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在线阅读 - 第10节

第10节

    “那是!mama最聪明!做得比rou还好吃。”杨武雄这个实力妈吹任何时候都不忘吹兰芝的彩虹屁。

    兰芝笑着摇摇头,并不是她聪明,而是她来自更先进的几十年后,那是一个处处都不缺乏美食的美好年代。

    不过虽说萝卜几乎零成本,但鸡蛋和油的成本却不低,而且这道菜非常费油,普通的人家肯定舍不得这么做来吃。

    兰芝将盆中剩下的胡萝卜丝全部炸成丸子,捞出后晾在筲箕中;又将草纸裁切成四四方方的块状,把丸子包装成袋,用干谷草芯捆成一袋袋。这样一袋袋卖,不用过秤,省了算钱的步骤,方便何太婆这样的老人,省得她算不清被人坑了。

    第二天正是赶集的日子,何太婆一大早就来找兰芝。看着黄金色的萝卜丸子,何太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品尝之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直把兰芝夸成一朵花。

    “何太婆,你也不用卖太贵,一包卖一毛钱就好,也不要和人讨价还价,能卖多少是多少。”兰芝叮嘱道,这些萝卜丸子成本并不低,卖便宜了今后更没赚头。

    何太婆连连点头,她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丸子,刘兰芝比她聪明,她听着照做就对了。何太婆背着背篓,揣着兰芝送给她的一大包萝卜丸子,既舍不得吃又忍不住想吃,最后还是没憋住,吃了小半袋,剩下的一大半收好了。

    她有些忐忑,街上没有人卖过这种东西,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一毛钱一小包,实在是太贵了,但刘兰芝千叮嘱万吩咐不能降价卖,她也不好私自做主,卖亏了回去对不住人家。

    她背篓里足足有五十袋,如果全部卖出去,那就是五块钱。

    半天赚五块钱啊,她想都不敢想,就算只卖掉一半她都很知足了。而且这五十包背起来也不重,哪像她背萝卜那样费力。

    何太婆选了场口靠近粮站的地方把背篓放下,将样品放在上头,刘兰芝给她说要让客人先尝后买。

    刚给供销社送了东西的李师傅路过粮站门口,看见何太婆卖的东西,不禁好奇问道:“太婆,你这卖的是什么?”

    “我这是小酥丸,老师傅,你尝尝看,不好吃不要钱。”何太婆终于盼来第一个客人,忙堆满笑脸说道。

    李师傅看她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婆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还带着讨好期待的笑,生了些恻隐之心,就当真拿了一颗丸子品尝。没想那丸子到了嘴里,竟然意外好吃,像rou味却又不是rou味,香鲜可口。

    “你这怎么卖呀?”老师傅问。

    “一毛钱一包。”何太婆说。

    李师傅是个货车司机,专门给乡下这些供销社送货,这年头司机包里有的是钱,就豪爽道:“那你给我来十袋。”

    何太婆没想到竟然这么顺利,第一个顾客就直接开口买十袋,她笑得合不拢嘴,赶紧给这位老师傅提了十袋。

    有人见李师傅一下买十袋,都不禁好奇何太婆卖的到底是什么。听说可以免费品尝,手上有点钱的都过来尝了个鲜,结果没一会儿,何太婆背篓里的五十袋炸胡萝卜丸子就全都卖完了。

    何太婆恍若梦中,她完全没有想到竟然真的这么好卖,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赚了整整五块。

    她赶紧揣好钱,高高兴兴地回去找刘兰芝,把卖的钱全都交给刘兰芝。兰芝按照事先说的,和何太婆一人分一半,何太婆哪敢分一半,她那些萝卜就算全部卖掉,也不过几毛钱。而刘兰芝能把萝卜做成这种味道,肯定也花了不少成本费和加工费。

    最后兰芝收了三块,剩下两块给何太婆。

    “刘三娘,你真是聪明又手巧,尝过的都夸你做的很好吃,还问我是什么做的,我一个都没告诉。”何太婆兴致高昂地跟兰芝谈起今天上街卖萝卜丸子的细节,末了又问:“你今后还要不要做?我又帮你卖,你随便给我点跑路费就成。”

    兰芝笑道:“好呀,下次赶集我又帮你做,上次的萝卜还剩一大半呢。”

    何太婆:“我家里也还有些,一会儿我给你背过来。早知道萝卜也可以这么值钱,我就不用来晒成萝卜干了。”

    兰芝看她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笑着宽慰道:“没事,你可以让那些有萝卜的过来卖给我,我收购后做成萝卜丸子,你不就又有萝卜丸子卖了?”

    何太婆有些心动又有些担心,怕旁人知道后也来帮着刘兰芝卖,那就和她没什么关系了,但她自己的萝卜又没剩多少。这门生意她还希望一直做下去,最后何太婆想了一法,去生产队的其他人家收萝卜,一分钱一斤买来背到兰芝这边。

    何太婆现在不仅自己卖,也动员他儿子去走新店子、上房等集市,这样几乎都能卖几十袋。

    何二爷可没何太婆那么低调,没出几天,半个生产队都知道何太婆收萝卜是给刘兰芝加工,做成小吃拿去各个集市卖,而且利润非常可观。

    第18章

    原来那何二爷是个喜欢抽烟喝酒的,而且一喝了点酒,话就特别多。别人一问他,他就全部和盘托出。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门生意,他清醒后也后悔莫及,深怕今后没有这么好的生意做了。

    很快,生产队陆续有人借着给兰芝送萝卜的机会过来看情况,尝了兰芝的炸萝卜丸子,都问着兰芝拿货。兰芝均按六分钱一袋卖出,至于他们拿去卖多少,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年轻些的就结伴去县城,城里人多而且出得起价,这么一包小吃在县城卖到两毛都有人肯掏腰包。尝到甜头后,来兰芝这边拿货的人越来越多,炸萝卜丝丸子的销量一天比一天大。

    兰芝又趁机研究出了新的小吃,除了炸萝卜丝丸子,还有萝卜丝饼、素炸丸子、炸豆腐丸、炸豆渣丸子等,有单独包装,也有混在一起包装的,价钱都一样。

    这类小吃都是就地取材,淀粉、鸡蛋、蔬菜等在农村根本就不值钱,但每天有大量菜丸子和豆腐产出,原材料的消耗也非常大。

    来她这里进货去卖的人在回来的路上也会沿途收购一些便宜的蔬菜,运回来又卖给兰芝。这样来回都有赚,一天下来竟然比农村给人做帮工的工匠师傅还要赚得多。

    蔬菜倒是好办,家家户户都有,但油却不够用,兰芝又向这些进货的人高价收购油。还好这群人各自跑的地方不一样,只要她开口,大家从各个地方帮她买些菜油和猪板油回来,还是够她用了。

    杨二嫂见兰芝那边鸡蛋消耗大,而且收购的价比集市上还贵那么一点,便直接在山林里搭了个鸡棚,又多敷了二三十只小鸡。

    也有人眼红兰芝生意做大了,赚的钱多,想偷师学艺自己回去做,老六媳妇和丁家媳妇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人经常借着各种名义过来观看,惹得刘二娘和老七媳妇意见非常大。

    兰芝听她们私下里抱怨,又莫名好笑。她穿越过来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日子,农村的日常除了农活就是家长里短,邻里之间的摩擦常有,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多大的事,但相互间却能置气很久。

    就拿杨家这几兄弟来说,老六和其余几房的关系都不怎么样。老六是个木工,仗着有一门手艺,颇有点瞧不起人,和自家兄弟之间也算计得非常精,帮自己兄弟做事也和外面收一样的价。杨大娘那边要是遇上点什么事找他们兄弟,老六又很会钻空子地以要外出干活,忙不过来为借口,最后这些事就落到了其他几房身上,主要还是老二和老七两房人头上。

    像大房的杨老大虽然不在家,也没帮忙做活,但杨老大每年有上交赡养费给杨大婆,也没什么好说的。老六两口子斤斤计较,惜钱如命,甭想从他们身上拔下一根毛。

    转眼就到了入学的时间,兰芝亲自送三个小豆丁去上学,和学校的老师打了招呼,晚上又给这三个孩子复习功课和检查作业。他们最初还是有些胆怯,尤其是小梅小英,平日在家很少出门,性格很内向,兰芝亲自送了几天,又给学校老师和同学都贴心送了小吃,让他们多关照。

    没过多久,他们倒都适应了。杨大嫂和刘家都有小孩上学,兰芝之后就让三个小孩子跟着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一同去学校。

    现在业务扩展了,三个小孩也入了学,家里只剩兰芝和刘二娘两人,人手严重不够,兰芝便又请了杨大嫂和老七媳妇过来帮忙。这两人虽不及刘二娘手巧,做活却老实靠谱吃得苦,兰芝交给她们也放心。

    连续晴了十多天的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又到了倒春寒的时候。

    兰芝的草棚一遇上这样的天气,就成了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几乎每个房间都会有那么几处漏雨的地方。

    现在农村的房子多是瓦房,也有像兰芝这样草房,和多年后的小楼房不一样,瓦房和草房每年或隔年都会翻修屋顶,把漏雨的地方补上。瓦房要把亮瓦擦干净,屋内会亮堂,也要把碎掉的瓦砖换成新的;如果是草棚,则要在漏雨的地方加盖干谷草。

    但是刘兰芝这房子已经三四年没人检修过了,也难怪处处漏雨。

    不过这并没有抵挡住房间里面的热闹气氛,下雨天很多农活都没法做,金沟村的人便都聚在了兰芝这边,看刘二娘炸丸子。

    刘二娘在美食方面很有天赋,兰芝给她说过几次,她就能做得像模像样,而且味道不会差。

    兰芝当初承诺要把自己会的都交给他们,在这些人面前也从未有藏私的意思。她做的这些素食小吃原材料都是家家户户有的,做起来并不难。丁家媳妇和老六媳妇看兰芝赚得风生水起,也分外眼红,都觉得自己要学会了肯定也能赚大钱。

    一群人在兰芝这边尝了不少丸子,丁家媳妇和老六媳妇回家就捣腾去了。不过做美食这门活,看似简单,同样一道菜不同的人做出来就是不同的味道。

    她们都是穷惯了的,平日里做饭炒菜都节省习惯了,王定英舍不得用新鲜猪油,就把陈年油拿来炸,结果那油当初掺了腊rou油进去,做出来的味道可想而知。丁家媳妇则是因为家里下蛋鸡少,舍不得多加鸡蛋,做出来的味道和兰芝那边做的天差地别。

    不过好歹是做出来,味道差点那就降价卖,两人赶集的时候都不约而同背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了集市。到散场的时候,两人连成本都没赚回来,到家后还被自家男人说了一通。

    刘家的母猪前段时间生下了一窝小猪崽,现在小猪崽已经一个月大了,刘家兄妹见兰芝这边每天剩下的菜叶子菜皮和豆腐泔水也不少,便送了一对小猪给兰芝。

    兰芝盛情难却,不过她想养猪倒不是因为每天浪费的菜叶子和豆腐泔水,而是粪池的粪水不够。猪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尤其是在这种化肥种类单一的年代,她看街上都没化肥卖。虽说她的空间试验站中也有不少化肥,但那里的东西对她来说是不可再生的,她还想留着今后做些实验用,不能随便拿来浪费了。

    兰芝按照市价把猪崽的钱亲自给刘老太爷送过去。

    刘老太爷却客气道:“兰芝你未曾把我们当外人,让大鹏赚了那么多,又教会家芳学了那么多手艺,要不是你,我们现在哪能吃得起rou,穿得起这些新衣服?这猪崽的钱,你就别再送来了,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拿来拿去的,就显得生疏了。”

    刘太婆也慈眉善目地笑着说:“是啊,我活到这个岁数,也没想着还有这么一天。我这身衣服正是大鹏两口子去城里帮我买的,这好料子的衣服就是不同,我穿着一点都不冷了。以前那些旧棉衣,穿着又死板又厚重,不活动不说,半天都穿不暖和。”

    两位老人年纪大了,受不得一点风寒,刘家的儿孙虽然不多,但个个孝顺,整个家族也和睦,比杨家勾心斗角的众兄弟团结多了。刘大鹏夫妇赚了钱,也没私藏,大半都拿出来一家子开销,只存了少部分当私房钱,刘二娘的工钱也是如此。

    刘家一直都是金沟村过得最好的,现在更是,因此还让杨大婆背地里嘀咕了很久。

    兰芝见他们这样坚持,便也没再客气了。

    现在每天进出金沟村的人越来越有多,也曾有人私下研究过这些炸丸子,结果都放弃了。一来他们不知道配方,味道做不出这么好,二来他们算下来自己做的成本竟然跟从兰芝这边进货卖相差不大,还更消耗自己的时间。

    丁家儿媳和老六媳妇上次吃了亏,也不自己折腾了,都从兰芝这边拿现成的货去卖。

    这日,风和日丽,兰芝正在翻门口那块菜园土,她准备今后在这里搞点玉米试验。

    她刚扔下锄头,就见老六媳妇急匆匆跑过来,“五嫂!都什么时候了,快别在这里干活了,五哥他回来了!”

    兰芝正干得满头大汗,见老六媳妇又是那副神在在的样子,便用棉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谁回来了?”

    老六媳妇看上去比她还急,“五哥啊,你老公。”

    第19章

    兰芝懵了下,原书中从来没出现过的人物竟然活着?

    对突然多出来的便宜老公,兰芝一时还不知该怎么接受,接着又听老六媳妇满面愁容道:“五嫂,我先来给你通个气,你好有个心理准备,五哥还带了个女人回来。”

    兰芝:!!!

    太好了,终于不用当接盘侠了!

    兰芝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不该把这种窃喜情绪表现出来,便板起脸。

    原来这个杨老五还是个渣男,自己在外快活,把妻儿丢在家里不顾,几年音信全无,害惨了三个儿女。

    老六媳妇见兰芝黑着脸,心中又生了几分同情,刘兰芝再有钱又怎样?还不是公婆不疼,男人不爱,现在男人把外面的野女人都带回来了。

    这般一想,这些日子的眼红病又好转不少,便无比同情地宽慰道:“五嫂,你别伤心,我们都站在你这边,五哥想乱来,还得问问我们杨家的兄弟些!”

    兰芝:……不不不!你们不用站在我这边!我自己就能手撕渣男!

    兰芝收了锄头,和老六媳妇一同回到家里,刚到院坝边,就见杨大婆带着一男一女走过来。

    男人身形高大,长得倒是人模狗样的,头上顶着淡淡的绿光——“杨老五,28岁”。他手上挽着的女人打扮时髦,脸上搽着脂粉口红,头发烫成了这个时代非常前沿的波浪卷,被旁边一身补丁衣服的杨大婆衬得像朵花一样。

    兰芝打量他们的同时,杨老五也在打量兰芝。

    他从来没想到再次见刘兰芝会是现在这种情景,他和刘兰芝是包办婚姻,两人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要说什么情啊爱的,肯定没有。

    当初说媒的给他介绍刘兰芝的时候,说刘兰芝是他们生产队的第一美人,他第一次见刘兰芝的时候,确实惊为天人。

    然而相处得久了,也就那样,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样的平淡无波。

    他当初拿鸡蛋去城里卖,被城里的富家千金徐梦琪看上,徐梦琪问他愿不愿意去供销社工作。供销社,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挣扎一番后,他实在是受不了农村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然后就再没回来过。

    没想到这次回来,金沟完全变了一个样,家家户户都吃得上rou了,听说还是刘兰芝带他们赚钱的。

    他原本以为回来会看到一个灰头土脸的黄脸婆,没想刘兰芝比他从城里带回来的女人还要水嫩漂亮,身上穿的也是好料子的衣服。

    她刚刚锄完地,脸色红润有光,一双明眸像被水洗过的黑曜石,又亮又清澈。

    “三娘~”杨老五突然有些后悔了,深情款款地喊了一句。

    挽着他手臂的女人在他的手臂上狠狠掐了下,杨老五又顿时清醒了几分。

    刘兰芝再能赚钱又怎么样?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万一哪天变天了,是要被抓出去□□的。

    供销社的工作才是人人争抢的铁饭碗,他不能为了刘兰芝这个乡下女人而放弃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