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炮灰也想活(穿书)在线阅读 - 第71节

第71节

    张采萱拉着他的手, “但是危险……”

    秦肃凛失笑,“没事,那些人只是想要粮食,真要是急了,我给他们就是。”

    也对。

    那些人只是想要吃饭,根本不是穷凶极恶的山匪会杀人。

    张采萱不是不懂事的人,这么危险她当然不会执意要去,只道:“你要好好的,我只有你了。”

    话语里满是依赖,听着这话,秦肃凛将她搂得更紧,他何尝不是只有她?

    半晌,秦肃凛才低低道:“我会好好的,我还没看到我们的孩子呢。”

    翌日,外头还是一片黑暗,张采萱就起身去了厨房熬粥,顺便蒸上了昨夜剩下的馒头,如果他们两个人都去的话,就头天夜里的馒头热一下带着,一人啃点垫着。

    她刚刚点火,秦肃凛就已经出现在厨房门口,“采萱,你没必要如此,我随便热一点就行,这么冷的天,小心着凉……”

    又开始唠叨了。

    外头确实很冷,张采萱心里却一片温暖,笑道:“我乐意。”

    秦肃凛一愣,话自然就停了,半晌,上前蹲下,抱过张采萱,吻了下她的发,“采萱,我也乐意自己热。”

    抱了一会儿,张采萱催促,“你去套马车,这边很快就得了。”

    馒头起锅,秦肃凛的马车已经套好,张采萱拿出腌的笋,还有一斤左右的干木耳递给他。

    秦肃凛接了,又接过热气腾腾的馒头,看着她圆润了一圈的脸,到底忍不住,再次拥入怀中,“回去睡,等你睡醒,我就回来了。”

    张采萱点头,外头已经听到顾书唤他的声音,秦肃凛应了一声,牵着马车出门,还不忘回头嘱咐,“回去,外头冷。”

    秦肃凛走了,张采萱听话的回房继续睡,睡了半天又睡不着,不过被窝里暖和,她也舍不得起床。

    外头的天色渐渐地亮了,往常的这个时辰,他们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秦肃凛和她两个人去镇上,他们是直奔落水村那边的路口,将菜给元圆,搬了粮食就可以回家。今天不同,今天有涂良和顾书,他们第一回去,换粮食没那么快。

    张采萱盘算着现在去厨房做饭,等饭好了他们应该也回来了。

    她在厨房时,时不时看一眼门口,听到敲门声,飞快过去开门,打开门一看

    ——抱琴。

    张采萱有些失望,侧身让她进门。

    抱琴看到张采萱神情,笑问: “是不是很失望?”

    张采萱瞪她一眼。

    抱琴收起脸上的笑容,叹息,“我有点担心。”

    张采萱带着她进门,抱琴嘴上不停,“你说涂良那么老实,会不会被诓啊?”

    涂良又不傻,抱琴这担心完全多余,张采萱递了茶水给她,自己端着热水暖手。

    抱琴端着茶杯,“其实我担心……会不会真有抢劫的?”

    张采萱默然,这可难说。

    抱琴提议,“我们去村口等,好不好?”

    她打量了一下张采萱的小腹,道:“我扶着你,我们走慢一点,路上如果遇上他们,就坐马车回来。”

    张采萱不想去,不是她不担心,而是去不去村口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抱琴又道:“方才我来的时候,看到杨姑娘家中搬出两篮子菜,观鱼还跟我打招呼,说是去村口换粮食。”

    张采萱讶然。

    谭归说了换粮食,昨天就在村口搭了个棚子,派了人守在那里,但是村里除了老人,谁也没去换,都打算拿到镇上去来着。杨璇儿这就去换,只怕换粮食是假,做出支持谭归的姿态才是目的。

    “不去,太冷了。”张采萱摇头拒绝,而且最要紧她肚子有孩子,路上那么滑,万一摔一跤可不太好。

    她执意不去,抱琴无奈,“那我就在这里陪你。”

    正说话间,外头有马儿嘶鸣的声音,张采萱面色一喜,抱琴唰的起身就去外头开门。张采萱走得慢一些,刚刚出门就听大门口的抱琴道:“采萱,我回了啊,你慢点。”

    张采萱走到门口,秦肃凛走过来开门,打算牵马车进门,一眼看到院子里的人,他忙道:“采萱,你别来了,地上滑。”

    其实不滑,只要小心些,应该没事的。

    方才抱琴还提议去村口,只怕她们还没出门他们就回来了。

    张采萱顿住脚步,上下打量秦肃凛,见他真的没事,转身回了屋檐底下。

    秦肃凛关上门,从马车上搬下来四个麻袋,看起来都很沉, “今天的粮食,元管事还在,那木耳和笋他直接给了粮食,说拿回去主子看了,若是喜欢的话,再补我们一些。”

    张采萱含笑点头,忙问道:“一路上没事?”

    秦肃凛面色慎重起来,“没事。”

    见他脸色不对,张采萱忙问:“怎么了?”

    秦肃凛也不隐瞒,“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看起来似乎是结伴。”

    这确实不太好。

    秦肃凛将粮食搬进屋,又去后院拆了马车,张采萱的饭菜早已经做好,两人对着吃了饭。

    现在不需要秦肃凛去摘菜,胡彻两人自觉摘了收拾好,有带泥的还会洗一下。不需要他们两人费心。

    吃完饭,收拾了碗筷,天色已经过到午时了,秦肃凛拉着她进门,“陪我睡一会儿。”

    却又有敲门声响起,拍门有点急,听的出来外头的人应该也很急。秦肃凛一打开,虎妞娘就急匆匆跑进来,“采萱,今天村里去镇上的牛车被抢了,还有人受伤了。”

    张采萱心里一紧,要知道村里人架的虽然是牛车,但也是几人结伴,因为搭牛车的人多,他们的人还要多许多。

    张采萱和秦肃凛对视一眼后问道:“你们不也没事么?”

    虎妞娘是坐秦肃凛的马车的,也是一起回来的。

    虎妞娘也疑惑,“对啊,我们都好端端回来了,路边虽然有人,但是他们并没有上前拦啊。”

    秦肃凛扶着张采萱往门口走, “我们也看看去,仔细问问到底是怎么个情形。”

    虎妞娘走在前面,边回头道:“麦生受伤最重,听他们一起的人说,麦生不肯把银子拿出来,这才被揍。”

    当张采萱看到麦生时,真心觉得麦生勇气可嘉,揍得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到处都是乌青红肿,脸大了不止一圈。如果不是都说那是麦生,张采萱是认不出他来的。

    听说他身上也这样,刚回来时浑身都是泥和脚印,此时他躺在屋子里的椅子上哼哼唧唧,似乎还带着哭音,“锦娘,他们打人。”

    屋子里人多,本就问情况的,打探伤势的,还有问镇上情形的挤成一堆,三三两两低声说话,热闹得很,麦生这话一出,屋子里诡异的安静了一下。

    顿时都想起了当初麦生和孙氏吵架那回的情形。

    锦娘正帮他擦脸,闻言柔声道:“他们要银子,你给他们就是了,如今打成这样,你身上痛,我也心疼。”

    锦娘的声音软软的,语气里带着满满的温柔,张麦生闻言,忙道:“这银子是要拿回来给你的,肯定不能给他们,你别心疼,其实我只是看起来有点肿,也有点青,我一个大男人受点伤没事。一点都不疼,过两天就好了。”

    他话音落下,锦娘帮擦他脸的手一顿,随即继续,却是往下按了按,麦生顿时惨叫,“痛……”

    又忙改口,“我不痛。”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12点

    ☆、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再封

    麦生一脸的扭曲, 满脸的青青紫紫还红肿不堪, 这会儿再扭曲起来, 实在是不好看。

    锦娘轻轻叹口气, 收回手看向屋子里看热闹的众人,轻声道:“劳烦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嫂担忧我们家麦生,他现在已经没事了。”

    这是隐晦的赶人了。

    村里人其实也是看热闹, 顺便打探消息,要说有多担忧麦生的伤势是没有的。

    于是, 一个个起身告辞。

    张采萱有孕, 并不和他们一起挤着往外走, 和秦肃凛两人留到了最后。

    秦肃凛拉着张采萱想要走,走到门口时顿住脚步,回身看向麦生, 问道:“麦生兄弟, 我有点好奇,你们怎会被围上的?我们的马车过时, 他们虽然想要上前, 到底没动手。”

    张麦生坐直了身子,似乎因为这一动弹又碰到了身上的伤,面容又扭曲起来,对上锦娘的视线后又极力忍耐。

    锦娘担忧的看着他,“对呀,他们的马车过了都没事,你们牛车上还看得到那么多人, 怎会被抢?”

    张麦生叹气,“大概是牛车跑不快,他们围上来之后……”

    三人好奇的看着他。

    麦生声音低了下去,带着隐隐的不忿,“他们胆子太小,看到人围上来就主动把粮食和银子交出来了。”

    三人:“……”不挣扎反抗一下的吗?

    这个问题麦生也想问,他们三架牛车,赶车加上搭车的人,足有十来人,还全部都是壮年男丁,那些人虽然看起来多了些,但都是饿了肚子的,面黄肌瘦。真打起来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只能说,人遇上危险,最先想到的就是逃避。

    锦娘悠悠叹气,“你也交了就行了,万一他们打死你呢,你让我和爹怎么办?”

    张麦生摇头,“不行,这个是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多人呢,他们不敢打死我,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回来了?”

    走出麦生家的院子,张采萱低声道:“看来那些人根本不敢太过分。”

    麦生死活不给银子,又不知道他藏在哪里,还真的被他带了回来。那些人没找到银子,也确实不敢打死人。

    秦肃凛扶着她慢慢的往村西走,张采萱看到张麦生浑身的伤,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肯定是痛的,撒娇卖乖的不过是想要锦娘放心罢了。

    张采萱沉默半晌,“肃凛,你也别去了。”

    秦肃凛摇头,“大不了给粮食,不会有事的。再说,我们是马车,不带你的话跑过那段就行了。”

    这也是实话,不是谁都有勇气跑去拦疯跑起来的马儿的。

    但是,翌日却没去成,因为当天夜里下起了大雪。

    张采萱夜里睡得不安稳,到了往常起床的时辰,秦肃凛已经醒了,推开窗户,只朦朦胧胧看得到一大片白。

    张采萱裹着被子跟到窗户边,道:“这么大的雪,不知道还看不看得到路?”

    秦肃凛打开门走出去,去踩院子里的雪,一脚下去,直接就没过了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