露出傻傻的笑容。

    “哥,我们又多了一个院子真好。”

    “有了院子我也能带同学来玩了,那仓库同学都不敢去呢。”

    “等着还了钱,咱们再把厢房收拾出来,以后咱们一人一间屋子,想干啥就干啥,别说带同学玩了,就是在里头堆满你那啥模型都没人管你。”

    “呵呵,那感情好,比城里还舒坦,城里那屋子可没这里大。”

    “哥,咱们欠了多少?多不?”

    “放心,年底前肯定就能还了,大哥和娘都有工资呢。这里有野菜多,还能打猎,除了买粮食的钱,咱们都能存下,还起来快的很。对了,马上就放暑假了,你这毕业证也能拿了,别忘了去邮局找领导,争取早点上班啊!”

    “哎。我知道,早点去就能早点拿钱了。和哥一起还。”

    兄弟几个在这里展望未来,满心欢喜,另一边在村子的另一头,进村的地方,整个村子也一样欢呼着,惊喜着,那些孩子们更是大喊大叫着,差点把整个村子都给掀了,惹得老村长等急吼吼的出来,还以为出啥事儿了呢。

    才出来就看到阿米斜着身子,从胯、裆的地方插过去,就那么骑在了一辆高高大大,怎么看怎么结实的大自行车上。边上一群的丫头小子围着,不用问,肯定等着阿米下来呢,到时候好上去过过瘾。他们可不会和阿米客气,估计这几天里,这车是回不到阿米手里了。

    “唉呀妈呀,阿米这混丫头,这是哪儿弄来了这么一辆车,该不是又让小麦那孩子求人去了?”

    “弄张票的事儿,求个人怎么了?小麦如今可是领导了,这关系能没有?关键是这姑娘那手脚也太大了,这东西可不便宜,小二百呢,这也下得去手?小麦给她那几个钱怎么就藏不住呢!”

    “行了行了,你们呀就是多事儿,那孩子不是挺好的嘛,买个车咋了,阿米去了城里上学,来来去去的也不方便,有个车可省事儿多了,估计小麦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也不会给她票。”

    “这倒也是,不过你们看,那娃子才多大?这车骑的,看着都凶险嘞。”

    “山里娃子皮实,怕啥,别说是能够上了,就是够不上,也能想出法子来。赶紧的你们让让,我也瞅瞅去,这可是咱们村子里第一辆,以后啊,我去镇里,县里也能沾光借着骑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