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所以在知道了“倾城”是八阿哥以后,伊尔根觉罗氏才会那么难以置信。

    “八弟哪里不同了?”

    胤禔轻哼道:“不就是比我更会讨好额娘欢喜?”

    “并非如此,”伊尔根觉罗氏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同:“倾城的作品与世俗的任何话本都不同。”

    为什么她们喜欢看倾城的话本?

    世俗的话本都将女子视为男子的附庸、从属,唯有倾城的话本,每一册都体现出来的是“女子是独立的个体”。

    最开始的《倾世钟情》,到后来的《霸道王爷的小狐仙》,再到如今这一册《商女王妃》。

    不过几天时间,伊尔根觉罗氏在闲暇时将《商女王妃》看到了大结局!

    她呆呆地看到那“王妃疯了,与王爷同归于尽的结局”,目瞪口呆。

    [王妃声声悲凉,句句绝望:“如果做不到,又何必做出一生誓言,王爷只将它当做年轻时的一场风流,妾却将它当了真。”]

    王爷假死,王妃疯魔,到头来王爷回归,却死于最爱他的王妃之手。

    “妾与王爷生同衾,死同xue,从此再不分开。”

    她红唇娇艳,深情而温柔,轻声细语地抱着王爷:“王爷还记得吗?那年杏花微雨,你说要与妾一生一世一双人,妾对王爷从一而终,你却忘了最初的誓言。以后再也没有人来与我抢你了,真好。”

    猝不及防的同归于尽,伊尔根觉罗氏惊了!

    这王妃,在她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嫉妇,也不仅仅是一个恶毒的妇人,她的决绝与疯魔,让她整个人的形象都丰满了起来。

    她明明早已经控制住了王府,她甚至有了能囚禁王爷的能力。

    可她没有这么做,她的偏执与独占欲,令人看到了飞蛾扑火的决绝。

    以生命为赌,去做常人都不会干的疯狂事儿,与王爷殉情!

    一个为爱疯魔,一个容不下感情分享的女人,从今以后,王爷永远只属于她一个人了。

    多么激烈的情感,多么浓烈的真情,多么偏执的女人!她那么可怕,可又那么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伊尔根觉罗氏大受震撼!

    王妃与王爷殉情,商英与其他女人们共同抚养着孩子,王府败落,唯有抚养大子嗣成年承爵。

    商女重回事业,经商挽危局,多年后,其子长大,能力卓尔,深受帝王宠幸,他为母求得王妃之位。

    最初王府的那些旧人们,商英、媚儿与南宫双三人结为好姐妹,过上了幸福安康又有孩子孝顺的晚年。

    身有残缺的养子是因过去的争斗而为人所害,她们教育他,爱护他,将他教成了一位身残志坚,不畏艰苦的男子汉,即使他失去了孕育后代的能力,却比寻常男子更为优秀。因为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折磨他可以熬过,未来,他从底层做起,从小卒到将军,还当上了大将军,去了海边击杀倭寇。

    杏花微雨下,商女与媚儿、南宫双三位老太太手拉手,好姐妹,今天唱歌曲儿,明天跳个舞,互相给对方送终老。她们的晚年尽管没有男人,仍然幸福和美。

    时间带走了一个又一个故人,子孙满堂之下,商女的传奇一生就此落下序幕。

    伊尔根觉罗氏不知道这是胤禩常规给看客们喂“毒”的cao作,本以为上一作《霸道王爷的小狐仙》已经够离经叛道了,这一做《商女王妃》,斗到最后没了男人,三个老太太一起过晚年生活跳舞唱歌……这剧情怎一个sao字了得!

    她百思不得其解:“八阿哥是怎么下得去手写死王爷的?”

    如果“倾城”是个对世俗对待女子不公平充满了怨愤的大才女,那还说得通,可八阿哥这又是为了什么要这么写?

    胤禩当然是因为要将自己吃进去的“屎”和“毒”喂给更多人啊!

    他写的著作什么时候正常过了?

    当初拿起笔来写话本,就是受不了一个人被毒被喂屎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别人。

    看完了大结局的伊尔根觉罗氏还在恍惚,胤禔回来时,看见她拿着话本正在窗边发呆。

    胤禔好奇地问她:“三册那么厚呢,这么快就看完了?八弟写的结局如何?”

    他说起了上一本的《霸道王爷的小狐仙》就因为结局太伤人心,使得额娘们心情不佳,八弟还为此写了后续,就为了让狐仙有个好结局。

    福晋恍恍惚惚地将话本给了胤禔:“爷,自己看吧?”

    万万没有想到,王妃会拉着王爷殉情啊!

    胤禩不仅给了大哥,还算好了时间在大哥大婚的一个月后将新作给了太子。

    太子随意的翻了两眼,发现是个情爱话本,根本没当回事。

    胤禩见他们两个都不感兴趣,心里泛起了嘀咕:我就当你和大哥都答应了啊!

    三个月后,倾城的新作《商女王妃》在京城各大书肆售卖。

    《商女王妃》一出,到处都是痛骂之声,倾城之名成了过街老鼠,男女老少都要骂上一句“不知羞耻”、“离经叛道”!

    胤禩毫不意外自己会挨骂,撒毒和屎出去,要是还没人骂他,那多没意思?

    不过,他也反思起了“倾城”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走到人人都要痛骂一句的地步。

    自古以来的作品,皆是以女性忠贞、顺从为正,她们对男子从一而终,对夫君另寻新欢表达出凄怨、哀愁,这才是符合儒学思想传承至今大众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