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首辅家的长孙媳在线阅读 - 第114节

第114节

    春归也全然不在意自己被归为庸脂俗粉油嘴滑舌之流,低着头随了皇后再次到王太后跟前归座。

    今日她是十分不宜再出风头了,别说趣话笑谈,最好是一声不

    吭。

    好在王太后也十分体谅春归的心情,没再表示看重,而是和沈皇后、舒娘子一干女眷谈笑风生,由得春归坐在一边儿安安全全当个摆设。

    这样春归便能够听清曹国公夫人回应张太后的话

    “可不是这样?七丫头从来就不待见那些专爱奉迎讨好的女孩儿,聚在一块儿也只说些胭脂水粉的话题,哪里有什么趣味?就是有回偶然结识了陶家的姑娘,那孩子也能把列女传的典故如数家珍,见识也算渊博的,七丫头倒对她另眼相看几分。陶姑娘更有心的一点,明知道七丫头就少一件儿看得入眼的嫁衣,她先没吭声儿,暗暗替七丫头打听着,废了不少周折才从苏州请了个绣娘,直到嫁衣裁绣好了,她自己先替七丫头掌眼把关,觉得是件上好的,才送来让七丫头过目,果然比京中多少绣庄的裁绣都要精美,且陶姑娘光靠着眼睛,就能度量准确七丫头的尺寸,七丫头一试那套嫁衣竟十分的合体,这可不解了我们一大难题?陶姑娘也不收咱们的工线,把那套嫁衣白送出手,话还说得很是得体,道是能为七丫头的知己已经是她三生有幸,就是不知要怎么尽心,好在请的绣娘裁制的这套嫁衣能为七丫头不弃,才给了她机会略尽知己的情谊,七丫头不知怎么答谢陶姑娘,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陶姑娘就说她十分仰慕娘娘的风仪,若是能多得娘娘的教诲,就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了,我看着那孩子的确温婉贤淑,就想着遂了她的心愿,家里的丫头们都已出嫁,今后怕是不方便在常常入宫,娘娘若是觉得烦闷了,倒可以召陶家那孩子来寿康宫里说话解闷。”

    春归听见“嫁衣”二字便晓得陶姑娘必定就是芳林表妹无疑,就连沈皇后都有了相同的判断毕竟今日的太后寿诞为她cao办主持,邀请了什么人她心中有数,姓陶的只有自家外甥女。

    当见曹国公夫人对儿媳一番交待,领进来的果然就是陶芳林,沈皇后心里别提多么窝火了,忍不住瞪了一眼早就进来在旁陪坐的沈姨妈,趁着王太后和舒娘子在谈笑风生,沈皇后示意沈姨妈出去说话。

    “芳儿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搭上了张家七姑娘?你们怎么让她去奉承寿康宫那位?!”

    沈姨妈其实也是满头雾水:“jiejie问我,我竟也闹不清这是什么情形,芳儿这两年和我也不像小时候那般亲密了,就说往苏州请绣娘这件事,她提都没和我提过,直接找的她父亲处办。我也问过她,婚事都没有一撇呢就这样折腾,家里的堂姐堂妹们怕都会诽议她铺张,她也从来没跟我解释过,只说这些事情让我不要多管。”

    不过沈姨妈还是替女儿辩解:“要说和曹国公府交好也没有什么不妥,张七姑娘眼看就要嫁进甄家,她把芳儿引为知己,说不定日后对芳儿的姻缘会有帮助,更不说寿康宫的张娘娘,芳儿若真投了她老人家的眼缘,说不定……jiejie便是提出择芳儿为太孙妃,张娘娘也会支持的。”

    沈皇后盯着自己的同胞meimei,脑子里有如群马奔腾的混乱,一时间还真不知怎么组织言辞。

    第264章 那人何人

    最终沈皇后的满腹郁火还是因为沈姨妈从眼睛里流淌出来遍布满脸的殷殷期盼助燃了。

    “我说陶长见怎么会拒绝把芳儿嫁去太师府,原来他打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太孙妃,他可真敢想,荒唐的是他两眼只能看到荣华富贵,一心里只想靠着女儿攀高枝,他可曾为太孙的处境考虑打算?如今宋国公府已是岌岌可危,还不知皇上会不会迁怒太孙,太孙这时需要的是更多助力,陶家能干什么,你跟我说陶家算不算得助力?!太孙妃的荣辱,说到底是依靠太孙的荣辱决定,如果太孙储位不保,太孙妃还能够独自尊荣不成?!”

    皇后越说越是愤慨,咬着牙握紧了沈姨妈的手臂:“圣慈太后这些年怎么对待我,旁人不知meimei心里难道不明白?高氏如果不是被她纵容,哪里有胆量事事顶撞不敬我这婆母?你们陶家可是沈家的姻亲,却上赶着讨好奉承曹国公府,你们这是当众往我脸上甩耳光啊!今日你听听张夫人的话,口口声声标榜自家的姑娘,说什么不喜阿谀奉承,谁不知道他们家的七娘最是庸俗不堪目中无人,名门闺秀们可从来不耐烦搭理她,你们陶家倒好,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儿倒替他人cao心起嫁衣,巴巴的赶制出来腆脸送上门去,求的就是张太后的欢心!陶家甘作阿谀小人我管不着,但你还是沈家嫁出去的女儿!你把豫国公府的脸面置于何地,你有没有为我和小妹着想过一丝半点!”

    这一长番有如波涛滚滚的数落彻底冲垮了沈姨妈的期待热盼,她慌得直往后退,手臂却被皇后紧紧拽着,逃躲不开,又不敢用力挣脱,急得险些没有哭出来:“老爷是怎么考虑的,我是当真一无所知啊,jiejie可是知道的,小妹提亲时,我也巴不得能促成和太师府联姻,但眼看着这门婚事已经没了指望,心里着急,这才产生了这念头。jiejie既然不赞同,就当我没说过就是……”

    沈皇后瞪着meimei,到底是长叹了一声。

    当年她虽然择定为太子妃,以致本家被赐公爵摆脱了白身平民的门楣,可先帝宠纵彭、申二妃以至立储之后几乎立时反悔的事也可谓朝野尽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门显贵谁也不愿意和豫国公府联姻同盟,二妹到底还是只能嫁进一户空有其名的落魄士族。

    陶家虽说只有个空架子,却还自恃是官宦士族,二妹性情又软弱,在夫家一直过得小心谨慎,把自个儿活成了个摆设万事都作不得主,也的确不能指望她能成臂膀助力,但沈皇后窝火的是沈姨妈在翁婆丈夫面前唯唯喏喏也就罢了,难道女儿也不敢教训约束了?眼看着芳林当众丢脸她倒还觉得与有荣焉!

    但无论如何今日都不是理论计较这事的时机,沈皇后已经决定平息心情。

    正这时却听一声“娘娘万福安康”的礼问。

    转头一看,原来是陶芳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跟着过来,颔首低头正行万福礼。

    相比沈姨妈的惊慌失措,陶芳林在皇后面前就显得格外落落大方了,甚至于当她听闻皇后那句“哟,怎么舍得巴结圣慈太后的大好时机”那句奚落时,也能脸不红心不跳的侃侃而谈:“娘娘息怒,父亲婉拒小姨母的提亲固然让娘娘失望,不过父亲却从来不曾妄想太孙妃之位,母亲今日向娘娘提起此事,那是因为祖母的叮嘱,还望娘娘体谅母亲一来是忧心芳儿的姻缘,再者也有为难不得已的

    情由。父亲曾经告嘱芳儿,为人贵在自知之明,如芳儿乃蒲柳之姿且正如娘娘所说并不能辅佐太孙殿下丝毫,是万万没有六宫之主母仪天下的福泽,不过无论是芳儿还是陶家都深蒙娘娘的恩恤,自当为娘娘分忧。”

    沈皇后对芳林这位外甥女自来还算爱惜,听她这话怒气已经平息不少,也有了继续听她解释的心情,问道:“那你父亲可曾告诉你为何推拒太师府的亲事?”

    “父亲明白娘娘和小姨母的顾虑,担心江太夫人作梗,导致太师府及其亲朋故旧为惠妃及十皇子效力,是以未雨绸缪,打算让芳儿嫁入太师府后多多劝导大表兄,挫毁江太夫人及安陆侯府的图谋。不过请娘娘细想,就连小姨母做为太师府的长媳都只能顺服于江太夫人,芳儿若嫁入赵门,做为孙媳妇又岂能忤逆尊长?且此意图过于明显,恐怕反而会激生大表兄逆反之心,对小姨母及芳儿心生抵触,那岂不是事与愿违?”

    陶芳林低垂眉目,不让沈皇后看清她眼底的情绪,话却说得越来越平静顺畅:“芳儿无用,从前虽说常往太师府小住,非但一直不能博得江太夫人的欢心,甚至始终无法与二表妹交近,可江太夫人为大表兄的祖母,二表妹更是大表兄一母同胞的嫡亲meimei,父亲认为芳儿实在无能胜过亲长、手足之情,争取大表兄言听计从。”

    “可你小姨母曾经问过兰庭,他对和陶家联姻的事并不抵触。”

    “那许是因为大表兄也心知这是皇后娘娘的意愿,故而不敢推拒,但一时敬畏却敌不过众口铄金。”陶芳林稍稍一顿,听皇后再无异议,继续往下说道:“至于交好张七姑娘甚至争取圣慈太后的欢心,也是父亲的叮嘱,用意正是为了尽陶家之力协佐娘娘及太孙殿下。娘娘细想,圣德太后虽得皇上敬重,不过这些年来只是虔心佛道养尊处优,不仅朝堂政务甚至不问内廷人事,圣德太后这是打定了主意安渡余生,万事皆从君令,只要皇上不动易储之心,圣德太后就一定会支持太孙殿下。”

    沈皇后不由颔首,通过上一次慈宁宫的请求,圣德太后指点她不要再力保高家,确然是出于敬从君令的主张,而她警诫太子妃并着力安抚冯莨琦遗孀家眷的举措,又的确受到了皇上的嘉许,这都证明王太后虽然建议斩断太孙一条臂膀,但用意确然是为了稳固储位,不让太孙受高家牵连。

    “圣慈太后却是皇上的生母,不仅仅只有太孙殿下一位曾孙,秦王、齐王乃至于诸多皇子可都是圣慈太后的孙辈!因为圣德太后的缘故,张太后对娘娘不满日积,又因太子妃的挑拨,张太后对娘娘更生埋怨,如今太子妃因为宋国公府一事,岂不愤恨娘娘袖手旁观?今后必定会更多的挑事生非,若这时如万选侍等人趁机而入,导致张太后迁怒太孙殿下……父亲深知陶家能力有限,也唯有竭尽心力争取拉拢张太后及曹国公府,或许还能替娘娘分忧,防范着太子妃及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利用张太后不利于大局。”

    她这一番话说下来,既阐明了陶老爹和她对皇后、太孙的一片丹心,还轻而易举就把赵兰心也划去了惠妃党的阵营,提醒沈皇后需得小心戒防,当然还有更加隐晦的目的,诸如让沈皇后彻底打消对圣德太后的防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围着圣慈太后讨好奉承那群妃嫔身上。

    但这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至今深藏不露的愿望铺垫——她要嫁给心

    目当中的良人,并辅佐他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她要取代顾氏,成为能与那人一直前行的人,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她已经改变了一些事。

    比如她的父亲并没有死于刺杀,比如她终于摆脱了赵兰庭。

    比如……

    顾氏和那人已是相逢恨晚、今生无缘。

    沈皇后没有看穿陶芳林的企图,她接受了这番解释。

    当和meimei及外甥女有说有笑全然看不出经过一番密谋回到广寒殿时,沈皇后正巧看见舒娘子倾身上前同王太后耳语,听不见说了什么,但王太后颔首之后,舒娘子便携同春归一齐退辞。

    “阿舒这是又想躲去哪处图清静了?”照面时,沈皇后笑着调侃。

    “不敢图清静,只是提议着和小顾往花苑里走走,择几枝芳朵呈太后娘娘瓶供,这是小顾的擅长,也全当是我们两为太后娘娘贺寿的心意。”舒娘子也笑。

    待出了广寒殿,把一应丝竹笑谈远远抛在身后,沿着山廊下琼华岛的北堤,但觉清风扑面触目花叶荫凉时,春归才终于如释重负抖擞精神:“悬着这口气总算是可以吁出了。”

    “那要不要吆喝几声?”舒娘子偏过脸来怂恿。

    春归一本正经地扭头看了一眼受太后娘娘嘱令跟随她们的宫人,叹息道:“气吁出来了,心还悬着,不敢露出泼猴的真容。”

    “你这会儿子总算承认自己是泼猴了?”舒娘子佯怒道:“早前还陪着太后娘娘一块调侃我呢。”

    “世母是猴王,在猴王跟前,我这小小狒狲哪敢闹腾。”

    “你还是小狒狲呢,看你的胆识,都比得上齐天大圣了,当众就敢驳撞圣慈太后,还把万选侍和齐王妃呛得双双跪地请罪,经此一战,状元娘子一战成名。”

    “我顶多就是只狐狸,假了虎威,也多亏身后有世母这猴王壮胆,想着娘娘就算看在世母的情面上,也不至于眼看着我这狐狸战死疆场。”春归笑道。

    “你这只狐狸,可得了太后娘娘的欢心,别看太后娘娘后来没怎么搭理你,那是为你着想呢,今后得了空,定然会召你去慈宁宫说话,你也别忧愁,在慈宁宫里不像今日场合,太后娘娘早就不让后宫妃嫔去烦扰了,少了明枪暗箭,虽是在内廷,却也比今日自在轻松。”

    “太后娘娘是看世母疼我,这才爱屋及乌。”春归很领情:“我当然体会得娘娘的维护,今日实在惹眼了,要娘娘再和我多说几句话,任是宫墙厚的脸皮都挨不住这多眼光剐剜的。”

    引得舒娘子“呵呵”笑出了声儿:“真是一出广寒殿狒狲尾巴都露了出来,亏早前那番人模人样一点都没有露怯,不过这下可真好了,咱们逛玩一番,在水廊里坐坐,至多是再经礼辞,今日就算过去了。你第一回 参加宫宴,明枪暗箭的情势下都能应付自如,下回论是什么场合都不用担心了。一战成名可不是我夸大,辉辉从此以后在京都贵眷圈里可算是站稳了脚跟。”

    “从此脸上有如写着五个大字——此人不好惹。”春归往自己脸上比划。

    这下舒娘子哈哈笑出了声。

    但春归没想到的是考验并未就此结束,原本以为能够轻松自在的逛玩,竟然还能逛玩出一场风波,而且一个没忍住,更加的惹眼了。

    第265章 jian/辱未遂

    西苑三海,俗有北海、中海、南海之称,实则就是将太液池分为三大区域,琼华岛正是位于北海的太液池南,岛屿之上有天然山麓,故而岛上建筑是依山势分布而高低错落有致。西苑是位于皇城之内,作为天家皇室的禁苑,自然不允闲杂人等出入游逛,今日太后寿诞定于琼华岛上,就算天子已经因为国事繁忙先一步移驾,但皇子皇孙乃至宗室子弟仍在聚饮,而女眷不仅仅只有舒娘子、春归等等外命妇,还有六宫嫔妃在场,此时男女大防极其森严,所以琼华岛上多数殿苑都布置有宫人宦臣,以防男女混杂惹生绯闻韵传。

    毕竟别说内廷嫔妃,今日获邀的外命妇都是太后亲朋故交,也不能完全禁止宾客们逛玩比如谢昭仪满肚子的疑难要寻易夫人商议,就得寻个僻静地方,只要不是男宾聚饮之处,宫人宦臣当然是不好阻拦的。

    若今日没有舒娘子相邀,春归是绝对不会四处逛玩的,又就算有舒娘子相邀,她仍是因为太后特地遣了宫人指引避开禁忌才能真正安心,所以当沿着山廊往北堤逛玩时,春归完全没有预料这一路竟然还会碰到变故。

    山廊并非一直往下,本就曲折盘桓,且还有分岔的横廊通往分布的殿苑,大约是往下行走了两道拐折,经过四、五处岔廊,林木成荫的景致已经逐渐豁然开朗,预感着就快抵达北堤回廊的时候……

    她忽而听到右侧岔廊那头传来一声女子的惊呼。

    起先还以为是错觉,但舒娘子也几乎同时站住了步伐,这印证了春归的耳闻不虚。

    右岔廊并不波折幽深,抬眼就能见到是通往一处花苑,花苑的月洞门前并没有站着宫人宦臣,对琼华岛的地势极其不熟的春归没有贸然往那头去,她只是愣愣的盯着舒娘子,眼睛里写满了对地头蛇一般的信赖。

    “地头蛇”不负小拥趸的盼望,说出了这处花苑的名头:“这里是纡佩园,通往芸香台,应当不会有女眷误行至此。”

    琼华岛是片不小的区域,不能处处殿苑都有人盯防驻守,且这里已经远离广寒殿,若非是舒娘子和春归得了王太后的特允,其余女眷不可能游逛到就快接近男宾聚饮的区域,更何况今日男宾们聚饮之处既非纡佩园又非芸香台,又就算舒娘子、春归获得特允,身后也跟着宫人指引,万万不至于误行,所以这里没有安排人员盯守。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人在里头发出一声惊呼?

    偏偏在无人盯守的地方有女子发出一声惊呼!

    舒娘子和春归都感觉到了阴谋的气息。

    “恭人和娘子稍候,待奴婢前往察看。”一个宫人道。

    王太后安排的是四位宫人跟随,都是三十出头的年岁,行事自然老道成稳,很明白事有蹊跷但舒娘子和春归都不便贸然探望的道理,自告奋勇前往一探虚实。

    这时春归又听见隐隐的惊呼,这回是男子的嗓音。

    连忙再次望向“地头蛇”。

    舒娘子却蹙紧了眉头,好半晌才道:“山廊迂回,行走到此,的确难以左右而辨东西,不过我曾经陪着太后娘娘来过琼华岛几次,知道纡佩园……还有一条捷径通往北

    堤沿廊,不过沿廊出入口应当有宦官盯守。”

    “是有人强行闯禁?”春归判断道。

    “有这样的胆量的人也不多。”舒娘子的眉头越发蹙紧了。

    “我早前听那女子惊呼,声嗓似乎年轻。”

    “今日获邀的闺秀除了宗室女之外只有两位。”舒娘子倒吸一口冷气:“陶姑娘正在广寒殿,极有可能是……”

    “董姑娘。”春归叹息。

    她和董明珠只有一面之缘,说不上多么大的好感,不过至少没有恶感,且听兰庭平时的讲述,她对晋国公可是大怀敬仰,爱屋及乌的人之常情,春归自然不希望晋国公的孙女清誉被毁。

    这世道清誉名节有损对于闺阁女子而言可是危及性命的劫厄!

    没有继续逛玩的心情了,舒娘子和春归都神情凝肃地站在原地等候,不久便见前往打探的宫人急步而来,光看神色便知事态不妙。

    “晋国公府董姑娘失足落水……”

    “什么?!”舒娘子惊呼出声。

    “不是失足落水,应当是董姑娘自己跳入芙蓉池,在场还有太孙殿下及高公子,皇后娘娘宫中的检贞也在,奴婢赶到时,还见五殿下、六殿下及宁国公府的王公子也刚赶到……”

    “董姑娘现在如何?”舒娘子忙问。

    “应当……无甚大碍……”

    “什么叫应当?”春归也急了。

    “董姑娘应当熟谙水性,并未遇溺,还能喝止殿下与公子下水相救,只是……只是不愿从池中上岸……”

    “快去通告太后娘娘一声儿,但切记不要惊动旁人!”舒娘子赶忙下令。

    “世母,董姑娘即便熟谙水性,但几位殿下都在……咱们还是先一步赶去才好。”春归忙道。

    舒娘子深深吸一口气:“今日可是太后娘娘的寿诞,太孙这样做……还真是无法无天!”

    舒娘子一马当先冲在前头,春归以及剩余的三位宫人快步尾随,往纡佩园中行进并未多久,就见一面的波光粼粼,碧绿的荷叶已经长出水面,但不能遍及这一大面的池水,一间水榭里,果然站着几个锦衣玉带的公子哥儿,五皇子、六皇子春归是认识的,一眼认出来,他们两个连同一个面生的少年,正张着臂膀似乎阻拦另外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