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窃隋好驸马在线阅读 - 第347页

第347页

    大军四月十五日最终启航,在黄海上航行了五日,都是已经轻车熟路走了第三年的航线了,自然安妥无事,二十日那天就到了皮岛整顿,而后两天沿岸搜掠南下,高句丽人但有巡哨战船,无不被隋军大队以雷霆之势击灭,沿着萨水河口一直南下,直到浿水都没有高句丽水师阻挡,可见经过两年的绞rou机式血战,高句丽水师已经彻底无力了。

    二十三日,来护儿这一路的主力人马、总计约十万人的部队重新在大安郡登陆,巩固前两年撤兵后废弃的一些据点,开辟攻打平壤的桥头堡。不过与前一年不同的是,除了主力之外,来护儿还分出总计五万部队在皮岛,交给萧铣统领mdash;mdash;

    这五万人里头,两万是萧铣去年就一直带的嫡系,也就是后来带去江南平叛,转战大半年后重新带回来的,另外三万人马则分成两部分,其中两万是来护儿自己从直属部队里拨出来的,只是暂时划归萧铣管带;另外一万则是今年临时参战的原东莱留守陈棱手下的旧部、也就是那些原来的东阳郡府兵,同时也是当年参加过朝廷讨灭张仲坚和流求岛的那支人马。

    之所以分兵这一路,便是因为萧铣在去年杨玄感之战中、在杨玄感逆贼拒榆林关、断杨广后路粮道后,萧铣海路运粮运兵救驾的点子最终启发了杨广和兵部诸臣,让他们看到了海路运粮也是有可能为五十万大军长期提供粮草的。所以今年再来的时候,杨广认为彻底解决远征高句丽时的粮道问题已经解决了mdash;mdash;哪怕陆路军再是被高句丽人抄后路,断粮道,但是只要保持沿着海岸行军前进,那么海军就肯定可以把充足的粮食运到军前。而海军力量方面,如今高句丽人已经万全没有国力和大隋抗衡,自然没有断海路粮道的能耐了。

    第四十七章 死要面子

    转眼已是五月天,杨广的五十万大军也已经越过了远征高丽的最北段行程mdash;mdash;也就是南渡鸭绿江,折入了往南挺近的阶段。随着夏季的道到来,天气是越来越炎热,而大军的征途也是越来越往南打,在朝鲜半岛上作战,士卒的苦楚自然不小。

    这一次,高句丽人终于再也什么花样都玩不出来了,因为他们已然没有了资本折腾,没有了战略纵深可以迂回。高句丽的国土已经连续三年被隋军全境糟践,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只有高句丽靠近日本海一侧的数郡贫瘠山地还有些田园在保持耕作产出,其他至少占全国耕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面积的田园,都因为三年来都在交战区内,或被高句丽军自己坚壁清野而受损,或是被隋军剽掠征粮而毁灭,连着颗粒无收。

    在农业文明时代,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最少最少也要可以扛到来年秋收,否则这个国家的人就饿死绝种了,而大多数国家扛三年的存粮积蓄mdash;mdash;当然,这个积蓄要包括官仓和民间,尤其是民间大户富户的存粮,否则光靠官府和自耕农、贫农肯定是撑不过去的mdash;mdash;隋时的高句丽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搜搜刮刮,好歹也能保障三年这个数字。

    如今,真的已经过了三年了,高句丽君臣们没有人想的明白,为什么杨广这个昏君脑子就这么轴呢?宁可拼着大隋朝如此偌大的家业分崩离析内乱不已,都要倾尽家底把现在来说对隋朝还只是纤芥之疾的高句丽斩尽杀绝呢?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高句丽君臣对杨广来犯的动机还只认为是个人好大喜功,若是碰了钉子,又或者靠软硬兼施、在挫败隋军后由高句丽乘胜求和。定然可以保持不被灭国。然而现在看来,这一切的估计都错了,高句丽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看准了杨广的一根筋程度。

    前两年,鸭绿江防线根本不是高句丽人严防死守的要害所在mdash;mdash;第一年。乙支文德把宇文述和于仲文轻轻松松放过了鸭绿江,诱敌深入,麻痹隋军,直到萨水才集中全力反扑歼灭孤军深入的隋军。第二年,借着斛斯政投降带来的杨玄感北上涿郡消息,乙支文德更是大手笔地孤注一掷,主动转守为攻,不计伤亡强行攻破了隋军在辽东的总屯粮地柳城、配合杨玄感的断榆林关归路计划;若非最后萧铣海路救驾续上了杨广的粮道。让乙支文德功亏一篑的话,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那一战的失败,至少让高句丽人付出了二十万精壮的鲜血,几乎是当时高句丽壮年男丁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是今年,高句丽军变得保守得多,自从隋军过了辽河,逼近鸭绿江的时候开始,高句丽军就层层分兵阻截,不再回避打野战,不再惧怕伤亡。一支一支的部队往一道道无底洞绞rou机一般的河流防线上投注下去,除了每一战都绞出万儿八千的人命损失之外,一个浪花都没有扑腾起来。

    当然。被绞rou机绞杀的人命,有隋军的,也有高句丽人的,相对来说,高句丽人要多不少,至少是一比二的战损比mdash;mdash;原因无他,因为随着高句丽两户一丁甚至一户一丁的征兵比例,后期弄上来的兵源都是没打过仗的新兵蛋子,而且体格素质都差一些。这样的小规模高频率战斗自然没什么好多费笔墨描写的。因为除了残忍的杀戮换命之外实在没什么看点。

    一个国家到了倾尽家底的状态,拿出来的自然不会是精兵。就好像纵然精锐如德军,但是若是拿1944年再强征出来的国民兵和苏军对抗的话。有些甚至单兵素质都不如苏军,而何况高句丽和隋军的单兵素质本来在两国全盛的时候就相差不大,远没有历史上的德军苏军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