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我不要~”

    “那您想如何?”

    “我出去玩,等大家跟上我,我再回来学!”

    李霨:“不可,无规矩不成方圆,进学就是必须好好坐在课室听课。”

    胤礽都可怜李霨了,他出声帮忙:“祁儿,忘了太子哥哥的交代了?”

    胤祁扁着嘴坐回去,毫无灵魂地继续跟读。

    课间休息,他就溜到了南书房,“汗阿玛,老师教得太慢了!”

    康熙看到他就眉心一跳,“怎么了?”

    胤祁说了跟李霨的对话,以及自己无聊至极的心情。

    康熙:“……”

    老师还没来告状,你倒是先来了。

    康熙想了想,“这样吧,汗阿玛教你写字,你一会儿要是觉得无聊,汗阿玛允许你不跟读,自己练字。”

    康熙耐心地教他握毛笔的姿势,手把手教他一笔一划写出‘天’字。

    “今天你要是能写一百个‘天’字,汗阿玛有奖励。”

    胤祁来了精神,“什么奖励?”

    “嗯……”康熙眼神环视一周,指着自己案上那方古玩砚台,笑说:“把这个奖励给你。”

    见胤祁露出嫌弃的表情,康熙道:“这个比一百个金锭子都值钱。”

    胤祁秒变脸:“谢谢汗阿玛!”

    虽然这个黑不隆冬的东西不好看,但是他可以卖了换好看的啊。

    胤祁学会写‘天’字,才回了课室,这时候早就迟到了,但李霨不敢说什么,只让他回座位,别扰了其他人,就继续领读了。

    胤祁第一天上课,秀敏挺满意的,这孩子居然回来以后,就一直在练字。

    她问了胤礽,知道老师还没教写字,也没布置作业,就更欣慰了。

    康熙也在南书房问了李霨众皇子公主的表现,李霨自然都是夸的话,一个个都是聪明伶俐,悟性极高。

    “五阿哥如何?”

    李霨一顿,“五阿哥确实天赋卓绝,比其他人都学得快,只是有些坐不住。”

    康熙笑着对几位胤祁的老师道:“五阿哥确实顽劣了些,你们不必替他遮掩,朕允许你们,多管束他,最重要的是,要多教他孝顺,和做人的道理。”

    李霨几人都松了口气。

    只是到了晚上掌灯时分,胤祁还在写字,越写越慢,还时不时揉手腕,秀敏就心疼了。

    “祁儿,你已经会写这个字了,明日再练吧,别伤了眼睛。”

    胤祁停下来揉揉眼睛,“额娘,你帮祁儿数数,写了几个了?”

    秀敏拿起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和曹嬷嬷分工数完合计,都惊呆了,“竟有六十六个字了!”

    胤祁问:“一百个字,还差几个?”

    “还差三十四个,你要写满一百个字吗?”

    胤祁点头。

    秀敏劝他:“明日再写吧。”

    “不行,汗阿玛说今日写一百个字,才能奖励我一百锭金子的黑疙瘩呢。”

    秀敏:“……哪有这样教孩子的,你还这么小,一百个字不是存心要累坏你?”

    秀敏本来就不赞成胤祁这么小就读书,学写字,这下子更是怒了。

    她直接杀到乾清宫,“皇上,臣妾以为,皇子们的启蒙课设置不合理。”

    正批奏折的康熙太阳xue一跳,“祁儿又干什么了?”

    一出幺蛾子,他就想到胤祁。

    “你还好意思说,你让胤祁一个三周岁不到、刚会握笔的孩子,一天写一百个字,你是不是虐待孩童?”

    “呃……”康熙有点点心虚,“一百个字,很难吗?”

    他记得自己四岁的时候,已经一天能写一百多个字了啊。

    秀敏:“当然了,他眼睛也红了,手也酸麻了都快抬不起来了!”

    康熙面露愧疚:“是朕大意了,朕去看看他。”

    “不用了,”秀敏说,“我是来找你商量孩子们的课程安排的。”

    一个时辰后,皇后拿着那方值钱的砚台离开。

    回到坤宁宫,她向胤祁兄弟俩宣布:“以后你们每次课缩短为三炷香时间,课间休息一炷香时间。并且课程改为只读不强求背诵,四周岁前只认字,不握笔写字,书法课改为讲史、讲故事。”

    胤祁:“讲故事?太好了!”

    胤礽:“……额娘威武。”

    秀敏笑道:“还有呢,上五天课放假两天,五天中必须有一天,要上户外课程。”

    胤祁:“什么是户外课程啊?”

    秀敏:“就是运动,玩。或者去宫外体验生活。”

    胤祁:“太好了~可以出宫玩儿了!”

    胤礽:“……额娘威武。”

    捂脸,真的直接变成幼稚园了。

    很快,胤祁又提出一个问题:“那要是祁儿在课堂上还是觉得无聊怎么办?”

    秀敏:“那你也要遵守课堂纪律。你记得很快,但那只是短暂的记忆,要读到能背诵、能理解,才会真正变成你会的东西,一直不会忘记。”

    额娘跟老师说的明明是一个意思,但胤祁就是觉得,额娘说的更容易接受,所以他愿意听。

    秀敏把砚台给他,又教育他:“你学习的动力不对,你应该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不能是为了钱。”

    “那学知识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明理,为了学本事。”

    “明了理,学了本事又是为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