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书迷正在阅读:反派大佬的团宠三岁半、非正常相亲、天降三宝:爹地宠妻超给力、农门甜妻:将军夫人是团宠、我!掌控全球、农门王妃:我靠美食发家致富、万界之主在都市、五岁奶团她是团宠大佬、穿成胖妃后每天被王爷虎视眈眈、逆流纯情年代
要是别人说送这粮商去死,粮商一定不相信,可从邓苦嘴里说出来,就算不信也觉得阴风扑面,诡异的很。好像他身上带着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脏东西’,被他缠上,就算不死,后半辈子也够晦气的。 “你到底还死不死?”邓苦依然笑嘻嘻的。他天生娃娃脸,不笑也和笑差不多。 粮商吓得直往后缩,躲到程灵慧身后道:“不死了,不死了……”看程灵慧的眼色,那就跟见了活神仙一样。能把邓苦收罗在门下,这得多大的能耐? 程灵慧摆摆手。邓苦退回一旁。 程灵慧向那粮商道:“如此,下官就告辞了。老人家的高义,下官铭记在心。他日回京一定禀明圣上。” “告诉皇上啊?”那粮商有些不可置信:“皇上他老人家那么忙,有时间体察我等小民?” 程灵慧道:“当今万岁英明勤勉,体察万民。下官这个钦差就是替圣上下恤民生,上达天听的官职。老人家仁善乡里,合该上奏。说不定圣上还会嘉奖你呢。” 粮商一听,还有这好事?要是能得万岁爷一句赏,那可是光宗耀祖的无上荣耀。也不知他是被程灵慧气着了,还是被邓苦给膈应着了。脑袋一热道:“要是万岁爷都能知道小民周济乡里的事,那一万石粮食算个啥?我再加一万。明天就给你送到县衙。” “这让下官说什么好呢。”程灵慧手一挥,吩咐随身的主薄:“快给老人家记上。” 那主薄也是个机灵人儿,一边儿记,一边儿还高声念:“洛河县,某年某月,洛河口耿记粮行,大东家耿万秋捐粮食两万石,以济乡里。” 那粮商听着,脸上油光光泛着光辉,好像已经看到皇上金灿灿的嘉奖圣旨来到自己家门前。 程灵慧得了这两万石粮食,辞别这粮商。接着往下一家而去…… 万事开头难,程灵慧踢出第一脚,后面的就好说的很了。一天下来,洛河口县城里的大小绅宦纷纷捐钱捐物。到了后来,甚至不用程灵慧让门催讨,他们自己就送来了。 原因无他,都是听说了耿记的事后,大多思量着不是程灵慧的对手。既然惹不起就只能妥协。而且,程灵慧不还给这些人的驴头前面挂了根胡萝卜吗?反正捐也得捐,不捐也得捐。不如痛快些,万一真得了皇上的嘉奖呢。所以,这些人不但捐,还个顶个儿比赛似得多捐。(未完待续。) 第75章 、重逢 别的县的乡宦豪绅一听还有这典故在里面,也都纷纷跑来洛河口捐东西。那些本来不想捐的,一看这情形,那还说什么啊?捐吧。 一时间,以洛河口为中心,捐钱捐物蔚然成风。连带着这一带的民风骤然肃正。这种形式,迅速向周边扩散。不到五日,整个某南灾区已经官民一心,协力共渡难关。随便你走在灾区那个地方,只要渴了自然有人给你水喝,饿了就到粥棚、饭点儿,自然有人给你饭吃。 相互之间素未谋面的人,在这里都跟一家人一样。大家无条件的信任着彼此,互帮互助。就连平日里的蟊贼,无赖都仿佛脱胎换骨,在世为人了。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户人家的公子少爷,都甩开膀子和平头百姓混在一起干活儿。这里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彼此相守的乡亲之情,只有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意志。 洛河口的县令最开始被赶出县衙,心里还有怨懑,脸上还觉得无光。现在,请他回去他都不干。每天虽然辛苦,可那种踏实、那种无私无畏,那种众心所向,是读一辈子书,做一辈子官也体会不到的。他甚至让老婆去给粥棚帮忙。一个县令夫人,每天和一群民妇一起烧火燎灶,给忙着修堤筑坝,重建家园的人们送水、送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于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妇人们也纷纷效仿。陆晓晓当然不甘示弱。挽起袖子就上了赈灾前线。这一刻,什么男女之防。什么规矩教条,都靠边儿站。抗灾自救才是第一位的。 没有人再关心朝廷的救灾物资,因为,连钦差和县太爷都一天天两腿泥,一身汗和大家一起干活儿了。这不就证明朝廷就在大家左右吗?没有那点儿物资又怎么样?有朝廷给咱老百姓撑腰,啥样的大灾大难过不去? 所以,很多时候,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困境中的人们,只要有了信念,就会生发出势不可挡的勇气。 然而世事总不全,在这一片众志成城中不期然跳出两个不和谐的音符。 某南各地的捐助物资纷纷向灾区汇总。连日来,程灵慧一面要谋划百姓自救,一面要接受,规制这些物资。忙得天昏地暗,脚不沾地。 某南这股捐助之风蔓延开来,很快就触动到别的府县。也有某西的,也有直隶的,也有某东的纷纷向这里捐助物资。毕竟谁也不是掐着命数过日子,谁知道自己以后会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由己度人,互帮互助。将来万一有个坎坷,也给自己留点儿盼头儿。沿途关卡,码头,乐得锦上添花。这些物资一路顺水顺风就到了某南。 那些没有受灾的人眼见这些物资从自家门前过,白白送到别人手里。说不眼红是假的。于是就出现了哄抢救灾物资的人。一开始还只是一两个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成帮结队,蔚然成风。 程灵慧没有做过官,天天把自己忙个四脚朝天,总是分不开身去,谁知这些人越发胆大,竟然因嫌抢到的物资少,而打死了前来送物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