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三甲进士也就是同进士通常都在百名以上,先通过一年的查看期,然后再外放到各地做知县。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惯例,此时来殿中面圣的新科进士不过数十人而已。 “……封状元顾瑾玉为正……” 太监尖利刺耳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着,可就在念到一半的时候,大殿的门被猛地推开。 “急报——锦河发大水,水坝被冲塌,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一个小兵连爬带滚的扑入大殿,不等皇上发怒,就声嘶力竭的喊了一句。旋即头一歪,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可这话的意思,却让满殿的大臣哗然,就连皇上也忍不住站了起来,大声喊道:“传太医!传太医!” 宫人们都明白利害,飞快地跑了起来,没多一时就把太医拽到了殿里。 这时候已经没人注意要为新科进士授官的事了,他们满脑子都是小兵说的话。若锦河真的发了大水,那不仅是毁了无数良田,还有数十万的灾民有待安置。 小兵只是脱力昏了过去,等太医扎了两针后便幽幽醒了过来。 不等皇上询问,小兵便翻身跪在地上,使劲磕了个头:“皇上,您要为镇南的百姓做主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锦河会突然发大水?好端端的锦河水坝为什么会炸裂?镇南的知府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上报?” 皇上说到最后已经开始震怒了。数十万的灾民,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稍有不慎,整个锦朝都会动摇。 要知道,洪水之后瘟疫出现的几率高达九成。 皇上越想心里的怒火越高,身子都开始摇晃起来。 “陛下,知府大人他、他已经自杀谢罪了!”小兵颤声道。 皇上怒及反笑:“自杀谢罪?自杀有用吗?自杀能让大水退去吗?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去岁暑夏时,朕刚刚拨了二十万白银用以修固水坝,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炸裂?” “说!把你知道的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给朕说出来。”皇上咆哮起来。 “镇南这段日子一直下着暴雨,连着下了两个月。好不容易有一天放晴了,知府大人就说带些人去看看水坝,顺便加固一下。” “结果、结果不知道为何,水坝突然炸裂,蓄了半年的大水全部冲了出来,将第二道大坝直接冲断,距离锦河最近的固县百姓死了八成……” 小兵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大殿上一片安静。 偌大的一个县竟然只有两成的人活下来,如此惨烈,足以让最冷血的政客动容。 百官不吭声,大殿上只能听到皇上喘着粗气的“嗬嗬”声。 “废物!”皇上直接将手边的印章摔到金銮殿上,引得百官跪了一地,齐齐叩首,“皇上息怒。” “那现在情况如何?” 摔了东西后,皇上的心情平复了很多,开始追问这个小兵更多的细节。 “镇南还有七八万的灾民没有安置,臣代表镇南数十万百姓恳请皇上允许开官仓赈灾。”小兵砰砰的磕着头,没大一会儿额头便渗出了血。 “……” 听到小兵这么说,原本十分愤怒的皇上却突然不吭声了。 “镇南位置特殊,与百越之地衔接。而百越虽然以我锦朝为尊,但也会时不时的sao扰边境。官仓中的粮草是为军队准备的。若是用来赈灾,万一百越人趁机该怎么办?要知道镇南下暴雨,百越自然不会免俗,他们今年地里也没有收成,必定会来我朝打劫。到时候打起仗来,军队的粮草供不上,酿成大祸谁来负责?” 皇上不说话,自有明白他意思的人站出来。 说这话的是朝廷的兵部侍郎,掌管全国的兵马粮草等调动,向来是皇上的心腹,他说的话不无道理,也正是皇上所担忧的。 可小兵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的关系,他只知道自己肩负着整个镇南的希望,要是不能劝得皇上松口,那镇南的百姓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皇上,臣带来了镇南百姓的万民书以及固县县令的信函,他们只是想让皇上将官仓里的粮食暂时借给他们,等他们度过这一劫后,会如数还给皇上。”小兵说完,从兜里掏出一沓厚厚的纸。 自有太监下来将万民书呈给皇上,万民书上密密麻麻的手印让人看着就觉得心酸。 “锦河发大水,万亩良田被淹,就算日后大水退去,良田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往的产量,你们拿什么还?”兵部侍郎不为所动。 “难道大人要眼睁睁的看着镇南的万千百姓送死吗?”小兵也急了,顾不得尊卑质问道。 “臣万万没有这样的想法,镇南的百姓固然可怜,但外族不可不防,还请皇上三思啊!”兵部侍郎义正词严地说道。 “皇上!” 小兵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皇上打断了,“此事兹关重大,朕一时半会儿也做不了决定。爱卿奔波数日,想必也累坏了,不如暂且休息一晚。放心,朕会给镇南百姓一个交代的。” 小兵能被寄予厚望的派到京城来,自然不是什么蠢人。之前那般样子,也不过是担心镇南的百姓。见皇上如此作态,哪还不会懂意思,虽然心中着急,却也只能听令。 发生了这样的事,朝会自然也开不下去了,顾瑾玉的官职授到一半也没有授下去,不能算是正式入了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