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天亮之后,沐云河照例是扮做一个手脚勤快的乖娃娃,送走了继母。

    她爬高将小铁盒塞到房梁上看不见处,给弟弟喂完早饭,换过尿布,都收拾停当后,再次把他放进车兜兜里。又在小布包里装上了相天逸送给她的小裙子。

    今天上午,她就不去学校了。

    前生沐云河学历不高,童年辍学,导致她后来想念成人教育都够不着门槛。但凭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她还是补上了一些基本的文化课。

    所以小学的内容还是不必天天坐课堂的,而有了家里不支持上学的大背景,她不去学校连老师都不怎么会过问。

    沐云河按照昨晚想好的,去了一趟这里最大的食品店。

    在店里转了十来分钟,最后她选定了两罐婴幼儿奶粉。

    刘婶家里条件也不好,孩子只能吃些没营养的米糊糊,和毛毛差不多。如果能给他们送点能给婴幼儿补充微量元素的奶粉,那应该是相当受欢迎的。

    买完了奶粉,沐云河马不停蹄地去了岛上唯一的当铺。

    九零年代的小岛上,仍有当铺营业。

    沐云河进了门,和当铺主人说要当这条小裙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45元进了口袋。

    当铺主人开玩笑说,这小裙子在黄沙岛可不太有买家,就等她以后再赎回去。沐云河满口答应,说等我赚了大钱就来赎。

    心里想,鬼要赎。

    这时候的小岛上是没有专门的礼品店的,如果想买一份像样的礼物,得专门乘船去陆上的小镇买。

    不过人在当铺,不免要顺口问一句:“老板,请问有没有年轻妇女可以戴的首饰呀?”

    当铺主人说:“有呀,金镯子银项链,你买得起吗?”

    沐云河纯洁的大眼睛望着当铺主人,忽闪忽闪像倒映着星星。

    她用很可爱的语气说:“有没有好看又便宜的呢?”

    当铺主人逗她:“好看的不便宜,便宜的不好看。你有多少钱?”

    沐云河伸出一只小手掌来,正反面翻了翻:“我可以出50块!”

    当铺主人吃了一惊:“那你当小裙子的钱,全贴了还不够啊?”

    沐云河点点头:“我还会有更多钱的,请老板帮我留心着好看的首饰。否则,我就要去一趟镇里啦!”

    几天后,当沐云河再次来到店里,当铺主人果然给她找到了一件合适的饰品——一支镶着玻璃的精美黑檀木凤嘴簪,流线的簪身如同凤凰的羽翼,凤眼好似钻石点缀。

    不过当铺主人说不是钻石,只是玻璃,所以价格便宜。

    沐云河立刻要了,送到李姑那里,李姑果然喜欢,虽然没有直言,但那个意思就是自行车爱用多久就用多久。本身这车在李姑家也是放着积灰的老古董。

    不过那是后话了。

    这天沐云河从当铺出来,日头已快到中天。

    她带毛毛回了家,把继母留的饭回锅热了一下,自己吃过,又喂了毛毛。

    这才整理好小书包,将毛毛抱去了刘三婶家。

    送上两罐奶粉,说明了来意,刘三婶非常惊讶,她有点为难地说:“秦家姆妈知道吗?”

    虽然奶粉很香,但秦翠蓉是邻里都不愿招惹的。

    沐云河伸手一拍小胸脯:“如果哪次被mama发现了,三婶就说是我临时把弟弟放在你这里,你只是帮下忙而已。mama就算要生气,也是找我算账的。”

    她撒娇地拉住刘三婶的衣角:“三婶好不好嘛。我就下午去半天学校,您帮我看毛毛几个小时……”

    就算沐云河小孩子的面子不大,但两罐奶粉的面子大啊。

    刘三婶冒着得罪秦翠蓉的风险,还是把毛毛留了下来。

    下午去到学校。

    她一进教室,班级里“轰”地一下就sao动起来了。

    丁成迫不及待向她报告,赶海队的人员招募已经爆棚,一大半的同学都想今天放学了去赶海,很多人已经带来了工具。

    沐云河一滴汗。

    如果去的人太多,她怕自己钱不够兑货。虽然当了小裙子又多了45块,但保险起见,还是不能去太多人。

    何况这两天去的人太多,新鲜的劲头过去了,到大潮那天她怕调不起同学们的积极性。

    连忙阻拦,告诉丁成和其他同学,今天不是大潮汛的日子,最多只能去15个人。得和家里报备过,且自带工具的才能去,具体人选让丁成和关莉莉把关。

    丁成和关莉莉立刻挺起胸膛。

    到了放学的时候,新15人的小分队又组建完毕了。

    人数比昨天几乎翻了倍。

    沐云河未雨绸缪,让丁成和关莉莉带队先去海边,她去找可以搬运货物的车辆。

    出点钱让人代劳送去码头,比她自己运要靠谱多了。

    第16章 大潮汛

    在黄沙岛上,东沙滩并不是最佳赶海地。

    这里的沙泥细腻,退潮后滩涂地辽阔,过去赶海大多只能捡些小螺、小蟹、小鱼。不像那些礁石多的海滩,退潮后往往可以在礁石的洞孔里捞到大家伙。

    所以在东沙滩赶海的,一般都是些“业余人士”。

    东沙滩附近虽有居民聚居区,但是每天靠潮涨潮落赚生活的人并不多。

    沐云河走了差不多十分钟,才在一户人家门口看见一辆三轮黄鱼车。

    她走上前去敲了敲门:“有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