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李煦手一僵,没告诉钟华甄。 他慢慢抬手,尝了尝味道,越发觉得熟悉。 钟华甄没看到,不解问句怎么了,李煦喉结微动,问:“孩子刚才吃饱了吗?要是有剩下的,我可以帮忙,感觉有点像上次喝过的牛乳。” 钟华甄脸倏地红到脖子,她捂住胸口,又觉自己遮不住,便去捂他的嘴,凶道:“不许再说乱七八糟的话。” …… 李煦说话是大胆,但钟华甄拗不过他。 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府里请来奶娘之后,他就不让钟华甄再喂孩子,偏偏她每日吃的又是补身的药,到最后只能让他帮忙。 他也不是无理取闹,甚至开始学着给她熬粥,当钟华甄听到他烧了半个厨房时,都忍不住揉了揉眉心,心想厨房的哪是他这祖宗能进的地方? 啾啾的名字由李煦来起,但他委实是没有半点女儿心,起了一堆壮汉名,最后还是长公主疼外孙女,给孩子起名叫菡萏,没说姓什么。 李煦在钟华甄这待得也不久,短短半个月转瞬即逝,他要离开那天,钟华甄披着厚羽大氅,抱着孩子前去送他时,还哭了一场。 他骑着马,弯腰在她耳边说句等我回来娶你。 钟华甄红着眼眶点头。 侍卫在门口等候,看到李煦下了马,他把底下两个孩子都抱了抱,小七好像也知道他要去危险的地方,抱着李煦的腿仰头说一路平安。 李煦从怀里掏出一把光滑的小木戟玩具,放到小七手中。 李煦沉声说:“照看好娘。” 他又看了眼钟华甄,对她点头,上马离去。 钟华甄远远就看见他回头几次,眼泪又涌了出来。 李煦这次出征,是用了猛劲。 钟华甄在府里听他的消息,次次都觉得惊险,怕他哪里又伤到了。但他每次来信都说自己没事,让她注意养好身体。 神武帝的名头越传越响,他手段高,攻其不备时总有妙计,昭王察觉自己有败像后,立即要和突厥暗中联手,但李煦要快一步斩断两者联系。 钟华甄听李煦说起昭王的行为就觉后背生寒,乌黎不是等闲之辈,真给了他进雍州的机会,那再想驱逐,便是不是容易的。 战场消息多变,时而惊险,时而平淡,昭王手段一直了得,他迎敌多年,经验自比李煦要丰富。 这是一场难打的硬仗,耗费心神,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意志支撑,或许早早就被昭王吞并。 李煦永远是勇猛无畏的那一个,杀敌无数,用计谋略,纵使打得久,但他手上无一败仗。 当昭王战败的消息传到侯府中时,已经是大半年后。 第101章 从一个在京中没有太多兵力的太子, 到把大蓟的土地收入麾下, 李煦用了快五六年的时间。 昭王败是败了, 但他也没让李煦好到哪去,神武营的伤亡在李煦以前指挥的战争中是最重的。 突厥那边刚刚安定,二王子登基之后便立即整兵打算攻雍州,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搁置。 昭王底下能人诸多,没几个是庸人。 李煦对他身边的能士感兴趣,不过挖不过来, 便歇了心思。他派人四处查探找到造器的匠人, 可那些匠人忠于昭王,不愿为李煦所用,选择毁掉心血之物, 自尽而亡。 事情被昭王传出去, 变成了这些人被神武营威胁虐待而死,径直把暴君的帽子扣在了李煦头上。 也多亏李煦治军征战严格,一直没出过什么问题, 要不然这罪也真到他身上摘不掉。 只不过昭王亦是好名声,旁人对此事便半信半疑。 李煦沉得住气,逐渐和青州汇合之后, 整编新军,势不可挡, 径直将昭王向突厥求救助的后路斩断, 一步步包围缩进, 最后将他们困在一座大城中。 卢将军称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行军打仗甚至胜于威平候。 昭王被困,再无胜算。 李煦打完胜仗后没多久,钟家世子病重未愈,英年早逝的消息也随之慢慢传开。 钟华甄身体一向体弱多病,举世皆知。 青州的人知道钟世子去京城为先帝吊唁,恭贺新帝登基,途中路途遥远,感染风寒,救治不及时,开始生起大病。 后来要回青州时,又因重病不能赶路,在途中耽搁了一年多,最后还是没熬下去,幸而钟华甄膝下有个长子,也算欣慰。 钟华甄则以长公主外家侄女的身份久住在钟府,名义上来说,她还得称自己一句表哥。 啾啾最后还是跟她姓了钟,她随口跟李煦提过这件事,李煦没过多久寄了一个银手镯过来,刻有啾啾的名字,姓氏为钟。 李煦并不是很在乎孩子跟谁姓,他一直都这样,不在乎世俗眼光,只要孩子是他和钟华甄的就行。 啾啾是个小美人,眼睛和钟华甄像,但力气随了李煦,小七都被她欺负哭过,哭起来时她圆眼睛中还是茫然之色,不知道自己的小哥哥在哭什么。 从京城的车队回到青州时,不少百姓都在外面送行,威平候死得早,现在钟华甄也这样,可谓是老天不留人。 钟家四处挂满白幡,小厮婢女也换了波,棺材里是放了假人,穿着新衣,有些重量。 出殡那天天色很好,万里长空,夏季天气炎热,早晨清凉,钟华甄在客栈远远看到自己出殡时的场景,心中还有一丝奇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