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36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236节

    舒良这才稍稍抬起了头,口气重仍有掩不住的急切,道。

    “陛下容禀,刚刚外头有几位郡王爷,不知为何,突然就吵了起来,侍奉的内侍们阻拦不及,等内臣赶到的时候,已然是大打出手,连桌子都掀翻了。”

    “此等大事,又涉及宗室,内臣不敢擅专,方贸然进殿前来禀报,请陛下恕罪。”

    听了这话,刚刚落座的殿中诸王脸上都浮起一丝好奇之色,他们也想知道,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在天子的宫宴上如此大闹。

    至于后头的老大人们,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露出一丝苦笑。

    朱祁钰没管他们,眉头一拧,继续问道:“是谁敢如此大胆,搅乱宫宴?”

    舒良回道:“内臣去的急,未及详查,不过据说,是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先挑衅了镇南王,言辞之间多有不敬。”

    “镇南王训斥了他们一番,广通王二人不服,便动起了手,江川王和镇南王世子前去阻拦,结果也被打了几拳。”

    “如今几位郡王爷,都已经被外头的人拉开,等候陛下处置,广通王等人还嚷嚷着,要见陛下。”

    大明如今的郡王爵位,林林总总有不下百位。

    因此,舒良所说的这几个封号,的的确确有不少亲王都感到有些陌生。

    但是知道这几位是谁的,却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到了御阶下最前头的老岷王身上。

    一身藏青色蟒袍,白发苍苍的老岷王,此刻脸早已经是黑成了锅底。

    甩了甩袖子,老岷王起身,拜倒在地道。

    “陛下,是臣管教无方,让这几个逆子搅乱了陛下的宫宴,陛下切勿动怒,臣这就亲自去将这几个混账东西驱逐出宫,让他们回府好好闭门思过!”

    朱祁钰眸光闪动,望着底下怒气冲冲的岷王,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

    这位老王爷,反应倒是挺快。

    看着是气得不行,实际上却打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主意。

    不过,这么一场大戏,才刚刚演到精彩的地方,怎么能就这么落幕呢?

    微微一抬手,朱祁钰道。

    “岷王叔祖请起,您老人家且先安坐,莫要动怒,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总要弄清楚才是,可不能冤枉了几位郡王。”

    岷王脸色变得越发的不好看了,他刚要说话,一旁的周王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起身道。

    “陛下,话虽如此,可今日毕竟是大宴,不论是何情由,他们几人都算是在宫宴上胡闹,须得惩处。”

    “以臣看来,广通王等人,既然都是岷王府的人,让岷王叔带回去惩处一番便是,莫要坏了今日宫宴的雅兴。”

    接着,襄王也反应了过来,起身道。

    “陛下,周王叔所言甚是,今日宗室大宴,乃是宗族和乐之事,何必些许小事,搅扰了大家的雅兴,还是让岷王叔祖领回去训斥一番吧!”

    接连这么几个亲王都站出来,甚至都不说求情,只是一味的要将这几个人赶出去。

    顿时让在场的其他诸王感到一阵奇怪,有心思聪慧的,已经大约明白了其中缘由,脸色不由得有些不安。

    至于上首的天子,被如此阻拦,似乎也有些意动,沉吟片刻,天子开口道。

    “既然几位王叔,叔祖都是如此态度,那么……”

    “陛下!”

    眼瞧着天子就要答应下来,底下终于是有人坐不住了。

    众人抬眼望去,却见开口之人身着侯爵袍服,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执掌中军都督府的成安侯郭晟。

    郭侯爷在众多朝臣惊讶的目光和几位亲王不满的目光当中,硬着头皮上前道。

    “陛下,几位郡王在宫宴上争执,闹到如此地步,想必所为之事非寻常小事,因此,臣觉得,还是将他们召入殿中,询问情由为好。”

    第285章 双方对峙

    殿中安静了一瞬,以岷王,周王,襄王三人为首,一堆宗室亲王的眼刀子嗖嗖的就往成安侯郭晟的身上扎。

    老岷王首先开口,一声冷笑,斥责道。

    “宗室之事,什么时候轮到五军都督府干涉了?难不成,郭侯爷想要替本王教训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吗?不知道的,还以为郭侯爷也姓朱呢!”

    别看这些亲王在面对天子的时候还算恭顺,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跋扈要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朝廷的各个衙门当中,唯有礼部,户部和宗人府,能够让他们稍稍忌惮几分。

    礼部是因为掌管着各封国的宗封诰命,请婚仪典,直接卡着这帮宗室的脖子,户部也不必说,掌管着宗禄钱粮的核发。

    至于宗人府,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宗室的管理衙门,宗室上奏,录罪,入宗谱,都要经过宗人府。

    除此之外,朝廷其他的衙门,对于各地的宗室亲王来说,影响力甚至还比不上当地的巡抚衙门。

    因此,郭晟这个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在他们看来,啥也不是。

    被这么多的亲王怒目而视,郭侯爷的心里也是一阵叫苦。

    这原本盘算的好好的,外头闹腾起来,里头的一堆亲王必然抱着看戏的心思,想将广通王那么几个叫进来分说清楚,压根用不着他出面。

    可谁曾想,天子这忽然闹了一出宗学的事。

    郭晟知道的,要比在场大多数的亲王都要多,他心里更清楚,这场闹剧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事已至此,已无退路可言,英国公府还有广通王,阳宗王等人,都已经准备齐整,可不能在他这里掉了链子。

    面对着一群宗室的压力,郭晟的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舒了口气,道。

    “岷王爷言重了,本侯岂敢干预宗室事务,只不过”

    话说了半截,就被人打断了。

    这次开口的是周王,他一甩袖子,口气当中透着一丝严厉,轻叱道。

    “既然不敢,还不退下!”

    宗室亲王的自傲,只这一句话,便可见一斑。

    要知道,周王在诸王当中,算是恭谨守礼,自律谦和的宗室,但即便是他,在面对朝廷大臣的时候,说话也是丝毫都不客气。

    不过,如此一来,岷王和周王的强势态度,却不由得让在场的众臣眉头都是一皱。

    虽然说朝廷武有分,时常冲突。

    但是,老大人们又岂会看不出来,诸王对于大臣的轻视,并不是针对于郭晟一个人。

    即便出言说话的不是郭晟,而是臣这边的大佬,他们的态度只怕也不会有丝毫收敛。

    当下,最前端的几个七卿大臣对视一眼,便各自有了决断。

    当先出列的是安分许久的左都御史陈镒。

    都察院纠察百官军民,无所不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宗室亲王,事实上,宗室的大多不法之事,都是由巡查地方的监察御史禀报到朝廷当中的。

    陈总宪起身上前,俯身一拜,道。

    “陛下,臣身为左都御史,掌纠劾百司,辩明冤枉,今宫中大宴,宗室群臣皆在,广通王,阳宗王,镇南王,江川王四人于众目睽睽之下,相互殴打,扰乱大宴,无礼无状,目无君上。”

    “臣请陛下将此四人押到殿上,详加审问,若无缘由而随意闹事,请陛下严惩四人,以戒宗室!”

    宗室们不将朝廷的大臣放在眼中,实际上,老大人们也不怎么将宗室们放在眼中。

    就像朝廷的大多数衙门无权干涉宗室事务一样,宗室们对于朝政的影响力也无限趋近于零。

    甚至于,要不是这一次天子刚刚登基,召集了宗室入京,老大人们恐怕一辈子就不会见到这么多天潢贵胄。

    因此,面对宗室的自傲,老大人们也丝毫不会弱了气势。

    陈镒话音落下,随之又走出一位绯袍大员,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胡濙。

    胡老大人面无表情的上前,一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总宪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设宗学,周王,襄王,郑王,伊王皆有不满,多有托词,不愿入京,称诸宗室恭顺守节,足可卫护藩屏。”

    “如今言犹在耳,竟有四位郡王,于陛下大宴之上大打出手,此等宗室,何以守藩屏,护封地?”

    “故臣请陛下传广通王等人上殿,视其情由,辨其品性,若实有不堪,自当重处!”

    这番话说的不可谓不大胆,一下子就揭开了诸王的遮羞布,同时,也直接了当的将这几个人的事情,和宗学联系了起来。

    所以说,胡老大人能够在朝廷屹立多年,靠的可不仅仅是八面玲珑,明哲保身,该表明态度的时候,他老人家不仅果断,而且坚决。

    一言既出,顿时诸王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胡濙的这番话,正正戳到了他们的痛处。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宗室们都是什么德行,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原本,好歹有周王和襄王这两位榜样人物,可以拿出来证明宗室都是安分守己之人,没有必要非要入什么宗学。

    结果一转头,外头一帮郡王就闹出这档子事儿。

    要是真有缘由就算了,要是因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打起来的,那他们之前跟天子的一番对抗,岂不是白费工夫?

    有心想要跟着周王几个再说两句,但是看着胡濙的那张老脸,不少亲王却又乖乖的坐回了远处。

    礼部负责诸王册封,冠婚的核准,王位的嗣封承继,都是要经由礼部来处理的。

    因此,对于宗室来说,这满朝上下的大臣,别的都能得罪,唯独这位礼部尚书,是他们得罪不起的。

    然而,到此还没有结束,臣这边接连两个大臣站了出来,武臣这边也不甘落后。

    郭晟被骂的毫无脾气,紧接着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此人就是在朝中沉寂许久的,宁阳侯陈懋。

    老侯爷依旧是一副精神奕奕,龙行虎步的样子,来到殿中,虎目一瞪,拱手道。

    “陛下,臣蒙圣恩,兼掌宗人府事,宗室犯错有罪,皆属宗人府管辖范围之内,如今广通王等人大闹宴席,臣不敢不问,请陛下恩准,传广通王等人上殿,辨明情由,以警宗室!”

    自从太宗以后,宗人府一直都由勋戚来代管,如今的宗人府,管事的正是宁阳侯。

    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他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

    臣武臣,各自都有重量级的人物出面,和宗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对峙起来,殿中的火药味,一下子就变得浓了起来

    第286章 君侧必备技能

    应当说,这是一次并不多见的,臣武臣态度一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