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不良臣[科举]在线阅读 - 第378页

第378页

    唐挽被他说懵了:“你谁?”

    “在下刘思义。”

    “不是,”唐挽蹙眉,“你哪个衙门的?”

    “天华京报。”刘思义说着,想将腰中的书册掏出来给唐挽看看,奈何他被反绑着双手,用力之下凹成了一个滑稽的姿势。唐挽抬手示意他不必麻烦了。天华京报这名字,唐挽还真听说过。

    在大庸,重大消息的传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官报,一个是私报。官报又称邸报,由通政司管辖,每五日发报一次,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内阁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和边防新闻等等;私报则是民间小报,内容主题不一。建成以前,朝廷为了控制舆情,私报是被明令禁止的。

    自从党派建立以后,各党需要定期发布一些内部动态,以达到对外募集资金和成员、对内增强凝聚力的目的。借由这股东风,私报也终于迎来了春天。朝廷对其有明确的立法,所有的私报必须先注册,统一接受通政司的监管,且对发布的时间、主题都有明确的要求。合法之后的私报也首次拥有了各自的报头,只不过民间习惯统一称之为“京报”。

    这个天华京报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家,每十日发一次,常订多达八千册。这其中就有凌霄。凌霄习惯在每日睡前读报,故而天华京报时常会出现在唐挽的床头。闲来无事时,唐挽也曾翻阅过几次,越翻越觉得有意思。

    一般的京报大多以抄录官报为主,偶尔也增加一些自己的评论,原创比例不过十之二三。可这天华京报却另辟蹊径,几乎每一篇都是原创,还经常能在上面看到一些冷门的文章。之前名家学者顾芳讽刺胡孙树的文章就是最早发表于天华,后来各家纷纷转载,顾芳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此事也带动了整个私报行业的发展。许多报房试图模仿天华京报的模式,却没有那样强悍的笔力,只得另辟蹊径。许多文章夸大其词不说,有些小报为了博取眼球,还搞出些媚俗的噱头。百姓无不爱猎奇猎艳,这竟慢慢成了京报行谋利的手段。

    此种风气已经引起了通政司的主意。就在不久之前,李提塘刚向内阁上奏,请求对私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顿。随着奏疏报上来的还有几册主要刊登世情小说的样刊,其中不免有些香/艳情节。

    此事上升到廷议,立时便触动了几位老臣的逆鳞。有人说应当立即查封这几家京报;有人说应当把这几个报房的主事全都抓起来问罪;还有人说应当马上严明立法,知会所有的文人,凡是“脖子以下”皆不能写。写了便是犯罪,有功名的罚功名,没功名的永不许参加科举。

    有人激动着要封禁京报,也自然有人反对封禁。廷议就是这么个有趣的地方,官员们各执己见,尽可以放开了去争吵。吵到最后,所有的道理都说透了,所有的逻辑都理清了,才能得到一个完满的答案。

    如今的唐挽自然不会再参加官员们的争论。她高高坐在主位上,不管堂下吵得再热闹,她也永远是那副渊深持重的模样。

    只有与她平起平坐的谢阁老才知道,当她看着那些人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心里有多着急。急也不行,廷议不是一言堂。越是位高权重,就越要惜字如金,不能轻易露出自己的态度。

    没想到廷议里还没论出个结果,这京报的主事竟爬上了自己的墙头。

    “唐阁老,求求您了。您就让我问两个问题。不,一个就行。问完了,我自去投官!”刘思义高声道。

    唐挽觉得好笑,说道:“你半夜爬墙,就是为了问我问题?”

    刘思义急忙点头。为了今日,他已经准备了半个月了。

    唐挽挑唇,看了身边的元朗一眼。元朗也是一副饶有兴味的样子。

    “那你问吧。”唐挽抬手点了点,对双瑞说道,“给他松开。”

    便有两个小厮上前松开了绳子。双瑞给唐挽添茶,低声在她耳边说道:“公子,这群报虫满嘴里跑舌头,您可别信他。”

    唐挽淡淡点了点头。

    刘思义被放开了手脚,却也没有站起来。他借势一屁股坐在地上,从腰中掏出纸笔,将毛笔尖在嘴里润了润。

    “只能问一个,你要想好。”唐挽手肘着膝盖,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刘思义的表情瞬间肃然。他急忙翻开自己的小本子,琢磨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似的点了点头。

    “请问唐阁老,您认为您与谢阁老之中,谁更能胜任内阁首辅?”

    这实在是个刁钻的问题。看得出来,刘思义是将全部的身家都压在这个问题上面了。可惜此时他并不知道坐在旁边的这位就是谢仪,否则他的问题定然能更精彩些。

    刘思义凝神看着唐挽。他知道这些官老爷定然不会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正好,唐挽越是顾左右而言他,自己就越能从其中找出纰漏来作文章。

    唐挽淡淡一笑,说道:“自然是我了。”

    ※※※※※※※※※※※※※※※※※※※※

    唐挽:一向很自信,从来都不怂

    元朗:习惯了

    刘思义:作者留步,脖子以下不能写的事儿是认真的吗?

    十黛:别怂

    第202章

    唐挽并没有将刘思义送交官府。并不是因为她宽宏大量, 而是因为她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她很想知道在刘思义的笔下,将会怎样描写唐府这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