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40)

    萧子瑢立刻说道:新部门隶属工部,直属工部管辖,其实就相当于把大家派出去出差办事。

    就是为了绕过当地官员,不让当地官员体系插手。

    工部尚书一听松了口气,但他立刻又问道:若是行进不顺可如何是好?

    这些事情原本都该是当地官员负责,结果才上面派下来了直属人员,总有人会不开心,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万一给他们使绊子什么的也很麻烦。

    当然身为朝廷派出去的钦差,他们肯定有不理对方甚至反击的权力,现在工部尚书问的就是能够反击到什么程度。

    萧子瑢十分痛快说道:放心,会有晋陵卫和雪字营为大家保驾护航。

    反正那些官员原本就是魏人,好多都是鲜卑族,对于齐国朝堂上很多人来说,那些人都是仇人的后代。

    只不过好不容易打回了天下,为了天下太平,这些人没打算跟仇人喊打喊杀,大不了朝堂上见真章嘛,能杀人的从来都不只有刀。

    朝上的大佬在听了皇帝的话之后都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他们就知道皇帝肯定不会忍耐那些人的。

    一时之间,竟然有很多人希望那些人别太长眼睛,最好是冒犯到晋陵卫或者雪字营身上,那他们就能名正言顺的修理这些人。

    只不过,能够在元恪手下混出名堂,甚至平安渡过了乱世和疫情的官员也没有太多傻子。

    除了一些基层的县令会出头之外,那些郡守有一个算一个都夹着尾巴识相的很,比说不满,他们甚至还会好好配合朝廷派去专门做工程的人,生怕这些大爷过的不如意一个御状告上去,他们就歇菜了。

    若只是被革职还好,但这不是还没摸清楚这位皇帝的脾气,万一对方脾气不好直接给他们来个砍头怎么办?

    为了小命着想,受点委屈算什么?

    更何况这些工程队的到来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不管百姓死活的,很多接受过儒家教育的官员也都心怀天下。

    他们本来就在发愁冬天怎么过,粮仓的粮食不够了,最主要是他们还不敢做主放粮。

    上面没有命令他们就私自放粮的话,很可能到时候就是一条罪状。

    可问题是老百姓真的要撑不住了啊,皇帝真的不打算管他们吗?

    幸好皇帝没让他们失望,在这中情况下,但凡有点良心的官员都不会非要找钦差的麻烦。

    各地工程进行得顺利也让朝中松了口气,大赦天下原本已经让老百姓喜出望外了,后来招工更是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可能,一时之间歌功颂德者众。

    萧子瑢甚至听说还有人特地为此写了歌颂他的诗文。

    可惜,萧子瑢在这方面仿佛不是萧家人一样,只要他认识的姓萧的都比较文艺,无论是文学还是其他艺术,总有擅长的一面。

    只有他偏偏擅长搞工程,一听诗文就脑袋大,在听到这些人研究用典那真是分分钟能够睡着。

    萧铉十分纳闷:这是随了谁啊?

    他大哥虽然被称为武帝,但人家当年也是文化人啊,怎么这孩子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开窍?

    对此萧子瑢十分心虚,本来他就算是萧家人也是萧家不知道多少世的后代了。

    长安城的重建比起迁都意义更像是稳定北地而存在的一样。

    只是谁都没想到在萧子瑢规划中比晋陵更先进,比建康更大的一座城池竟然五年的时间就建设到能够投入使用的地步。

    第349章

    在萧子瑢的预估之中,长安城想要初具规模达到能够使用的地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

    对于重新翻修一座城市外加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来说时间已经算短的了。

    君不见历史上多少皇宫别苑的建设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换成大规模的建筑那真是二三十年都不是事儿。

    在工业科技不高的时代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二三十年放到一个人的身上或许就是从青年到暮年,但放到历史进程之中就是沧海一粟。

    萧子瑢原本也不着急,大家在知道一时半会也不能迁都之后也都不着急。

    唯一需要处理的就是原北魏都城洛阳的定位。

    萧子瑢直接将洛阳皇宫定为行宫的存在,也就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去玩了或许会去那边住。

    至于翻修就不用了,元恪是个会享受的人,他的皇宫每年都要修葺,后来萧雪行占领了洛阳之后也一度在皇宫里住,嗯,这是萧子瑢特许的,所以那里保存的还挺好。

    北地开启建设模式的时候,朝中大佬一个个都很淡定,他们预估的时间更长,因为那座城池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他们预估的都是基于当时科技水平的建设进度,可谁都没想到五年的时间,科学发展的居然那么快。

    别说他们,萧子瑢都没想到。

    他知道桃源城的学宫和晋陵学宫两边一起培养人才将来是能够支撑起科技的发展的,但没想到这些学子长大成才之后带来的进步不是一点半点。

    后来他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科技树的技能点平均了。

    不像他之前折腾的时候是需要什么搞什么,全面发展之类的压根就没想过,一开始是因为眼界桎梏,后来就算发现了也没有那个心力。

    他一个人就算皓首穷经也做不到建立起全面的科学基础啊。

    但他没办法建立却能够输出大量的理论,他将这些理论交出去只需要那些学生验证成功,然后接下来就可以教给学宫里的学生作为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对能源的运用,汽油柴油以及煤油的运用就不说了,这些能源还是属于比较高端的能源。

    所谓高端就是本国不生产只能依赖其他国家。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研究得都比较保守,怕大规模运用万一有一天跟波斯或者别的地方交恶对方卡住石油交易让他们陷入被动。

    而对比起来电能才是更加保险的,所以大家简直是卯足了劲儿去开发电能相关,相应的电站也自然是建起来了好几座。

    虽然五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电能覆盖整个齐国,一些路途不太平坦的地区到现在还是过着跟以前差不多的日子,但主要城市基本上都覆盖上了电网。

    更甚至还有人直接搞出了电车,哦,此电车非彼电车,就是那种在后世基本上看不到的电轨车,头顶上需要跟电线接触通能的那种。

    至于电动车,萧子瑢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哪怕到了后世电池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别说现在了。

    但是连电轨车都出来了,萧子瑢一度对这些人的科研能力叹为观止。

    相比较而言,他要不是有图书馆做外挂,只怕还真不适合做科研。

    因为第一座电站是从南方建立起来的,所以南边的电力行业一直比北边发达。

    毕竟有许多水资源可以利用,建立水电站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也不是不能调节,反正现在对电能的需求没有后世那么高,那么对发电量要求自然也不高。

    等到对发电量要求高的时候说不定发电站的技术又革新了呢。

    相对应的则是北边没那么容易,无论长江还是黄河都是建立水电站的好地方,尤其是三峡,萧子瑢已经馋了很久了。

    只不过他也只能馋下去,三峡大坝放到后世建造的都很艰难,更不要说现在。

    当然比起后世现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萧子瑢是皇帝,他一声令下让百姓搬家的话,百姓也只能搬家,连抱怨都不敢说出口。

    但问题在于这年头的人都迷信龙脉啊。

    虽然萧子瑢自己也迷信龙脉,但他真的觉得三峡大坝的建成利大于弊,至少在减少洪涝灾害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可惜没人听他的,在这方面萧雪行都不支持他。

    萧子瑢只能用现在建了也不完美的理由遗憾放弃,同时决定加大科学观点输出,努力打破封建迷信。

    在这种情况下,发电站就只能建立火电站,幸好,萧子瑢之前心心念念的煤矿如今已经属于他了。

    北边的煤矿比南边多一些,大型煤矿大部分都集中在北边,开采起来也不那么费劲。

    北边的第一座火电站就是建立在渭水边上的,至于为什么还需要水那是因为火电站需要散热啊,若是没有天然水资源的话那就只能找地方挖水库了。

    这座火电站供应的就是整个长安城外加咸阳等等周边的用电。

    火电站建立起来之后其他东西也都跟着上来了,比如说吊塔之类的也在这个过程之中搞了出来。

    长安城的进度简直是三个月一小变五个月一大变。

    终于在五年后的今天,下面送上来奏疏表示已经可以开始让百姓迁入,同时商铺和民房可以开放购买了。

    之前翻修长安城原本住在里面的百姓当然要搬出来,而重建之后的长安城要怎么安置这些百姓一开始都把大家难坏了。

    还是萧子瑢拿出了后世十分成熟的回迁安置方案得到了一致的赞扬。

    萧子瑢拿出这个方案之后就准备让下面去扯皮,毕竟安置费多少,回迁房给什么样的,面积多大,是按照原来的给还是后来的给,方位在哪里都需要一点点研究。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方案出来的特别快,他看到那份方案之后都有些不安:这真能成?

    按照方案的设置,回迁的百姓按照之前的位置也同样从长安城的最外侧开始布置。

    也就是说你一开始在长安靠近城墙的地方,那么现在也是这样。

    哦,不太一样的是现在刚进城门的两条街被征用做了一些公共职能部门,负责的就是来往人员登记等一系列的工作,所以就只好往内挪。

    可是众所周知,新建出来的长安城几乎是原本的两倍,这意味着真按照这个方案的话,原本还能住在城中心的百姓这一次也就是在稍微靠近城中的地方。

    用后世的方法比喻的话就是一下子从北京二环挪到了四环的程度。

    这谁受得了啊,下面还不要闹起来?

    实际上就是没有人闹。

    毕竟刚开始被赶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做好了无家可归的准备,更何况朝廷还给了他们补偿款。

    按照都城的地皮价格来算的话,这些补偿款肯定不到位,但是长安之前不是京城啊,那些补偿款还让大家挺满意的,哪怕没有了房子等新城建好他们也能买房子。

    如今百姓们都差不多开始搬迁,商户也开始陆续入驻。

    萧子瑢十分兴奋问道:皇宫呢?皇宫呢?

    他也想搬过去啊!

    要知道这个长安城可是他结合了汉唐风格外加后世风格设计出来的,皇宫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这座城池是完全符合萧子瑢的审美爱好的。

    也亏了从上到下都宠他,不仅家里人没有反对他那些大胆的设计,就连朝野上下都没人反对,竟然就这么通过了。

    萧子瑢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萧雪行笑着呼噜了一把弟弟的毛,虽然萧子瑢现在也不再年少,但他身上似乎很好的保留了少年时期的热情和开朗。

    这样的特质作为皇帝而言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不够沉稳,但在满朝文武年纪都不小的情况下,大家反而很喜欢这样的皇帝,也是奇怪。

    当然这也得益于萧子瑢能赚钱,而且他从来不吃独食,每次赚钱都带上大家一起。

    萧雪行看着他温柔说道:已经建好了,就等你选一个黄道吉日搬过去。

    不仅建好了,就连各种配套设施都弄好了,甚至萧子瑢习惯地铺盖都搞定,他搬家啥都不用带,只要自己过去就行。

    萧子瑢算了算,现在已经十月份了,百姓刚刚回迁,商人正在陆续入驻,初步估计至少要等到十二月份才能初具规模。

    他想了想说道:先让一部分人过去,我们最后过去,嗯,十二月份吧。

    正好搬新家过新年!

    至于第一部 分先让谁过去也是个问题,萧子瑢决定让六部侍郎都先过去,尚书延后。

    这倒是没问题,但大家马上发出了灵魂拷问:丞相尚书令大司马一个都不去的话,只怕无人坐镇。

    说白了就是没人管他们,做中央统筹的工作容易出问题。

    萧子瑢想了想做了一个十分有魄力的决定:让太子过去监国!

    第350章

    萧子瑢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在小朝会上,欢儿当时坐在他右手边。

    自从太子过了十五岁,那个位置就成了他的专属,虽然他还要继续读书练武,但萧子瑢已经开始让他接触朝政。

    用皇帝陛下的话说就是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带着人开疆拓土去了虽然只是建立桃源城,但还不等萧子瑢成为传说,这件事情已经被大家认为是皇帝天纵英才的证明。

    毕竟别人家十四岁的小郎君还在调皮捣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状态。

    至于有外挂这件事情,萧子瑢没算进去,他有外挂,萧准又不是没有!

    萧准的外挂就是他啊!

    萧准本来在朝堂上一直都是吃瓜模式,他不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只需要听就好了。

    萧子瑢就算要考校他也会等下了朝之后单独问他,避免太子因为年幼而思虑不周全在朝会上出丑从而让人看低。

    此时此刻听到自己的名字,萧准当时就挺直了腰板,在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整个人都石化了。

    他不行啊啊啊啊啊。

    大概因为太过惊讶,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下朝了,其他人好像也不反对的样子。

    萧准战战兢兢地去找叔父,萧子瑢拍着他的肩膀:你已经长大了,不能说自己不行。

    萧准如今已经十八岁快十九岁,这孩子被养得很好,举止斯文,温润有礼,逐渐脱离了少年稚气之后看上去比萧子瑢还沉稳一些。

    反正皇帝陛下在大家的眼里压根就没沉稳过。

    倒也不是萧子瑢跳脱,主要是他的新点子太多了,偏偏每个都不错,哪怕再稳妥在当时的人看来也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太子殿下就是大家心中完美的太子,毕竟他头上有四座大山,太上皇、巴山王、摄政王外加皇帝。

    其中皇帝只负责这孩子的知识教育,如果萧子瑢试图灌输一下自己的思想还会被赶走,没办法他的有些思想跟主流思想实在是不一致。

    长辈们不觉得太子开阔眼界不好,但也不能太极端,做皇帝嘛,如果没有萧子瑢那种天纵英才,能够文武百官让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蒸蒸日上的能力,那最好就是中庸一些,善于识人用人平衡朝堂,关键时刻也有相应的魄力是最好的。

    萧子瑢别的都好,就是一生气就容易走极端。

    还好萧准遗传了祖父和父亲的宽厚温和,当老臣们每次被皇帝那他们绞尽脑汁都跟不上的脑洞折磨的欲生欲死的时候,转头看一看年轻的太子,那颗老心就会被安抚下来。