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他们这些知青开垦的新高产土地有大几十亩,好一点的地方可以有一万多斤,差一点的地方也都有七八千斤,所以平均下来一亩地就是万把斤,这么多粮食一天两天也收不完,得花上半拉月。
之前她们知青点吃的最多的就是黄面窝窝,都快吃腻了,现在总算可以换换口味,他们卫家屯知青点的主食已经由黄面窝窝换成了红薯。
第19章 修建新粮囤 卫家屯产出红薯王,惊动社……
顿顿吃红薯肯定腻,不过换着法子吃就好很多,炒溜炸烹爆,煎塌贴焖烧,应有尽有。
不过大家伙很少用煎炸,因为太费油,偶尔做一次炸红薯,也是用少量的猪油。
除了做法不同,红薯也可以切成红薯条、红薯片、红薯块,红薯丝......
反正知青们想出了很多种吃法,还会沾辣子吃,味道也不错。
一些出工的村民路过南山坡,看到知青们正在刨送红薯,那红薯的个头又大,格外惹人眼,而且产量还高,一棵红薯秧子最少都有五六个,最多都有十多个。
看到这样的结果,之前嘲笑的村民也不会再出嘲讽之语。
之前有庄稼把式说这里不适合种粮食,但是人家种出来了,还比他们种得好!
事实胜于雄辩,尤其是关于种粮食这方面,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会种粮食,关键还得看谁种出来的粮食好,谁种出来的粮食多才行。
“想不到这块山坡还真能种出来粮食呢?”
“你看到了吗?那红薯长得老大个了,我这都活了几十年了,还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红薯。”
“你少见多怪,我之前就种出来那么大个的。”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人家一片地里面基本上都那么大个,平常咱们种的一块地里顶多有几个特别大的,其他的都才这么小不是吗?”
村民基本上都种过红薯,到底自己种的啥样,心里面门清,大家心照不宣。
“难道说这片山坡真的是高产良田?看来他们这些知青还真的不简单呢?”
“啥呀?!不就是这一次种出来高产红薯了吗?别把他们知青捧得太高,可能就是瞎猫碰死耗子,赶巧了而已。”
虽然看到了知青们红薯丰收,但是一些庄稼把式还是死鸭子嘴硬,觉得仅仅只是凑巧而已,心里面满满的都是不服气。
收红薯非常辛苦,一车红薯大几百斤,一天得推上十多趟,三个男知青也累得够呛。
到了第三天,跟上次开垦荒地的时候一样,王秀禾他们六个人干了一会儿,就远远地看到大队长赵建军带着一些村民赶了过来。
大队长他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推独轮车,有的拿蛇皮袋子,看这架势,再加上上次的经验,知青们就知道肯定是大队长带村民是过来帮忙收红薯来了,想到这里,心里面不禁一阵感动。
贾镇山看到大队长过来,赶紧扑打了扑打身上的土坷垃,然后从衣服口袋里掏了掏,最后在上衣兜里面拿出一包香烟。
“大队长,你们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给大家伙递香烟。
赵建军接过去说道:“前两天我正好有个学习,去了趟市里面,昨天晚上回来才知道你们已经开始收红薯了,所以今天才带着大家伙过来。”
言下之意很明显,赵建军如果知道他们知青收红薯,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帮忙。
“没事没事,我们也才刚开始,这不大队长你就带着人过来了,我们心里面真的很感激。”贾镇山作为知青代表,来跟大队长和村民沟通交流一番。
村民们也都很自觉,来到田边就开始忙活,一点都不废话,他们也不会多说啥,就知道干活,说话的事情都有大队长呢,他们都不用cao心。
看到大家伙都扎成一堆,赵建军赶紧将村民分散开来,“大牛,你们三个负责下面这块地,二虎子,你们三个负责那块地,剩下的你们三个依次论推,千万别扎窝在一块地方,这样影响效率。”
“好叻,知道了,大队长。”说完以后,各自去完成任务。
刚才大家伙还是跟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帮忙,有了大队长的指示,大家伙立马就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升许多。
三人一组,每组负责一块地,这样大家伙搭配组合,谁落后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追我赶的,干得非常快。
刨红薯的事情解决了,紧接着又有了新问题。
往年卫家屯稻谷产量每亩也就二三百斤,今年好一些,才四百多斤,所以生产队的粮囤也就没有多大。
现在南山坡的红薯大致估测得有几十万斤,之前的粮囤显然不够放。
粮囤不够放也好解决,再造一个就成。
他这个大队长的第一要务就是管好生产队的粮食生产,现在出现了粮囤空间不够的问题,赵建军立马组织了村子里面的几个能工巧匠,选好合适的位置,开始盖新的粮囤。
盖粮囤的任务显然比刨红薯的任务要重要,因为粮囤出了问题,那么损失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一点都不容马虎。
从选址到建造,赵建军一直负责监工。
好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农忙时节,村子里面劳动力大部分都闲着,生产队里面的翻地任务也不紧迫,耽搁几天也不急。
用了两天的功夫,新的粮囤就已经盖好了,比旧的粮囤大了两倍,而且还非常结实,另外防潮防晒。
--
之前她们知青点吃的最多的就是黄面窝窝,都快吃腻了,现在总算可以换换口味,他们卫家屯知青点的主食已经由黄面窝窝换成了红薯。
第19章 修建新粮囤 卫家屯产出红薯王,惊动社……
顿顿吃红薯肯定腻,不过换着法子吃就好很多,炒溜炸烹爆,煎塌贴焖烧,应有尽有。
不过大家伙很少用煎炸,因为太费油,偶尔做一次炸红薯,也是用少量的猪油。
除了做法不同,红薯也可以切成红薯条、红薯片、红薯块,红薯丝......
反正知青们想出了很多种吃法,还会沾辣子吃,味道也不错。
一些出工的村民路过南山坡,看到知青们正在刨送红薯,那红薯的个头又大,格外惹人眼,而且产量还高,一棵红薯秧子最少都有五六个,最多都有十多个。
看到这样的结果,之前嘲笑的村民也不会再出嘲讽之语。
之前有庄稼把式说这里不适合种粮食,但是人家种出来了,还比他们种得好!
事实胜于雄辩,尤其是关于种粮食这方面,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会种粮食,关键还得看谁种出来的粮食好,谁种出来的粮食多才行。
“想不到这块山坡还真能种出来粮食呢?”
“你看到了吗?那红薯长得老大个了,我这都活了几十年了,还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红薯。”
“你少见多怪,我之前就种出来那么大个的。”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人家一片地里面基本上都那么大个,平常咱们种的一块地里顶多有几个特别大的,其他的都才这么小不是吗?”
村民基本上都种过红薯,到底自己种的啥样,心里面门清,大家心照不宣。
“难道说这片山坡真的是高产良田?看来他们这些知青还真的不简单呢?”
“啥呀?!不就是这一次种出来高产红薯了吗?别把他们知青捧得太高,可能就是瞎猫碰死耗子,赶巧了而已。”
虽然看到了知青们红薯丰收,但是一些庄稼把式还是死鸭子嘴硬,觉得仅仅只是凑巧而已,心里面满满的都是不服气。
收红薯非常辛苦,一车红薯大几百斤,一天得推上十多趟,三个男知青也累得够呛。
到了第三天,跟上次开垦荒地的时候一样,王秀禾他们六个人干了一会儿,就远远地看到大队长赵建军带着一些村民赶了过来。
大队长他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推独轮车,有的拿蛇皮袋子,看这架势,再加上上次的经验,知青们就知道肯定是大队长带村民是过来帮忙收红薯来了,想到这里,心里面不禁一阵感动。
贾镇山看到大队长过来,赶紧扑打了扑打身上的土坷垃,然后从衣服口袋里掏了掏,最后在上衣兜里面拿出一包香烟。
“大队长,你们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给大家伙递香烟。
赵建军接过去说道:“前两天我正好有个学习,去了趟市里面,昨天晚上回来才知道你们已经开始收红薯了,所以今天才带着大家伙过来。”
言下之意很明显,赵建军如果知道他们知青收红薯,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帮忙。
“没事没事,我们也才刚开始,这不大队长你就带着人过来了,我们心里面真的很感激。”贾镇山作为知青代表,来跟大队长和村民沟通交流一番。
村民们也都很自觉,来到田边就开始忙活,一点都不废话,他们也不会多说啥,就知道干活,说话的事情都有大队长呢,他们都不用cao心。
看到大家伙都扎成一堆,赵建军赶紧将村民分散开来,“大牛,你们三个负责下面这块地,二虎子,你们三个负责那块地,剩下的你们三个依次论推,千万别扎窝在一块地方,这样影响效率。”
“好叻,知道了,大队长。”说完以后,各自去完成任务。
刚才大家伙还是跟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帮忙,有了大队长的指示,大家伙立马就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升许多。
三人一组,每组负责一块地,这样大家伙搭配组合,谁落后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追我赶的,干得非常快。
刨红薯的事情解决了,紧接着又有了新问题。
往年卫家屯稻谷产量每亩也就二三百斤,今年好一些,才四百多斤,所以生产队的粮囤也就没有多大。
现在南山坡的红薯大致估测得有几十万斤,之前的粮囤显然不够放。
粮囤不够放也好解决,再造一个就成。
他这个大队长的第一要务就是管好生产队的粮食生产,现在出现了粮囤空间不够的问题,赵建军立马组织了村子里面的几个能工巧匠,选好合适的位置,开始盖新的粮囤。
盖粮囤的任务显然比刨红薯的任务要重要,因为粮囤出了问题,那么损失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一点都不容马虎。
从选址到建造,赵建军一直负责监工。
好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农忙时节,村子里面劳动力大部分都闲着,生产队里面的翻地任务也不紧迫,耽搁几天也不急。
用了两天的功夫,新的粮囤就已经盖好了,比旧的粮囤大了两倍,而且还非常结实,另外防潮防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