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有几日没见玉兔,还真有些不习惯,她咋咋呼呼窜天下地的样子,真是可爱。

    正想着,忽见前面几人列开,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

    元始天尊同通天教主站在截教这群弟子们的中央,面色淡淡,同他道:“师弟收的这些弟子,多年不见,修为也增进不少。”

    众仙:???

    金乌从西边出来了吗?什么时候起,一向冷心冷面的阐教教主,竟然开始称赞他最看不起的这些妖仙了?

    唯恐众仙不相信,当做他是客套,元始天尊还拍了拍多宝的肩,差点将他吓死:“多宝贤侄,也进阶大罗金仙了啊。”

    多宝:……

    为什么,二师伯和那两个西方教教主,跟他说了一模一样的话。这真的是在夸他吗?多宝十分疑惑。

    元始天尊抬眼扫视众仙,见众仙皆有些紧张,唯有众仙之末的一个少女,正凝视着别的地方,发着呆,好似不知道他来了。

    他师弟捡回家的一朵花,竟然迷惑了他的化身,让他几度怀疑自己已经不能掌控化身了,元始天尊十分愤怒。

    他漫步朝前,似是漫不经心地看了灵蘅一眼,道:“这是那黑莲?”

    通天面无表情,道:“师兄何必明知故问。”

    身边的气氛降至最低,纵然灵蘅还在发呆,却被灵牙仙戳了一下左臂,反应了过来。她瞧着身前那位本着脸、严肃至极的中年人,想起了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

    她对此人素来没什么印象,轻飘飘的移过了目光。

    元始天尊:……

    他再一次被漠视。这玉泽,不,是他自己,疯了吗?

    他一言不发,抿着唇,大步离开了灵蘅的身前。通天目送他离开,又看了眼灵蘅,才回到原先的位置上。

    阐教立教庆典,即将正式开始。

    正在众仙翘首以待的时候,远处云上,忽然传来一声尖利的声音,响彻云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驾到!”

    ……

    众仙:那是谁啊?

    东皇、帝俊早已陨落,听说鸿钧老祖立了座下的昊天、瑶池两位童子主掌天庭,可他们也不叫这个名啊。

    再说了,众仙来昆仑,便是截教,也没有这么大的声势,一副要他们迎接的模样。庆典没有开始,众仙都疑惑地盯着那朵云。

    过了许久,云上来客,才落了下来。

    不知是否在责怪他们无人迎接,坐在辇车上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看似有些生气。不过更气的是西王母,她的名号似乎被盗用了。

    不过,待众仙看清那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尊容时,议论纷纷:这不就是昊天和瑶池嘛?瞎摆什么架子?

    就连脾气一向都很好的阐教弟子都恼了,不过是俩童子,摆架子耽搁他们举办庆典。因此无人上前迎接。

    万仙瞩目下,昊天有些坐不住了,道:“玉清道友,孤来庆贺阐教立教之喜。”他口称元始天尊为道友,也不起身。

    阐教弟子更是坐不住了,纷纷怒视他:一个童子,也敢跟他们的老师平辈!

    元始天尊立在玉虚宫的大殿前,一袭白衣,清冷如雪。他冷冷道:“天帝若是来拜贺,入座吧。若是来我昆仑彰显帝威,恕不远送。”

    一席话,让截教弟子都想替他鼓掌,说的太好了!

    辇车上,玉帝、王母尴尬至极,再摆架子,无非是徒增笑料,也无人肯来应承。他们只好自己下了辇车,灰溜溜地立在了玉虚宫前。

    众仙嗤笑,也没人去搭理他们。

    风平浪静,万里无云,阐教的庆典终于正式开幕了。就在众仙悼念盘古大神,歌颂其开天辟地的功德时,忽而黑云蔽日,狂风肆虐,高空中腾起一条黑龙,发出震撼天地的龙吼之声。

    呼——

    远古的龙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不容小觑。那黑龙盘旋在空中,绕着玉虚峰飞了一圈,方才落到了玉虚宫的最高处,化身成一个身着五彩仙衣的女子,懒散地斜卧在金色屋檐上,俯视众仙。

    “我,乃龙族嘉柔,被困于昆仑山下千年,今日解脱禁锢,来玉虚宫砸场,只为讨回一个公道。”

    众仙惊了。纵然在座的有五六位圣人,出手便可制服这条黑龙,却也一言不发,旁观这一场突发之变。

    女子言罢,眼神凛冽,伸手朝下一指:“你,玉清元始天尊,还我情债!”

    第024章 :

    众仙惊愕,玉虚宫前,一片寂静。

    不是谁都有胆量,站在几大圣人前,抨击对方始乱终弃、绝情决义。眼看没人想管这档子破事,那条唤作嘉柔的黑龙愈发猖狂。

    她面向众仙,朗声道:“我乃上古得道之黑龙,昔日三清还在紫霄宫听道时,我便认得他们。那时候,太清、玉清,还不是如今这幅糟老头子的模样。”她鄙夷地扫了眼他们,继续道:“我与玉清情投意合,暗中缔结了盟约,太清、上清皆是见证。那时,我居住在昆仑山,便是你们脚下的地方。”

    听她这么说,众仙觉得这个故事也蛮好听,皆抬首想听她继续讲下去。

    “有一天,我正在府中歇息,你们的玉清元始天尊,同燃灯老道,找上门来。他们说要在此地开辟道场,我以为,他是要来娶我。谁能想到,最后他们反而将我狠狠打伤,再将我禁锢在我的水府中,一晃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