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世界秩序在线阅读 - 第59页

第59页

    因此,亚洲的构成天生就是对世界秩序的挑战。它现有的秩序机制取决于大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追求,而不是力量均势体系。这些大国面临的考验是能否建立起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为众多既定利益的互动提供和平框架。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

    在亚洲所有关于世界秩序的观念中,中国所持的观念最为长久、最为清晰、离威斯特伐利亚的主张最远。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最曲折复杂,从古老的文明到传统帝国,到共产党革命,再到跃居现代大国的地位。中国走过的路将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从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为单一的政治实体一直到20世纪初,中国居于世界秩序中心的理念对于精英思想的影响可谓沦肌浃髓。这一理念被认为理所当然、不言自明,汉语中竟然没有一个描述这一状况的词。到了后来,学者们回过头去才把它定义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制度。1根据这个传统观念,中国自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主权政府。皇帝统治世间万物,百姓通过他保持和上天的沟通。他管辖的不单是他治下的中国这个主权国家,而是天下。中国是天下文明昌盛的中心,是启发教化其他地方人民的中央王国。

    按照这一观点,世界秩序反映的是全球的等级制,而不是互相竞争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平衡。每一个社会都和中国有某种附属的关系,至于这种关系紧密到何种程度,部分地要看它和中华文化有多近似。没有一个社会能和中国平起平坐。别国的国王不是和中国皇帝一样的君主,而是向中国皇帝认真学习治国方略、倾心向化的小学生。外交不是多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仪式,使中土以外的社会有机会宣示自己在全球等级制中恰当的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古中国,今天所谓的外交政策属于负责决定属国关系等级的礼部和负责管理与游牧部落关系的理藩院的职权范围。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才成立外交部,2事出不得已,因为必须和西方入侵者打交道。即使如此,中国官员仍然认为他们的任务一如既往,是管理蛮夷,与威斯特伐利亚式的外交风马牛不相及。新设的部门叫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很说明问题,暗示中国完全不是在进行国家间的外交。

    朝贡制度的目的是培育他国对中国的恭敬,而不是获取经济利益或以武力统治他国。中国最了不起的建筑成就;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开始大规模修造的。当时他刚刚打败了所有的竞争者,结束了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经过历朝历代,长城最后的长度超过了5 000英里。长城是中国军事胜利的辉煌见证,但也表现了中国固有的弱点。它表明中国尽管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也对自己的薄弱之处心知肚明。几千年来,中国在应敌时,与以武力迫使其就范相比,更多地采用欺骗诱惑的手段。所以,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一位官员建议采用五饵来对付在西北边陲肆虐的马背上的匈奴部落,尽管按常规分析,汉朝的军力要强大得多:

    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3中国外交礼仪的标志是叩首,即双膝跪下,以头触地,以此来表示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承认。这当然是一种羞辱,成了阻碍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绊脚石。但叩首具有象征自愿的含义,它代表着发自内心的恭敬,不是被征服者所逼,而是出于敬畏。在这样的场合,属国使节向中国献上贡品,而皇帝赐给的回礼经常在价值上超过收到的贡品。

    历史上,中国靠自己的成就和行为使外国心悦诚服,偶尔也采取军事行动教训冥顽不化的蛮夷,令其收敛。这些战略目标和这种根本上的攻心手法直至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还有迹可循,在中国对邻国宣示其核心利益的方式中也清晰可辨。

    尽管如此,中国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传教式社会。它要的是别国的尊敬,不是皈依。两者之差精细微妙,绝不可混为一谈。中国因自己的卓越成就而令四海归心,外国理当景而仰之。中国可以和另一个国家成为朋友,甚至是老朋友,但绝不会视对方与自己平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唯一获得平等地位的是征服者。两个征服中国的民族;13世纪的蒙古人和17世纪的满族人;都吸收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便治理人数如此众多、文化优越感如此顽强的中国人民。这是历史上文化力量最惊人的一个成就。征服者在很大程度上被败在他们手下的中国社会所同化,连他们故乡的大片土地都被认为是传统的中国领土。中国并不刻意输出它的政治制度,而是愿者上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扩张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潜移默化。

    在近代,西方国家的代表怀着自己的文化优越感,试图把中国纳入已成为国际秩序基本结构的欧洲的世界体系。他们对中国施压,要求它培养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和别国互派大使,允许自由贸易,还要求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开放社会接受基督教的劝导,以提高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