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书迷正在阅读:穿越时空的旅行者、人渣的职业修养、情难自禁 完结+番外、害怕就到怀里来[快穿]、[综漫]齐神直播日常、一品嫡女、佛系炮灰(快穿)、太古战帝诀、每次穿越都走奇葩路线[快穿]、快穿之小心触碰
这件事情可能要与楚大哥商议一下才能给你答复。毕竟哥哥托楚大哥照顾我,我总要与他打一声招呼才行。rdquo; lsquo;阿嚏mdash;mdash;rsquo;楚留香站在船头摸了摸鼻子,看来是冬风尚冷,吹凉了他倒霉的鼻子。 最近楚留香闲来无事留在江南,而他也正在船头等人。今夜难得船上人多,不只是一顿安神宴还是一顿送别宴,是邀请了胡铁花一起给与将要远行兰州的姬冰雁送行。 尽管楼京墨算不得多熟悉,但楚留香听闻她平安归来也心生愉悦,是知李红袖终能放下悬着的一颗心了。再说今夜一起坐下来吃饭的一桌人,彼此之间虽然不够熟悉,但人都是从不熟悉到熟悉。 楚留香劝不了一心独自远行弃武从商的姬冰雁,但还想为姬冰雁介绍一二人脉,他却没有想到几丈开外有人正抡起锄头挖了他的墙脚。 第52章 你成功地引起我的注意 正月十七,太湖夜雪,天寒更深。 船上的一顿晚宴却吃得热络。特别是胡铁花因为姬冰雁的执意离开而心情低落,他一杯接着一杯也不知多喝了几杯酒,半醉之间拉着姬冰雁追忆这些年的同行经历。 往昔难免有黑历史,胡铁花醉了是根本不介意自爆尴尬,但被点名次数最多的楚留香恨不得直接把人灌倒,他真是误交损友,就不能放过彼此的过去吗? 胡铁花没能撑太久很快就被楚留香彻底灌醉倒在桌上,只剩无意识地嘟囔几句为什么,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姬冰雁去意已决。 还能为什么? 一个人会做出弃武从商的选择,又是完全白手起家,这等于是完全从头开始。姬冰雁并未显得有多兴奋激动,那表明从商算不得他最期待的生活,所以远赴西北极可能是人为情伤却又说不得。 楼京墨旁观了一场就猜出了其中大概因由,她见楚留香神色暗带两难然就明白其中关键,恐怕是出现了胡铁花与姬冰雁看上了同一个姑娘。不过,前者可能是郎有情妾有意,后者却是掩藏情愫的暗恋。此时姬冰雁不选择远走他乡,难道还要留下来围观打情骂俏为难自己? 胡铁花的脑子不好使,以后要注意他可能会坑队友。 楼京墨得出了这一结论便也不再关心八卦,而与姬冰雁正经地聊起他对远赴兰州的经商计划。她还挺感谢楚留香今夜的牵线之举,是愿意投资尚未发家的姬冰雁助他一把,既是想要给小楼春西去扩大规模打下基础是,也很希望多一份力量就说不定能多一份运气寻到王云梦与柴玉关的尸骨。 在处理了薛笑人之事后,王怜花不曾多提大漠之行,仅说了不会再去贪求飘忽不定的运气。反正这三四年他会带着楼京墨多走些地方,直到确定她可以完全出师再谈其他。 有的事不用人多说,只需有心就能看出一二。 楼京墨明了王怜花的未尽心愿,她计划再过三四年走一趟大漠寻找被风沙掩埋的快活城。尽管前世今生在山河走向上有细节的不同,但两个世界的地理分布基本相似,身为徒弟面对几乎什么都不缺的师父,她也只想到以带回云梦仙子与快活王的尸骨来表达心意了。 后事暂且不提。 当下,甲板上只剩下了楚留香一个人在看雪。他听李红袖明明白白说了想要离开,即便是有心有不舍却也不能阻拦。往好的一面想李红袖人在江南,不似姬冰雁一去西北则相隔千里。 既是无法对李红袖多说什么而惹其伤感,但见到挖墙脚的始作俑者出了船舱正欲辞别上岸,楚留香不由叫住楼京墨多说了几句。既然红袖选择了你,你能保证不让她受伤吗?rdquo; 楼京墨听了总觉得有一丝别扭,怎么好似她要拐走李红袖娶回家做媳妇。这口锅她一点都背不起,药行是正经生意,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能遇到什么危险,阳关道总比独木桥好走。不过,我没法保证身边人一定不会受伤,这年头点背了,走在阳关大道上也会遇到脑子有坑的人。rdquo; 楚留香心知此话正暗讽他走的是独木桥,不由露出一抹苦笑,看来世上没有一个女子是不记仇的。rdquo; 都说民以食为天,我可能还缺一位厨艺高超的大师傅。香帅,你说呢?rdquo; 楼京墨直接抛出一句话让楚留香闭嘴,目测这条船上拐不走的只有苏蓉蓉。如非急于北上,楚留香再多说几句话,她还真会好好琢磨着第二次如动锄头把宋甜儿也带走。 楚留香立马打住再也不谈这个题,转而问了几句姬冰雁西行之事,便是目送着楼京墨消失在了湖面上。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或早或晚而已。事到如今,也只能希望李红袖选了小楼春就活得更有滋有味。 mdash;mdash;mdash;mdash; 转眼四年,在九位大管事的齐心合力经营下,小楼春以公道价格与保质药材已然成为江南江北人尽皆知的药行,而近半年来陆续建起的医馆对普通百姓不时有义诊活动,是为解决看病难尽了一份可行之力。 李红袖不似楼京墨最初说的那样挺过初创期就闲下来,因为希望小楼春能走得更远在天南海北都它的踪影,所以她是日益忙碌。却也恰如楚留香所祝愿的,李红袖在小楼春的工作里找到了无尽乐趣而过得有滋有味,为了这一相同的目标,楼京墨也在不断努力,她与王怜花三年深入一片片山林尝遍百草,遂取其样品进行移植,更是将所见所尝所感撰写成一套草木经,仔细修正校勘后计划刊印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