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谢鲲亲自带人去了永宁县专门为外来人才提供的宿处,发现管事的居然把贾诩和那些平庸之辈同样对待,只是安排了一个小房间而已……他只是指了指管事的,也来不及多说,就亲自上前敲门。

    门内无人。

    谢鲲询问手下,竟也无人知道贾诩去了何方,只有看门的小心翼翼回答,说贾先生每天都喜欢独自一个人出去,在街上随处走走看看,到了晚上就回来了。

    谢鲲正要命人去找,却见门外走进来一个中年青衣文士,那管事的已经连忙跑过去行礼:“贾先生,您可回来了!”

    中年青衣文士微微一笑:“怎么?莫不是公主要见我?”

    谢鲲已经疾步上前,解下身上的裘衣给贾诩披到了肩上:“不知贾先生到了永宁,实在是失礼。还请先生随我过去一叙。”

    贾诩略有些讶异,大概是没想到谢鲲会这么热情。

    见到了楚天舒,贾诩才从身上取出一封信来。原来是吕布给他写的推荐信。

    牛辅兵败被杀,贾诩带了一万人守华阴。吕布一去,贾诩就投降了。他早就料到牛辅这一趟凶多吉少,更没有为牛辅和董卓陪葬的意思。

    吕布也早就知道贾诩的才能,非常想让他留下来辅助自己。可是贾诩对他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给吕布指点了一番,告诉他如何对付西凉马腾,就准备离开。吕布也没有勉强,就向他推荐了谢鲲夫妻。

    对于这两位突然崛起的平民英雄夫妻,贾诩倒是十分好奇。尤其是从吕布口中听说了永宁县的种种新奇举措之后,就更有兴趣了。他带着随从和吕布的推荐信来到了永宁,正好谢鲲夫妻去了洛阳,管事的也不知道他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把他当成最普通的人才来安排了。

    贾诩也不把吕布的推荐信拿出来,就每天在永宁县的街头巷尾转圈溜达,越看越觉得这对夫妻有点奇特。

    现在见到了楚天舒,也理解了吕布所说的有事跟永宁君说就行的意思——这位谢将军真是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妻子的尊重啊。

    “敢问永宁公主和谢将军,两位于此乱世,占据一方,有何志向?”贾诩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挑剔主公的人,他不介意追随的主君是什么立场和理想,他更重视的是主君是否能够接受他的建议。

    只是到了现在,明明永宁公主已经拥有了比大部分诸侯都更加强大的实力,却依然不曾露出什么野心。刚才更是听谢鲲说,他主动请辞了大将军之位,陪着永宁公主回来养胎。贾诩就有点看不懂——若是这两位到现在都忠心耿耿要扶持汉室,他就要考虑一下修改自己准备好的那些建议。

    “只是觉得如今还不是出头的好时机罢了。”面对贾诩,谢鲲并没有掩饰什么。

    群雄并起,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出头来把这个岌岌可危的汉室推一把。因为那个推倒汉室统治的人,将会成为天下共同讨伐的对象。

    所有人都在等着,等着汉室倒下去,然后才能名正言顺地举起自己的旗帜。

    “永宁公主是皇姑,难道没有打算力挽狂澜?”贾诩转头去问楚天舒。

    楚天舒哈哈一笑:“贾先生真是高看我了。大厦将倾,岂是我一个人能够挽回的?”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不愿意和刘协太过亲近的原因,如果对刘协付出了太多感情,她怕自己无法冷静面对他注定悲剧的结局。

    东汉皇帝和世族之间的争斗已经无可避免,现在的情况是,皇权基本上注定要输。

    就算是她强行用武力扶持刘协,也不过是给汉室续上一口气,拖延几十年而已。

    倒不如让这房子彻底塌了,重新建一所新房子来得干脆。

    贾诩弄清楚了两个人的政治立场,也发现他们只是韬光隐晦低调发展,心中就有了底,开始提出自己的计划。

    他建议谢鲲夫妻收服吕布,然后向西北发展,将西凉马腾韩遂等人打败,这样洛阳以西就全都是他们的地盘了。然后向南,占领川蜀,等待时机统一中原。

    “如今,曹cao与袁绍之间必有一战。胜利者将成为中原之主,然而正如公主所言,皇权与世族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改换江山之主而消失。”贾诩赞叹说,“我在永宁街头观察了数日,最佩服公主和将军的一件事情就是县中的小学!”

    想要打破世族对于政治的垄断,只有一个办法:重新开辟一条选拔人才的通道,给广大寒门子弟一个同等的机会。

    这件事情,全天下大概只有永宁县在做,也只有永宁县能做好了!不用十年,小学中培养的人才就会成长起来,开始走上各个岗位。

    “此事一出,天下必将为之震动!”到时候会有千千万万的寒门子弟投奔永宁,心甘情愿地为成为永宁事业的一员。

    听着贾诩这些话,一点儿都看不出来他是那个被人称为“三国毒士”的贾诩。

    三人相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第二天,楚天舒就宣布贾诩担任永宁县主簿。听起来很小的一个官职,那是因为现在永宁县整体编制就小。但是在永宁县的系统中,这就相当于楚天舒和谢鲲两人的最高参谋,能够参与永宁县所有管理事务。

    有了贾诩的加入,谢鲲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少。他其实不太擅长处理这些日常事务,而更熟悉情报工作。

    雪化了没多久,就到了年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