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太子妃很忙在线阅读 - 第218节

第218节

    石舜华:“他还巴不得你跟家里走得近,外甥跟舅舅感情好。”

    “想的真美。”石三姑娘嗤之以鼻。

    石舜华笑道:“聪明的男人有时候是挺让人不喜。话说回来,窝窝囊囊的男人,大哥和二哥也不会让你嫁过去。他没背着你纳妾,也没算计你的妆奁,不想你回娘家也只是劝说,不是直接阻止,过日子么,还是要糊涂一点。”

    “您说的臣妇都懂。”石三姑娘道,“十全十美的人只存在话本里。”

    石舜华:“你能这样想就行了。赶明儿本宫跟皇上说一声,把他调离京城,到一个没人认识你们的地方呆几年,再回来就没人记得这事。”

    “谢谢jiejie。”石三姑娘大喜,回到家就忍不住跟孙嘉淦说。

    胤礽晚上回到景仁宫,听到石舜华提起孙嘉淦的事,不禁叹气:“你真会给朕找事。”

    “这才多大点事,县令、知州,您随便安排一个。”石舜华道,“孙嘉淦不想去也不敢叫三妹来跟妾身说。”

    胤礽看她一眼:“那朕就把他调往扬州?”

    “扬州?”石舜华惊讶,“不大合适吧。”

    胤礽:“不是现在。”

    “之前弘晅提起台湾和南海,您也说不是现在。”石舜华看着他,“你心里到底盘算多少事?”

    胤礽笑道:“你一向了解朕,你猜。”

    石舜华真想听他的心里话,可她怕照着听到的说出来吓着胤礽:“今天困了,明日再猜。”

    胤礽跟着她回卧房:“猜不出来直说便是,朕又不会笑话你。”

    石舜华回头白他一眼,哼一声继续往前走。

    胤礽大步追上去:“你什么意思?”

    “没别的意思。”石舜华道。

    胤礽:“别以为烛火暗,朕没看清楚。刚才分明鄙视朕。”

    “想多了啊。”石舜华道,“您若是不困,再回乾清宫忙一会儿。”

    隆冬时节,胤礽很想学他小儿子找各种理由懒床,难得一天相对来说清闲,胤礽即便不想跟石舜华同床,也不想顶着冷风往乾清宫跑:“皇后,朕发现你的胆子越来越大。”

    “以后会更大。”石舜华脱口道,“您还是尽快习惯吧。”

    胤礽上前搂着她的肩膀,整个人挂在石舜华身上。

    石舜华被压的踉跄了一下,就推他:“离我远点!”

    “跟谁说话呢?”胤礽明知故问。

    石舜华扭头道:“你——”

    胤礽低头咬住她的唇瓣。

    石舜华不敢置信瞪大眼。

    候在一旁的宫女、太监猛地低下头,靠着墙边退出去。

    石舜华眼角余光瞥到,抬腿朝胤礽脚上一下:“老不正经!”

    胤礽倒抽一口气:“谋杀亲夫!”跳着脚追上去。

    “真想杀了你。”石舜华瞪他一眼,脱掉棉衣就去洗漱,“都当祖父的人了,传出去像什么样。”

    胤礽捞出水盆里的热毛巾:“汗阿玛都当曾祖父了,也没耽误他给朕添弟弟。”

    “您要跟你汗阿玛学?”石舜华问。

    胤礽噎了一下:“好的不叫朕学,非叫朕学那些,你还是不是朕的皇后?”

    “今儿想吵架是不是?”石舜华转向他。

    胤礽抬手把毛巾糊她脸上。

    石舜华眼前一黑,深吸一口气:“皇后可以休夫吗?”

    “赶紧去睡觉,说不定梦里能实现。”胤礽和石舜华进来之前,宫人已经拎一桶热水和冷水进来。胤礽洗了脸就去拿洗脚盆,“皇后,再磨叽下去,洗脚水也得用朕的。”

    石舜华笑吟吟道:“我不洗了。”自打恢复真容,就很少化妆的石舜华今儿也只用了面脂,用热水洗洗脸,脱掉鞋就往炕上爬,“熏晕你。”

    正在挽裤脚的胤礽眉头一挑:“你不洗朕也不洗,看谁的脚味大。”

    石舜华僵住,扭脸看到他真不打算洗,不敢相信,惊叫道:“你是皇帝!”

    “冬天袜子厚,上早朝的时候群臣闻不见,无需皇后提醒。”胤礽说着话就拉被子。

    石舜华算是败给他了:“我洗,我洗还不成么。”顿了顿,“就用你的洗脚水。”

    “阿钟jiejie,明明有满满一桶热水和冷水,皇上为啥非要娘娘用他用过的?”小宫女很是不解。

    阿钟淡定道:“皇上喜欢娘娘,娘娘也喜欢皇上,自然也喜欢用皇上用过的。”

    石舜华一趔趄,险些从床上摔下来:“阿钟,你们都去歇息吧。”

    “噗!”夜深人静,门外的几个宫女的声音不大,胤礽也听得一清二楚,忍着笑指着地上的盆和桶,“不收拾出去,半夜里起来绊倒你。”

    石舜华朝他腰间拧一把:“我乐意!”

    “当朕没说。”胤礽钻进暖呼呼的炕上,“离卯时还有三个半时辰,朕真希望是三十个时辰。”

    石舜华没好气道:“您怎么不一觉睡到开春呢。”

    “你还别说,朕挺羡慕蛇。”胤礽道,“听弘晅那小子说,南海四时常花,长夏无冬,赶明儿朕带你去南海。夏天最热的时候,咱们就去四季如春的云南。”

    石舜华:“您想得倒是挺好,只怕你不如汗阿玛身体好。”

    “他老人出去一趟,朕本以为会变老,没成想整个人比之前还精神。”胤礽道,“再过三五年,朕和他走一块,说他是朕的兄长,别人都相信。”

    石舜华:“现在是不是挺后悔?”

    “不后悔。”胤礽道,“他老人家的治国手段跟朕不一样,他不退位,指不定会生出什么变故。现如今朕虽然羡慕汗阿玛,也只是偶尔羡慕。”

    石舜华:“去西洋的工匠该回来了吧?”

    “今年过完有四五年了吧?”胤礽问。

    石舜华算一下:“差不多了。当初给他们定的时间是五年,算是在路上用的时间。”

    “都回来了,把他们安置在哪儿也是个问题。”胤礽叹气道。

    石舜华:“如意馆怎么样?”

    “放西洋东西的如意馆?”胤礽问。

    石舜华:“对,妾身听说里面也有人研制西洋的东西。”

    “他们全是闭门造车。”胤礽道,“除了一些玩的,什么都没造出来。那里倒挺合适。皇后,你平时也没闲着啊。”

    石舜华:“您今儿说话怎么阴阳怪气的?”

    “有吗?”胤礽眨了下眼,“大概是朕困了。”

    石舜华张嘴想说话,忍不住打个哈欠,不得不闭上眼睡觉。

    腊月初八,整个紫禁城上空弥漫着八宝粥的味道,康熙的脸色异常难看,慈宁宫上下悄无声息,没有一丝过节氛围。

    小太子踏进慈宁宫,被康熙的眼神冻得哆嗦一下:“皇玛法,谁惹您生气了?”

    “巳时?不在尚书房,跑来做什么?”康熙冷冷道,“是不是你那个皇帝爹叫你过来的?”

    小太子咧嘴装傻:“才不是呢。尚书房太冷,孙儿来您这里暖和暖和。咦,这是什么?户部的账册?不是应该在户部,怎么会在您这里?”

    康熙淡淡地瞥他一眼:“你爹呢?”

    “爹是啥?”小太子故意装傻,“哦,爹是汉人的称呼。您是说汗阿玛,他好像在西暖阁跟大臣商讨政务。孙儿瞧着他挺忙就没敢进去。”看到桌子上有花生,“孙儿给您剥花生吃。”

    康熙面无表情:“朕不想吃。赶紧回尚书房,别等朕赶你。”

    这话若是对弘晋说,弘晋就走了,要是对弘晏和弘曜两兄弟说,两兄弟不走也会感到不好意思。小太子仿佛没听见,剥个花生递给康熙:“听说花生以前又叫长生果,吃了能长生不老,皇玛法,快吃一个。”

    “听不懂朕跟你说的话是不是?”康熙皱眉道。

    小太子摇头:“孙儿才十一岁,还是个小孩子,记性不如您,您又说那么多,到底是问孙儿哪一句没听懂啊?”

    第223章 双胞胎成婚

    康熙呼吸急促。

    小太子唬一跳, 连忙说:“来人, 快宣太医!”

    “宣什么太医, 朕还没死。”康熙大声道,“都跟朕站住!”

    小太子跟着说:“都站住, 站住,别去了, 皇玛法没事。”说话间递给康熙一杯茶, “喝口茶,消消火, 天塌下来有孙儿帮您一起顶。”

    “这会儿又不是个小孩子了?”康熙反问。

    小太子神色坦然,没有一丝尴尬:“您是长辈,孙儿是晚辈。孙儿就算七老八十,在您面前也是个孩子。而孙儿也是太子,一国储君, 就算三五岁,在奴才面前也要像个大人一样。”

    “你这张嘴巴, 真是遗传了你额娘。”康熙忍不住揉揉额角。

    小太子放下花生, 手在坎肩上蹭几下, 绕到康熙身后给他按按头:“皇玛法,孙儿的手法咋样?特意跟太医学的,在汗阿玛脑袋上试过好几次。”

    康熙浑身僵一下,放松下来, 眉眼露出一丝笑:“在你汗阿玛头上乱按, 他没揍你?”

    “孙儿跟他说手法不好, 请多担待。”小太子从没给胤礽按过,只是没少看石舜华给胤礽按,看得次数多了,聪慧的小太子记住一点点。勾头看了看,见康熙脸色比刚才好,才问,“皇玛法,到底跟谁生气?”

    康熙冷笑:“朕就知道是皇帝叫你来的。想探听什么?”

    “您这么说就冤枉汗阿玛了,汗阿玛真不知道。”弘晅道,“汗阿玛这会儿在忙,听奴才说您大发雷霆,他抽不开身,特命孙儿过来看看。”勾头看一眼账册,“如今四叔总理户部,账册是四叔给您的?”

    康熙坐直:“别揉了。你四叔,他不帮你汗阿玛一块骗朕,朕就烧香念佛了。”

    “您可是真龙天子,佛祖不敢收您的香火。”小太子转身到他对面坐下,继续剥花生:“户部尚书给你的,您咋想起来看账册?”

    康熙盯着他:“你汗阿玛真不知道?”

    “孙儿对天发誓!”小太子举起手,“汗阿玛不知道您因为什么生气。”

    康熙皱眉:“得得得,别在朕面前做戏。朕不告诉你,皇帝也会派人去查。”

    “汗阿玛关心您啊。”小太子信口胡诌,“您气得食不下咽,汗阿玛也担心。”花生仁递给康熙,小太子翻开账册,“又出现大贪官啦?”

    康熙:“别翻了,不是贪污的事。这几年你汗阿玛又是造火器,又是造大船,还派你九叔去南海找洋人,朕感觉得出去一大笔银两。年底了,户部拢账,朕这几日也闲,就命户部侍郎把今年的账册拿过来。上面居然只剩一千多万两,朕退位那年国库有四千万两,还不算零散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