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窃隋好驸马在线阅读 - 第47页

第47页

    当然了,萧铣那番出于至诚为朝廷献策笼络南朝故地的方略,杨坚已经看在眼里,那文笔之间的向往南北融合的意态,便如同萧铣当初在杨广面前提出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rdquo;时一般。杨坚至少已经愿意给萧铣一个机会为朝廷效力,只是不希望他一下子暴得盛名,起点高了。

    念及此处,杨坚重新抬起朱笔,一边圈点,一边对牛弘说道:牛爱卿,萧铣这事儿,便算是朕特事特办,朕以为他着实太过年少,乃是本科取中20人中最年幼的,而且策论方略中确有想当然的成分。一下子取得太高,纵然不论他的策论是否持重,对他自己也不好。朕便钦定将他从第七位降到第hellip;hellip;十二位,你可有异议?rdquo;

    既然是陛下钦命,臣岂敢有异议,愿从圣断而已。rdquo;

    杨坚自顾重新按照自己的看法排了取中的20名举子的名次,并没有黜落的。弄好后交给牛弘,让他到了放榜的日子,与前几日拟定的志行修谨科rdquo;一起公布。牛弘领命自去不提。

    hellip;hellip;

    考完试后的萧铣,这几天一直很放松mdash;mdash;当然了,相对而言,也不算太过放松,因为他考前复习的时候也没见头悬梁锥刺股啥的,本来就只是平常心准备。所以考完之后,无非是每天敢和沈光喝一点小酒,多聊天打屁八卦一番京师见闻而已。顺带着,有几天沈光还带了一些狐朋狗友的游侠狠人回来结交,萧铣也不避讳与他们聊几句,喝两杯。

    这一天,已经是三月十三午间了,萧铣、欧阳询和沈光三人正在沈光屋中围坐,面前桌案上放着沈光沽来的一坛黄娇醴酒,一大盘糟鸭、糟鹅掌,并青菜花炒的羊rou,韭菜大葱摊蛋等物,点心是一大盘实心蒸饼。

    三人正用着酒饭一边说笑,外头却是一阵嘈杂,沈光起身去看,却是自己的发小麦孟才冲了进来报信。

    麦孟才与沈光同岁,今年也不过才十岁上下,却也长得长壮,与寻常十二三岁的少年身段仿佛。麦孟才的父亲麦铁杖原本是南陈的基层将领,陈朝灭亡时,麦孟才不过襁褓之中,所以对南陈没什么感情,而其父麦铁杖当时也不及弱冠,在南陈从军效命不过一两年,所以陈亡时也就顺势投靠了杨素。

    在麦铁杖投降杨素之后的次年,江南就爆发了三吴高智慧等的义军,按说许多南陈旧将应该趁机拨乱反正参加反隋的。可是麦铁杖却是铁了心跟着杨素混了,参与过了镇压三吴义军的行动,手刃数十人,颇立了些军功,也就获得了杨素的新任。这八九年来,麦铁杖以区区三旬年纪便做到了上开府的爵位,而麦孟才也成了京师有名的好勇斗狠侠少人物。

    因为麦家和沈家都是原先江东苏湖一带的人家,都是在南陈朝廷就做过官,陈亡后都被迁到隋都大兴来改任的,所以自然有他乡故知的抱团现象。沈光和麦孟才四五岁时就已经是每日一处厮混干坏事的发小了。

    所以沈光看见是麦孟才,自然是放松了下来,打趣说:麦哥!你这是知道咱这几日有大金主天天酒rou应承着,又来打秋风了么?rdquo;

    沈老弟,前日你说了你府上那两个老哥是进京来考什劳子清平干济科的不是?这朱雀街头都张了榜出来了,你们还不去看,还在这家里坐地等不成?rdquo;

    萧铣在后头听了,心中一动,说道:谢过这位麦贤弟报讯,不过朝廷接见取中举子不是后日的事情么?怎得hellip;hellip;rdquo;

    后日便是圣上召见的日子了,结果怎好不提前说知与众人?否则人家临时怎生准备。你们这些人那,心也太缓了。还不同去看榜!rdquo;

    第二十六章 今科头名

    朱雀门外,熙熙攘攘,足有数百人围观mdash;mdash;这还是因为张榜已经有小半个时辰了,大多数心急的人已经看完散去了,才只剩数百人。不过相比于后世科举的盛况,已经算是好得多了。萧铣等人有沈光麦孟才两个武力值还算不错的小弟突围,还算是比较轻松就到了内层。

    第九名,潭州欧阳询hellip;hellip;第十二名,扬州萧铣hellip;hellip;可喜可贺啊!萧兄,欧阳兄,你们可都高中了!rdquo;

    读着榜单,听着沈光毫不掩饰的张扬大笑,旁边无数落榜的举子投来几欲杀人的目光。而萧铣却如同身在云端梦中,犹然有几分不信。恍恍惚惚地,需要咬一口自己的腮帮子rou才能定下神来。

    这几日,萧铣故作轻松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但是要说真的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那种放纵,更多只是一种麻痹和掩饰。

    当然了,萧铣也不是强求一定要中,就算不中,只要他的身份能够在此后借故被杨坚赦免,也算是一个收获。但是那样他的起点终究要低很多,而且对于那些此前或明或暗对付他的人mdash;mdash;比如宇文化及兄弟mdash;mdash;他也会失去短时间内快意恩仇的可能性。更会失去在杨广即将夺位的这风起云涌的两年内建立从龙之功的机会。

    现在,一切终于都尘埃落定了,他真的中了!虽然是第12名,看上去名次不显,不过那并不重要,少年人走得太快并不是好事,而且这个年代还没状元榜眼一说,考的前后也不见得有啥实惠上的差距。

    这一切,都要感谢老三届rdquo;带来的福利。在如今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科举还是一种刚刚萌发的产物,还没有多少人为了它而皓首穷经。如果说宋明的进士科是血腥搏杀的红海市场,那么大隋开皇年间的科举,就是一片任人发挥遨游的蓝海。没有院试,没有乡试,虽然最终一考定终生时依然只有3%~4%的录取率,但是从全局来看,包括算上这个时代读书人比例本就稀少这个因素,让科举的录取率足足是宋朝的十几倍至几十倍、是明朝科举的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