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炮灰为王[快穿]在线阅读 - 第166页

第166页

    现在有了这种耗地力不强,产量高,还不拘于种植环境的利器,料想在五年内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应该不难。

    第82章

    孟则知越想越高兴,他大手一挥, 连下四道旨意。

    一是册封钱博裕为靖海伯, 刘文山(剿灭倭寇的那位)为平海伯。

    二是赏随军将士黄金千两, 白银万两,由钱博裕自行分配。

    三是将那些黄金白银充入国库, 剩下的东西全都归入内帑。

    四是免除今年田赋,同时鼓励开荒,规定开垦的荒地十年内免征田赋。

    一听宁武帝要免除田赋, 众臣皆是大惊, 要知道大扬朝每年的财政收入, 田赋可是占了百分之七十。最主要的是免了田赋,他们背地里能收到的耗羡岂不是会大大缩水。

    当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万岁, 此事万万不可, 朝廷每年光是官员薪俸、军饷、河工三项每年支出便达五百万两银子。

    大扬朝养兵百万, 每年军饷支出却不到二百万两银子, 主要是因为大扬朝实行的是军屯制度,也就是把土地分给军队去种, 基本上驻扎在边境的士兵都能自己养活自己, 只有水师和一部分城守兵才需要户部拨给军饷

    倘若再遇上庆典或是天灾, 一年少说也要用银上千万两,而全国每年的税收也才不过八百万两,如今已经是寅吃卯粮了。若是再免除田赋, 国库恐将入不敷出,还请万岁三思啊!

    臣等请万岁三思。

    爱卿不说还好。孟则知捻起神色:你这一说, 倒叫朕想起一件事情来了。

    盖因蒙元暴戾无道,致使民间商业遭受掠夺性破坏,故而太祖皇帝立国之初,为恢复商业,曾晓喻户部,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免税。又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

    要知道,广德帝一再减免农税,也才低至二十五取一。农民穷的吃不饱饭,倒是商户和地方官员勾结,富得流油。

    这一点孟则知深有体会,否则他每月二十多万两银子的外快(火柴,香皂)是怎么来的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商业已经大致恢复了过来,是该重新对商户收税了。着,从今往后,改商税为十取一。

    十取一这一年得多交多少钱

    文武百官群情激奋:万万不可,且不说祖训不可违,贸然增收商税,与民争利,传出去,叫天下人作何感想

    与民争利孟则知语气不善:还是与官争利

    众臣一噎。

    事实如何,你们心知肚明。孟则知说道:所以,朕不是在和你们商量,而是在告诉你们朕的决定。

    万岁

    不仅如此,从今往后,人丁税按名下地亩之多少缴纳。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官绅一体纳粮,耗羡归公。

    朝廷向百姓征收的正赋有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是田赋,一是人头税。前者依据财产状况纳税,后者按人头收税,广德年间定每丁征人头税三十文,粮十斤。

    同时,在册或退休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书生是不用服兵役和徭役的,甚至于他们名下的商铺和田地也不用缴纳赋税。

    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他们不想服兵役和徭役也是可以的,用银子折算就行了。

    孟则知此举无疑是极大的损害了官员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万岁

    孟则知直接打断了他们的话:朕也知道众爱卿的苦衷,所以,朕决定,自今日起,凡文武官员,每年增发十倍于正俸之恩俸。除此之外,文官加八倍于正俸之办差经费,武官加五倍于正俸之办差经费。

    以正一品大员为例,每年正俸不过银一百八十两,禄米一百八十石。京城物价不低,这些钱养活一家老小都是问题。

    听到这儿,众臣一愣。

    棒子打了,甜枣也给了,接下来就该先礼后兵了。

    不过,朕的丑话说在前头,打从今日起,什么冰敬炭敬耗羡,就都别收了,要是被朕查出来,收受贿赂或贪污一千两以上者,革职,流千里。五千两以上者,斩。一万两以上者,诛三族。还有偷税漏税者,在官贬官,在爵夺爵。

    这,如此严刑峻法文武百官无不是面上青一阵白一阵。

    孟则知意味深长的扫了他们一眼:问心无愧的,自然不会觉得这是苛刑。

    众臣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还有,即日起,海贸所获银钱,七成归国库,三成入内帑。

    注意,这里说的银钱,可不包括那些奇珍异宝。

    严禁私人海外贸易,违者籍没家产,充军流放。藩属国朝贡,仍以勘合贸易为主。

    太祖皇帝立国之后,沿用前朝惯例。只允许藩属国与朝廷进行有时间、地点、数量规定的朝贡贸易。即藩属国商船载贡品及各自货物来华,朝廷收下供品并花钱买下货物之后,以国赐形式回酬藩属国所需要的货物。各国贡期三年到五年不等,朝贡时必须持有朝廷事先所颁发的勘合(证明)。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他费心费力栽出来的树,如今也就勉强算是收回了本钱,自然不希望被其他人摘了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