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太子妃很忙在线阅读 - 第191节

第191节

    弘晅在上书房补功课时,胤礽命裕亲王保泰捉拿昨晚装神弄鬼的七个宗室子弟。

    海拉逊被康熙处决后,简亲王雅尔江阿暂理内务府。可雅尔江阿对皇室忠心不二,怎奈耳根子软,优柔寡断,能力不足。也正因为是他总理内务府,内务府各司管事不但没因海拉逊一事缩起尾巴,反而胃口越来越大。

    雍郡王胤禛坐镇内务府,雅尔江阿依然是内务府总管。不过胤禛是主,他是次。内务府总管最多的时候有四人,两个内务府总管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今日早朝简亲王雅尔江阿也在,乍一听胤礽命保泰去拿人,下意识看向胤禛,怎么回事?

    跟你没关系。胤禛冲他使个眼色,稍安勿躁。

    昨日装鬼的扬桑阿是已故简亲王后娶的福晋,也就是继福晋的儿子,并不是雅尔江阿的亲弟弟。

    雅尔江阿见状,便低眉垂眼,当作什么都没听见。

    卯时四刻,天已大亮,扬桑阿等七人被带到乾清门外。站成四排的王工大臣下意识回头,康亲王杰书之孙崇安猛地睁大眼,不敢置信:“阿昌阿?!”

    “堂兄?”跪在地上的男子猛抬头,“堂兄,救救我——”

    崇安条件反射般看御座上的人,一见胤礽眉头紧皱,连忙回头呵斥:“闭嘴!”随即就问,“皇上,阿昌阿犯了什么事?”

    “半夜爬到朕的十五弟的院墙上装神弄鬼,拜他们所赐,十五阿哥的宅子闹鬼一事传的沸沸扬扬,你们都说说,朕该怎么处置他们?”胤礽反问。

    十五阿哥是太上皇的儿子,新皇的弟弟,此刻也在。可如今也只是个光头阿哥,阿昌阿是镇国将军,旁边的扬桑阿更是镇国公。这二位带头捣鬼,甭说礼部尚书不知道该怎么议罪,宗人府宗令保泰也不知该怎么处置。

    胤礽明知故问:“怎么都不说话了?”

    “皇上,臣就是,就是跟十五阿哥开个玩笑。”扬桑阿弱弱道。

    胤礽:“赶明儿朕派人去你府上装神弄鬼,把你额娘吓出疯病来,再轻飘飘说一句,朕只是跟你们开个玩笑,可好?”

    扬桑阿噎住。

    胤禛抿嘴笑笑,出列:“臣弟觉得此法甚好,可以一试。”

    “雍郡王?!”雅尔江阿轻呼一声,你做什么?

    胤禟看到胤礽脸上露出笑意,眼珠一转:“臣弟也觉得此法甚好。”

    “退下!”胤礽佯怒,“保泰来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

    康熙退位前已给裕亲王保泰和石家三姑娘赐婚,明年开春成亲。保泰也知道康熙把石家女许给他,是为了缓和裕亲王一脉和新皇的关系,他知道此时应该支持胤礽,可是他不知道胤礽是要严惩,还是吓唬吓唬七人:“臣弟愚笨。”

    “你是够笨的。”胤礽没好气地瞥他一眼,转向张廷玉,一想到他是张英的儿子,以张家的家教估计也遵循旧历。于是转向他身后,“戴铎,你来说说。”

    戴铎出列:“启禀皇上,十五爷大婚在即,新房却传出是鬼宅,此乃不吉,微臣以为合该重罚!”

    十五爷大婚?老天爷啊,十五阿哥的嫡福晋是皇后的亲妹子啊。众人突然想到,齐刷刷看向扬桑阿七人。

    兵部侍郎傅达理先前还纳闷,胤礽搞哪一出。经戴铎提醒,傅达理出列:“戴大人说的极是,奴才附议。”

    “保泰,知道该怎么处置了?”胤礽看一眼后知后觉的大舅子,心里头直叹气,都是石文炳的孩子,怎么就跟皇后差那么多呢。

    裕亲王保泰也看出胤礽是打定主意借他的手惩治几人,可是涉及到简亲王府和康亲王府,保泰很是头疼:“扬桑阿乃主谋,臣弟以为应当革去公爵,降为一等镇国将军。”

    “照你这么说,阿昌阿应降为辅国将军?”胤礽不等他开口就说,“他们几个身上也有公爵?”

    保泰迟疑一下,想清楚了才说:“没有。只是在兵部和工部挂个闲职。”

    “挂个闲职?”胤礽冷笑一声,“直接说花银子买个官得了,朕又不是不知。保泰,他们五人该如何处置?”

    八旗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胤礽和石舜华真要论起来还是表兄妹,保泰并未因另外五人的官职小而太过分:“臣弟觉得应革职查办。”

    “这样就行了?”胤礽问。

    保泰下意识抬起头,不然呢?难不成您还想把人处死。

    “汗阿玛,儿臣有话说。”站在直亲王身边,身上没有任何官职和爵位,每日上朝只当壁画的弘晋突然开口。

    胤礽转头看去,只见他身后的十五阿哥也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弘晋,你来说说看。”

    “镇国公半夜里去十五叔府上装神弄鬼,想必平日里十分清闲。”弘晋道,“不如就命镇国公等人去盛京劳动垦田,强身健体,也能重振八旗雄风。”

    扬桑阿脸色骤变,“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奴才知道错了。”

    “住嘴!”胤礽揉揉额角。

    扬桑阿倏然闭嘴,像被人掐住脖子一样。

    雅尔江阿见状,出列恳求道:“皇上,扬桑阿已知道错,不如就按戴大人所说的办。”

    “朕问你们的时候,一个个不吭声。”胤礽故意问,“大阿哥说出来,你们又反对,故意的?”

    雅尔江阿忙说:“奴才不敢。”

    “不敢?”胤礽笑吟吟问,“那该怎么处置你这个弟弟?”

    雅尔江阿暗叫一声,不好:“奴才,奴才不知。”

    “那刚才谁说按照戴铎说的办?”胤礽看向雅尔江阿,目光灼灼,轻飘飘问一句,“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第190章 高人在民间

    雅尔江阿头皮发麻, 讪讪道:“皇上是皇上。”

    “那朕叫你们说该怎么处置,一个个恍若未闻,把朕的话当五谷杂粮之气,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胤礽面色一冷,视线停留在保泰身上。

    裕亲王保泰倍感无力,怎么又绕回他这里:“大阿哥的提议极好,他们在京中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盛京, 到盛京强身健体。”

    “你们意下如何?”胤礽看向王公大臣。

    文臣武将当中有不少人听说过十五阿哥的宅子闹鬼, 本以为是谣传。然而, 若不是以前听到过“闹鬼”的流言, 众臣真以为今天这事是胤礽设下的圈套。也正因为知道扬桑阿等人没事找事,胤礽不过是顺势为之, 导致众臣一时猜不出胤礽的心思,便跟着说大阿哥的提议极好。

    胤礽一副既然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朕就勉为其难遵从民意的模样, 命降爵的扬桑阿、阿昌阿和革职的五人即可启程前往盛京。

    盛京虽好也无法和京城的繁华相比, 更何况那里天寒地冻。七个人顿时面如死灰。明明二十郎当岁,出了紫禁城, 一个个仿佛老了将近十岁。

    扬桑阿回到家中,已故简亲王的继福晋听闻此事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扬桑阿的兄长镇国公敬顺问清他犯了什么事,就劝继福晋:“别哭了, 只是叫他去盛京, 不是流放, 皇上已经够仁慈了。”

    “革去公爵还叫仁慈?”继福晋惊叫道,“你是谁儿子?”

    雅尔江阿心中冷笑,这是怪他不帮扬桑阿求情?思及此,转身就回他院里。

    敬顺看一眼雅尔江阿,扭头瞪他亲娘一眼:“当年德妃的弟弟拦住太子妃的马车就被流放,扬桑阿带头把十五阿哥,皇后的妹夫的宅子弄成鬼宅,皇上只是罚他去盛京,您还想怎样?您再闹下去,传进皇后耳朵里——”

    “皇后在宫中——”

    敬顺打断她的话:“石家呢?石家子弟不惹事,但人家也不怕事。傅达理如今是兵部侍郎,石家的三姑爷是宗人府宗令裕亲王保泰,扬桑阿如果不立刻出京,他俩随便一人再告到御前,皇上就可光明正大地严惩。”

    继福晋哆嗦了一下,立即吩咐家奴给扬桑阿一家收拾行李。与此同时,康亲王也去他堂弟阿昌阿府上跟他分析利弊。

    城中七户人家收拾行李时,胤礽也没闲着。

    下朝之前,胤礽吩咐宗令保泰、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顺天府尹以及他的兄弟们巳时到西暖阁议事。

    霍林唱出“退朝”,王公大臣往南走,弘晋追上胤礽:“汗阿玛,您现在就要把居住在城中闲散的旗人移往东北,皇玛法知道吗?”

    “不知道。还有,不是城中。”胤礽回头道,“是京城一带满、汉、蒙八旗子弟全部移往东北。”

    弘皙见他哥追上去,他也跟着跑过去,惊讶道:“算上家眷和奴仆得有十几万人,这么多人比当年迁往蒙古的晋北和陕北穷人还多。汗阿玛,他们若是不愿意迁移,闹出来事来可不小。”

    “城里城外的百姓一看到整日里斗鸡走狗的八旗子弟就像看到蛆,那些人早已失了民心,民心如今在朕这边,他们闹出人命来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胤礽道,“京城百姓不会同情他们,还会觉得他们抗旨不遵。”

    弘晋提醒道:“赶明儿皇玛法问起来呢?”

    “尘埃落定,甭说问了,他骂朕也无济于事。”胤礽道,“弘晋,离你大婚只剩四个月,外面的宅子收拾好了?”

    弘晋:“好了,儿臣随时可以搬出去。”

    “找钦天监挑个黄道吉时,然后去找晋江。”胤礽道,“他会带人过去帮你搬。”

    弘皙忙问:“汗阿玛,儿臣呢?”

    “急什么,你的婚事定在明年。”康熙四十九年选秀,石舜华不但把弘晋和十五的嫡福晋以及两个侧福晋定下来,也把弘皙和十六的嫡福晋定下来。

    皇子阿哥出宫,养家银子就得二十多万两,算上大婚,一人少说也得花费三十万两,这还不算前期修葺宅院的银子。

    康熙本来想着一年娶两个儿媳妇和孙媳妇,掐指一算得花费一两百万两白银,心中一痛,干脆把这事推给胤礽。

    胤礽大婚时已二十一岁,把弘皙的婚事拖到明年,也比他当年成亲早。正因为这一点,弘皙和十六也不好抱怨。

    弘皙房中有两个伺候的人,他额娘贤妃给挑的。而身边不缺女人,弘皙也不急着抱媳妇:“可是儿臣的宅子还没定下来,离儿臣成亲只有一年,这么短的时间都不够修宅子的。”

    “那就住在南三所,反正那边空院子多,朕许你一人占两处。”胤礽走到景仁宫门口,“你们今儿在这里用饭?”

    弘晋瞥一眼苦着脸的弟弟,笑道:“儿臣那里已经准备好,就不进去打扰皇额娘了。”说完,把弘皙拽走。

    巳时未到,保泰、胤禛等人就到了乾清宫西暖阁。胤礽放下朱笔,就问户部尚书京城一带有多少旗人。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户部尚书即便没特意查户籍,只凭每年出的俸禄,也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待他说完,胤礽就问兵部尚书军中有多少旗人。

    兵部尚书被问住了,支支吾吾好一会儿也没能说出来。

    胤礽已经料到,也没生气,而是命人去户部和兵部把户籍、名册拿过来,随即又吩咐人去宗人府拿宗族名册。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皆不知胤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九贝勒胤禟戳一下身边的十贝勒胤峨。

    胤峨朝他手上掐一下,又瞪他一眼,你都不知道,我能知道么。

    在胤禟和胤峨两人眼神交流的时候,骑马前往三地的侍卫回来。胤礽看着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以及宗人府宗令把八旗男丁统计出来。

    因名册不止一本,就命胤禛等人过去帮忙,随即吩咐御膳房准备饭菜。

    酉时左右,满汉蒙八旗男丁全部统计出来。刨去在军中的八旗子弟,还有八九万人。这些人当中为朝廷效力和自谋生计的只占两成。

    胤礽此时才说:“后天一早朕会颁布诏旨,京城一带的闲散旗人移往东北自食其力。从下个月开始,朝廷不再发放俸银。一来给朝廷减轻负担,二来关外的荒地也有人开垦。你们意下如何?”

    “皇上圣明。”户部尚书董国礼道,“微臣回去就命人统计关外还有多少荒地。皇上,是按户分地还是按照人口?”

    胤礽:“自然是按照人头。前两年无需纳税,第三年比照关外的百姓收税。”

    “嗻!”董国礼犹豫一下,“微臣要不要向太上皇禀报?”

    胤礽笑道:“你想禀报也找不到汗阿玛。”董国礼是康熙四十五年上来的,是康熙的人,“汗阿玛此时在塞外大口吃rou大口喝酒呢。”

    胤禛下意识看他一眼,见胤礽神色不变,不禁咂舌,他这个皇帝二哥是越来越厉害,以前随便一句话就能被激怒,如今居然说谎都不眨眼。

    “塞外?”兵部尚书色尔图是胤礽提上来的,跟胤礽一心,却怕康熙找他,“何时去的?”

    胤礽想了想:“走有十来天了。这会儿不是在归化城就是在赤峰。同去的还有弘晏、弘曜、老四家的弘晖和朕大哥家的弘昱。”说着话看胤禔和胤禛一眼。

    在座的所有人,除了胤礽,只有两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