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旧时堂前雁[双重生]在线阅读 - 第44页

第44页

    王蒨逼迫自己收敛情绪,她仔细打量着姑姑的脸。梅珍姑姑年逾四十,一直未曾婚配,跟着王氏四处奔波,她把宫里的孩子都当做亲生的,不仅对公主们好,对那些命苦的小太监小宫女一样慈爱。

    她总是以笑待人,眼角便有了笑纹,可若是看旁的五官又很年轻,或是因为不曾生育过。

    姑姑替她擦了眼泪,狡黠一笑:“昨日姑姑听说你回宫,又知道了大公主的事,马上就请命跟来了。姑姑可没把你们忘了,挂念着你们呢!”

    王蒨好不容易收回的眼泪又要掉下,她吸了吸鼻子:“姑姑在宫外多留几日吧,我明日、后日还要来找你。”

    “好,好,”梅珍轻拍她的肩膀,疑虑道,“那世子真的没欺负你?你一个人嫁去临阳,别提大公主和二公主,就连姑姑都放心不下。”

    王蒨只能笑着点头:“他对我很好,姑姑不用忧心。”

    “如若他敢欺负我,我就叫二姐拿红缨枪戳他。”王蒨说到一半,自己都觉着是在自欺欺人,便住了嘴。

    姑姑只是叹气,抚着她的背脊。

    外头又下起小雨,二人看了看天色,李意行支着伞在树下,仿佛是无声的催促。

    梅珍姑姑握着她的手:“公主快回去吧,与世子在一起……万事小心。”

    王蒨郑重点头,小跑回李意行身边。

    李意行面色悠闲,毫无不耐,他替她擦了擦发间的雨水,细辨她的神色,用指腹轻触她的眼下:“夫人哭了?”

    她没想过能瞒住他,顺势做出一脸伤感的愁容:“许久未见,不由自主就……”

    李意行收手,轻笑一声,不知是信了还是没有,只是带着她往外走。

    梅珍在廊下看着他们二人的背影,看不清三公主与那世子究竟是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只能祈祷上天不要为难这几位公主。

    园林小道,伴着细雨,李意行与王蒨的身影逐渐远去。

    这场雨绵绵不断,直到翌日午时,才乌云骤散。金光重新浮现于天际,盛夏的炎热很快就席卷回洛阳,而跟着那股烈阳一同归来的,还有铁马戎戈的庆元公主王翊。

    王翊在城中本就是最受人爱戴尊敬的公主,今日又伴着旭日而来,城中百姓认为这是大吉之兆,虔诚跪了一地。

    她骑在马上,一身盔甲,身后的马背上坐着个小少年郎,面色悲戚。

    跟随而去的八部精兵只回了四部,幸存的众人悲喜难辨,将士们只低声催促着骏马,马蹄凌乱地一路直往宫门疾奔而去。

    宫内的光孝帝用完午膳,这个点刚上龙塌。

    他昨日又宠幸了一个妃子,这会儿在想着赏赐她什么好,正百无聊赖地翻看着国库册子,忽然听闻有人报庆元公主回朝,不由神色大喜。

    他明白,阿翊回朝,意味着缴获了不少奇珍异宝,他可以拿去哄美人欢心。

    第27章 三人(含入V公告)   小桌前,三个女人……

    庆元公主班师回朝,入宫的阵势浩荡,连光孝帝也少见地正襟危坐于大殿。

    王蒨听说二姐回朝,急忙与李意行一同进宫,在长乐宫殿门口遇到长姐,双方稍稍行礼,快步进殿。

    庆元公主虽无将军之名,却有将军之实,四部精兵跪在她身后,而王翊则独身在最前面拜于王座前。

    内宦通报诸位群臣进殿,王翊听到了长姐与三妹的名号,抿了抿唇,强忍一番才没有回首。

    她已摘了戎帽,露出一张小麦色、微圆的脸。三姐妹或多或少有几分相似,只论长相,二公主王翊是最为娇憨可亲的那位,她圆脸杏眼,放在平日还总是笑嘻嘻的,任谁也看不出她在战场上一杆长缨枪挑穿敌军的头颅。

    这会儿,王翊没有笑,她的唇角几番颤动,眉头压得极低,恐怕是有什么话要说。王蒨只见二姐跪在殿前,昂首挺腰,无惧且坦然地迎着众人的眼光。殿中儒官权臣四立,盯着这群寒芒盔甲之辈,又望着这位骁勇好战的二公主,私底下心绪纷杂,一时之间,人声寂寂,微音难寻。

    庆元公主的身后两步跪着一个少年郎君,众将士出门于胡族奋战,都晒得肤色黝黑,他也不例外,唯独一双含着痛苦的眼看得最清楚。

    他的大腿上裹着一层厚厚的纱布,一眼望去除了王翊便也就是他了,王蒨猜到此人身份,凝神细听。

    座上的光孝帝在心中哀怨,他没想到这么多大臣听到消息,尽数一股脑儿又进宫了,分明早上才上过朝,这帮人难道不用在家中歇脚?唤两个美婢伺候,不比政务快活吗?

    更何况是打了胜仗,有什么可关切?

    这么多人盯着他,他要怎么开口要东西?

    光孝帝越想越来气,又无可奈何,只能擦了擦汗,强颜道:“阿翊平安归来就好。朕听闻你带军一路突往胡人的游牧小国,斩下了……”他说到一半,有些想不起来,话语也停住。

    江善站在他一旁,提醒了一句:“蒙汗。”

    “蒙汗的首级!”光孝帝缓上一口大气,“好啊,此战打得甚妙,扬我国威,随行的将军侍卫们重重有赏。”

    王翊睁大眼,不可置信地看着父王,她终于开口:“父王,此去胡部,八部精兵只回百余人,死在战场上的,最小的只有十一岁。”

    她身后的诸位将士们同样没有喜色,只有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