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迦叶城的比武定在每年五月初,获胜的武士不仅可以提拔为城主亲卫,而且还会额外获得一件奖赏。

    谢晗握住酒盏的手微微收紧,旋即松开,“赫连城主不愿割爱,所以才这样说。”

    赫连箴大笑,“你我相识多年,交情匪浅,何须在此事上瞒着你?你若赢了比武,鸩尾兰自然归你。”

    他故意不在信中提及此事,是为了给自己下套,谢晗心下了然,思索片刻道:“既如此,便依照迦叶城的规矩来,希望城主许诺。”

    赫连箴道:“这是自然。”

    比武已举办数天,最后一场定于明日,谢晗来不及准备什么,便用随身携带的横刀当做兵器,报上花名册。

    元瑶与他回到厢房,心里有些担忧:“怎么迦叶城主忽然出尔反尔?”

    谢晗淡淡道,“许是他另有所图。”

    “图什么?”元瑶好奇地看着他。

    谢晗没解释,笑了一笑,牵起她的手往外行去,“不是说好了去逛夜市的么?再不出门,夜市就要收摊了。”

    迦叶的夜市比桓城可要热闹许多,兜售的多是些西域特产,还有西域小国传来的百戏,元瑶看得目不暇接,心里那点儿不快差不多也消了。

    不一会儿,谢晗怀里便装满了东西,眼看月至中天,于是带着她往回走。

    途径一处小摊时,谢晗止步。

    摊子上卖的是贴身匕首,形制较小,镶嵌了各色碎宝石,专为女子打造。

    摊主是位胡人老妪,用生疏的中原话招待他们。

    “过去看看。”谢晗道。

    元瑶随他走了过去,见他挑拣许久,终于拿起一柄,递给她,“喜欢吗?”

    她点了点头,拿来做防身之物也是极好的。

    谢晗取出银子付钱,老妪合掌行礼,嘴里念叨了几句古怪的胡语。

    他唇边笑意更浓,同样回了一句胡语。

    离开小摊后,元瑶问他:“你们方才说了什么?”

    “那位老夫人夸赞你生得很美,并问我,你可是我的夫人,我说是。”

    她容色微赧,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一番对话。

    两人并肩走在长街上,元瑶轻轻道:“明日是最后一天比武,你可有把握?”

    “约莫有八成胜算。”他故意卖了个关子,又道,“如果你来观战,便有九成。”

    元瑶没说去,也没说不去,须臾之间,心里已有了主意。

    城主府后苑,听风堂,赫连月正为父亲煮醒酒汤。

    葡萄美酒性不烈,可饮多了同样伤身,父亲与友人叙旧,难免贪杯。

    她端着温热的醒酒汤去到内室,见父亲立在堪舆图前,出言提醒道:“阿爹,快趁热把汤喝了。”

    赫连箴回过头,望见爱女,目光霎时变得慈祥。

    他年过三旬才得了这么一个掌上明珠,自然宠得跟眼珠子似的,况且他这明珠生得貌美动人,及笄甫满一年,前来说亲的人已经快要踏破城主府门槛。

    偏偏赫连月谁也看不上。

    思及此,赫连箴心中默叹,听见爱女问:“阿爹为何不直接将鸩尾兰赠与阿晗哥哥?”

    “月儿,如今他是大梁的宣平侯,往后见了他,你要尊称一声谢侯爷,切记不可像幼时那般无礼。”赫连箴正色道,“阿爹自有阿爹的筹谋。”

    “那阿爹,明日他会赢吗?”

    “他当然会赢。”

    “阿爹,你一定要帮他拿到鸩尾兰。”

    赫连箴抚了抚女儿的小辫子,“月儿喜欢他吗?”

    赫连月挽着他的臂膀,含羞带怯,端的一副小儿女姿态,没说话,但所有心事都写在了眼底。

    他轻叹一声,心中已有答案。

    谢晗初来迦叶城拜访的时候,赫连月还小,自第一次见面起,她便喜欢与谢晗一块儿玩耍。

    后来逐渐长成少女,她对谢晗的亲近不减反增,甚至还经常会问他,谢晗下次来迦叶城是什么时候。

    谢晗与他是忘年交,自是把赫连月当做小辈看待,从无半点逾矩。可赫连箴知晓,爱女并不这样想,如若她心中无人,便不会拖着婚事迟迟不愿定夺。

    他想为爱女争取一次机会,仅此一次。

    翌日,城主府比武,谢晗提刀上场。

    元瑶戴了面纱,躲在观赛的人群里,她原想偷偷过来,可谢晗事先有过吩咐,不得让她单独离开,于是只好让两名亲卫暗中陪同。

    他的刀法极其精湛娴熟,不出一个时辰,便击败五位对手,拨得头筹。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在此之前,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突然现身的中原男子会是比武获胜者。

    谢晗收了刀,微微颔首,向她望了过来。

    他知道元瑶一定会前来观战。

    元瑶没想到他会发现自己,匆忙之下,转身便要离开。

    此时,一道爽朗的男声响起,是迦叶城主的出来了,“恭贺谢少侠获胜,除鸩尾兰之外,还有另一桩彩头。”

    元瑶下意识止步。

    第44章 动情

    赫连箴行到比武台,吸引了全场目光,众人不解其意。

    谢晗眸光一沉,赫连箴却有意与他卖关子,“还请谢少侠入内一叙。”

    在场观战的百姓不约而同流露出失望神色,原来这桩彩头并不宣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