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第20章 演戏(修)

    分地之后,村子里所有人,都开始朝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使劲,整地,除草,上农肥,以前这些地是公社的,干得再多,也是那些工分,可现在不一样了,这地多产一斤粮食,那自己就多得一斤。

    如今,就是村头大树底下,闲聊的人都少了。

    可姜迎春,依旧是大家话题的中心人物。

    无她,这闺女,干的事儿他们想都不敢想。

    换地,人家是朝着好的换,她呢,拿着黄土地去换次一等的黄土沙土混合地。

    换了地,镇上县上的政府来回跑,拿到了什么大棚建造证。

    这就罢了,政府下放了无息贷款,这丫头还贷款了。

    那可是贷款啊,借了政府的钱,这要是还不起,那可怎么办。

    姜迎春家,周桂花伸头看了一眼睡得正香的迎秋,又掩好门进了隔壁院子,她带着几个妇女,正在做午饭。

    “大迷糊家的,迎秋没醒吧。”村长媳妇赵金香问。

    周桂花摇头,“睡着呢。”

    如今,半个村子的人,都在围着姜迎春一个人转悠,实在是因为,跟着迎春丫头,挣钱啊。

    女人们跟着赵金香周桂花两个,每天中午做饭,这饭不是简单的窝头糊糊,那是实打实的杂粮馒头和带rou的炖菜,每天中午,阵阵菜香飘在万家村,引得娃娃们哭喊着要吃rou。

    “哎,你说,迎春这丫头,胆子是真的大。”正在切菜的妇人,是打心眼里觉得,他们这小小的万家村,都快装不下迎春这尊大佛了。

    这话头一出,几个人就聊开了,从换地到盖大棚到贷款,这一桩桩一件件,谁能信是个十七八的丫头干出来的。

    东河地,一群大老爷们一边挥着膀子干活,一边聊的热火朝天,聊的自然也是姜迎春。

    这伙子人,带头的两个就是周桂花和周二红男人。

    “大迷糊,二迷糊,你们两家和迎春走的近,你们知道迎春到底贷款多少不?”

    赵大迷糊赵二迷糊的大名有些搞笑,当年赵老头大字不识,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儿女的名字简单的厉害,男孩就是赵一男二男,女孩就是赵一女二女,他理由充分,这样不迷糊,一串话说的引人发笑。

    迷糊这个词儿,一来二去就用到了赵老头儿子身上,老头人老实,孩子也实在,做人本分,还听媳妇话。

    两人按照迎春的要求,沿着仗量好的线,带着人挖八十公分深的坑。

    赵大迷糊话不多,“不知道。”

    赵二迷糊也不会说什么,“那是人迎春的事儿,你们瞎打听什么。”

    “嗐,就是问问,你说,这跟国家借钱,多吓人,这要是还不上,子孙后代不还得还啊,我听说,还不上把房子都收走。”

    “迎春丫头这胆子,实在是大,姜二力前几天不还说吗,迎春这么折腾,说不定啊,折腾的卖点心那点钱都搭进去,还欠国家的钱。”

    闲聊几句没事,可端着迎春的碗,不说她的好,赵二迷糊看不过去,他当过队长,说话有些分量,“行了!赚不赚钱,迎春比你们有数,还想不想拿今天的工钱了。”

    一句话没人说话了,想拿,工钱三毛呢,比以前上工挣的多,中午还管饭,要是表现不好,明天不要人了怎么办。

    “嘿嘿,不说了不说了,二迷糊你说的对,迎春是个有本事的,我们在这瞎cao心也没用。”

    话题人物姜迎春同志,正在宣城市中心选购温湿度仪。

    穿进这个时代,她还没有出过万家村,这是第一次进市里。

    宣城是云北省的省会,算是云北省最繁华的地方了,市中心一条街上,各色门店一字排开,看得出来,很多门店是新的,开业不过一年的样子,看来经济开放后,有商业头脑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只还是有些超乎姜迎春想象的落后,不过该有的东西也不缺,姜迎春和周自强两个人,两天就订好了加厚塑料,保温板和必要的钢管。

    国家为了鼓励经济复苏,推出无息贷款,这简直就是瞌睡了送上枕头,她果断让周自强开了证明,用自家和隔壁房子做抵押,请了周自强当担保人,贷款一万。

    一万是上限了,不过也远高于她的预算,当初她压缩成本,准备盖一亩地大棚,预算也就两千,如今有钱了,提高一下配置,两个大棚满打满算也就六千元。

    剩下的,当做备用金。

    该买的都买了,有些东西是现货,周自强跟着车回去了,姜迎春留下,买些小东西,顺便逛一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市中心最大的百货超市不过五层,只有前三层算是热闹些,四楼以上门可罗雀。

    姜迎春装着温湿度计从四楼下到二楼,这一层楼是服装区,她准备买几件衣服。

    逛了几家,她就兴致缺缺了,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审美,还是淳朴的,几家店里的衣服款式一般,甚至还有好几个顾客,追着姜迎春问她身上衣服从哪里买的,还有几个店里的老板知道她衣服是自己做的,想从她这里进货。

    不管什么年代,都不能小觑女人的购买力,看来,服装厂倒是挺有搞头。

    姜迎春留下老板的联系方式,准备去大服装区逛逛。

    还没走近,就见人熙熙攘攘的。

    旁边两个女人朝着那边一溜小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