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这边太医说“恭喜老夫人,奶奶这是有喜了。” 林母在那边说“您再诊诊。”可别诊错了,万一诊错了,可不是空欢喜一场。 太医也在那里无奈,他好歹也是从万千的大夫里选出来的,要是这都诊不对,可不是得被皇上炒了回家吃自己了。 只好又顺着林母的话诊了一遍脉,用肯定且认真的语气在重复了一遍刚刚自己说的话“奶奶这是有喜了。” 这时候,被太医震惊到的贾敏终于清醒过来了,也问了一遍太医“您确定吗?” 太医真的已经不想再重复了,只答非所问的说道“您脉像很好,是药三分毒,我就也不给您开什么安胎药了。” 说完赶紧收了药箱准备溜,溜了溜了,万一林海下班回来再问一遍,他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了。 林母已经激动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这是先去祠堂谢祖宗保佑呢,还是先去庙里还愿。不拘是个姑娘也好,小子也罢,这可是林家有史以来孩子来的最快的一次了。 林母又双手合十,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拜了拜,皇帝老爷赐的婚可是太好了。 “快扶着你们奶奶,”林母眼见的贾敏站了起来,忙吩咐了丫鬟们搀扶好贾敏,又说道“敏儿,你且坐着,你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尽管跟我说。” “管家呢,快去寻了大爷回来,就说他要当爹了。” 林母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她,贾敏肚子日渐大起来以后,林母总觉得贾敏的肚子要比寻常同月份的要大些。生怕因为自己给儿媳妇补的太过,导致难产,又特意令林海下帖子请了一回太医。 “奶奶可能怀的是双胎,不过因为月份尚浅,不能确定,这样罢,两个月以后我再来一趟。”太医皱着眉头下了一个不太确定的结论。 第79章 林母自打知道贾敏坐了胎以后就腰也不疼腿也不酸了, 等太医确诊了贾敏怀的是双胎以后, 林母觉得自己还能再活五百年。 林母都快把儿媳妇当祖宗供起来了。 林母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原先要个武将家的闺女也不过是想着身子骨好点, 更容易开枝散叶。可现如今儿媳妇有了, 她又觉得儿媳妇打小教的是诗词歌赋的更好, 毕竟这样婆媳还有话聊。 林海虽也十分孝顺,可毕竟是成年的男子, 每日不过是去林母那里请个安, 也就罢了。 往日里林母一个人也过惯了, 可现在多了个儿媳妇能陪吃陪聊,肚子里还揣着她的乖孙子。这一日日的下来,反倒是林母和贾敏更像是一对母女了。 实在是林家几代单传的魔咒太响亮,贾敏嫁到林家以后, 史氏也是在小祠堂里日日烧香拜佛, 保佑闺女能一举得男。 等贾敏怀的是双胎的消息传来以后,史氏能不开心么。史氏一开心, 就喜欢找些人陪聊, 顺便炫耀一下怀了双胎的闺女和刚学会写字的大孙子。 因为现如今徐老夫人的身体不太好, 史氏这个做儿媳妇的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开席摆宴。所以,史氏的陪聊只能是王氏这个儿媳妇。 “我的敏儿能是不好的么?林家几代单传又怎么样, 我的敏儿却是一年抱两了。” 王氏在边上听得是坐立难安, 她与贾敏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好, 因着添妆这回子事情, 这关系就更是恶劣了不少。 王氏以狭小的心眼也没少在心里想着最好贾敏什么都生不出来。 但是现在扬州那里传来了她的对照组顾悕之已经生下了次子。她一直诅咒的贾敏又怀上了双胎, 但是她自打生下珠哥儿之后却一直没有开怀。 虽然史氏话里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催着王氏赶紧再怀一个或者让王氏再给贾政纳个妾什么的。但是在王氏看来就是妥妥的婆婆在催着她赶紧给珠哥儿添个弟弟。 更尴尬的是,王氏自打怀珠哥儿那会儿起就跟贾政的关系不怎么好,现在还处于分居的状态,这上哪儿再给贾珠添弟弟去。 王氏好不容易熬过了史氏日日炫耀闺女的日子,但是又进入了另一个地狱。 瑚哥儿在江南那边贾赦和顾悕之给请了一个不愿意当官的却中了进士的顾氏子弟当老师。当然,这也有山阴顾家在给京城的魏国府服软的意思在里头。 既有名师教导,瑚哥儿倒也歪歪扭扭的学会了写字。 史氏向来疼爱瑚哥儿,就连瑚哥儿人在江南,史氏也见着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打发了人特意千里迢迢的送过来。 顾悕之便教着瑚哥儿写了第一封信,随着顾悕之他们要往京城送过去的节礼,一起送到了荣国府。 瑚哥儿虽说是能写几个字,可也学得不多,加上人小,骨头也软,写的字也真的是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还有些地方涂涂画画的,简直可以说是没眼看了。 可史氏不一样了,她本就也不是个读书人,对字的好坏也没什么大的厌恶之情。更何况这还是心心念念的大孙子人生中写的第一封信,在史氏看来,大孙子拉的屎都怕是香的,更何况于还特意给她写的信。 史氏收到信后,先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让身边识字的丫鬟念了几遍后,又把信给仔仔细细的贴身收了起来,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头底下才觉得睡得香。 过了几日以后,史氏又觉得这样在她显摆大孙子的信的时候还得再掏出来让人看,平白把信给折腾坏了可怎么办。 史氏特意吩咐了林管家去京城有名的书画铺子找了个顶顶有名的装裱师父,拿了最珍贵的那种紫檀木把瑚哥儿的信给装裱了起来。 为了显眼点,史氏特意让丫鬟们挂在了荣禧堂的正堂里,过往的人都能一眼看到的那种。 本来史氏这么折腾也就算了,也就是老太太特别喜爱炫耀大孙子,勋贵人家常有的事情。 但是,因为史氏也给贾代善炫耀了几遍,贾代善虽眼红大孙子的第一封信不是给他的,可也珍稀大孙子的墨宝。 这挂在荣禧堂可不是容易落灰尘么,平白脏了大孙子的字可就不好了。 贾代善听说洋人那里有大块的玻璃,盖在字画上头还能把字画看得清清楚楚的那种。 贾代善特意找了在京城的西洋人那里买玻璃,可洋人们早就在来的时候把那种大块的玻璃都献了上去。小的不成型的倒是有几块,可这又罩不住瑚哥儿的那墨宝,贾代善也不稀罕。 无奈贾代善又去皇帝那里磨了一回,当今如今最喜欢看的戏码就是父慈子孝,其次就是喜欢演一回体恤功臣。 贾代善这回又是误打正着的拍了一回皇帝的马屁。皇帝不仅是送了贾代善一块玻璃,就是连要放书信的框都吩咐了内务府替贾代善做了,也是贴心极了。 皇帝见到贾代善又想起一回贾代善他闺女和女婿。双胎本来就是件稀罕的事情,这稀罕的事情还不是出现在子嗣繁茂的人家,而是出现在了几代单传的林家,就连当今身边的太监们也难免偶尔说起过一回。 皇帝想一想他当堂赐婚的时候那啼笑皆非的缘分。只觉得自己果然是英明神武,连赐个婚都能打破了臣子家中几代单传的魔咒,常常得意一回,连带着林海也简在帝心了一回。 王氏日日去荣禧堂请安都能看见在公婆特意挂出来的大侄子的信。说实话,就连她这个没读过书的人都觉得这字丑得很,可奈何婆婆喜欢,她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婆婆一再的向她炫耀起瑚哥儿的信,难免又让王氏在心里酸上一回。同是孙子,怎么大房生的就是个宝,二房的就是小可怜了呢。 可贾政就要单纯许多了,在他的想法里,要是贾珠学会了写字,第一幅作品也得被他爹娘这么当宝贝一回。 贾政是一个说做就做的人,他在贾珠刚出生的时候就能在贾珠耳边开始背四书五经。这会儿贾珠虽然小了点,但是贾政教贾珠写字这种事情也做得出来。 贾珠原先养在王氏的院子里,贾政日日去背书给贾珠听倒也不麻烦。可这不是要让儿子学写字了么,贾政觉得儿子还是养在自己院子里方便。 当爹的要养儿子在跟前,在这个男权社会,当娘的也没什么办法。更何况,王氏还想用贾珠来维系一下自己与贾政之间的关系呢,也就顺水推舟让奶娘给贾珠收拾了东西搬到了贾政那里。 可别忘了,贾政的院子在马棚旁边,大人们尚且还能忍受,贾珠一个小孩子如何忍受得了。 贾政自从上次会试装晕被他爹打了一顿以后,心里对棒棍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赞同得不得了。 当然贾珠还小,用棒棍打是肯定不行的,另辟蹊径的贾政特意让人做了符合贾珠手掌大小的戒尺。 贾珠不过是个两周岁还没到的小娃娃,这哪里忍受的了,日夜啼哭也是有得了,没过几日,人便瘦了一大圈。 贾珠的奶娘一身的荣辱都是在贾珠身上的,见自己奶大的哥儿受到这种待遇,只能找王氏去告状。 王氏再不好,对亲儿子却是尽心的,她原本想着儿子不过是被亲爹接过去启蒙罢了,又在一个府里,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可现在奶娘这么一说,王氏直接就炸了,怒气匆匆的去找贾政吵了一架。 王氏和贾政吵架的动静怎么都小不了,不一会儿贾代善史氏都知道了,就连身体不好的徐老夫人都知道了。 这事儿确实是贾政的错,贾代善和史氏也不偏袒贾政,连着徐老夫人,一人把贾政喊过去骂了一顿。贾代善那头甚至还动了板子,让他也尝尝棒棍底下出孝子的滋味。 可在贾政看来,却是大家都在耽误他儿子的上进了。对王氏这个耽误他儿子上进的罪魁祸首更加没什么好脸色了。 贾珍就是瑚哥儿书信风波的第二个受害者了。 贾敬自从他哥大好以后一心想做个纨绔子,他又自持是个善解人意的好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让儿子学。不过是日日带着儿子去逛大街,听说书。 贾代化又是个大老粗,完全没想到大孙子还有要启蒙这件事。但是被贾代善明里暗里炫耀了好几回瑚哥儿写的信以后。 贾代化也意识到了,他大孙子貌似比瑚哥儿还大些,说书他大孙子倒是说的挺溜的,可还真没启蒙。 被炫耀到的贾代化已一回府,就勒令贾敷给他大侄子启蒙。 贾敷如今在翰林院待着,日日空闲的很,贾珍启蒙这事他也同弟弟贾敬提过几回,可都被贾敬含糊过去了。这回终于不用再担心大侄子做文盲了自然是开心的很。 有人开心,自然有人不开心。陈氏就是那个不开心的,她自从生下元春以后就再也没有开怀。到不是她不喜欢闺女,可在她心里总得有个儿子才能继承了爵位,不然可不是白白便宜了二房。 现如今夫君又开始教二房的长子读书,她就更是不乐意了,越发想着要再生个儿子。 第80章 陈氏为了求子, 京城附近只要是说得上名号的能求子的庙陈氏就没有没去过的, 还有各种生子的土方子也没少试。 拜佛什么的贾敷倒是由着陈氏,可各种生子的方子, 要是被贾敷看到一次, 贾敷准得说一次。 先开始还是好言好语的劝, 他们毕竟也还年轻,不着急。贾敷也没个纳妾的想法, 再不济, 就将来让珍哥儿兼祧两房也就罢了。可陈氏表面应得好好的, 私底下,那些药方子还是没少用。 贾敷发现了陈氏喝那些苦药汁子,难免要说上几句,夫妻两个难免要吵上几句。旁人尚可, 可元春毕竟也大了些, 也知事了,总以为是父母在嫌她不是个男子。 陈氏是贾代化老部下家的闺女, 其父母当年也不过就是个农户人家出身, 只不过后来因为其父骁勇善战所以才发迹了而已。 陈氏无子, 陈母和陈氏的几个嫂子弟妹更急,毕竟将来宁国府要是当家的是不是他们陈家的血脉决定着他们日后能不能背靠宁府好乘凉。 陈母也有几个乡下的亲戚, 偶然间说起陈氏膝下只有一女。佛也拜了不少, 各种生子的方子也没少用, 可就是没再开怀乡下亲戚给出了一个主意。 乡下人也没过继不过继的说法, 可要是没个男丁, 在田间地头能被欺负死。在乡下人看来,女娃不似男孩能顶立门户,反而是嫁出去还得赔钱的赔钱货。 那么自然,女孩子的名字也就不怎么重要了,不过大丫二丫的叫着。但如果,头胎生了女孩儿,很多人都会给闺女起个吉祥的名字,招娣。 这么多人家,总有几户,头胎生了闺女,二胎生个儿子的,一来二去,大家就把这生儿子的原因归咎于闺女那个吉祥的名字,jiejie带着弟弟来嘛。 陈氏一听这个主意,觉得不过是一个名字的事情,要是自己真能生个儿子,不仅是自己将来有了依靠,闺女有个兄弟,即使出嫁了也不会被婆家欺负了。 陈氏也算是将门虎女,这做事情还是挺风风火火的,打定主意以后,就吩咐了身边人,以后别在叫大姐儿叫元姐儿了,得叫招娣。 可陈氏忘了元春这名字是贾代化这个宁国府的当家人取的,况这名字也算是应和了元春大年初一的生日和贾氏宗族嫡长女的身份。 这堂堂宁国府的嫡出姑娘,国公爷的亲孙女,叫这么个土里土气的名字算怎么回事。就算贾代化能同意,整个贾家也不太可能同意,这平白降低了贾家姑娘们的档次,更何况,贾代化也不可能同意。 这陈氏的亲闺女首先就拖起了后腿,元春是个好姑娘,上孝顺父母,下友爱贾珍这个没小多少的弟弟,颇有贾家大姑娘的风范。 但贾元春再怎么着也是一个娇养长大的小姑娘。她是在贾敷病了这么多年以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别说是贾敷了,就连贾代化也对贾元春宠得很。 因为元春乖巧可爱,贾敬和朱氏这个做叔叔婶婶的,也对元春爱得不行。 元春又是被贾敷这个学问极好的爹亲自启的蒙,更何况,招娣这个名字,元春再蠢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元春的午饭向来是和陈氏一起用的,这厢陈氏命丫鬟们把元春爱吃的菜端过去“芳茶,这碗蒸牛乳给招娣端过去,她爱吃这个。” 一时听来,连丫鬟的名字都要比招娣这个名字多几分意境。贾元春哪里能忍,直接就摔了筷子找她祖父做主去了。 陈氏茫然的看着闺女一路哭一路往贾代化的院子跑去,心里越发觉得还是得生个儿子,闺女果然是要嫁出去的,跟她这个当娘的亲不起来。 贾代化看着自己的宝贝心肝元姐儿哭成这副样子,心疼的不行。可毕竟是儿媳妇那里,他这个老公公也不好直接去训斥了儿媳妇,只能让贾敷好好跟他媳妇说一说。 不过贾代化也想到了他的小乖乖元春也该有个大名了,比照着原先贾敏的那时候的规矩,元姐儿也该跟着兄弟们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