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之后,很多百姓就纷纷主动去登记了。 感觉就像是被抢的,就是好的一样。 一部分人的主动,带动了大部分人的盲从。尽管他们也不知道不登记有什么惩罚,或者登记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但大家伙都去做的,那自家肯定也要去做。 就像之前的搬迁,事实证明确实是天降馅饼。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就跟没登记到就吃了什么大亏一样,尤其像是新镇这些靠得近的,每天都在打听自己的户籍登记确认下来没。 衙役为了缓解一下工作压力,还会劝那些有作jian犯科记录的,中途搬迁过来的,祖上身份不明的百姓先别急着登记。 “你们这种之前在官府有官司在身上的,就别急着登记了。最好是在户房的文总书那里服几个月的苦役,赶紧把身上的官司弄干净了再来登记。以后咱文岭的良籍可值钱了。” “咱登记,都是先登记的良籍,知道不?你们也不想不良记录跟着自己一辈子吧?” “一旦被官府确认为为良籍了,咱就不能,也不会轻易更变户籍,更不能随便卖儿卖女。咱大宁的法律是禁止不经过官府,私下变良籍为贱籍和变良籍为奴籍的。” “以后像那种自家儿女被拐卖了,千万要记得去官府登记孩子的样貌特征,日后一旦找回,无论孩子是被拐卖为良籍,还是贱籍。直接拿着自己的良籍凭证和登记的样貌特征到官府,就能把孩子转为良籍。” “就算别的地方官府不放人,咱们的知州抢都会给你们把人抢回来,也保证一定能转为良籍。” 衙役下班回家的路上,都在讨论知州这次的大动作。 这次在官府登记户籍,究竟是不是好事,其实她们也不太清楚。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贱籍户,明明上报的是贱籍,最后大人发下来的却是良籍的户籍?” 衙役和典吏是主要的办事人员,哪怕这次人口普查木析主要用的都是自己培养的人手,她们只是辅助而已,但很多消息还是灵通的。 当然,到底是消息灵通还是知州大人故意让她们知道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几个在说话的衙役都沉默了。 衙役也是贱籍,有些衙役还是官奴身份。 贱籍自古以来都不可变,一旦落入贱籍,那就世世代代为贱籍,不被人瞧得起,子孙后代也不可参加科举改换门庭。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贱籍不用交纳赋税和服役。 知州大人这次打着缺人,缺劳动力的擦板球,只要参与了药材供应基地的计划的百姓,无论贱籍还是良籍都因为耕种药材而改为了良籍。 如果是在中原的任何一个知县知州知府,都没有那个权力越过皇帝改贱籍为良籍,但承安府不同。 承安府作为宁朝第一大少数民族的府,哪怕明面上听从朝廷,但实际上府内的官员权力自由度极大,已经差不多可以说是自治区一般的存在了。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急着想在承安府.插.人,希望中原出身的官员拿到权力了。 所以作为承安府的知州,理论上来说,木析只要经过了知府的同意,就可以在明面上通过政令。 但文岭州是直辖州,所以木析只要皇帝同意就行了,朝廷的人就是反对都没用。 底下的衙役不知道这些,也不关心这些上面的交锋。 她们只关心此事对她们这些贱籍户的影响。 转为良籍一定是好事吗? 不一定。 她们做的是一样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但从今往后却要给朝廷交税服役了,这真的是好事吗? 第69章 贱籍 这也是很多文岭人的担忧,在官府那里登记人口和户籍了,那日后朝廷官府加重税收和徭役,他们该怎么办? 其实宁朝,包括此前的朝代也有户籍管理制度,但跟这次的人口普查不同,之前的户籍管理相对较松。 以户为单位,官府更关心良籍的户数和成丁数,以此为凭据征税。而贱籍,奴籍和商籍,官府相对而言管理较严格。 可其中其实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 但是木析此次的人口普查,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样貌特征、出生来历、生平过往、祖宗三代,以之前的户籍管理在官府登记的册子为基础,还有担保人,审核人员,以及检查机关。 一整个流程下来,可以说除非你造假造的天衣无缝,以古代有限的手段,根本检查不出来身份有问题这种情况之外,否则一般情况都是可以查出有没有造假的。 像之前云泪的主家王家,想替代手下的隐户拿房子。 之前的核查里她们找人找关系,反正是蒙混过关了。 但这次的核查里,他们连第一轮审核都没过去,直接就被查出了身份,顺带着还连累了他们的担保人。 跟他们类似情况的太多了,新镇的人里面有浑水摸鱼的,木析知道,她手底下的官吏也都知道。 毕竟在这种没有清晰照片的古代,想要顶替身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实很容易。 但是要核查起来,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很多村子里的村民,都世世代代生活在村子里,很多人都是老一辈子的人从出生看到长大,一般来说身份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