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穿成白月光[穿书]在线阅读 - 第194页

第194页

    好在花寻心大,想得开,也惜命,从未想过自尽什么的。

    除了一开始那么几次受罪了些。

    这么一想,花寻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幸运。

    遇见的人是沈惊蛰,已经是十成十的幸运了。

    虽然人混蛋了些,往那儿一站,少儿不宜的气息就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但却从未像方才看见过的这般,把花寻绑在床上,半推半就的……根本只顾着自己的意愿。

    而是真的去寻找解药,或是耐心的询问他的意见。

    如此看来,花寻又觉得这个人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

    除了性子不太正经,不过除此之外倒是无伤大雅。

    花寻又想起来了不久之前荒唐的一夜。

    原来是被篡改的记忆所致……所以身体的反应才会如此脱离控制么?

    这么解释到倒是让花寻释然了不少,虽然花寻感觉不出来到底哪儿被篡改过了。还是记得自己是从原来的世界来的,有个meimei还在等着自己。

    硬说哪儿不同,大抵就是对一直围在身边转的那个人稍稍有所改观罢。

    但花寻觉得这种变化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经历过这么多事儿之后,再是冷血之人也多多少少会有几分动容。

    更何况花寻本身就是个有血有rou的,哪怕是当个兄弟呢。

    这些没的由来的事儿花寻不知道想了多久,忽然感觉视野清晰了不少。

    不知何时,迷雾已经散开了好些。

    花寻见此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看向前方。

    面前的平原上伫立着一座拱门。

    也只有这么一座拱门,迎着日光,孤零零的在一望无际的空地上,高耸入云。

    样式乍一看倒是简约,不过像是寻常黄土堆砌而成的建筑。

    但稍微离近些之后,才能看清,原来是镀了层金,所以遥看才觉得朴素。

    即将走进的时候花寻又回头望了一眼,发现身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浓雾,唯有眼前的事物是能看得清的。

    虽然一眼能望去的,但就这么几步,却是走了大半个时辰才走到。

    好不容易走到了拱门面前,花寻才发现迎接自己的还有和这拱门一样高的玉阶。

    一抬头望不到边头的那种。

    “花寻先生上去就行,虽然是不请自来,但……在这儿当差的许多人,想必都见过你。”说来话长大哥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前世见过。”

    “也是。不过话说转世轮回不会改变相貌么,这也亏得长得好看,要是本就容貌不佳……”

    “花寻先生还真是有闲心。只能说有一定概率相同,不过是少数,赶紧上去罢。”

    花寻深吸了一口气,才迈上了玉阶,“沈爻是被关押在哪儿的?这也快到了,把人救出来才是正事儿。”

    说来话长大哥没接话。

    “那血书实在是看着揪心……话说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天庭,即便是那时候只是假死,从逐鹿岛醒来之后不回家去,怎么还被压到这儿来了?”花寻对此一直抱有疑惑,只是因为一路上事情实在是件件猝不及防,以至于花寻就没逮到机会开口问。

    “花寻先生啊……该说你这幅脑子是灵光还是愚笨……”

    花寻:“前者罢,前者好听些。”

    虽然花寻也知道自己可能是后者居多。

    “仔细回忆一下。”

    “回忆什么?”

    “有没有那么两个人,从来没再你面前同时说过话?”

    花寻听的云里雾里的。

    毕竟来到这个世界里其实多数时间都和沈惊蛰待在一起,而且二人独处的时间居多。

    没跟他同时说过话的太多了,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而且沈惊蛰那个嘴贫的一开口,谁还能插地上话。

    想了半晌,花寻忽然醒悟过来,可能对方说的不是字面意思。

    一时间路都忘了走了,直接半只脚停在台阶上。

    “等等,你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

    沈惊蛰:终于要发现了吗?比我想象的聪明些。

    花花:对哦,好像沈惊蛰从来没当着我的面和孟哲说过话……他们该不会……

    沈惊蛰:把他想象的太聪明了。

    第101章

    “什么意思花寻先生还意会不到吗?”

    花寻没急着接话。

    “不过也是,这种匪夷所思的的事情,应当是不会存在于花寻先生的认知里的。”说来话长大哥没急着继续说下去,“现在一头雾水不要紧,再往后,再往后花寻先生就什么都明白了。”

    花寻依旧没接话,明面上只是专注于脚下看路,但脑子里已经演练过了千百种可能。

    不知不觉,这玉阶竟是已经到头了。

    花寻记得自己刚来的时候,稍微多跑两步就能累的半死,现在竟是已经好转了不少。

    花寻本以为迎接自己的是一处十分庄严整肃的地方,毕竟如此难以进入,给人先入为主的观念便是此处应当戒律森严。

    然而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书市,书市之中有的先生带着几个孩童席地而坐,完全不顾周围的嘈杂便开始讲解诗词文章。还有些文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处,交谈的声音不大,一颦一蹙之间不难看出,出身名门,品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