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安家先宠妻在线阅读 - 第1页

第1页

    [台湾小言] 《安家先宠妻》作者:简熏【完结】

    上辈子她是家中摇钱树,全年无休拍戏赚钱,最后意外落水,结束十九岁人生,

    醒来后她成为小官家的嫡长女,她想像这时代的女子早早找个人嫁,相夫教子,

    于是趁着六月节游湖,看看能否得到花签找好对象,

    却被堂妹“不小心”撞下船,差点再度成为河伯的新娘,

    好在有个俊帅公子哥救了她,只是不留名号便离去,让她想报恩也找不到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几日后高门大户的郡王上门提亲,竟是他!

    尽管后来发现这是个阴错阳差的美丽错误,但证明了姻缘天注定,

    可嫉妒她得好姻缘的人却纷纷使出阴狠手段,还好她的郡王准夫婿护她护得紧,

    这些狠毒不入流的招数根本伤不了她,正感到幸福时,意外再度杀得她措手不及,

    他为了救皇上,竟被掉落的横梁击中背脊,就算清醒也极有可能半身不遂……

    《安家先宠妻》作者:简薰

    《安家先宠妻》女主角:夏兰桂

    《安家先宠妻》男主角:江瑾瑜

    【第一章 六月节惊魂】

    要说东瑞国年轻男女最期待的节日,那非六月节莫属。

    六月节,公子哥儿带着随从,或者自己轻身上街,小姐则由嬷嬷或丫头陪同,各自在湖上荡船,月色下,湖面上,晚风轻吹,或吟诗,或弹琴,更有什么都没做,小船交错时互见钟情便定下终身的佳话,那也是年年有的。

    太史局丞夏府上,有三个适龄姑娘,分别是大房嫡女夏元琴,二房嫡女夏兰桂,二房庶女夏平春,是故早早定下船只——东瑞国社会阶层分级严格,能在湖上摇船吟诗的只有官家子女,哪怕只是个流外九等小官,都可以上船,但商家儿女却是万万不行,即使是皇商,那也是商,只能在街上逛逛,寺庙抽签。

    夏家,夏老夫人正审视着三个孙女,夏元琴沉鱼落雁,夏兰桂小家碧玉,夏平春……长得像她爹,不过算了,那又不是她亲孙女,这三个女孩中,她只关心夏元琴,夏元琴好,那就好了,关心夏兰桂跟夏平春,不过是看在丈夫的面子。

    太史局丞夏老爷子当年是白身起家的进士,苦等发派不成,后来听人指点,把在乡下等他的未婚妻放一边,娶了太学博士的女儿陈氏为正妻,有岳父帮忙,这才有了缺,从流外的三等城门书令史开始,然后慢慢从流外进入九品,现在是从七品下的位置。

    夏老爷子是有点不择手段,但要说他人渣,却也不能这样讲,白身起家啊,爹娘兄弟辛苦种地的钱都拿来给他交束修了,他不争个前程,怎么对得起家人。陈氏生下儿子夏忠后,夏老爷子就把乡下的未婚妻接来京城了,不敢得罪岳父,所以只给个姨娘的位置,也生了儿子夏孝,可惜几年后程姨娘难产过世,母女都没保住,正室陈氏自然很高兴,为了表示自己大度,主动把夏孝记在自己名下,从此夏家便是两嫡子。

    岁月慢慢过去,夏忠夏孝都成亲了,陈氏成了夏老夫人,夏老爷子也没再收人,以京城官员来说,夏家算是很简单了。

    夏老夫人也是看在这点的分上,对不是亲生的夏孝那一房还可以,心里虽然仍偏向自己儿子,但面子上都过得去,也不曾让二房难堪。

    就像现在,六月节来了,银子早早给下去,让两个媳妇把女儿打扮起来,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子一字排开,夏老夫人越看嫡亲孙女夏元琴越满意,只不过家中的女孩子,以二房的夏兰桂为长,因此要交代,还是要交代她。

    “兰桂,你是姊姊,出去要好好照顾两个meimei,知道吗?”

    “孙女知道。”

    “祖母让熊嬷嬷跟你们去,你们自己眼睛也得睁大点,要是那小船破舟的,肯定是流外的品级,千万不能回信,要是豪华大船来的签诗,倒是不妨一看。”

    夏兰桂想笑,祖母只怕没说“穷人?退。富人?上”,但表面上还是一派乖巧,“孙女们知道。”

    “你们出去,就是我们夏家的面子,千万要记得,不可失仪,好了,时间不早,快点出发吧,荷包跟纸笔那些都带了吗?可别收到信签,却没东西给人家。”

    熊嬷嬷笑说:“老太太放心,老奴已经准备妥当,几位小姐就等着缘分来就好。”

    六月节的湖上求缘,要是对对方有意,可写花签过去,对方若也喜欢,那便回信,通常一来一回,知道彼此门户跟名字便可以说亲,成就一段佳话,要是没那意思,把花签退回,对方也会知难而退。

    夏兰桂去年已经有过一次经验,湖上风光不得不说,真是风流旖旎,月色掩映,琴声悠扬,夜风吹拂之下,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十分浪漫,去年她收过三张花签,不过她身边的高嬷嬷都拦下来了,高嬷嬷火眼金睛,说那些人乱枪打鸟呢,都是看到就送,大抵是落魄举子想找高门,也不挑,所以拚命送花签想碰运气。

    夏老夫人又交代了一番,这便催促她们快点出门。

    夏家租的是一艘十人坐的船,除了夏兰桂,夏元琴,夏平春三个小姐,还有夏老夫人身边的熊嬷嬷以及三人各自带的丫头、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