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再有就是华兰,终于苦尽甘来,给袁文绍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袁家上下,除了她婆婆与大房兄嫂无不欢欣,老伯爷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赏下无数奇珍异宝,甚至将自己幼时戴的一块长命锁都送与了小哥儿,把华兰的一众妯娌看得眼睛发直。

    得知了这个消息,王氏在蜀州喜极而泣,连风闻长枫考举人后的一点点不适都消散了,只是发恨不能立时飞回去看望女儿和小外孙,只好亲自置办了一份厚厚的大礼送回京城,请盛老太太替华兰谢过贺老夫人,然后去蜀州各处能拜神求佛的地界儿洒银子,给女儿还愿,给外孙添福,顺便还给长枫求了个金榜题名。

    那头儿盛老太太很快收到了王氏的回信,信中极言感谢贺老太太的帮助,顺便请求老太太三不五时去看望看望华兰和小哥儿。这是举手之劳,盛老太太也没有理由拒绝,只是她老人家不耐烦出门,偶尔也叫海氏领着几个姑娘代为前去。

    聪慧如海氏,自然懂得盛老太太的深意,每每去都带上一大车的补品,然后带回来一肚子王公贵胄圈子的八卦,极大地丰富了初来京城的盛府女眷精神生活,也让明兰等人提早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上流社会,世家之间盘根错节的纠葛。

    这其中,便不得不提到明兰的二表叔顾廷烨先生。听说那位余家三姑娘自小娇生惯养,脾气十分泼辣,一成亲便着力于改造京城著名的浪荡公子哥儿,闹得后宅鸡犬不宁。由于未知原因,顾廷烨不仅跟曼娘生分了些许,和家里也闹翻了,老爹老妈老婆统统不要了,只身一人离家出走。

    宁远侯老侯爷被气倒在病床上,但为了家族体面,宁远侯府还得对外宣布:为了体会民间疾苦,生活实践去了。而顾廷烨生活实践的地点,盛紘用膝盖想都知道,便是蜀州。

    男主角的光环啊,任谁也难以磨灭。果不其然,一个月后,盛紘去军营中核对军饷账簿时,偶遇了胡子拉碴却依旧风姿凛凛的顾二公子。心底里算了算辈分,盛紘有些悲催地发现,他对着顾廷烨实在叫不出来一句顾老弟。

    对面的顾廷烨也是不好开口,最后,还是盛紘温和一笑,声如春风拂面:原听说顾二公子要体验民间疾苦,却不知是来了蜀州,否则本该设宴接风的。二公子若无要事,今日务必到府上一聚。

    顾廷烨绷着脸,他是个粗人,不喜欢文官的弯弯绕绕,但想起那日的明兰小丫头,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盛大人客气了。晚辈一非官身,二非亲友,哪里当得起盛大人宴请?晚辈刚入军营不久,晚间不能在外留宿,改日休沐,必定亲自到府上拜访。

    盛紘对他的回答早有准备,因道:那便端阳节上吧,二公子远离家乡,在府中同庆佳节,也不算孤单,家中亲眷也可安心。

    顾廷烨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

    与此同时,盛紘一直想要等待的消息,也并没有迟来太久。当日回府,八王爷便上了门,说李淑仪已经不动声色地将消息透给了小荣妃。满宫里都知道李淑仪出身卑贱,任谁也不会想到她说话做事会别有用心。正因如此,让她说出来,小荣妃才会深信不疑。

    本来她宠冠后宫,就已然引得德妃不喜,而联想到老皇帝对三王的宠爱,来日若真是三王登基,新仇旧恨加起来,富昌侯府哪里会有好果子吃?她不止一次开始后悔,当初为何要提出与张家联姻。

    可这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吃?想要救荣家,只能趁着老皇帝还在世,另寻出路。

    于是,小荣妃紧赶慢赶给富昌伯捎回去了家书。几日后,荣家的家奴敲开了四王府的后门。

    八王说完这些,已是口干舌燥,盛紘连忙给他倒了一杯沏得酽酽的茶水,心里却想这位八王爷也不是对京城一无所知,荣家私通四王府都能被他探知,想来也是有些门路的。

    想来,荣飞燕的一条性命,与荣家一门的安慰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如今的小荣妃甚至不能等到老皇帝立嗣的旨意正式发布。

    时机已到。盛紘叩住杯盏,沉声道,请王爷这几日闭门谢客,将要紧的姻亲家眷请入府中暂避,以备不测。

    京中的风云变幻,以粉饰太平的方式悄悄进行着。八王爷这边忐忑不安又有条不紊地准备,所谓要紧人物,也就是皇后的兄长一家,那邹家他倒是不在意。盛紘也没有闲着,写了两封密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一封送到齐国公府,一封送到盛家老太太桌前。

    初夏,大病一场的老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奄奄一息中下旨宗人府重新制定玉牒,叫三王爷过继六王爷家的幼子为嗣子,同时开仓放粮,以示普天同庆,这般作为,便等于宣告储君已定。

    与此同时,一个百花盛开的日子里,平宁郡主带着儿子齐衡去盛府赏花。席间,听闻盛老太太不耐烦暑热,正巧平宁郡主也要去自家庄子避暑,索性邀请盛老太太与几位姑娘同去。那地方在附近的一个山谷幽涧,十分清爽宜人。盛老太太推脱几句,便一口应下。

    几日后,平宁郡主母子、盛老太太和三位姑娘、长枫、长栋,一行数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开往了避暑田庄。盛府上下,只有长柏要当值,海氏要管家,实在不能脱身。不过私下里,盛老太太也安排好了许多庄丁执棍棒巡夜,绝不让宵小之辈有机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